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26章 – 背叛耶稣和耶稣的被捕
A. 舞台是为被捕耶稣和钉耶稣十字架而准备的。
1.(1-2) 耶稣提醒他的门徒们他即将面对的苦难和被钉十字架。
耶稣说完了这一切的话,就对门徒说,“你们知道过两天是逾越节,人子将要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
a. 耶稣说完了这一切的话: 在马太福音中,耶稣的教导就此结束。在他被出卖和被钉十字架之前的最后几天里,他警告众人留意腐败的宗教领袖,并向他的门徒讲述即将发生的事情。现在,到了耶稣上十字架完成他工作的时候了。
i. “他已经用他的话语教导了他的门徒和犹太人,用他的榜样启发了他们,用他的神迹使他们信服,现在他准备用他的血来救赎他们!” (克拉克,Clarke)
b. 你们知道过两天…人子将要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 也许在对未来国度的胜利描述之后,门徒们更加坚信弥赛亚是不可能受难的。耶稣提醒他们不是这样的。
2. (3-5) 反对耶稣的阴谋。
那时,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聚集在大祭司称为该亚法的院里。大家商议,要用诡计拿住耶稣杀他。只是说,“当节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间生乱。”
a.那时,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 用诡计拿住耶稣杀他: 耶稣和宗教领袖之间的长期争论终于到了这一步。
i. 根据卡尔森(Carson)的说法,诗篇31章13节对聚集和策划的使用是有意的暗示:我听见了许多人的谗谤,四围都是惊吓。他们一同商议攻击我的时候,就图谋要害我的性命。
ii. 大祭司称为该亚法: “公元15年,安纳斯被世俗当局废除,取而代之的是该亚法,他一直生活和统治到公元36年去世。但是根据旧约,大祭司在他死后才会被替换,所以权力的转移是非法的。毫无疑问,有些人继续称这两人为‘大祭司’。” (卡尔森,Carson)
iii. “从公元前37年到公元67年,大祭司不下28人。令人联想的是,该亚法是公元18年至36年的大祭司。对于一个大祭司来说,这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该亚法一定把与罗马人合作的技巧变成了一门艺术。” (巴克莱,Barclay)
iv.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大约两年后,该亚法和彼拉多都被当时的叙利亚总督维特利乌斯废除,后来又成了皇帝。约在公元35年,该亚法因为不能忍受这种耻辱,他的良心因杀害基督而感到刺痛,就自杀了。见约瑟.文物十八.2 – 4 。” (克拉克,Clarke)
b. 当节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间生乱: 他们不想在逾越节处死耶稣,但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这是另一个微妙的迹象,表明耶稣掌管所有事件的发生,因为他们实际上在他们不想杀他的那一天杀了他。
i. “领导人害怕人民是对的。耶路撒冷的人口在节日期间增加了五倍;在宗教狂热和民族救世主义高涨的情况下,星星之火可能会引发一场爆炸。” (卡尔森,Carson)
3. (6-13) 一个女人在耶稣死前为他膏油。
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极贵的香膏来,趁耶稣坐席的时候,浇在他的头上。门徒看见,就很不喜悦,说,“何用这样的枉费呢?这香膏可以卖许多钱,周济穷人。”耶稣看出他们的意思,就说,“为什么难为这女人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她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作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纪念。”
a. 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极贵的香膏来: 我们从约翰福音12章得知,这女人就是拉撒路和马大的妹子马利亚。马利亚坐在耶稣的脚前(路10:39)献上对耶稣的爱和奉献。
i. 关于耶稣被油膏,在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中提到的,有一些争论,有时甚至让人困惑。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认可马太、马可和约翰记载的油膏事件是发生在伯大尼,而路加记录的是在加利利的另一次油膏。
ii. “我们对麻风病人西门一无所知。他可能是当地一个有名的人物,也许是耶稣治愈的那个人(因为他仍然是一个麻风病人,不能招待客人吃饭),但是他的昵称仍然提醒着他以前所患的病。” (弗朗斯,France)
iii. 莫里斯(Morris)对一玉瓶香膏说道:“瓶上没有手柄,瓶颈一个长长的,当需要瓶里的东西时,瓶颈就被折了下来……我们可以推断这种香水很贵。犹太妇女通常脖子上挂着一个挂在绳子上的香水瓶,这是她们的一部分,所以她们可以在安息日戴上它。”(《路加福音》评论)
b. 何用这样的枉费呢?门徒们批评这种对耶稣的爱和尊敬的表现。具体地说,批评的人是犹大(约12:4-6)。但是耶稣为辩护,说她为耶稣做了一件美事。她对耶稣的慷慨——实际上是不计后果的奉献,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纪念)
i. “他们所说的浪费,耶稣称之为‘美事!’” (卡尔森,Carson)
ii. “为耶稣所做的是浪费吗?没有给他的东西,才是浪费了。” (司布真,Spurgeon)
iii. “犹大在香膏和香膏所发出的香气中,不能自由呼吸。” (布鲁斯,Bruce)
c. 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耶稣说这话,并不是要叫人不慷慨,不善待穷人。事实上,他最近关于列国审判的言论时已经从根本上鼓励了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仁慈(太25:31-46)。耶稣指出了那个时刻以一种奢侈的方式来荣耀他的恰当本质。
i. “这个女人的行为之美就在于这一切都是为了基督。凡在殿里的人,都能闻那宝贵香膏的香气。但膏只是为了耶稣。” (司布真,Spurgeon)
d. 是为我安葬作的: 即使她不明白她所做的事情的全部意义,马利亚的行为也说出了一些门徒们没有说或没有做的事情。在耶稣受难之前,她给予了他应得的爱和关注。她更明白,因为她是在最能让她明白的地方——在耶稣的脚下。
i. 国王是受膏者。祭司是受膏者。这些在耶稣身上都是真的,但他声称她膏他是为他安葬作的。
ii. “她可能不知道她的行为意味着什么,当她膏她的主为他安葬作的。为基督做的最简单的行动产生的后果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大……她这样做表明,世界上至少有一颗心,认为对她的主来说,没有什么是过犹不及的,最好中最好的应该给他。” (司布真,Spurgeon)
iii. “马利亚的名字在神的全家都是香的,如同她的香膏一般。犹大的名必朽坏,并要到万代。” (特拉普,Trapp)
e.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纪念:马利亚所做的事情因其动机值得注意——一颗纯洁、充满爱的心。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单单为耶稣而做的。它的非凡之处在于它的不寻常和不平凡。
i. “凡为基督行过奇事的人,常被称为怪人和狂热者。为什么,当维特费尔(Whitfield)第一次到本宁顿去布道时,因为找不到足够大的地方,在露天布道简直是件闻所未闻的事。如果人们的头上没有屋顶,你怎么能指望上帝听到祈祷呢?如果人们没有座位,没有固定的高背椅,他们的灵魂怎能得到保佑!人们认为维特费尔做了一件令人发指的事,但他还是去做了。他就去打破那玉瓶香膏,浇在他主人的头上。继续布道。结果呢?虔诚的复兴和宗教的广泛传播。我希望我们都愿意为基督做一些特别的事——愿意被嘲笑,被称为狂热分子,被起哄,被诽谤,因为我们不走寻常路,不满足于做别人能做或同意做的事。 ” (司布真,Spurgeon)
4. (14-16) 犹大与宗教领袖们达成了一个阴险的协议。
当下,十二门徒里,有一个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去见祭司长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他们就给了他三十块钱。从那时候,他就找机会,要把耶稣交给他们。
a.当下,十二门徒里,有一个: 马太福音的这一幕马利亚的事是犹大最后的羞辱,虽然这件事可能发生在几天前。在那之后,他决定把耶稣交给那些想要杀他的宗教领袖。
b.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犹大背叛耶稣的动机提出了很多建议。
i. 马太福音10章4节称他为加略人犹大;他可能来自犹太南部的加略城。这将使犹大在所有的门徒中成为唯一的犹大人,其他都是加利利人。有人怀疑犹大是否憎恨门徒中加利利人的首领,最终受够了。
ii. 也许犹大对耶稣所表现出来的弥赛亚类型感到幻灭;他想要一个更政治的征服世界的救世主。
iii. 也许犹大看到了耶稣和宗教领袖之间持续不断的冲突,并得出结论,宗教领袖是胜利的,而耶稣是失败的;因此,他决定减少损失,加入获胜的一方。
iv. 也许他得出这样的结论:耶稣根本不是弥赛亚,也不是真正的先知,就像大数人扫罗所相信的那样。
v. 有些人甚至认为犹大这样做是出于高尚的动机;他对耶稣迟迟不显示祂自己是大能的弥赛亚失去耐心,他认为自己这样做会迫使祂这样做。
vi. 不管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圣经中并没有呈现出犹大的不情愿,只有一个动机:贪婪。因为他说: “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
c.他们就给了他三十块钱: 根据圣经,犹大的心里没有高尚的意图。他的动机仅仅是为了钱,而且他的价格也不高:三十块钱大概值二十五美元。
i. 三十块钱的确切价值很难确定,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小数目,而不是一个大数目。这是为最贱的奴隶设定的价格,出埃及记第21章31节;约珥书3章3节, 6节。这么小的一笔钱就让这个叛徒卖了这么好的主人。” (特拉普,Trapp)
ii. “虽然犹大很贪婪,想要更多,就像这些议员的恶意想要让他们给更多,但这是神圣委员会的命令。基督必须被廉价出卖,好让被救赎的灵魂更珍惜他。” (普尔,Poole)
iii. “然而有许多人卖耶稣的价比犹大还低。一个微笑或一个冷笑就足以诱使他们背叛他们的主。” (司布真,Spurgeon)
B. 与门徒们最后的晚餐。
1. (17-20) 逾越节的准备:纪念救赎。
除酵节的第一天,门徒来问耶稣说,“你吃逾越节的筵席,要我们在哪里给你预备?”耶稣说,“你们进城去,到某人那里,对他说,夫子说,‘我的时候快到了。我与门徒要在你家里守逾越节。’”门徒遵着耶稣所吩咐的就去预备了逾越节的筵席。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坐席。
a. 除酵节的第一天: 对耶稣来说,这一定是一个非常感人的纪念。逾越节纪念以色列人从埃及被救赎出来,这是旧约中救赎的中心。耶稣现在提供了一个新的救赎中心,用新的礼仪餐来纪念。
i. 提到除酵节的第一天,就提出了这些事件的精确日历年表的复杂问题。最复杂的问题是马太、马可和路加提出耶稣将和他的门徒一起吃逾越节的筵席——通常是和羊羔一起吃的,羊羔在逾越节那天在圣殿举行了盛大的献祭仪式。然而,约翰似乎表明,这顿饭是在逾越节前吃的(约13:1),而耶稣实际上是在逾越节当天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约18:28)。
ii. 亚当·克拉克(Adam Clarke)提出了另一个解决方案:“人们普遍认为,我们的主在犹太人吃逾越节筵席之前几个小时就吃了;因为犹太人按规矩,在十四日末吃他们的饼,惟有基督在前一日吃饼,就是在第六天(或称五)初一日。犹太人在日落时开始他们的一天,而我们在午夜。这样,基督和犹太人是在同一天吃逾越节的筵席,不是在一个时辰吃的。”
iii. “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耶稣知道他会在正常的吃饭时间之前死去,所以故意提前一天悄悄进行逾越节的筵席。路加福音22章15-16节表明耶稣在死前与门徒一起吃饭的强烈愿望,以及他意识到时间已经不多了。” (弗朗斯,France)
iv. 人们倾向于同意布鲁斯(Bruce)关于精确年代分析的观点:“讨论令人厌烦,结果不确定;很容易把注意力从更重要的事情上转移开。”
b. 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坐席: 因为犹太人日子的计算开始于日落时分,耶稣吃了逾越节的筵席,根据犹太人的日历,他在同一天被杀。
i. 如果耶稣确实在这个犹太一天的开始(晚上)吃了筵席,当大多数犹太人通常会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吃逾越节(当天晚上和第二天的早上)筵席,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没有提到耶稣和门徒在这顿饭上吃逾越节的羔羊。逾越节的羊羔还没有献在殿里,他们就吃了筵席。这与约翰的年表相一致,表明耶稣被钉在十字架的时间与逾越节的羊羔被献祭是在同一时间。
ii. 然而,如果说耶稣和门徒在最后的晚餐中没有逾越节羊羔,那就错了;耶稣就是逾越节的羔羊。保罗后来提到基督,我们的逾越节,是为我们牺牲的(林前5:7)。
iii. 他和十二个门徒坐席: “与犹大为伴;虽然希拉里不同意,但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特拉普,Trapp)
2. (21-25) 耶稣给犹大最后一次悔改的机会。
正吃的时候,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他们就甚忧愁,一个一个地问他说,“主,是我吗?”耶稣回答说,“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卖我。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卖耶稣的犹大问他说,“拉比,是我吗?”耶稣说,“你说的是。”
a. 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 在他们的逾越节晚餐中间,耶稣做了一个惊人的宣告。耶稣对门徒说,他们中间–就是这十二个与耶稣一起生活,听他的道跟他一起学习三年的人当中–有一个人要卖祂。
i. 如果我们熟悉这个故事,就很容易忽视它的影响。很容易体会不到耶稣自己的人出卖他有多可怕。但丁关于天堂和地狱的伟大诗篇有很好的理由将犹大置于地狱的最底层。
ii. “在筵席上说这话是极讨人厌的,但在逾越节是最合适说的,因为神给摩西的诫命关于第一只逾越节的羊羔说:‘要用苦草与他们一同吃。’” (司布真,Spurgeon)
b. 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卖我: 耶稣这话不是指著一个特定的门徒说的,因为他们都与他蘸手在盘子里。耶稣却把他当作朋友,和他同席吃饭。
i. 这是诗篇41章9节说的:连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过我饭的,也用脚踢我。我的同伴,我所熟悉的朋友,诗篇41章9节大大加重了对这件事的侮辱。” (特拉普,Trapp)
c.拉比,是我吗? 其他11个门徒问这个问题(主啊,是我吗?)很高尚; 犹大这样问,实在是太虚伪了。犹大问他说:“拉比,是我吗?”他知道自己已经安排了逮捕耶稣,这是高度的背叛。
i. “门徒的品格中有一个美丽的特点,就是他们彼此不猜疑,但每个人都几乎是怀疑地问,就像问题的形式所暗示的那样,“主啊,是我吗?”没有人说,主啊,是犹大吗?’” (司布真,Spurgeon)
d. 你说的是: 耶稣这话不是定犹大的罪,乃是叫他悔改。我们可以假定他是带着爱的眼神说这话的,耶稣向犹大表明他是爱他的,即使他知道他的背信弃义。
3. (26-29) 耶稣设立圣餐。
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掰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
a. 他们吃的时候: 在晚餐期间或晚餐后的某个时候,耶稣给门徒洗脚(约13:1-11)。随后,犹大离开了(约13:30)。然后,耶稣与门徒进行了长谈,并向父神祷告,如约翰福音13章31节-17章26节所述。
i. 犹大有没有出席主的晚餐?辩论集中在约翰福音13章2节的手稿上。一些文本的传统说,晚餐结束,这意味着耶稣洗了他们的脚,犹大在主的晚餐后离开。其他文本的传统说,在晚餐期间约翰福音13章2节。这表明耶稣洗了脚,犹大在吃饭的时候离开了,因此可能在主设立圣餐之前就离开了。
ii. 因为约翰没有在他的福音书中描述主的晚餐的安排,所以第一次举行主的晚餐的时候,犹大是否在场就有了争论,如下文所描述的那样。最自信的相信犹大不是主的晚餐的一部分(例如摩根【Morgan】:“在新节期开始前,犹大已经出去了(约13:30)。”)这个问题很难确定。
b. 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掰开: 逾越节,当饼被举起来的时候,膳长说:“这就是我们列祖在埃及地所吃的困苦饼。凡饥饿的,都可以来吃。凡有需要的,可以来吃逾越节的筵席。逾越节的所有食物都有象征意义。苦味的药草让人回想起奴隶制的痛苦;盐水让人想起了埃及人受压迫时流下的眼泪。这顿饭的主菜——刚刚为这家人献祭的羊羔——并没有象征任何与埃及苦难有关的东西。正是背负着罪的献祭,才让神的审判越过那信主的家庭。
i. 逾越节创造了一个国家;一群奴隶从埃及解放出来,成为一个国家。这个新的逾越节也创造了一个民族;那些在耶稣基督里联合起来,记住并相信他的牺牲。
c. 拿着, 吃; 这是我的身体… 这是我立约的血: 耶稣没有给出每种食物的意义的正常解释。他在自己身上重新诠释了他们,重点不再是以色列人在埃及所受的苦难,而是耶稣担当他们的罪而承受的痛苦。
i. “‘这是我的身体’这句话在逾越节的仪式中没有地位;作为一种创新,它们肯定产生了惊人的效果,这种效果会随着复活节后人们对复活节的理解加深而增强。” (卡尔森,Carson)
ii. 这就是我们如何记住耶稣为我们所做的。当我们吃这饼的时候,我们应该记得耶稣是如何被打断,刺穿,并被鞭打,为救赎我们。当我们喝这杯的时候,我们应该记得他的血,他的生命是为我们而舍在加略山的。
iii. 我们就是这样与耶稣相交的。因为他的救赎使我们与神和好,我们现在可以和耶稣一起坐下来吃饭,享受彼此的陪伴。
d. 这是我立约的血: 值得注意的是,耶稣宣布了新约的建立。没有人能在神和人之间建立一个新的约,但耶稣是神人。他有权柄建立新约,用血封缄,就如旧约用血封缄一样(出24:8)。
i. 新约所关乎的是我们内心的转变,洗净我们一切的罪:因为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耶31:34)。这样的转变把神的话语和旨意放在我们里面:我要把我的律法放在他们的心里,写在他们的心里(耶31:33)。这个约是关于一个新的,与神亲密的关系: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耶31:33)。
ii. 我们可以说,耶稣的血使新约成为可能,也使新约确实、可靠。这是用神自己的生命来证实的。
iii. 因为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做的,我们可以与神有一个新的约的关系。可悲的是,许多耶稣的跟随者过着好像从未这样发生过的生活。
• 好像没有过内心的转变。
• 好像没有真正的罪被洗净。
• 好像心里没有神的话和他的旨意。
• 好像没有与神有新的亲密的关系。
iv. 为多人流出来: “在“许多”这个大字里,我们非常高兴。基督的血不仅仅为那几个使徒而流。只有11个人真正参与了杯子的血所象征的,而救主并没有说:‘这是我为你们所流的血,蒙恩惠的11个人。’而是说:‘这是为许多人所流的血。’” (司布真,Spurgeon)
e. 这是我的身体… 这是我的血: 对耶稣这些话的准确理解一直是基督徒之间巨大的神学争议的根源。
i. 罗马天主教会持有变形论的观点,认为面包和酒实际上变成了耶稣的身体和血。
ii. 马丁·路德对圣餐的理解是饼就是饼,酒就是酒,但因着信,饼和酒就和耶稣的身体一样。路德不相信罗马天主教的变质学说,但他并没有远离它。
iii.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教导说,耶稣在饼和酒中的同在是真实的,但只是属灵的,不是身体上的。茨温利(Zwingli)教导说,面包和酒是耶稣身体和血的重要象征。当瑞士改革者在马尔堡与马丁•路德辩论这一问题时,引发了巨大的争论。路德坚持某种有形的存在,因为耶稣说:“这是我的身体”。他一遍又一遍地坚持着,把它写在天鹅绒的桌子上,est corpus meum——“这是我的身体”。茨温利回答说:“耶稣也说‘我是葡萄树’,‘我是门’,但我们明白他所说的。”路德回答说:“我不知道,但如果基督让我吃粪便,我就会去吃,因为我知道这对我有好处。”路德对此很坚定,因为他认为这是一个相信基督话语的问题;因为他认为茨温利在妥协,他说他是另一个灵(andere geist)。
iv. 从圣经中,我们可以理解饼和杯不仅仅是象征,它们是强有力的图画表示分享,就像我们看到主的桌是新的逾越节。
v. 清教徒解经家马修·普尔说:“让天主教徒和路德教徒说他们所能说的话吧,这里必须有两个这样的人物。这里的杯是用来盛酒的;这些话的意思是,这是我新约的血,一定是,这酒是新约的记号。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不能欣然接受这些话中的一个比喻,‘这是我的身体’。” (普尔,Poole)
vi. “可以肯定的是,耶稣不是要我们纪念他的出生,也不是要我们纪念他的生命,更不是要我们纪念他的神迹,而是要我们纪念他的死。” (卡尔森,Carson)
f. 拿着, 吃: 除了关于饼和杯的意义的争论之外,我们必须记住关于饼和杯耶稣是怎么说的。我们必须拿着、吃。
i. Take的意思是它不会强迫任何人。一个人必须真正地接受。“我所预料的必有人说,这样,‘我若只接受了耶稣基督,就可以拥有祂吗?‘,的确如此。你需要一个救主吗?他在那儿;接受他……接受他;你所要做的就是接受他。” (司布真,Spurgeon)
ii. 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食物和水,没有人能生存。没有耶稣,我们就灭亡。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把耶稣带入我们的里面。各人也要为自己吃。没有人能为他们做这件事。
iii.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你是否喝水的问题,我将告诉你如何解决它–再喝!如果你一直在吃,而你真的忘记了你是否吃过——这种事情确实发生在那些吃得很少的忙碌的人身上;我说,如果你确信你已经吃过了,那就再吃一次吧!如果你确信你已经相信了耶稣,那就再相信一次吧!” (司布真,Spurgeon)
g. 祝谢了: 在古希腊语言中,谢是圣餐的意思。这就是为什么纪念主的桌有时被称为圣餐。
i. 这告诉我们耶稣此时的态度和内心:“看,耶稣当时的心情,并且能够在那个时候发出感谢和赞美,相信善能从恶中产生。在客西马尼他只能顺服。” (布鲁斯,Bruce)
ii. 这告诉了我们一些关于我们自己领受圣餐的事:“那么,当我们在圣餐上举起圣餐杯时,我们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岂不是在说,你还记得耶稣的约吗?我们不是在提醒耶稣我们是依靠他来完成他的使命吗?我们不是以自己为他的人吗?我们不是以牢不可破的关系为他所系,以他最蒙福的事奉为满足吗?” (梅尔,Meyer)
iii. 这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神的子民和他们的领袖们有时会衰落的情况:“曾经有木制的杯子,金色的祭司;现在有金色的杯子,但是有木制的牧师。” (特拉普,Trapp)
h. 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 耶稣盼望将来在天上庆祝逾越节,但他还没有和他的百姓一起庆祝。他等待所有的人都聚集到他那里,然后会有一个盛大的晚餐——羔羊的婚筵(启19:9)。这就是耶稣在我父的国里所盼望的成就。
4. (30) 耶稣与门徒唱着诗往橄榄山去。
他们唱了诗,就出来往橄榄山去。
a. 他们唱了诗: 我们不常想到耶稣歌唱,但他确实在歌唱。他高声向父神敬拜。我们不断地想知道他的声音听起来像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不仅在用他的声音唱,他更多地是用整个心来赞美。这提醒我们,神要我们用歌唱来赞美他。
i. “这些话由虔诚的想象力加以解释,构成了一幅最美妙的图画。他们唱诗,毫无疑问是耶稣带头唱的。” (摩根,Morgan)
ii. 值得注意的是,耶稣在被钉十字架前的这个晚上竟然能唱歌。我们能在这种情况下唱歌吗?耶稣是我们真实敬拜的领袖。我们应该向我们的父神歌唱——就像耶稣那样——因为这是上帝所喜悦的事;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想做让他们高兴的事情。它是否让我们开心真的不重要。
iii. “当耶稣和他的第一批门徒走向耶稣受难的十字架,走向救赎的时候,没有比这更甜美的歌声,没有比这更有力的音乐,能在这悲伤的世界的黑夜中响起。” (摩根,Morgan)
b. 唱了诗: 耶稣歌唱很奇妙,但他唱的是什么?逾越节晚餐总是以唱三首赞美诗结束,这三首赞美诗被称为Hallel,诗篇116篇-118篇。想想这些诗篇里的话,在耶稣受难的前一晚,当他唱这些话的时候,是如何帮助耶稣的:
•死亡的绳索缠绕我,阴间的痛苦抓住我。我遭遇患难愁苦。 那时,我便求告耶和华的名,说,‘耶和华阿,求你救我的灵魂!’(诗116:3-4)
•主阿,你救我的命,免了死亡,救我的眼,免了流泪,救我的脚,免了跌倒。 我要在耶和华面前,行活人之路。(诗116:8-9)
•我要举起救恩的杯,称扬耶和华的名。 我要在他众民面前向耶和华还我的愿。 在耶和华眼中,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诗116:13-15)
•万国阿,你们都当赞美耶和华。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他! (诗117:1)
•你推我,要叫我跌倒,但耶和华帮助了我。 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诗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 (诗118:13-14)
•我必不至死,仍要存活,并要传扬耶和华的作为。 耶和华虽严严地惩治我,却未曾将我交于死亡。 给我敞开义门。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 (诗118:17-19)
•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这是耶和华所做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诗118:22-23)
•耶和华是神。他光照了我们。理当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牵到坛角那里。 你是我的神,我要称谢你。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诗118:27-28)
i. “耶稣起身往客西马尼去的时候,嘴里念着诗篇118篇,恰当地描述了神如何带领他的弥赛亚经过痛苦和折磨而得荣耀。” (莱恩,Lane)
ii. “如果,你所认识的亲爱的——说,今晚十点,你会被带去被人嘲笑、鄙视、鞭打,明天的太阳将看到你被错误的指控,挂在那里,成为一个被定罪的罪犯,死在十字架上,你认为你可以在今晚你最后的晚餐后唱歌吗?” (司布真,Spurgeon)
5. (31-35) 耶稣预言门徒的离弃。
那时,耶稣对他们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因为经上记着说,
‘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
但我复活以后,要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彼得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众门徒都是这样说。
a. 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 耶稣说这话,并不是要定他的门徒的罪,而是要向他们证明,他确实在掌管这局面,并证明,有关弥赛亚苦难的经文必须应验。
b. 但我复活以后: 耶稣已经越过了十字架。他的眼睛定睛在他面前的喜乐上(来12:2)。
c. 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 可悲的是,彼得既没留意属灵的事实,也没察觉耶稣清楚看见的属灵争战。他此刻觉得自己很勇敢,除了此刻,他没有任何知觉。 很快,彼得就会被一个卑微的女仆吓到,在她面前,彼得甚至否认他认识耶稣。
d. 很快,彼得就会被一个卑微的女仆吓到,在她面前,彼得甚至会否认他认识耶稣:耶稣知道彼得会在他认为是他的强项–勇气和胆量上失败。通过这个庄严的警告,耶稣给了彼得一个机会去注意和思考自己的弱点。
i. 耶稣对彼得说得很清楚。“彼得,你会跌倒。你要离弃我,你的主。你要在今天晚上做这件事——在鸡叫之前,你会否认和我有任何关系,甚至不认识我。你不会只做一次;你要做三次。”“难道这个警告还不足以使他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而依赖上帝吗?” (克拉克,Clarke)
ii. 彼得没有利用这个机会。相反,他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耶稣比彼得更了解彼得,彼得高估了自己,准备跌倒。
iii. 其余的门徒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在关键的时候没有倚靠主。众门徒都是这样说。
iv. “显然,巴勒斯坦的公鸡通常在凌晨12:30、1:30和2:30鸣叫;所以罗马人把‘公鸡啼叫’一词赋予了从半夜12点到凌晨3点的手表。” (卡尔森,Carson)
C. 耶稣祷告后在客西马尼园里被捕。
1. (36-39) 耶稣在极度痛苦中祷告。
耶稣同门徒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就对他们说,“你们坐在这里,等我到那边去祷告。”于是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便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儆醒。”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a. 耶稣同门徒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 这是在耶路撒冷圣殿山地区的东边,越过汲沦溪的峡谷,在橄榄山的低山坡上。周围环绕着古老的橄榄树,客西马尼的意思是“橄榄压榨”。在那里,附近的橄榄被榨成油。上帝的儿子也会在这里被碾碎。
i. “在和其他一些与耶路撒冷毗连的花园中,他再次选择了那个花园,因为犹大知道那个地方。 他想要退休,但他不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基督不是自取死路–不是像自杀; 但他不能退缩,不能隐藏自己–不像怯懦一样。” (司布真,Spurgeon)
b. 他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 耶稣被搅扰;部分原因是他知道身体上的恐怖经历在十字架上等着他。耶稣从耶路撒冷中部来到客西马尼,过了汲沦溪,就在逾越节的满月里,看见献祭的红血从殿里流出来。
i. “希腊文字表达了人们所能想象到的最大的悲伤。” (普尔,Poole)
c. 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 更甚的是,耶稣为在十字架上等待他的属灵的恐惧而苦恼。耶稣要站在罪人的位置上,接受罪人应得的一切属灵的惩罚;神使那无罪的(无罪原文作不知罪),替我们成为罪。(林后5:21)
i. 甚是忧伤 “这是一个相当弱的短语,包含了马太最喜欢的表达暴力情绪的词,甚至是震惊(使用于17:6,23;18:31;19:25;27:54)。” (弗朗斯,France)
ii. 耶稣并不是殉道者。耶稣走向死亡,他知道这是他父的旨意,他要完全独自面对死亡(太27:46),作为逾越节的牺牲,避免愤怒的羔羊。他的死亡是独一无二的,他的痛苦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最好的回应就是安静的敬拜。” (卡尔森,Carson)
iii. “因此希腊文的祷告文是:“良善的主啊,救我们脱离未知的苦难。” (特拉普,Trapp)
iv. 然而,在这个特别痛苦的时刻,上帝给他的儿子派了特别的帮助。路加福音22章43节说:天使来,在园中事奉耶稣。
d. 倘若可行: 当然,在某种意义上,对神来说凡事都能(太19:26)。然而,这只是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因为有些事情对神来说在道德上是不可能的。神不可能说谎(来6:18),人非有信也不能得神的喜悦(来11:6)。唯有耶稣在客西马尼为自己准备的完美的、止息怒气的献祭,神在道德上是不可能为罪赎罪,赎回失散的人类的。
e. 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 父神永远不会拒绝子的任何请求,因为耶稣是按照父神的心意和旨意祷告的。既然耶稣在十字架上喝了那审判的杯,我们就知道救恩不可能从别的途径来。靠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工得救是唯一可行的途径;如果在神面前还有其他的方法,那耶稣就白死了。
i. 在旧约中,杯多次有力地描述了上帝的愤怒和审判。
•耶和华手里有杯。其中的酒起沫。杯内满了搀杂的酒。他倒出来。地上的恶人必都喝这酒的渣滓,而且喝尽。 (诗75:8)
•耶路撒冷阿,兴起,兴起,站起来。你从耶和华手中喝了他忿怒之杯,喝了那使人东倒西歪的爵,以至喝尽。 (赛51:17)
•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对我如此说,“你从我手中接这杯忿怒的酒,使我所差遣你去的各国的民喝。” (耶25:15)
ii. 耶稣成了神的仇敌,他被审判,被迫喝父怒之杯,这样我们就不必喝那杯——这就是耶稣痛苦的根源。
iii. 杯并不代表死亡,而是代表审判。耶稣并不惧怕死亡,当他完成了他在十字架上的工作——接受、承担和完成父神对我们罪的公义审判的工作——当他完成这项工作时,他只是选择把自己交给死亡。
f. 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耶稣在客西马尼到了一个决定的时刻。这倒不是说他以前没决定过,以前也没同意过,而是现在他有了一个独特的决定。他在加略山喝了那杯,但是他决定在客西马尼园喝一次永远不用再喝。
i. “‘不是你的意思,而是我的意愿’把天堂变成了沙漠,把人类从伊甸园带到了客西马尼。若有人祷告说,‘不是我的意思,乃是你的意思’他就受了苦楚。这人把旷野变作神国,从客西马尼到荣耀的门。” (卡尔森,Carson)
ii. 在客西马尼的斗争——破碎的地方——在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果耶稣在这里失败了,他就在十字架上失败了。他在这里的成功使十字架上的胜利成为可能。
iii. 十字架上的争战,首先是在客西马尼祷告中得胜。耶稣就俯伏在地祷告。
2. (40-46) 耶稣赢得了祷告的战斗。
来到门徒那里,见他们睡着了,就对彼得说,“怎么样?你们不能同我儆醒片时吗?总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第二次又去祷告说,“我父阿,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又来见他们睡着了,因为他们的眼睛困倦。耶稣又离开他们去了。第三次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于是来到门徒那里,对他们说,“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吧。(吧或作吗)时候到了,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了。起来,我们走吧。看哪,卖我的人近了。”
a. 你们不能同我儆醒片时吗? 在这场祷告和决定的战斗中,耶稣看中并渴望他的朋友的帮助。但即使没有他们的帮助,他也在祷告中忍耐,直到得胜。
i. “但是他们不仅不帮助他,而且还用他们的迟钝来伤害他,他们不但不擦去他的血汗,反而从他身上榨取更多的东西。” (特拉普,Trapp)
b. 总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耶稣知道彼得会失败;然而他还是鼓励他去战胜,因为他知道这些资源可以在守望和祈祷中找到。如果彼得醒来(身体上和属灵上),更加依赖神,他就可以在关键时刻不否认耶稣。
i. “通过儆醒,他指示他们使用力所能及的手段;通过增加祈祷,他让他们知道,没有上帝的帮助和协助,他们靠自己的力量是站立不住的,而上帝的帮助和协助必须通过祈祷才能获得。” (普尔,Poole)
ii. 耶稣通过在客西马尼成功的斗争,在十字架上找到了胜利。彼得——就像我们一样——在后来的试探中失败了,因为他没有儆醒祷告。在危机到来之前,属灵上的斗争往往决定胜利或失败。
iii. 耶稣对门徒说‘你们的心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他们的主也许会为他们的疏忽找个借口;但哦!如果他们错过了和他们的王一起儆醒祷告的最后机会,他们会多么自责啊!” (司布真,Spurgeon)
iv. 他又去祷告: “火热的祷告爱隐私,基督藉此教导我们秘密的祷告是我们的责任。” (普尔,Poole)
v. 又来见他们睡着了,因为他们的眼睛困倦: “也就是说,他们没法让眼睛一直睁开。这难道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吗?难道这里没有黑暗力量的影响吗?” (克拉克,Clarke)
c. 第三次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 这告诉我们,多次向神提出同样的请求并不是不属灵。有些超灵性的人相信,如果我们不止一次地求同件事,那就证明我们没有信心。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是对的,但是耶稣告诉我们重复的祷告可以完全与坚定的信心相一致。
d. 起来,我们走吧。看哪,卖我的人近了: 耶稣知道犹大和那些要逮捕他的人正在路上。他本可以逃过在十字架上等待他的痛苦,但耶稣却起来迎接犹大。他完全掌控了所有的事情。
i. “起来,我们走吧可以表示逃避的愿望,但动词的意思是要行动,前进而不是后退。” (弗朗斯,France)
3. (47-50) 犹大在客西马尼出卖耶稣。
说话之间,那十二个门徒里的犹大来了,并有许多人,带着刀棒,从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那里,与他同来。那卖耶稣的,给了他们一个暗号,说,“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可以拿住他。”犹大随即到耶稣跟前说,“请拉比安。”就与他亲嘴。耶稣对他说,“朋友,你来要作的事,就作吧。”于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稣。
a. 有许多人,带着刀棒: 他们显然认为耶稣是一个危险的人,就用很大的力气来捉拿他。
i. 看哪,犹大: “他得到的报酬可能是有关耶稣可以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被逮捕的信息,那里没有暴民暴力的危险。” (卡尔森,Carson) 也许他先把士兵领到楼上;当他发现耶稣和门徒都不在那里时,他就能猜出他们在哪里。
ii. “犹大知道到哪里去找他们。耶稣本可以选择一个不同的地方过夜,但这不是他的本意。” (弗朗斯,France)
iii. “那些精通犹太学问的人告诉我们,圣殿的普通看守,是属于祭司和他们所雇用的官员的;但是在他们的重大节日里,罗马长官们又增加了一队士兵,他们听祭司的指挥。” (普尔,Poole)
b.请拉比安!犹大热情地问候耶稣,甚至按惯例给他问安。但这问安只是向前来逮捕耶稣的当局确认了耶稣的身份。圣经中,没有比犹大之口的“请拉比安!”更空洞虚伪的词了。耶稣充满爱心、真心实意的称犹大为“朋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i. 就与他亲嘴: “热情地亲吻他…西门家里的女人(路7)和犹大之间的对比是多么的强烈啊!两人都热烈地亲吻了耶稣:带着强烈的情感;然而一个可以为他死,另一个却把他出卖了。” (布鲁斯,Bruce)
ii. “这个犹大的记号是典型的耶稣被出卖的方式。当人们想要破坏圣经的启示时,他们如何开始他们的书呢?为什么,总是带着一个宣言,他们希望促进基督的真理!基督的名常被那些大声向他表白,然后以罪人为首的罪人所亵渎。” (司布真,Spurgeon)
c. 于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稣: 这发生在当耶稣刚宣告自己是“我是”的时候,他们都扑伏在地(约18:6)。
i. “奇怪的是,在这之后,他们居然敢接近他;但这事成就,为要应验经上的话。” (克拉克,Clarke)
4. (51-56) 耶稣在客西马尼被逮捕。
有跟随耶稣的一个人,伸手拔出刀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个耳朵。耶稣对他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若是这样,经上所说,事情必须如此的话,怎么应验呢?”当时,耶稣对众人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我天天坐在殿里教训人,你们并没有拿我。但这一切的事成就了,为要应验先知书上的话。”当下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
a. 有跟随耶稣的一个人,伸手拔出刀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个耳朵: 马太没有告诉我们,但我们从约翰福音18章10节知道这个无名的剑客就是彼得。
i. “这的确是上帝的杰作,因此,野蛮的士兵并没有把他砍成一百多块。” (特拉普,Trapp)
ii. 彼得祷告的时候,若能合掌,就更好了。” (司布真,Spurgeon)
iii. “可是彼得怎么会有剑呢?那时的犹太到处都是强盗和杀人犯,任何手无寸铁的人都不安全。他可能只是为了个人安全才带着它。” (克拉克,Clarke)
b. 他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 如果耶稣此时需要神的帮助,他可以得到。有十二营多天使随时准备来帮助他。
i. “一个营有六千尺七百马。这支庞大的天使大军是通过祈祷,在一瞬之间从天上派来的。”(特拉普,Trapp)这个数字惊人,尤其是考虑到一个天使在一夜之间杀死了多达18.5万名士兵(王下19:35)。
ii. 带着一把剑,彼得愿意带领一小对人,但是他不能和耶稣一起祈祷一个小时。祷告是我们能做的最好的工,也是最困难的工。
iii. 彼得用他的剑,成就甚少。他只割掉了一只耳朵,而且真的只是弄得一团糟,耶稣必须通过医治那只被割掉的耳朵来清理干净(路22:51)。当彼得用世界的力量行动时,他只割掉了耳朵。彼得被圣灵充满,就用神的话语,他为神的荣耀使人扎心(徒2:37)。
iv. “我们的主有这样的自卫手段;比挂在腰带上的剑更有力量;但他拒绝使用手中的权力。他的仆人不能忍受这个考验;他们没有自制力,彼得的手立刻就抓住了他的剑。在我看来,仆人们在这件事上的失败似乎说明了他们的主的伟大的自制。” (司布真,Spurgeon)
v. 当耶稣似乎一无所有的时候,他知道他仍然有一位天父,他可以通过祷告就近天父和他所有的资源。
c. 但这一切的事成就了,为要应验先知书上的话: 耶稣以他所能支配的一切力量,统管一切。他不是环境的受害者,但他控制环境来实现预言。
d. 当下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 此时,所有的门徒都为自己的安全而四散奔逃。有几个人(至少是彼得和约翰)跟在后面,想看看远处会发生什么事。他们没有一个人站在耶稣旁边说,我把我的生命给了这个人。你们告他所作的事,也可以告我。这就应验了耶稣的话:你们都要为我的缘故跌倒(太26:31)。
i. “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心对巨大考验时的景况,直到我们与之搏斗,并投身其中。这些门徒都说过他们不会离弃他;到了紧要关头,他们中没有一个人留下支持他。” (普尔,Poole)
D. 在公会面前受审。
1. (57-58) 耶稣被带到该亚法那里。
拿耶稣的人,把他带到大祭司该亚法那里去。文士和长老,已经在那里聚会。彼得远远地跟着耶稣,直到大祭司的院子,进到里面,就和差役同坐,要看这事到底怎样。
a. 拿耶稣的人,把他带到大祭司该亚法那里去: 这并不是耶稣在他被背叛的那天晚上第一次出现在法官或官员面前。在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那天晚上,他在不同的审判官面前接受了好几次审判。
i. 在耶稣来到大祭司该亚法家之前,他被带到亚那的家,亚那是前任大祭司,是大祭司“宝座后的权能”(根据约18:12-14,19-23)。
b. 文士和长老,已经在那里聚会: 该亚法聚集了一群公会的人,要审判耶稣。
i. 天刚亮,公会又聚集,这一次是正式会议,他们进行了路加福音22章66-71节所述的审判。
c. 彼得远远地跟着耶稣…要看这事到底怎样: 彼得决心要证明耶稣的预言是错的,耶稣说在他将死之时彼得会否认并离弃他。
2. (59-61) 在公会上的第一审。
祭司长和全公会,寻找假见证,控告耶稣,要治死他。虽有好些人来作假见证,总得不着实据。末后有两个人前来说,这个人曾说,“我能拆毁神的殿,三日内又建造起来。”
a. 祭司长, 长老们和全公会: 根据议会自己的法律和规定,这次夜间审判是非法的。根据犹太人的法律,所有的刑事审判都必须在白天开始和结束。因此,虽然已经决定要定耶稣有罪,他们还是在白天进行了第二次审判(路22:66-71),因为他们知道第一次审判——真正的审判——没有法律地位。
i. 这只是在审判耶稣时所犯的众多非法行为之一。根据犹太人的法律,只有在正式会议地点做出的决定才有效。第一次审判是在大祭司该亚法的家里进行的。
•根据犹太法律,刑事案件不能在逾越节期间审判。
•根据犹太法律,只有在审判当天才能宣布无罪。有罪判决要等一个晚上才能产生怜悯之心。
•根据犹太法律,所有证据都必须由两名证人提供,他们分别接受审查,彼此之间无接触。
•根据犹太人的法律,做伪证是要处以死刑的。在耶稣的审判中,许多假见证人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根据犹太人的法律,审判总是在提供有罪证据之前提出证明被告无罪的证据。这个案件没有按照惯例。
ii. “这些是公会自己的规定,很明显,他们急于除掉耶稣,违反了自己的规定。” (巴克莱,Barclay)
iii. “无论是在历史学家的编年史上,还是在小说的王国里,都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这种邪恶审判的堕落,这些基本的手段使犯人倾向于起诉,这些非法的手段使罪犯得到有罪的判决,从而可以判处死刑。” (摩根,Morgan)
b. 公会找假见证控告耶稣,要治死他,却寻不着: 这是对耶稣生命和正直的非凡见证。因为他过着如此公开的生活,公开的事奉,就连找假见证都难。
c. 这个人曾说“我能拆毁神的殿,三日内又建造起来。”: 在所有的伪证都说了之后,耶稣最终被指控威胁要摧毁圣殿(就像现代的炸弹威胁一样)。耶稣说过:“拆毁这殿,三日内我要建立起来”(约2:19)。但他复活的荣耀预言却被扭曲成恐怖威胁。约翰福音2章21节说得很清楚,他是指着自己的身体说的。
3. (62-64) 在审判中耶稣为自己作证。
大祭司就站起来,对耶稣说,“你什么都不回答吗?这些人作见证告你的是什么呢?”耶稣却不言语。大祭司对他说,“我指着永生神,叫你起誓告诉我们,你是神的儿子基督不是?”耶稣对他说,“你说的是。然而我告诉你们,后来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a. 你什么都不回答吗?耶稣静静地坐着,直到大祭司吩咐他回答对他的指控。
i. “大祭司以为耶稣要用许多话才可以脱罪,就想用耶稣自己的话控告他。” (普尔,Poole)
ii. 值得注意的是,耶稣一直保持沉默,什么也不回答,直到绝对需要他说话的时候才开口。耶稣本可以在这里建立一个华丽的防御,召集所有不同的见证人来见证他的神性、能力和品格。他所教训的人,所医治的人,已从死里复活的人,能看见的瞎子,就是鬼魔也为他的神性作见证。耶稣却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绵羊在剪毛的人面前无声,所以他不开口(赛53:7)。
iii. “他的沉默是出于耐心,而不是漠不关心;勇敢,而不是怯懦。” (司布真,Spurgeon)
b. 大祭司对他说,“我指着永生神,叫你起誓告诉我们,你是神的儿子基督不是?”该亚法看见审判进行得很糟,就去质问耶稣,与其说他是一名公正的法官,不如说他是一名原告。
i. “‘我恳求你’是一种罕见而正式的表达(参看王上22:16),以上帝的名义来迫使一个真实的答案。这就是听觉的高潮。” (弗朗斯,France)
ii. “大祭司对耶稣的沉默感到沮丧,他尝试了一个大胆的方法,直接切入中心问题:耶稣到底是不是弥赛亚? ”(卡尔森,Carson)
iii. “这是一个心照不宣的认罪,直到那时基督才被证明是无罪的。如果在别的地方有足够的材料可以被告他,大祭司就不需要从他身上挖出什么来了。到目前为止,这次审判完全失败了,他自己也知道,气得脸都红了。现在,他又想威吓犯人,要他给他写一份申辩书,免得再给证人添麻烦,这样事情就了结了。” (司布真,Spurgeon)
c. 你说的是: 耶稣不是为自己辩护,而是为真理作见证。他实在是基督,是神的儿子。他尽可能简明扼要地回答了。
i. 大祭司用讽刺或反讽的语气问这个问题。“该亚法的问题(尤其是在马可福音中)的措辞可能表明,听起来甚至不像是一个冷静的询问:‘你是弥赛亚吗?’(你,这个被遗弃的、无助的囚徒!)” (弗朗斯,France)
d. 后来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 耶稣加上这一句警告的话。他警告他们,虽然他们现在坐着审判他,但有一天他会坐着审判他们——而且是带着更有约束力的判决。
i. 后来: “‘以后!’‘以后!’啊,那以后,对耶稣的敌人来说,那将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该亚法在哪里?现在他还会恳求耶和华说话吗?众祭司阿,你们要抬起高傲的头来。现在就对他说句话!你的牺牲者坐在天上的云上。现在就说他亵渎神,拿起你们的破布,再次谴责他。那该亚法在哪里呢?他掩藏自己的罪,全然蒙羞,祈求大山倒在他身上。” (司布真,Spurgeon)
ii. 权能: “权能是一个典型的犹太人虔诚的表达,以避免说出神的圣名(这可能使耶稣面临亵渎的指控,尽管具有讽刺意味,这正是他被定的罪名,马太福音26章65节!)。” (弗朗斯,France)
4. (65-68) 公会恐惧和残忍的反应。
大祭司就撕开衣服说,“他说了僭妄的话,我们何必再用见证人呢?这僭妄的话,现在你们都听见了。你们的意见如何?”他们回答说,“他是该死的。”他们就吐唾沫在他脸上,用拳头打他。也有用手掌打他的,说,“基督阿,你是先知,告诉我们打你的是谁?”
a. 他说了僭妄的话!如果耶稣不是他所说的那个人,亵渎神的指控就是正确的。基督,上帝的儿子,公开他的真实身份并不是犯罪。
b. 他是该死的: 他们的判决揭示了人类堕落的深度。完美的神来到地上,住在人中间,这就是人对神的回应。
c. 他们就吐唾沫在他脸上,用拳头打他: 他们唾弃他;他们用拳头打他;他们张开双手打了他一巴掌。很容易认为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他是谁。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真的,因为他们不承认耶稣就是弥赛亚、神的儿子。然而在另一种意义上,这根本不是真的,因为人本质上是上帝的敌人(罗5:10,西1:21)。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等着打上帝的脸,吐他的唾沫。
i. “你们要惊奇,诸天啊,要极其害怕。他的脸是宇宙的光,他的人是天上的荣耀,他们就吐唾沫在他脸上。“唉,我的神啊,那个人竟这么卑鄙!” (司布真,Spurgeon)
ii. 司布真(Spurgeon)提出了一些人们仍然吐唾沫在耶稣脸上的方式。
•人们否认他的神性,就是吐唾沫在耶稣脸上。
•人们拒绝接受福音,就是吐唾沫在耶稣脸上。
•人自以为义,就是吐唾沫在耶稣脸上。
•人们离弃耶稣,就是吐唾沫在他脸上。
iii. 当这些宗教领袖把他们的仇恨、恐惧和愤怒发泄到耶稣身上,向他吐唾沫,鞭打他的时候,神的直接审判并没有从天而降,这很不寻常。值得注意的是,一群天使没有挺身而出保护耶稣。这显示了神对罪惊人的忍耐,以及他惊人的丰富的怜悯。
iv. “当人读到这个故事时,会越来越觉得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一个一尘不染的人所忍受的痛苦。” (摩根,Morgan)
5. (69-75) 由于害怕与耶稣有联系,彼得三次否认他与耶稣的关系。
彼得在外面院子里坐着,有一个使女前来说,“你素来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稣一伙的。”彼得在众人面前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既出去,到了门口,又有一个使女看见他,就对那里的人说,“这个人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伙的。”彼得又不承认,并且起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过了不多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前来,对彼得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彼得就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那个人。”立时鸡就叫了。彼得想起耶稣所说的话,“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
a. 有一个使女前来: 彼得没有在充满敌意的法庭甚至愤怒的暴民面前被问。彼得自己的恐惧使一个使女和另一个女仆在他眼里变成了敌对的怪物,他在恐惧中向她们鞠躬。
b. 我不认得那个人!彼得否认他与耶稣的关系,他的罪越否认越重。首先,他只是撒谎;然后他就起誓不说谎。然后他开始发咒起誓。
i. 旁边站着的人: “闲散的人;看到彼得的困惑,就自娱自乐折磨他。” (布鲁斯,Bruce)
ii. “加利利人说话带着刺。他们的口音如此难听,以致于在犹太会堂的礼拜仪式上,加利利人是不允许发声祝福的。” (巴克莱,Barclay)
iii. 并且,好像这将帮助他远离与耶稣的联系, 彼得开始发咒起誓。 “诅咒自己,愤怒和绝望的迹象;完全失去了自我控制。” (布鲁斯,Bruce) 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话时,我们通常认为这个人不是耶稣的信徒。
c. 彼得想起耶稣所说的话…他就出去痛哭: 彼得终于记起了耶稣所说的话,并把它记在心里,但在这件事上,他做得太迟了。现在,他所能做的只有痛哭。然而,彼得将被重建,显明犹大(表现出叛教)和彼得(表现出倒退)之间的显著对比。
i. 叛教就是放弃真理,就像犹大一样。犹大为他的罪感到难过,但这难过并没有带来悔改。
ii. 倒退是指从曾经享受过的属灵体验中下滑。彼得滑了一跤,但他不会摔倒;他痛哭将带来悔改和重建。
d. 痛哭: 这是彼得悔改的开始,有几件事把他带到这一步。
i. 耶稣的慈爱使彼得悔改。路加福音告诉我们,鸡叫之后,主转过身来看着彼得(路22:61)。
ii. 记住的礼物使彼得悔改;彼得想起了耶稣的话。“我们的回忆对我们悔改大有帮助。” (普尔,Poole)
(c) 2022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