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书第六章 最后的教训
A.个人责任与帮助他人。
1.(1)挽回那些被罪所胜的人。
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
a. 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保罗意识到加拉太基督徒中间可能有些人被过犯所胜。保罗似乎并未把被过犯所胜的人从弟兄们中间排除出去,但他们绝不应当停留在被胜过的状态。
i. 保罗在这里的用词表明他指的不是坚定和刚硬的罪人。这里的意思是指有的人落入罪中,发现自己受困于一种从未预料到的境地。所胜“含有跌倒的意思,这里所强调的并不是故意、有计划犯罪的一面,而是无心之失。这个词偏重于过错而不是罪行,但并不是推脱责任。”(莫里斯,Morris引述雷德波斯,Ridderbos)
ii. “如果我们仔细酌量使徒的词句,就会发现他指的并不是教义缺陷或错误,而是严重性小得多的过错,是指一个人因肉体的软弱被胜过。这便可解释使徒为什么选的是较为柔和的‘过犯’这个词。为了更加减小过犯的严重性,似乎他有意完全开脱,完全不去怪罪犯下过错的人,故此把他描写为被过犯‘所胜’,被魔鬼和肉体引诱……这句安慰人心的话一度拯救过我的生命。”(路德,Luther)
b. 把他挽回过来:被胜过的人需要得到挽回,不应当置之不理,不应当为他们开脱,不应当拆毁他们。永远要以挽回为目标。
i. 斯托得(Stott)评注挽回:“这个动词是启发式的。Kataritzo的意思是‘井然有序地放好’,‘恢复到原先的状况’……世俗希腊语中作为医学术语使用,指的是接好折断的或脱臼的骨头。马可福音1:19用来指‘补’网的使徒。”
ii. 这种挽回的工作常常在教会被人忽视。我们要么经常装作根本未曾犯过这种罪,要么经常过于严厉地对待犯罪的人。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平衡只能由属灵的人来调解。遵行这里上帝所说的理当是很正常的事,但却不是如此。若有人犯罪,我们太容易说闲话、严厉审判或不加分辨的赞许。
c.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挽回的工作总要务必以温柔的心去做,要充分认识到我们自己的软弱和败坏。那些作挽回工作的人一定要小心,不要落入被胜过的人所挣扎的相同试探,还要小心骄傲的试探。
i. “愿众位福音执事从保罗那里学会如何对付那些犯罪的人。他说:‘弟兄们,若有人被过错所胜,不要加重他的忧愁,不要严责他,不要定他的罪,而要把他扶持起来,温柔地挽回他的信心。’”(路德,Luther)
ii. “这就暗示温柔的心源自于我们对自身的软弱和容易犯罪的觉悟。”(斯托得,Stott)
iii. 因为加拉太人中间受到律法主义者的影响,所以这样的警戒是必须的;“律法主义者对待那些犯罪之人的方式,是最能体现律法主义的邪恶一面。”(威尔斯比,Wiersbe)
2.(2-5)彼此担当重担,担当我们自己的担子。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各人当察验自己的行为。这样,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了,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
a.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当保罗针对被过犯所胜者提出意见时,它描绘出一幅不堪重负者的画面。现在,他要详细阐述这一观点,激励每个基督徒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
i. 中心不是“指望别人担当你的重担”。这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导致骄傲、沮丧、灰心和抑郁。但是,上帝始终带领我们以他人为中心,他说,“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
ii. 这是我们应当顺服的一条简单命令。找到有重担的弟兄或姐妹,帮助他们胜过。这并不复杂,不需要庞大的工程或基础设施就能完成。只要找到担当的重担,担当起来即可!
iii. “我们若能宽容自己的短处和做错的事,就应当遵照这句话‘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宽容他人的短处。”(路德,Luther)
iv. “请注意这条命令背后的认定,那就是我们全都有重担,上帝的意思并不是叫我们独自承担。”(斯托得,Stott)
b.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当我们各人的重担互相担当时,我们便是完全了基督简洁的律法: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34-35)
i. 这封书信从头至尾,保罗都在对抗加拉太基督徒中间的律法主义者。在这里,他又是一记重拳。保罗的基本意思是说,“你们想要完全律法吗?很好。这就是你们当完全的律法。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ii. “因此,保罗对他们所说的,大体意思可能就是,他们不应当把律法的重担加在别人身上,反倒应该卸去他们的重担,如此便完全了基督的律法。”(斯托得,Stott)
c.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是什么拦阻我们,不叫我们互相担当各人的重担,完全基督的律法的呢?那便是骄傲,也就是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往往就是骄傲成了我们的拦阻,不能照理彼此服侍。
i. 骄傲比任何东西有过而无不及,是以自我为中心。骄傲未必说,“我比你强”。骄傲只是说:“我比你重要,所以我理当把更多的关怀和爱投放在自己身上。”但圣经的谦卑却告诉我们,“我是无有,但你还不错。就让我来担当你的重担和需要吧。”
ii. 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这种情况下,还会以另外一种方式遏制事奉。当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想要担当他们的重担时,他们却拒绝接受帮助。
iii. 应当明白,当保罗说“人若无有”时,他是说给每一个基督徒听的,这一点很重要。从保罗这里运用的观点来看,并不是说有一些基督徒还不错,其他的则是无有,问题就在于那些无有的人,他们以为自己还不错。相反,保罗在写腓立比书2:3-4也表达的是同样的观点: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如果我看你比我强,你也看我比你强,就会发生一件奇妙的事:在我们这一群人里面,大家全都得到尊重,没有一个人被人轻视!
iv. “意义更具普遍性,所以应当表达为,‘既然人人都是无有,那很想叫人看着不错,并自己掂量着不错的人,就是自欺了。’”(加尔文,Calvin)
d. 就是自欺了:比骄傲更为自欺的事寥寥无几。骄傲便是瞎眼——看不到上帝白白赐予的恩惠和各样恩赐,看不到我们的罪和败坏,看不到别人的好处,看不到以自我为中心的愚拙。
i. 当别人欺骗我们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很愤怒。然而对自欺的危险却不予以足够严肃的对待。自欺是很严重、很可怕的事。“大多数人的痛苦,就在于他们的大脑与眼睛一样,安放在错误的地方,都不往里面看。”(特拉普,Trapp)
ii. 这就便于解释最大的欺骗家——撒旦自己——所作的最大欺骗。有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在他跌倒之前和之后,都有撒旦的份。如果有人自欺,肯定出于撒旦——他一次又一次持续与上帝为敌,自欺欺人地以为有一天他会得胜。
e.各人当察验自己的行为:我们不可自欺,反倒务必认真严肃地在上帝面前察验自己的行为。否则,如果我们继续活在自欺的状况里面,就有可能以为我们的行为在上帝面前得到了验中,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愿意我们的行为在上帝面前得到验中,这样等到赏赐的日子,我们所夸的就可能是我们自己的行为(专在自己),而不是别人的行为。
i. 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还有另一方面的含义。它是指你有喜乐,是因自己与主同行,而不是由于你周围可能有人被过犯所胜,便使你感觉自己很属灵。
f.这样,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了,这与那些传讲和教导上帝之道的人特别有关系。它叫我们看见,其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或言论,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不应成为我们衡量自己的标准。
i. “‘愿传道人忠于他的职分。’这是一条使徒训诫。‘愿他不是追求自己的荣耀,不是得人的夸奖。愿他渴慕去作善工,传扬完全清洁的福音。’无论不感恩的世界是否对他的努力予以肯定,他都不为所动,因为他在事奉当中,毕竟不是为了自己的荣耀,而是为了基督的荣耀。”(路德,Luther)
ii. “如果我们非要觉得,事奉的成就取决于我们受人欢迎的程度,那么我们必死无疑,因为我们不受人欢迎。恰恰相反,整个世界以少有的苦毒恨恶我们。没有人称赞我们。每个人都对我们吹毛求疵。但我们以主为荣耀,以喜乐的心继续作工。”(路德,Luther)
iii. “为了得人称赞而去传福音,这可是糟糕的事,特别是人们不再称赞你的时候。你的称赞在于清洁良心的见证……凡是贪恋称赞的人都是愚拙的,因为从人而来的称赞在死的时刻对你毫无用处……不但如此,人的称赞在我们死了以后也就终止。在永恒的审判者面前,要紧的不是称赞,而是你自己的良心。”(路德,Luther)
g.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圣经提到,将来有一天我们的行为必在上帝面前受到察验,这就是罗马书14:10和哥林多后书5:10描写的基督台前的审判。当那日,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
i. 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加拉太书6:2)与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加拉太书6:5),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保罗在加拉太书6:5说的是我们最后要在上帝面前交账,而加拉太书6:2谈的则是我们需要爱护基督身体里面的其他人。
ii. 保罗运用的字句也有所不同。加拉太书6:5担子这个词是一个普通词汇,用来指人的背包。而加拉太书6:2重担这个词是不同的一个词,意思是“沉重的负担”——超过一个人所能担当的那种重负。终究,我们都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但我们可以帮着担当别人的重担。
iii.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对别人负责任呢?当然不是。“因为尽管他们要为下级所犯的罪向上帝交账,但主要不是为他们下属的罪,而是为他们自己的罪,因为忽视了对他们的警戒和督责,本来可以拦阻他们在犯罪的道路上下滑。”(普尔,Poole)
3.(6-10)向信徒一家的其他人行善
在道理上受教的,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
a. 在道理上受教的,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在这一互相关爱的主题方面,保罗吩咐受教的人支持(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教导他们的人。
i. 保罗说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是什么意思呢?它的主要意思是钱财支持,但并不仅限于此。“对保罗的这番话有各种的解读,最常见的解释可能性最大:这里的供给是指积极捐助,一切需用的是指有形的财物。(路加福音1:53;12:18-19;16:25)”(冯,Fung)
ii. 莱特福特(Lightfoot)将这里的意思翻译为:“我说过彼此担当各人的重担,我要对这一规矩进行特别应用。务要供应在基督里施教者的暂时需用。”
iii. 类似这样的经文可能会使传道人感觉尴尬。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说:“这些经文的本意全都是为了我们传道人的好处。我必须承认,解释这些经文并不能带给我很大的快乐。似乎我带给人一种感觉,就好像我是在为自己的利益疾呼。”然而,它们很重要。
iv. “施教者和受教者,或者传道人和会众之间的正确关系,是一种koinonia,‘交接’或‘合伙’关系。所以保罗才写道:‘道理上受教的,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koinoneito)施教的人。’”(斯托得,Stott)这不是报酬,而是供给。
v. 这是一条基本的属灵原则,但有时会被人忽视。那些在属灵方面喂养和祝福你的人,应当得到你钱财方面的支持。保罗在其他几个地方重复了这一原则。我们若把属灵的种子撒在你们中间,就是从你们收割奉养肉身之物,这还算大事吗?(哥林多前书9:11)主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哥林多前书9:14)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提摩太前书5:17)你若将自己的属灵健康托付他们,就也当托付他们作上帝百姓恩赐的管家。(路加福音16:11)
vi. “我常常很好奇,为什么所有的使徒都如此难为情地频繁重申这一要求……我们渐渐明白为何很有必要强调这节经文的劝勉。当撒旦无法以强逼的办法压制福音的传扬时,就妄图以贫困击打福音的执事,以此来达到目的。”(路德,Luther)
b. 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不愿意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教导他们的人,保罗提醒这种人上帝种与收的原则。他们的捐助(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并不像扔掉钱财;而是像播撒种子,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
i. 如果认为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是一种浪费,那便是轻慢上帝。上帝向那些奉献于他的人是慷慨的,自私是对这种慷慨的轻慢。路德(Luther)严厉地说:“亵慢的人哪,你要谨慎。上帝或许对他的惩罚耽延片时,但他终究会把你显明出来,必因你藐视他的仆人惩罚你。你不可亵慢上帝。”
ii. 保罗的观点是,上帝的百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不应当是因为对教导的人有好处。他们应当这么做,是因为它对受教和供给的人有好处,种与收的原则就表明了这一点。
c. 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我们若想从圣灵收获什么,无论上帝赐给我们什么资源,我们都应当毫不犹豫地顺着圣灵撒种。
i. 农夫收的东西与种下的是相同的东西。他如果种下的是小麦,收的必是小麦。照样,我们若顺着情欲撒种,情欲的程度和力度必定就会增加。
ii. 农夫收的东西与种下的虽然是相同的东西,但又不尽相同。苹果种子不只是生出更多的苹果种子,而是结出含有种子的苹果来。我们顺着圣灵撒种更是如此——哪怕撒下的是财物——我们收割的不一定就是财物,而是更好的东西:必从圣灵收永生。所以我们的捐助不是粗糙的“投资”或赚钱手段,但我们完全有信心,我们决不会成为捐助的输家。
iii. 农夫若种下的多,收割的也就更多,在他所种的和所收的之间,是一种指数关系。农夫种下一粒苹果种子,经年累月可能会收获数百个苹果。
d. 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这一原则的应用超越了对施教者和传道人的捐助和支持。它在人生中有普遍的应用;我们得到的,通常都是我们付出的。然而,保罗并不是在推销某种属灵“因果报应”的定律,保证我们行善就有善的回报,或者作恶就有恶的回报。假如真有这样一条绝对的属灵定律,肯定就使我们全都受了咒诅。但保罗只是将种与收的原则与我们在主面前管理自己的资源关联在一起。他在哥林多前书9:11和哥林多后书9:6-10用的也是相同的画面。
i. 我们可能指望少种多收,以此捉弄自己,但我们捉弄不了上帝,我们撒种穷乏,结果必定是显然的。
e. 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我们遵照种与收的原则,在上帝面前有智慧地管理我们的资源,就需要耐心。这是因为撒种之后,收成并不是马上就会到来。
i. 灰心是容易的,却很危险。在古代世界里,翻译为灰心的这个短句,用来指女人在孩子生出来之前分娩期间经历到的惧怕和丧志。它描写的是工作既辛苦又痛苦,而且尚未完成、未得回报的那段时间。我们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很容易灰心,但也正是这时候,我们必须坚持下去,我们行善,不可丧志。
f.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我们不可灰心,而要努力利用我们的资源行善,而且当向众人行善——但特别要向上帝家里的人。
i. 当保罗说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的时候,显然他所写的对象里面也包括他自己。这话他不但是写给加拉太人的,也一样是写给自己的。因为律法主义者带进来的危险,保罗在他们中间所作的工还未真正得到回报,因此他也需要记住不可灰心。
B.末了的话。
1.(11)介绍保罗的亲笔附言。
请看我亲手写给你们的字是何等的大呢!
a. 我亲手写给你们的字:保罗的习惯在古代世界很典型,就是向书记员口述他的信件。但他经常在末尾亲笔书写一小段,既是为了印证信件的真实性,也是为了增添个人色彩。
i. 这种附言的其他例证有哥林多前书16:21-24(我保罗亲笔问安),歌罗西书4:18(我保罗亲笔问你们安)。保罗这么做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要证明他确实是这封信的作者,正像帖撒罗尼迦后书3:17表明的:我保罗亲笔问你们安。凡我的信都以此为记,我的笔迹就是这样。
b.请看我亲手写给你们的字是何等的大呢:保罗指出,他写附言的字是何等的大。许多人猜想,这是因为他的视力很差,不能看,也不能写小的字体。但他把字写得很大,更有可能只是为了强调的目的。
i. “这时候,使徒从秘书那里把笔接过来,亲手写下最后的一段……他写的时候,用的是大的黑体铅字,他的书法也许反映出他灵魂的兴旺和坚定。”(莱特福特,Lightfoot)
ii. “绝大多数注释都认为,他故意使用大字,要么是因为他把读者当作小孩对待(使用婴孩的写法,对他们属灵的稚嫩以示责备),要么只是为了强调……就像我们今天用大写字母或者在文字下面划线那样。”(斯托得,Stott)
2.(12-13)末了的话:关于律法主义者在加拉太人中间的动机
凡希图外貌体面的人,都勉强你们受割礼,无非是怕自己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他们那些受割礼的,连自己也不守律法。他们愿意你们受割礼,不过要藉着你们的肉体夸口。
a. 凡希图外貌体面的人,都勉强你们受割礼:保罗这里指的是加拉太人中间的律法主义基督徒,很直白地道出了他们的动机:希图外貌体面。他们想叫有外邦人背景的加拉太基督徒受割礼,是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很体面——但却是外貌体面。
i. 律法主义者想要将他们置于律法之下,假装的动机是出于对他们的关心。但保罗看出,他们是在欺骗人,他们真实的动机是自私的,只不过希图外貌体面带来的尊贵和荣耀。他们要加拉太人受割礼,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把这些外邦人的顺从当作炫耀自己的成就徽章。正像连大卫也曾以亲手杀死的200名非利士人的阳皮夸口,照样这些律法主义者主要是为了得到奖杯才要这些外邦人效忠。
ii. 勉强这个词很重要。外邦人受割礼没有什么不对的,但勉强外邦人受割礼却是完全不对的,因为它传递的意思是:他们若不遵守摩西的律法,就不能在上帝那里称义。
b. 无非是怕自己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除了他们自身的荣耀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动机,那就是免得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假如这些律法主义者说,“我们得救只是因为基督十字架的工作,而不是因我们顺服在律法之下”,他们就会遭到逼迫。这逼迫很可能来自于其他律法主义的基督徒,或者仍然在犹太教中的人。他们在这种压力面前不愿站立,因此便作了错误教义的代表。
i. 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这问题。藉着强调割礼和摩西律法,使基督教和犹太教联合在一起,能够逃避来自罗马人的逼迫。“倡导割礼是为了把新兴的运动与犹太教结盟,因为犹太宗教获得罗马官方的允准,因此能够免遭逼迫。保罗所反对的讲道人,可能在他们的宣告中包括有十字架,但添加了割礼的必要性,这样一来,他们便可免遭逼迫。”(莫里斯,Morris)
3.(14-15)保罗阐明他的动机。
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要紧的就是作新造的人。
a. 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保罗的心全然不在意因名望而来的荣耀。他不在意因富足而来的荣耀。他不在意因人间的地位和权力而来的荣耀。他只在意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的荣耀。
i. 保罗用词的怪异,令人难以欣赏。对一个知道十字架全部内容的人来说,“十字架”和“荣耀”这两个词根本不能兼容。他们是截然相反的,因为除了十字架,再没有更为羞耻、更加羞辱的处决方法。以外貌体面为荣耀,似乎远比十字架更与逻辑相合。但保罗的想法和文字是天上的逻辑,远超这地上的一切。
ii. “在讲究礼节的罗马社会,crux这个字是连提都不可的……甚至当一个人被判处十字架死刑的时候,宣判语用的都是一种远古的表达方法,作为某种不幸的委婉语来使用:arbori infelici suspendito,‘挂在不幸的木头上’”(莫里斯,Morris引述布鲁斯,Bruce)但保罗不但运用了连提都不可的词,他还以它夸口。
iii. “然而,他说的十字架是什么意思呢?当然所他在乎的,根本不是那蒙福的手脚被钉在其上的特定木头,因为那是纯粹的唯物主义,已经消亡在思想之外。他指的是荣耀的称义教义——白白称义——藉着耶稣基督救赎性的献祭。”(司布真,Spurgeon)
b.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保罗在加拉太书5:24谈到,已经连肉体和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把肉体钉在十字架上之后,他现在也把世界钉在十字架上,向世界看自己为死的。世界若是死了,就不可能再对保罗有任何影响。保罗若向世界死了,也就对来自于世界的影响无动于衷。
i. 保罗在这里所指的世界,并不是地球的意思;也不是人类大众(就是上帝自己爱世人的那个世界,约翰福音3:16)。相反,它是指有罪的人组合在一起,联合起来悖逆上帝。
ii. 再没有比努力追求外貌体面更属乎世界的事——若我们活着,是为了从名望、富足、地位,或者人中间的权力而来的荣耀,就世界而论,我们很有活力;就我们而论,世界也很有活力。
iii. 保罗和世界可能在一件事情上的意见是一致的:他们彼此都不喜欢对方。“‘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意思就是我定了世界的罪。‘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意思就是这世界也反过来定了我的罪。”(路德,Luther)“世界和我意见相当一致,世界一点都不喜欢我,我也同样丝毫不喜欢这世界。”(特拉普,Trapp)
iv. “活着是为服侍人,这是一回事;活着是为祝福人,则是另外一回事。这正是我们应当做的,愿上帝帮助我们,作出牺牲,为叫他们得益处。但是说到对人的惧怕,思考问题要征得他们许可;说什么话,怎样说话,都要遵照他们的指示——这种卑贱是我们容忍不了的。靠着上帝的恩典,我们没有沉沦到如此地步,也永不可如此。”(司布真,Spurgeon)
c.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要紧的就是作新造的人:毫无疑问,保罗知道基督徒应当持守一套道德标准(像加拉太书5:19-21之类的经文所描写的)。但真正要紧的,并不是我们因遵守律法,特别是礼仪律,而来的行为;而是上帝在我们里面所做的——使我们成为新造的人。
i. 对加拉太基督徒中间的律法主义者来说,割礼是一件大事,因为这是开始活在摩西律法之下的正式标志。尽管对律法主义者来说很重要,但保罗知道这根本就算不得什么(无关紧要)。就算你受了割礼,却不是新造的人,你还不是属耶稣的。即或你没有受割礼,却是新造的人,你属乎耶稣。
ii. 我们并不是自己作了新造的人,而是上帝在我们里面作成的。从根本上说,基督教是一件上帝在我们里面成就的事,而不是一件我们为上帝而做的事。这就可以简单定义恩典与律法两个系统之间的区别。
4.(16)祝福那些按照上帝的真理去行的人。
凡照此理而行的,愿平安、怜悯加给他们和神的以色列民。
a. 凡照此理而行的:莱特福特评注希腊字kanon译作的理,“木匠或者勘测人员用来测定方位的线”。基督徒生活有一套理,是上帝的道所启示的。这可不是我们在生活中发明出来的。我们务要照此理衡量自己。
b. 愿平安、怜悯加给他们:正像保罗愿意向那些教导错误教义的人发出咒诅(加拉太书1:8-9),他也照样情愿祝福那些凡照此理而行的人。这些人才是上帝的真以色列民,就是因信成为亚伯拉罕后裔的人。
5.(17-18)末了的话。
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弟兄们,愿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们心里。阿们!
a. 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保罗说这话,正像他曾为耶稣受苦,带着他身体上的那些印记。既已如此受苦,他才能够说出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意思就是无论谁想搅扰他都是徒然的,因为最重的痛苦他都已经忍耐。
i.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1:23-25叙述了他为耶稣的缘故身体遭受的苦难。他所忍受的足以留下伤疤,也就是主耶稣的印记。
ii. 有人认为“人都不要搅扰我”,保罗是以这种说法告诉加拉太的基督徒,“不要再继续玩弄这些错误的教义,这是对我的搅扰——我已经受够了。”
b.耶稣的印记:有人曾以为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是一种叫做stigmata的现象。据说这些身体上的印记与耶稣的伤痕很类似,就像双手、双脚、肋旁、头部的伤痕,是因强烈而又神秘的与耶稣认同造成的。这种观点是对经文字句的过分解读造成的,往往被人用来佐证不健康的神秘主义。
i. 耶稣的印记并不是类似于耶稣伤口的受伤部位;而是指那些能将保罗定位为——或者“烙印为”耶稣跟随者的印记。在古代世界里,奴隶要用火印在身上烙下主人的名字。“主人常常会在奴隶身上用印记标明他的主人是谁。保罗的意思,很可能指的就是他为基督受苦留下来的那些疤痕,就像烙印一样,证明他是基督的奴仆。”(巴克莱,Barclay)
ii. 烙印的习俗在军队生活里面也很常见。“有记载显示,一些士兵会把将军的名字印在身上,象征着他们绝对献身于将军的事业。”(雷达尔,Rendall)保罗说他的印记是效忠的烙印。
iii. “因为正像地上的战争,将军会以勋章来肯定士兵的勇敢,照样我们的领袖基督也有他自己的印记,他很好地使用这些印记来表彰一些跟随他的人。然而,这些印记与其他印记大不相同;因为它们具有十字架的特性,在世界看来它们是不光彩的……但在上帝和众天使面前,它们超越了世界的一切尊荣。”(加尔文,Calvin)
c.保罗所能祝愿加拉太人的,就是愿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们心里。若是这样,他们就必行在与上帝的恩典关系当中,而不是以律法和表现为基础的关系,那会使他们陷入危险境地——这既是对这封信的恰当结束,也是为我们所有人生活的祷告。
i. “书信中的风暴、紧迫和激烈过后,便是平安的祝福。保罗争辩过了、责备过了、也劝勉过了,但最后的用词却是恩典,对他来说只有这个词才真正重要。”(巴克莱,Barclay)
(c) 2021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