约翰福音第9章 -耶稣使生来瞎眼的人能看见
A. 这个人痊愈了。
1. (1-2) 门徒问了一个问题。
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
a.耶稣过去的时候: 上一章结束时,耶稣经过那些想要用石头砸祂的人,他们认为耶稣犯了亵渎的罪。约翰继续叙述,注意到耶稣从一个生来是瞎眼的人身边过去。
i.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耶稣并没有因为刚刚发生的与宗教领袖几乎致命的对抗而动摇或不安。“我们发现祂冷静沉着,完全不顾敌人和他们的仇恨。”(博易士)
ii. 耶稣经常被辱骂,但从来没有被激怒。“我们主的品格中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祂奇妙的安静,尤其是在那些错判祂、侮辱祂、毁谤祂的人面前,祂出奇的平静。”(司布真)
iii. “瞎子坐在那里讨饭(约9:8),可能是在宣告他生来如此。若不然,门徒几乎不可能问接下来的问题。”(阿尔福德)
b.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门徒认为这个人是一个未解之谜。他们没有兴趣帮助这个人,却有兴趣讨论他病情的原因。
i. 耶稣很快就会给出另一条路。祂不会细想神学上的难题,而是要帮助这个人。“我们要做的,不是猜测,乃是照福音的要旨,施行怜悯和爱心。那么,让我们少些好奇,多些实际,少些打破教条的坚果,多些为饥饿的百姓带来生命的粮。”(司布真)
ii. 我们常常怀疑,哪里有一个不普通的受苦的人,哪里就有一个不普通的罪人。门徒们如此相信,以至于他们怀疑这个人是不是在出生前就犯了罪,导致了失明。“在他们关于神的报应的思想上,他们并没有比约伯的朋友们好多少。”(布鲁斯)
iii. “人们普遍认为,苦难,特别是像失明这样的灾难,是由罪恶造成的。总的原则是由拉比阿米提出的: ‘不犯罪就不会有死亡,没有过失就不会有痛苦。’”(莫里斯)
iv. 道兹提出了五个可能的原因。
• 当时的一些犹太人相信灵魂的预先存在,以及那些预先存在的灵魂可能会犯罪。
• 当时的一些犹太人相信某种转世,也许这个人前世犯了罪。
• 当时有些犹太人认为婴儿在子宫里可能会犯罪。
• 他们认为这是对这个人后来会犯的罪的惩罚。
• 他们太困惑了,没有仔细考虑就抛出了一种疯狂的可能性。
2. (3-5)耶稣回应了这个问题,但没有回答。
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趁着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作工了。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
a.这个人和他的父母都没有犯罪: 首先,耶稣说这个人的失明——本质上是一种先天缺陷——并不是由这个人或他的父母所犯的某种特定的罪造成的。
i. 出生缺陷和其他类似的悲剧有时是由于父母的罪恶行为。然而,更多的时候——就像耶稣在这里所说的那样——这仅仅是由于罪和我们堕落的状况,而不是由于任何特定的罪。亚当的罪设定了死亡的原则,以及与之相关的毁灭,从那时起,我们就必须面对它。
b. 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关于这个人的状况,耶稣说,这个人即便瞎眼也在神的计划之中,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
i. 想想那个失明的小男孩问他妈妈: “我为什么会失明?”也许她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一个好的答案。耶稣解释说,这是因为神要在这里面并藉此作工。耶稣将问题从“为什么”转移到“神在这事上能做什么?”
ii. 在这个人的情况下,神的工作很快就会显现出来: 医治祂的失明。神可能在其他人的生活中以别的方式显示祂的作为,例如在困难中的喜乐和忍耐。
iii. “在神的眷顾中,他的苦难有它的位置和目的,这是为了在他被救赎者治愈时,把神的作为显明出来。”(阿尔福德)
iv. “恶在世界上推动神的工作。祂是在征服和消灭邪恶的过程中显现出来。对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苦难从何而来,而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苦难。”(道兹)
v. “这并不是说,神故意叫这孩子生来就瞎眼,好叫祂的荣耀在多年以后在医治中显明出来。这样的想法将是再次对神品格的诋毁。这意思是神在孩子失明的灾难之中掌权, 当孩子渐渐长大成年, 他可能在恢复视力时, 在基督的脸上看到神的荣耀, 而其他人看到神的工作可能会转向世界的真光。”(布鲁斯)
vi. “我们必须设想,从长远来看,每一个患难中的人都会意识到自己在促进这一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 尽管今天他受失明的苦,还未意识到自己的特权。”(特伦奇)
c. 趁着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耶稣没有把人当作神学的问题,而是把他看作作那差我来者的工的机会。耶稣在白日的时候—在地上的事工期间,感到这件事的紧迫性。
i. 我们必须作· · · · · · 工,这是耶稣奇妙的话语。工人是“主耶稣基督配得的称号。祂是那个工人,是首席工人,是所有工人的榜样。”(司布真)
ii. “祂在死亡的限制下工作,并在短暂的生命中认识到另一种迫切和持续服侍的呼召。”(麦克拉伦)
iii. “无论何时,你若看见一个人在忧愁和患难中,不要责备他,也不要问他是怎样到了那步田地的,只要说,‘全能神的爱,在这里有了机会。这是一个展示主的恩典和良善的机会。’”(司布真)
d. 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作工了: 耶稣明白服事和行善的机会不会永远都有。耶稣知道,在安息日医治这个人,会招致那些已经想让祂安静下来并杀死祂的宗教领袖更大的反对。然而,祂对这个人的怜悯驱使祂无论如何还是去做了。
i. “我们的主作为一个人在世上过了一天。这只是一天——很短的一段时间,并不长; 祂并不能延长这一段时间,因为这是伟大的主定的。”(司布真)
3. (6-7)那人痊愈了。
耶稣说了这话,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对他说,你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西罗亚翻出来,就是奉差遣)他去一洗,回头就看见了。
a. 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 耶稣使用的无疑是祂与众不同的方法之一,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们可以假设耶稣想要强调至少两件事。
• 就像神在创世纪中使用尘土和泥土来创造万物一样,耶稣也用尘土和泥土为这个人做了创造的工。
• 耶稣发现改变祂医治的方法很重要,这样人们就永远无法形成治疗方法的公式。能力在乎神,而不在乎方法。
i. “约翰强调的重点似乎在于怜悯,而不在于创造。善意的手的接触会让人安心。黏土的重量对盲人来说是一种指示,表明某件事已经做在了他身上,这将促使他顺服耶稣的命令。”(坦尼)
ii. “在他对人的灵魂的事奉中,耶稣没有采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祂根据每个人的特殊需要来对待他们。”(莫里斯)
iii. 一些释经者指出,在我们看来如此奇怪的东西——用唾液作为眼睛上的药物——在古代并不那么奇怪。
• “唾沫,尤其是一些杰出人士的唾沫,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巴克莱)
• “在古代禁食唾液对眼疾的好处是众所周知的。”(阿尔福德)
iv. 马可福音记载了耶稣用唾液医治的另外两种疾病(可7:33,8:23)。
b. 你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在这神迹里,耶稣是主动的。耶稣来到瞎子那里。瞎子没有向祂走来。即便如此,祂还是希望瞎子能以充满信心的行动来回应。除非这个人以充满信心、顺服的行动来回应,否则医治是不会发生的。
i. 没有多少人会喜欢用唾沫做成泥揉到眼睛上。有些人会看耶稣是如何行这个神迹的,他们会说,用唾沫在人的眼睛里擦泥巴是冒犯人的,是不够的,甚至是有害的。
• 同样,有些人觉得福音是令人不快的。这是真的,它冒犯了人类的骄傲和智慧,但神喜悦通过宣扬愚蠢的信息来拯救那些相信的人。(林前1:21)
• 同样,有些人觉得福音是不够的。但是,世界上所有的精神病学、政治和社会项目是否比耶稣基督那改变人生的福音做出了更多贡献呢?
• 同样地,有些人认为福音是有害的,认为在耶稣里免费提供的恩典会使人犯罪,以使恩典更多。但福音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变得善良纯洁,而不是邪恶。
ii. 西罗亚池子的水是从希西家的隧道流出来的,这是在旧约时代建造的一项了不起的工程壮举。“那地方名叫西罗亚,意思就是说,水是从井里流出来的,注入城内。”(巴克莱)
iii. “从前住棚节上,有一盆水倒在大坛上,这水就是从西罗亚的池子里打上来的。拉比认为浇水象征末后的日子里圣灵的浇灌。” (特伦奇)
iv. 翻出来,就是奉差遣:“约翰一次又一次地提到耶稣是父所差来的。所以现在失明消除了是因着奉差遣者的帮助。”(莫里斯)
c. 他去一洗,回头就看见了: 这需要信心,因为耶稣并没有应许瞎子这样就能看见。这当然是隐含在其中的意思; 但那人是凭着信心行事,甚至是凭着耶稣所默示的应许。
i. 他虽然瞎眼,仍要往西罗亚池子里去,从西罗亚池子的台阶下到池子里。他大概能想出十几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这是一件愚蠢的差事,但他还是带着信心和顺服去一洗,因为是耶稣让他这么做的(也是因为他的眼睛里有泥)。
d. 回头就看见了:这是圣经记载中第一次一个生来就是瞎子的人被治愈。从创世记到约翰福音,没有先知、祭司或使徒能使生来瞎眼的获得视力。
i. 因为医治瞎子的眼睛是主耶和华的工作,这表明耶稣是神: 主开瞎子的眼睛。(诗146:8)
ii. 预言说,开瞎子的眼睛是弥赛亚所作的工。瞎子的眼必睁开。(赛35:5)
iii. 回头就看见了: “表示看见的词,字面意思就是‘恢复视力’。视力对人来说是自然的,视力衰退被视为一种损失,而接受视力,尽管以前从未享受过,却被视为一种恢复。”(阿尔福德)
iv. “第五章中的无能为力的人,在病了三十八年之后被治愈了,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尚未被治愈的犹太人: 所以这第九章中生来瞎眼的人可以被视为一种将要得痊愈,将要信耶稣是奉差遣来的那一位的外邦人。” (特伦奇)
B. 围绕医治的争议。
1. (8-12)邻居们对那个被治愈的人的反应。
他的邻舍,和那素常见他是讨饭的,就说,这不是那从前坐着讨饭的人吗?有人说,是他。又有人说,不是,却是像他。他自己说,是我。他们对他说,你的眼睛是怎么开的呢?他回答说,有一个人名叫耶稣。他和泥抹我的眼睛,对我说,你往西罗亚池子去洗。我去一洗,就看见了。他们说,那个人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
a. 又有人说,不是,却是像他。他自己说,是我。这似乎太不可思议了,但这个人让他们相信,他实际上已经从先天性失明中得痊愈了。他的生活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以至于很多人都很难相信这是同一个人。
b. 有一个人名叫耶稣: 这时,这个人对耶稣所知甚少。他似乎不知道耶稣是拿撒勒人,或弥赛亚,或自称是神,或世上的光。他甚至不知道耶稣在哪里。这个人似乎对耶稣一无所知,只知道祂的名字并且是祂治好了自己。
i. 这个瞎子直到后来才看见耶稣。他第一次与耶稣接触是在他还是瞎子的时候,当他在西罗亚池子里洗了眼睛能看见的时候,耶稣并不在那里。
2. (13-16)得医治的人被带到法利赛人那里。
他们把从前瞎眼的人,带到法利赛人那里。耶稣和泥开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法利赛人也问他是怎么得看见的。瞎子对他们说,他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去一洗,就看见了。法利赛人中有的说,这个人不是从神来的,因为他不守安息日。又有人说,一个罪人怎能行这样的神迹呢?他们就起了纷争。
a. 稣和泥开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耶稣本可以随自己的意思随时都能成就,却主动行了这神迹。耶稣选择在安息日行这个神迹,是为了挑战宗教领袖们的琐碎传统,他们把这些传统提升到有约束力的法律地位。
i. “在传统的律法理解中,安息日特别禁止做的工作之一是揉面,用泥土和唾液等简单的材料做泥被认为是揉面。” (布鲁斯)
ii. “在那日子,那以怜悯为名,以爱心为性的,总不禁止那出于需要和怜悯的行为。因为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而不是人为安息日设立的。若不然,安息日就是咒诅,不是祝福。” (克拉克)
b. 法利赛人中有的说,这个人不是从神来的,因为他不守安息日”对法利赛人来说,耶稣不可能是从神来的,因为祂不遵守他们的传统和偏见。
i. 这个人说: “这个人是轻蔑的; ‘这个家伙’。”(塔斯克)
c. 他们就起了纷争: 耶稣不但没有使所有人都团结起来,反而常常使人分裂。他们分为两派,一派接受祂、信任祂,另一派则不接受。
i. 在耶稣的问题上,他们选择站在不同的立场上。
• 耶稣是个罪人,应该被拒绝。
• 我们对安息日律法的理解和应用是错误的。
ii. 支持第二种主张的证据比支持第一种主张的证据要多得多,但他们中似乎有更多的人采取第二种立场。他们这样做是不顾证据,而不是因着证据。
iii. “那些暂时支持耶稣的人肯定很少。在这一节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看到他们了。在这一章的其余部分,尽管只有另一组被考虑,故事还是继续了下去。”(莫里斯)
iv. “少数人说,罪人怎能行这样的神迹呢? 听起来很像尼哥底母对耶稣的开场白: ‘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没有人能行。’ (约3:2)。”(坦尼)
3.(17-18) 宗教领袖们质问这个生来双目失明的人。
他们又对瞎子说,他既然开了你的眼睛,你说他是怎样的人呢?他说,是个先知。犹太人不信他从前是瞎眼,后来能看见的,等到叫了他的父母来,
a. 他既然开了你的眼睛,你说他是怎样的人呢?大多数宗教领袖都对耶稣下了决心——说祂不是从神来的,但也有一些人不同意(约9:16)。他们以为能得到那生来瞎眼的人对耶稣的意见。
i. “他们问这个人对耶稣的看法,是他们困惑和分裂的表现。正常情况下,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向这样一个人提出有关宗教的问题。” (莫里斯)
b. 是个先知: 耶稣并没有特别对这个人说,如果他在西罗亚池子里洗就会得痊愈(约翰福音9:7),但这在行动中有所暗示。虽然当这个人真正恢复视力的时候,耶稣并没有在那里,但是我们可以说,耶稣预言说,如果他照耶稣所说的去做,他就能看见。
i. 在约翰福音9:11,人们知道的所有关于耶稣的只是祂的名字。在这里,被医治的人宣告耶稣是先知。他在对耶稣的了解和宣告中成长。
ii. “现在,根据犹太人的一句格言,先知可以不用守安息日。见格劳秀斯。如果他们承认耶稣是先知,那么,即使在他们的意义上,祂也可以违反安息日的律法而无罪。” (克拉克)
c. 犹太人不信他从前是瞎眼,后来能看见的: 对宗教领袖来说,相信这个人从来没有真正瞎过,要比相信耶稣治好了这个人容易得多。
i. “他们无法解释这一前所未有的现象:一个生来失明的人却能看见,他们不会承认这是真的发生了。”(塔斯克)
4. (19-23)法利赛人盘问那生来瞎眼的人的父母。
问他们说,这是你们的儿子吗?你们说他生来是瞎眼的,如今怎么能看见了呢?他父母回答说,他是我们的儿子,生来就瞎眼,这是我们知道的。至于他如今怎么能看见,我们却不知道。是谁开了他的眼睛,我们也不知道。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他自己必能说。他父母说这话,是怕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已经商议定了,若有认耶稣是基督的,要把他赶出会堂。因此他父母说,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
a. 这是你们的儿子吗? 你们说他生来是瞎眼的。宗教领袖要求这对父母核实这名男子是否真的天生失明。他们的语气却暗示这对父母参与了他们想象中的阴谋。然而,父母证实说:“他是我们的儿子,生来就瞎眼。”
i. 这应该使宗教领袖们相信,他们中间有一位来自神的杰出人物。但这并没有说服他们,他们继续进行充满敌意的审讯。
b. 至于他如今怎么能看见,我们却不知道。是谁开了他的眼睛,我们也不知道:他父母能认出他来,确认他生来是瞎眼的。但因为有被逐出会堂的危险,他们不愿谈论他是怎样被医治的(犹太人已经商议定了,若有认耶稣是基督的,要把他赶出会堂)。
i. 以斯拉记10:8是旧约中把人逐出会堂的一个例子。
ii. 道兹在谈到古代犹太世界的这种做法时写道: “逐出教会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持续30天; 然后是‘第二次警告’,如果不悔改,罪犯将被再次被惩罚30天; 如果仍不悔罪,就会被关在‘基伦’或‘禁闭’之下,禁闭是无限期的,完全切断和别人的来往。被当作麻风病人对待。”(道兹)
iii. 耶路撒冷的许多统治者确实相信耶稣,但不敢说出来,因为他们不想被赶出会堂(约12:42)。
iv. 在现代西方世界,被逐出教会的意义不大,因为被逐出教会的人去另一个教会很容易,可以假装什么也没发生。今天更常见的是所谓的 “自我逐出教会”,在这种情况下,信徒们毫无理由地将自己与教会礼拜和生活隔离开来。
c.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 父母保护孩子是本能和正常的,即便孩子已经成年。父母被逐出教会的威胁吓坏了,他们竭尽所能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重新放到儿子身上。
i. “很明显,他们觉察到了危险,并不想因为儿子把自己卷进来。” (莫里斯)
ii. 他们断然把注意力转回到儿子身上。“这一节后半部分的代词是强调的:是谁开了他的眼睛,我们也不知道。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他自己必能说。”(阿尔福德)
C. 宗教领袖审问这个生来双目失明,现在被耶稣治愈的人。
1. (24-25)这就是那生来瞎眼之人的明证。
所以法利赛人第二次叫了那从前瞎眼的人来,对他说,你该将荣耀归给神。我们知道这人是个罪人。他说,他是个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
a. 你该将荣耀归给神: 这条给得医治的人的诫命可能是要祂讲真话(如约书亚记7:19),也可能是要他否认耶稣在医治上的任何功劳。
i. “这些话是起誓的一种形式(见约书亚记7:19),说真话,就是:‘你们要记得自己是在神面前,就像对祂说话一样。’”(阿尔福德)
ii. “这名男子被告知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完全坦白。他隐瞒了一些会让耶稣成为罪人的事情。” (莫里斯)
b. 我们知道这人是个罪人: 他们这样说不是因为耶稣违反了希伯来文圣经中神的律法; 他们这样说,是因为耶稣没有遵守他们人为的律法传统。他们不顾证据这样说,而不是凭着证据这样说。
c. 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那生来瞎眼的,并不知道关于耶稣的一切事,却知道耶稣怎样触动了他的生命。在那一刻,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论点。他们无法反驳耶稣在这个人生命中所做的。
i. “他们站在先入为主的观点上,他站在他所知道的简单事实上。”(莫里斯)
ii. “令审讯他的人感到沮丧的是,这两种说法都无法反驳: 前一种说法得到了父母的证据的证实; 后者的真相他们可以亲眼看到。为什么不承认这两个事实所指向的结论呢?” (布鲁斯)
iii. 基督徒不时会遇到一些让人尴尬或遭人嘲笑的问题,比如关于科学或社会之类的问题。一个人不必成为所有这些方面问题的专家,尽管这些事情知道的越多越好。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简单地说: “这些我都不知道; 但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瞎眼的,如今我能看见了。”
iv. 我们的信仰不是建立在个人经历的基础上的; 而是以神在圣经中启示给我们的真理为基础。然而,我们对神在我们生命中作工的经历,是对我们和别人的信心的重要和有说服力的额外支持。能够真正宣称,“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是一个有力的论据。
2. (26-27)天生失明的人对激烈的提问的反应。
他们就问他说,他向你作什么?是怎么开了你的眼睛呢?他回答说,我方才告诉你们,你们不听。为什么又要听呢?莫非你们也要作他的门徒吗?
a. 他们就问他说: 这口气暗示着严厉、激烈的审讯。他们要求这个现在能看见的人回答。
b. 我方才告诉你们,你们不听: 这个生来双目失明的人,在与受人尊敬、受过良好教育的宗教领袖的交往中,表现出一种朴素而深刻的智慧。如果他们一直问同样的问题,他们会听到同样的答案。
i. “神怎样怜悯他,使他能看见,神的智慧也照样指教他,使他能逃脱人为他设的网罗。” (克拉克)
c. 莫非你们也要作他的门徒吗?有意或无意,这个被医治的人嘲笑他们偏见地拒绝耶稣,并宣称自己是耶稣的门徒(你们也要)。
i. “现在,他表现出了一种迄今未被怀疑的讽刺性巧辩的能力。” (布鲁斯)
ii. “那人没有期待那些明明反对耶稣的人会改变心意。但是他已经准备好引诱他们了。” (莫里斯)
3. (28-34)在明智地回答了宗教领袖的问题后,这个人被逐出教会。
他们就骂他说,你是他的门徒。我们是摩西的门徒。神对摩西说话,是我们知道的。只是这个人,我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那人回答说,他开了我的眼睛,你们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这真是奇怪。我们知道神不听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听他。从创世以来,未曾听见有人把生来是瞎子的眼睛开了。这人若不是从神来的,什么也不能作。他们回答说,你全然生在罪孽中,还要教训我们吗?于是把他赶出去了。
a. 神对摩西说话,是我们知道的。只是这个人,我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 宗教领袖们暴露出他们的骄傲自大和对耶稣(这个人)的偏见蔑视。
b. 这真是奇怪: 被治愈的人说的这话指的是他们的不信,而不是耶稣的奇迹。如果他对宗教领袖们说: “你们在证据面前的不信和无知,与我得医治相比,更像是一个奇迹。”
i. 你们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他的‘你们’语气很重,可能带有一些狡黠的讽刺意味:‘你们这些宗教专家,难道就不能想清楚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吗?’”(莫里斯)
c.我们知道神不听罪人: 以赛亚书1:15和诗篇66:18都说神没有义务听罪人的祷告。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既明白圣经,又明白其实际应用,就证明他们所说的 “我们知道这人是个罪人”是错的。
i. “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犹太人,他认为这是不言自明的: 一个为回应祷告而行的神迹证明了施行者不是罪人。不悔改的罪人得不到神的帮助。” (塔斯克)
ii. 这个人的陈述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在另一种意义上是错误的。神当然没有义务去听反叛祂的男人或女人的祷告。然而,因祂的怜悯和祂最终的智慧目标,祂可能会听不悔改的罪人的祷告。
iii. 然而,从一种意义上说,这个人的话是完全正确的: “如果基督是一个骗子,就不可能认为神会听祂的祷告,并给祂力量使祂开瞎子的眼睛。” (司布真)
d. 你全然生在罪孽中,还要教训我们吗?这些宗教领袖瞧不起平民百姓,尤其是这个人。他们尤其生气,因为他是对的,他们是错的。
i. 一个受过屈辱的人会屈服于任何人; “小孩子都可以带他走。”(特拉普)
e. 于是把他赶出去了:把瞎子赶出去虽然很困难,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不久就会和耶稣有更密切的关系。
i. “这人被赶出去,就意味着他失去在圣殿和犹太会堂的宗教权利。”(摩根)
ii. 宗教领袖们对这个人很不好。
• 他们辱骂他。
• 他们侮辱他(你全然生在罪孽中)。
• 他们拒绝了他(把他赶出去了)。
iii. “从那以后,有了许多追随他们罪行的人。一种由国家支持的虚假宗教,用火和剑使真理持守者保持沉默,而真理最终完全消灭了对手的体系。” (克拉克)
4. (35-38) 那生来瞎眼,后来痊愈的人信了耶稣。
耶稣听说他们把他赶出去。后来遇见他,就说,你信神的儿子吗?他回答说,主阿,谁是神的儿子,叫我信他呢?耶稣说,你已经看见他,现在和你说话的就是他。他说,主阿,我信。就拜耶稣。
a. 后来遇见他:宗教领袖们拒绝了那个被耶稣医治的人。耶稣就定意迎接他,接待他。被人弃绝是痛苦的,但神在耶稣基督里安慰了我们。
i. “如果祂找到并接受,谁拒绝又有什么关系呢?” (摩根)
ii. “蒙神儿子喜悦的,必不因公会皱眉而惧怕。” (司布真)
b. 你信神的儿子吗?耶稣呼召那被医好的人完全信,他就信了(主阿,我信)。当得医治的人在敌对的宗教领袖面前不否认耶稣,宣布对耶稣的忠诚时,他得到了奖赏,因为耶稣向他展示了更多的自己(你已经看见他,现在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i. “‘你信神的儿子吗?’这问题是呼召他委身。与动词连用的希腊代词su(‘你’)更加强调了这种询问性。它要求在面对反对或拒绝时做出个人决定。”(坦尼)
ii. 耶稣对待这个人与大多数人不同。他首先满足了他的生理需要,然后让他忍受迫害,然后把他呼召到一个特定的信仰。记住神在不同的生命中可能会有不同的作为是很好的。
iii. 有些手稿用人子,而不是神的儿子。这两个词都指向神的弥赛亚,一个应该被相信和信任的人。
c. 就拜耶稣: 宗教领袖说: “你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殿里敬拜。” 耶稣说,“我会接受你的敬拜。”
i. 那人敬拜耶稣时,耶稣就接受了这敬拜。这是圣经中没有人或天使能做到的。耶稣接受这种敬拜的事实是另一个证据,证明耶稣过去是神,现在也是神,祂知道自己是神。
ii. 从前瞎眼的人,现在越发认识耶稣。
• 耶稣是人(约9:11)。
• 耶稣是先知(约9:17)。
• 耶稣是我的主,我是祂的门徒(约9:27)。
• 耶稣从神而来(约9:33)。
• 耶稣是神的儿子(约9:35-38)。
• 耶稣是我所信任的(约9:38)。
• 耶稣是我所敬拜的(约9:38)。
5. (39-41) 耶稣区分了瞎子和能看见的人。
耶稣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同他在那里的法利赛人,听见这话,就说,难道我们也瞎了眼吗?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
a.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约翰将耶稣的这些话,记录在祂的福音书里,作为一个更大的主题的一部分。这是耶稣带审判到这世上来的一种方式,通过作为一个分界线。
i. 在这个意义上,耶稣就像落基山脉的大陆分水岭; 一个决定整个路线的地方。耶稣是“人类命运的轴心。”(坦尼)
ii. “祂说祂是来审判世界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祂要成为分隔的那一位,神要借着祂来审判那些与神隔绝的人。”(摩根)
b. 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 那些承认他们属灵盲目的人能在耶稣身上找到视力。惟有能看见的,却叫他瞎了眼。就是那自称有属灵眼睛的,要叫他瞎了眼。
i. “那些看不见的人,意思是‘那些没有属灵眼睛的人,他们知道自己需要视力’;那能看见的,就是那些误以为已经有属灵视力的人。”(塔斯克)
ii. 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明知道自己眼瞎并因眼瞎忧愁的,可以得救。而那些满足于已有的光的人甚至会失去这光。”(道兹)
iii. “我们不应该让一个人因为不知道福音而灭亡。我们不能给人眼睛,但我们可以给他们光明。”(司布真)
iv. 在说那些不能看见的人的时候,耶稣用了一种属灵上的、比喻意义上的失明——指那些看不见神的光和真理的人,特别是那些在耶稣基督里显现出来的。有人可能会说,这一章描述了耶稣如何医治失明的灵魂。
• 我们从出生起在属灵上就是盲目的。
• 耶稣主动治愈我们的失明。
• 耶稣在我们身上作的是创造的工,而不是宗教改革。
• 在这件事上,我们必须顺服耶稣的命令。
• 耶稣命令我们接受洗礼。
• 对于以前认识的人来说,我们变成了一个谜,甚至不再是同一个人。
• 当我们受到迫害时,我们表现出对耶稣的忠诚,大胆而直白地证明祂在我们生命中的工,并使他人困惑。
• 我们从一点知识过渡到更大的知识,这使我们进入更大的敬拜和崇拜。
• 我们从来不知道这个生来就是瞎子的人叫什么名字。耶稣是重要的那一位;一个真正的门徒只要祂的主得着荣耀,就满足于默默无闻。
c. 难道我们也瞎了眼吗?法利赛人讥笑耶稣,对自己属灵的眼目很有信心,其实就是眼瞎,因为他们不能看见神的儿子就在他们面前。
i. “我自己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段时间,我戴眼镜很不方便,因为我不用眼镜就能看得清东西,而且我也不想过早地成为一个老绅士。现在我不戴眼镜就看不清笔记了,所以毫不犹豫地戴上了眼镜,并不在乎你是否认为我老了。所以当一个人感到完全是个罪人的时候,他不介意倚靠神。”(司布真)
d. 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 如果法利赛人承认他们属灵的瞎眼,他们就可以得到宽恕,获得自由——但因为他们说 “我们能看见”,他们的罪还在。
i. 一个瞎子知道自己是瞎的,和一个闭上眼睛的人是有很大区别的。
ii. “自欺到闭眼不顾光明的地步,是一种绝望的状态:光明是存在的,但如果人们拒绝使用,而且是故意拒绝,他们怎么能觉悟呢?”正如耶稣所说,他们的罪仍然存在。”(布鲁斯)
(c) 2021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