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 23章 – 文士和法利赛人的灾难
A. 耶稣责备文士和法利赛人。
1. (1-4) 他们把重担加在人身上。
那时,耶稣对众人和门徒讲论,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
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
a. 耶稣对众人和门徒讲论: 耶稣对这些人讲论、却是指着文士和法利赛人说的。当然,这些坚定反对耶稣的人听了;但在某种意义上,耶稣已经跟他们说完了话。相反,他的目的是警告人们和他的跟随者们。
i. “整个论述的真正目标是人们和信徒需要摆脱法利赛律法主义。” (弗朗斯,France)
ii. “也许早在一年前,耶稣就开始谴责法利赛人(太15:7)。随后他警告他的门徒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教训(太16:5-12)。现在他是公开警告和谴责他们。” (卡尔森,Carson)
iii. 威廉·巴克莱(William Barclay)说, 塔木德(the Talmud)描述了七种不同类型的法利赛人;七个中的六个是坏的。
· “肩上的”法利赛人,把他一切的好行为和公义,都戴在肩上,给众人看。
· “等一等”法利赛人,他们总是想做好事,但总能找到一个理由以后去做,而不是现在做。
· “伤痕累累或流血的”法利赛人,他是如此圣洁,以至于他会在公共场合避开任何女人——因此不断地撞东西和绊倒,从而伤害自己。
· “驼背的”法利赛人,他是如此的谦卑以至于他走路时弯下腰,几乎不抬脚——所以每个人都能看到他是多么的谦卑。
· “总是计算的”法利赛人,总是计算他的善行,他相信他所做的一切好事让上帝欠他的。
· “恐惧的”法利赛人,他行善,因为他害怕如果他不这样做,上帝会用审判击打他。
· “敬畏神的”法利赛人,是真的爱神,行事为人讨他所爱的神的喜悦。
b. 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 耶稣说,尊重属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不是因他们的行为,乃是因他们坐在摩西的位上。他们应该受到尊重,因为他们是上帝任命的权威人士。
i. “神的律法,在你们中间不可因这些恶人失效。” (普尔,Poole)
ii. 摩西的位上: “会堂前的座位是石头的,是夫子的座位。” (卡尔森,Carson) “犹太人说老师的座位就像我们说教授的座位一样。” (布鲁斯,Bruce)
c. 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 文士和法利赛人是坏榜样,因为他们对别人的期望比对自己的期望高。他们把重担加在别人身上,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
d. 重担: 宗教领袖的担子与耶稣的担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耶稣的担子是轻省的,他的轭是容易的(太11:30)。这些宗教领袖是给人带来负担的人;耶稣是担重担的人。
i. 对这些宗教领袖的第一个指控可能适用于今天的许多宗教领袖。许多人教导时,仿佛基督教的本质就是一套要遵守的繁琐的规则。
ii. 早期的教会拒绝这种律法主义,因为它坚持认为遵守摩西律法不是基督徒生活的根基。彼得在使徒行传15章10节告诉律法家说:“你们为什么试探神,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
2. (5-10) 他们所行的故意让人看见,他们活着为了得到人的称赞。
“他们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所以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衣裳的繸子做长了。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安,称呼他‘拉比’。但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夫子。你们都是弟兄。也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也不要受师尊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师尊,就是基督。”
a. 他们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 宗教领袖们因宣传他们的正义行为而有罪。他们践行了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所反对的宗教精神(太6:1-6)。
b. 所以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衣裳的繸子做长了: 佩戴的经文(小皮盒子,上面有小卷,小卷上有经文,用皮带绑在手臂和头上)和戴在衣服繸子上都是为了遵守摩西律法(申11:18;民15:38-40)。
i. “这些被称为经文,来自[古希腊语],用来保存,放在保存律法的地方。” (普尔,Poole)
ii. 这些宗教领袖很自然地认为,更宽的经文和更宽的衣服繸子表明他们更属灵。佩戴经文和加宽衣服繸子的想法是遵守上帝在西奈山上所定的约时所命令以色列人的。使用这些东西来提升超灵性的形象是人类的罪,而不是命令本身的错。
c. 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安: 宗教领袖们不满足于展示他们所谓的属灵,他们喜欢人们赞美他们所谓的属灵。他们贪爱筵席上的首位,又喜爱会堂里的高位,喜欢人们称他们为拉比,为父。
i. “因此,‘爱’这个词要强调一下;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他们可以接受敬礼,也可以接受上层社会的礼遇,但不能影响他们。” (普尔,Poole)
d. 但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夫子。你们都是弟兄: 耶稣警告人们在这一点上不要效法文士和法利赛人。他的跟随者应该永远记住,“你们都是弟兄”。一个人不应因被要求或被接受的头衔凌驾于他人之上。
i. “今天的教会更可以认真地对待劝诫,不仅是在正式的教会头衔(‘最尊敬的人’、‘我的主教大人’等)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教会中对学历或权威地位的过分尊重。” (弗朗斯,France)
e. 不要受‘拉比’的称呼… 也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 也不要受师尊的称呼: 耶稣警告他的听众和我们不要给任何人不适当的荣誉。一个人可能有正常人类意义上的父亲或老师,但不应该在某种意义上给予他们过多的属灵荣誉或权威。
i. “在基督的教会里,一切使人高升,使人骄傲的称号和荣誉,在这里都是禁止的。” (司布真,Spurgeon)
ii. 从圣经的其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耶稣并不是要把这当作绝对的禁止,而是要对那颗爱、收集、珍惜这些头衔的心说话。我们知道这一点,是因为在圣灵的启示下,敬虔的人用这些头衔中的一些来谈论他们自己。
· 耶稣被称为拉比: 马太福音26章25节、49节; 约翰福音1章38 节和3章26节。
· 保罗称自己是一位父亲: 哥林多前书4章15节, 腓立比书2章22节。
· 保罗称其他基督徒为他的孩子: 加拉太书 4章19节。
· 保罗称自己是一位老师: 提摩太前书2章7节, 提摩太后书1章11节。
iii. “他禁止的是:1.对这些头衔的矫揉造作,并对它们穷追不舍。2. 罗马提图利,行使绝对的主控权,或父权,绝对的权力。” (普尔,Poole)
iv. 然而,今日的人们在给予和接受诸如先知、使徒、最受尊敬的人等头衔的方式上,这条命令经常被忽视和违反。这也体现在给教皇写信的结尾礼仪上: “我俯伏在祢的圣脚前,祈求祢的使徒祝福,我很荣幸成为祢最尊贵的圣父,最谦卑、最顺服的仆人和儿女。”
v. “我们必须说,复活的基督是不喜悦那些在祂的教会,要求无条件服从自己和他们的意见,混淆了炫耀虔诚的名声和虔诚地屈服于他的教导,就像他曾经和任何法利赛人一样。” (卡尔森,Carson)
3. (11-12) 耶稣的方式:服侍和谦卑。
“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作你们的用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a. 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作你们的用人: 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有多少人服侍他们,给予他们荣誉来评价自己的伟大。耶稣提醒他的跟随者们,在他的国度里,不是这样,我们应该通过服侍和尊重他人来评估自己的伟大。
i. “总而言之,就像他们今天精神上的所有继承者一样,他们对别人很严厉,对自己却很宽容。” (克拉克,Clarke)
ii. 因为耶稣真的是他们当中最大的,他说自己是一个仆人。不幸的是,许多耶稣的跟随者效法了文士和法利赛人的领导哲学和风格,而不是耶稣的风格。
b. 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这个承诺是绝对真实的,但有时只有在永恒的尺度中才能被认识。
B. 宗教领袖面临的八祸。
这些祸与马太福音5章3-11节的八福形成对比。耶稣在这里说了严厉的话,但这不是个人的愤怒,而是神圣的警告和谴责。这一系列的“灾难”在旧约的先知书中是很常见的(例如以赛亚书5章8-23节;哈巴谷书2章6-19节),这里的语气是谴责,也是这里的重点。” (弗朗斯,France)
1. (13) 那些闭关天国的门的人有祸了。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不容他们进去。”
a.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从字面上看,“假冒伪善”指的是演员,即扮演某个角色的人。耶稣揭露了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属灵形象下所掩盖的腐败。
b. 你们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 宗教领袖们把人类的传统和宗教规定看得比神的话语更重要,从而使人们远离天国。他们反对并弃绝耶稣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若将天国开给人、就必接待耶稣、把他当作弥赛亚、神的儿子。
i. “古时有律法记着说,祭司的嘴当保存知识: 神将知识的钥匙交给教会的牧师和向导,不是叫他们把钥匙夺去,乃是叫百姓自己寻求他们口中的律法,因为他们是万军之耶和华的使者。玛拉基书2章7节。” (普尔,Poole)
c. 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不容他们进去: 自己不进天堂很不好,但阻止人进入天堂更坏(太18:6)。
i. “在古代,拉比们都带着钥匙,钥匙是知识的象征。” (克拉克,Clarke)
2. (14) 宗教领袖窃取弱势群体的利益。
在圣经的许多译本中,这一节没有包括在内,也没有在页边空白处。D·A·卡尔森(D.A. Carson)写到: “第14节必须作为一个插入…这一点是清楚的,不仅因为它没有出现在最好的和最早的马太福音中,而且事实上,包括它在内的马太福音中,在第13节之前或之后,对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有分歧。” 即使它不属于马太福音23章,但它肯定存在于马可福音12章和路加福音20章。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作很长的祷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
a. 侵吞寡妇的家产: 文士和法利赛人用巧计和诡诈的手段,偷了寡妇的家产–又用好生意和管家的名义,小心地掩盖。
b. 假意作很长的祷告: 他们很长的、虚假的属灵祷告被用来建立属灵的形象,通常是为了大笔的捐款。
i. “他不在乎我们祷告的数目,我们祷告的多少;也不顾我们祷告的言辞,多么雄辩;我们祈祷的音乐,多么甜美的声音,我们祷告的逻辑或方法,但我们祷告的神性是他所推崇的。” (特拉普,Trapp)
c. 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 他们的罪恶很大要受比别人更重的刑罚。根据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说没有人会在地狱里过得很好,但我们相信,有些人会比其他人过得更糟。
i. “这些话证明了刑罚是有等级的,正如荣耀是有等级的。凡不虔敬的人,必被义人审判定罪;假冒为善的人,必被定更重的刑罚。” (司布真,Spurgeon)
3. (15) 宗教领袖们把人带入歧途。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
a. 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 他们对传福音的热诚并不能证明他们与神的关系是对的。这些宗教领袖竭尽全力去赢得别人的支持,但是他们把人们带到了黑暗中,而不是光明中。
i. 保罗在罗马书10章2节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注意到,在他那个时代,有一些犹太人对上帝有热情,但不是取决于知识。
ii. “‘入教’这个词是一个希腊词的英语音译,意思是接近或靠近的人。入教是完全接受,他们接受了礼仪律法和割礼,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犹太人。” (巴克莱,Barclay)
iii. “大量的学术研究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公元一世纪至耶路撒冷沦陷标志着犹太人传教热情最显著的时期,也标志着相应的成功。” (卡尔森,Carson)
b. 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 他们以大能赢得一些,但对那些赢得的人却没有持久的好处。
i. “他们所做的不是使人脱离罪归向神,而仅仅是使人转变观念。” (普尔,Poole)
ii. 在这方面,宗教领袖们与今天的摩门教徒和耶和华见证人很相似。他们是勇敢而有活力的信使,但传递的却是错误的信息。
iii. “耶稣并没有批评法利赛人广泛传道的努力,但是它的结果…他们‘胜过’法利赛人。” (卡尔森,Carson)
4. (16-22) 宗教领袖们起了假誓。
“你们这瞎眼领路的有祸了。你们说,‘凡指着殿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该谨守。’你们这无知瞎眼的人哪,什么是大的?是金子呢?还是叫金子成圣的殿呢?你们又说,‘凡指着坛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坛上礼物起誓的,他就该谨守。’你们这瞎眼的人哪,什么是大的?是礼物呢?还是叫礼物成圣的坛呢?所以人指着坛起誓,就是指着坛和坛上一切所有的起誓。人指着殿起誓,就是指着殿和那住在殿里的起誓。人指着天起誓,就是指着神的宝座和那坐在上面的起誓。”
a. 凡指着殿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 出于遵行神的话语,他们拒绝以神的名起誓(如出埃及记20章7节所吩咐的)。然而,他们构建了一套复杂的誓言体系,其中有些是有约束力的,有些则没有。这就是许下承诺的同时又不去做。
i. “对犹太人来说,誓言是绝对有约束力的,只要它是一个有约束力的誓言。广义地说,有约束力的誓言是一种明确而不含糊其辞地使用上帝之名的誓言;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必须遵守这样的誓言。任何其他誓言都可能被合法地打破。” (巴克莱,Barclay)
b. 什么是大的?是礼物呢?还是叫礼物成圣的坛呢? 在这里耶稣强调祭坛本身比献在上面的祭更大。祭坛是神与人之间所设立的相会之地,我们的祭坛是耶稣自己和他在十字架上的工作。
i. 耶稣从来没有因为罪与父神分离,所以他自己不需要祭坛。他和他的天父有着自由而荣耀的关系。这是亚当堕落前的自由——更多的是因为耶稣与他的天父有一段亚当所不知道的历史关系。
ii. 旧约祭坛的伟大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 祭坛的作用很重大:它使放在上面的东西成圣,并且维持和支撑献的祭物,直到它被烧尽。
· 祭坛的位置很重要:它表明我们首先来到耶稣和他的赎罪工作面前。
· 祭坛的形状很重要:它是方形的,比例完美,稳定而不可动摇。
· 祭坛的角很重要:它们显示了上帝在耶稣身上与生俱来的力量。
· 祭坛的位置很重要:它没有升高,但足够低,所有人都可以接近;它没有显露人的肉体的台阶。
· 祭坛的外观很重要:上面涂抹着献祭的血。
· 祭坛的材料很重要:它是黄铜的,在火中锻造,能承受火焰的审判。
c. 人指着殿起誓,就是指着殿和那住在殿里的起誓: 耶稣提醒他们,每一个誓言都是有约束力的,即使他们为自己辩解,上帝也会让发誓者承担责任。
5. (23-24) 宗教领袖们只关心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忽视了重要的事。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
a. 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 他们的奉献细致而值得注意;但是是虚伪的,因为它减轻了他们忽视律法中更重要的事的罪责;当一个失落的世界毁灭时,很可能被相对琐碎的事情分心,也很常见。
i. “‘更重的’事并不是指‘更困难的’或‘更难的’事,而是指‘更核心’、‘最具决定性’。” (卡尔森,Carson)
ii. 耶稣用“公义、怜悯、信实”粗略地描述了律法中这些更重要的事。这句话让人想起弥迦书6章8节对真正宗教的总结(于奢侈的祭祀相对比)。” (弗朗斯,France)
b. 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 耶稣用一幅幽默的图画来说明他们的愚蠢:一个人如此执着于洁食,以至于他不愿意吞下一只蠓虫,因为它没有按照犹太教规正确地采血。然而,这个人却能吞下一整头骆驼。
i. “这是一幅幽默的图画,一定会引人发笑,一个人小心地用纱布过滤他的酒,以避免吞下一只微小的昆虫,同时又愉快地吞下了一整只骆驼。这是一幅完全失去了比例感的人的画像。” (巴克莱,Barclay)
6. (25-26) 宗教领袖们里外都不洁净。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
a. 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 文士和法利赛人满足于外在的洁净和表面的义。
b. 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 他们虽然很关心外在的正义,但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罪和败坏。
c. 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 耶稣没有叫他们在外在的义和内在的义之间做选择。耶稣呼召他们关注这两方面,但先要解决里面的问题。真正的外在的义始于里面。
7. (27-28) 宗教领袖们外表善良,里面却没有属灵的生命。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a. 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 那时犹太人有个规矩,就是在逾越节前,粉饰耶路撒冷城里的坟茔,免得有人偶然摸着,以致污秽自己。耶稣说这些宗教领袖们就像这些粉刷的坟墓——外面漂亮,但里面是死的。
i. 所以保罗在使徒行传23章3节称大祭司是粉饰的墙。
b. 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 人们可能认为他们是公义的,但上帝不这样认为。神从不被我们的外表所迷惑。他看到的是我们真实的样子,而不是我们在别人眼中的样子。
8. (29-36) 宗教领袖们尊敬死去的先知,却杀害活着的先知。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建造先知的坟,修饰义人的墓,说,‘若是我们在我们祖宗的时候,必不和他们同流先知的血。这就是你们自己证明,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了。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阿,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并文士,到你们这里来。有的你们要杀害,要钉十字架。有的你们要在会堂里鞭打,从这城追逼到那城。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一切的罪,都要归到这世代了。”
a. 因为你们建造先知的坟,修饰义人的墓: 他们自称崇敬死去的先知,却拒绝活着的先知。他们这样做,表明他们确实是那些在古时杀害先知的人的子孙。(你们是那些杀害先知者的子孙)。
i. 当我们思考时,我们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我不会像其他门徒那样否认耶稣。”
b. 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 耶稣预言这些领袖将如何完全地弃绝他们祖宗的先知,因为他们一开始就逼迫耶稣的门徒,就是耶稣差到他们那里去的门徒。
i. “再多的争论也不能使这些话失去其可怕的含义。他们永远站在书页上,向我们讲述‘羔羊的愤怒’。” (摩根,Morgan)
ii. “这是基督说过的最可怕的话之一。这就像他对犹大说的:‘你要做,就赶快做吧’……这一至高的罪将充满他们祖宗的恶贯,使神公义的审判临到他们身上。” (司布真,Spurgeon)
c. 蛇类,毒蛇: 这个短语有“魔鬼家族”的意思。这些宗教领袖们以自己的血统为豪,以为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他们原是魔鬼的子孙,不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i. 耶稣如此强烈地说这些宗教领袖们有两个原因。首先,他不希望别人被他们欺骗。第二,他爱这些人。这些人是离神最远的,他们需要被警告审判的来临。耶稣真正想要的是他们的悔改,而不是审判他们。
d. 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 耶稣在这里谈到了旧约中所有的正义殉道者。亚伯显然是第一个,按照希伯来圣经的安排,撒迦利亚是最后一个。历代志下是希伯来圣经的最后一本书,撒迦利亚的故事在历代志下第24章中。
i. 亚伯的血发出呼求 (创4:10), 撒迦利亚请求纪念他的血 (代下24:22)。
ii. 撒迦利亚被称为比利家的儿子有点儿问题,因为历代志下把他描述为耶何耶大的儿子(代下24:20)。克拉克(Clarke)总结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首先,这两个名字在犹太人中经常出现(撒上9:1,代上8:33;太9:9,可2:14,以及其他的例子)。其次,耶何耶大和比利家的名,意思相近,都是赞美耶和华,颂赞耶和华。
iii. “人们几乎可以感受到他那强烈又强大的义愤所具有的毁灭性力量– 愤怒不是针对人,而是针对他们的错误指导。然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他的心,“悲哀”会演变成一种痛苦的哀号,一个母亲为她失去的孩子而哭泣。” (摩根,Morgan)
9. (37-39) 耶稣为耶路撒冷哀哭。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a.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 路加福音19章41节告诉我们,当耶稣望着耶路撒冷城的时候,他哭了,想到要到来的审判,就说了这些话。耶稣想要保护他们免受可怕的审判,但他们最终还是拒绝他。
i. 经上记着耶稣哭了两次:在这里,因为知道那些弃绝他的人要遭遇的事;还有一次是在拉萨路的墓前,为死亡的力量和痛苦而哭泣。
ii. 这个发自内心的哭泣是另一种方式来表明耶稣并不恨这些人,他如此强烈地谴责了他们。他的心为他们而碎。当我们犯罪的时候,神并不恨我们;他真心为我们难过,因为他知道我们的罪和悖逆只会在各方面毁坏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希望去分担神对失散的世人的悲痛。
b. 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 耶稣想要保护、养育和珍惜他的子民犹太人,就像鸡妈妈保护小鸡一样。
i. “母鸡(希腊语是“鸟”)保护小鸡的形象在旧约中是指上帝保护祂的子民(诗17:8,91:4;赛31:5等)。” (弗朗斯,France)
ii. 这张母鸡和小鸡的照片告诉我们耶稣想为那些拒绝他的人做什么。
· 他想要保证他们安全。
· 他想要使他们开心。
· 他想要他们成为被祝福的群体。
· 他想要促进他们成长。
· 他想要他们明白他的爱。
· 这些只有在祂呼召他们的时候,他们来到他的面前才能成就。
iii. “耶稣的渴望只属于以色列的救主,而不是以色列的先知。” (卡尔森,Carson)
iv. 我多次愿意是一个微妙的暗示,马太知道耶稣曾多次访问耶路撒冷(在约翰福音中清楚地叙述了这一点),尽管他只提到了最后一次访问。耶稣不可能说他在这里所说的话,除非他多次访问耶路撒冷,多次向人们发出呼吁。” (巴克莱,Barclay)
c. 只是你们不愿意!问题不在于耶稣是否愿意拯救和保护他们;问题是他们不愿意。所以所豫定的灾祸必临到他们身上。
i. “当王热泪盈眶地说出这些话时,他的脸上一定呈现出一幅无比怜悯和失望的爱的画面!” (司布真,Spurgeon)
ii. “我们坚持认为救恩完全是出于恩典,但我们也同样坚定地相信,人的毁灭完全是自己的罪的结果。神的旨意是施行拯救。该走向死亡的是人的意志。” (司布真,Spurgeon)
iii. 司布真(Spurgeon)在一篇关于(我愿意;但你们不愿意)这段的精彩的布道中描述愿意接受耶稣的意愿。
· 是真正的意愿。
· 是实际的意愿,有行动的意愿。
· 是一个即刻的意愿。
· 是一个确定的意愿。
d. 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耶稣在这里透露了一些关于他第二次再来的情况。当耶稣再来的时候,犹太人会像欢迎弥赛亚一样欢迎他,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i. “直到外邦人人数填满,那生命的道,又传给你们;那时,你们要因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得着丰盛的救恩而欢喜,祝福,赞美那奉主名来的。” (克拉克,Clarke)
ii. 要使以色列人达到这一点,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神会成全。以色列人被应许必欢迎耶稣回来;就如使徒保罗在罗马书11章26节所说:所以色列众人也都必得救。
(c) 2021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