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第13章-加倍的爱
G·坎伯·摩根(G. Campbell Morgan)写道,研读这一章经文,应该像解剖一朵花一样来理解它。如果你把它撕得太碎,你就失去其中的美。艾伦·雷德帕斯(Alan Redpath)认为,一个人可以从这一章经文的温暖中获得属灵上的日光浴。
A. 至高无上的爱。
1. (1-2)爱本身比属灵恩赐更优越。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a.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哥林多人迷恋属灵恩赐,尤其是方言的恩赐。保罗提醒他们,没有爱,即使是说方言的恩赐也毫无意义。没有爱,一个人可以说各种方言,但它就像鸣的锣、响的钹一样毫无意义,只不过是空洞的噪音。
i.“不信教的人总是十分吵闹;他的心中没有神的爱,也没有人的爱,他的心就像一辆空马车猛烈地冲下山,发出巨大的响声,因为里面什么也没有。”(克拉克【Clarke】引用约西亚·格雷戈里【Josiah Gregory】)
b.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翻译成“方言”的古希腊词语,在某些经文中,是“语言”的简单意思(徒2:11;启5:9)。这导致一些人认为,方言的恩赐仅仅是用其他语言传福音的能力,或者是快速学习语言的能力。但是这里使用方言一词的方式表明它通常是指一种超自然的语言,信徒通过这种语言与神交流。没有其他方法可以理解保罗提到的天使的话语。
i.在保罗的时代,许多犹太人相信天使有他们自己的语言,靠着圣灵,人们可以说天使的语言。这里提到的“天使的话语”表明,尽管真正的方言恩赐是一种合理合法的语言,但它可能不是一种“活的”人类语言,或者根本不是一种人类的语言。显然,在圣灵的带领下,人可以说天使的语言。
ii.普尔(Poole)有一个引人的见解,暗示“天使的话语”描述了神怎样以非语言的方式对我们说话:“天使没有舌头,也不会发出任何清晰可闻的声音,通过这些声音他们可以互相理解;然而天使之间肯定存在一个社群,或天使之间的交往。如果他们之间没有某种方式相互交流思想和意愿,这种社群或交往是无法维系的。这是怎么回事我们不知道:一些学者认为,这是通过印象的方式——神,的确,有时会以这种方式把祂的想法传达给祂的子民,在他们的思想和认知里,隐秘地留下祂的意旨。”
c.即使预言(注:参钦定本圣经,和合本圣经作“先知讲道”)、知识和信心(注:参钦定本圣经,和合本圣经作“信”)使人能行神迹;然而若是没有爱,这些全都无关紧要。哥林多基督徒错解恩赐的动机与目标,把恩赐当做自己的目标。保罗让他们的注意力重新回到爱上面来。
i.保罗引用耶稣的思想,指的是能够移山的信心(太17:20)。拥有能够成就不可能之事的信心,将是多么奇妙啊!然而,即使拥有这种信心,没有爱,我们就算不得什么。
ii.一个有这种信心的人可以移山,但是如果他没有爱——他会把移开的山,不偏不斜正好放在别人的路上,或者,干脆放在别人的身上。
iii这不是一个有关爱与恩赐之争的问题。教会绝不该被迫在爱与圣灵的恩赐之间做出选择。保罗强调恩赐的重点和目标:爱,而不是单单为了恩赐本身。
iv.“拥有超凡恩赐并不是圣灵的标记;基督之爱才是。”(费,Fee)
d.没有爱:这里,保罗用的是古希腊单词“agape”。古希腊文有四个不同的词语,可以翻译成“爱”。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词语之间的区别,以及为什么使徒保罗在这里选择适用希腊文词语“agape”。
i.“Eros”是一个表示爱的词语。正如我们可以从这个词语本身猜测的那样,它体现的是情欲之爱。一般用这个词语来指性爱。
ii.“Storge”是第二个表示爱的词语。它指的是家人之爱,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或者是一般家庭成员之间的爱。
iii“Philia”是第三个表示爱的词语。它代表的是兄弟之间的情谊和友爱。这是一种深厚的友谊和伙伴关系,可以说这是在没有神的介入之下,男人之间能够达到的最高的爱。
iv.“Agape”是第四个表示爱的词语。这种爱是一种不变的爱。这是一种自我牺牲的爱,付出却不求回报,也不期待回报。这是一种如此伟大的爱,甚至可以去爱不可爱的、不讨人喜爱的人。这种爱,即使被拒绝也仍然去爱。加倍(Agape )的爱因为甘心,乐意奉献付出爱;不要求也不期待为付出的爱而得到回报。这种爱是为爱而爱;而不是为了回报才去爱。根据艾伦·雷德帕斯(Alan Redpath)的说法,英语词语“痛苦”(agony)来自“agape”这个词。“它意味着真正的、专注地全身心投入一种极大的热情之中。”(雷德帕斯,Redpath)严格地说,“agape”不能定义为“神的爱”,因为经文又说人“爱”(agape)罪和世界(约3:19;约壹2:15)。不过,“agape”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牺牲的、奉献的、专注的爱。这个词与情感没有什么关系;这与为了他人而舍己有很大关系。
v.在读这一章经文时,我们可能会认为保罗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对人不友好,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毫无意义。然而,其实“爱”(agape)并不是友好;而是为了他人舍己。
2.(3)即使最猛烈的舍弃自我,没有爱,同样与人无益。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a.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这就是耶稣告诉这位富有的年轻人要做的事(太19:16-30),然而他拒绝了。不过,即使这位富有的年轻人照着耶稣所说的做了,却没有爱,仍然毫无益处。
b.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即使我把自己的生命置于惊心动魄的危难之中,甚至殉难,若是没有爱,这一切仍然毫无益处。正常情况下,若有人愿牺牲自己一切所有的,壮烈牺牲、英勇殉道,没有人会怀疑这人的属灵资历。不过,这些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真正属灵品质的最佳标准。爱才是最佳的衡量标准。
i.有一些早期的基督徒如此傲慢,以至于他们认为殉难的血可以洗净任何罪恶。他们为自己能为耶稣忍受苦难而感到骄傲,他们甚至认为这是基督徒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这一点是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若没有爱,它就与我无益。即使是心甘情愿地牺牲(普尔【Poole】指出,这种牺牲“不是被拖到火刑柱上,而是自愿舍弃自己,承受那种残酷的死亡”),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ii.有些人认为这里所指的焚烧不是指处决,而是指因为福音的缘故,而被打上罪犯或奴隶的烙印。从意思上讲,这个词更有可能是处决;然而,事实上无关紧要,因为本质意思是一样的——极大的个人牺牲。
iii同样,一些古希腊手抄本作,“如果我为了得到荣耀,而舍弃自己的身体”,而不是“我……舍己身叫人焚烧”。意思是一样的,其中的差异并不重要。
iv.许多基督徒相信基督徒的生活完全是为了牺牲——为了耶稣基督的事业而牺牲你的金钱和生命。牺牲很重要,然而没有爱,牺牲就毫无用处,仍然与我无益。
c.哥林多前书13章1-3节中描述的每一样恩赐,都是好的。方言是好的;预言、知识和信心是好的,舍己是好的。然而,爱是如此珍贵,如此重要,以至于没有爱,其余一切好的事物都是无用。有的时候,我们犯了一个大错,那就是放弃最好的,舍本逐末,追逐次好的。
B.描述爱。
“免得哥林多人对使徒说,你所说的爱是什么?或者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拥有爱?这里,使徒给出了一个有爱之人的十三个特征。”(普尔,Poole)
1.(4a)爱的两个特征:忍耐与恩慈。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a. 爱:一开始,我们看到爱是用行为动词来描述的,而不是用崇高的理念。保罗所写的不是爱会带给人怎样的感受,他所写的是怎样透过行动让人看见爱。真爱总是通过行动体现出来的。
b.爱是恒久忍耐:爱是长久忍耐。爱是神心意的表达,圣经这样提到神,“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如果神的爱在我们里面,对那些惹怒我们、伤害我们的人,我们会以恒久忍耐相待。
i.古代传道士约翰·克莱史斯顿(John Chrysostom)认为,这个词语说的是一个被亏负、错待的人,他有能力,可以轻而易举为自己报仇,但出于怜悯和忍耐,不会这样做。你一有机会就为自己报仇吗?
c.爱……又有恩慈:当我们有神的爱,并且表现出神的爱,爱就能通过各种简单普通的良善行为体现出来。衡量善良的一个美妙办法,是看孩子们如何接纳我们。孩子们不会接受或回应没有良善的人。
2.(4b-6)爱与八件事相反:不嫉妒,不骄傲,不张狂,不轻佻无礼,不拉帮结派,不轻易动怒,不怀怨记仇,不以恶事为乐。
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a.爱是不嫉妒:嫉妒是所有罪恶中生产力最低、破坏力最大的一种。除了造成伤害,它一无所成。爱与嫉妒保持距离,当别人得到提升或祝福时,爱不会生出怨恨。克拉克(Clarke)这样描述心里不嫉妒的人:“他们总是愿意别人比他们更受青睐。”
i.嫉妒是一个小罪吗?嫉妒谋杀了亚伯(创4:3-8)。嫉妒奴役了约瑟(创37:11,28)。嫉妒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巡抚原知道,他们是因为嫉妒才把他解了来(太27:18)。
ii.“许多人以敬虔热心和温柔关心他人得救为名,掩盖嫉妒和不仁之心;他们总是挑别人的毛病;吹毛求疵、横加指责是他们灵魂的标记;没有人能取悦他们;每个人都得忍受他们的伤害。比起其他忽视律法大事的人来,这些人借着将薄荷和芸香献上十分之一,毁掉了更多的灵魂。这些人的‘虔诚’是所谓的‘酸腐馊臭的虔诚’,这个形容对他们实在非常恰当。”(克拉克,Clarke)
b.爱是不自夸:行动中的爱匿名做工。爱,不需要在聚光灯的照耀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才能做好工作,取得满意的结果。爱,是为爱而给予,而不是因为能从炫耀自身中得到赞扬,才有所给予。
i.有的时候,似乎最努力为爱做事的人,是离爱最远的人。他们做的事情,很多人会认为是出于爱;但他们做事的方式说明,他们是为了自夸而做。这不是爱,这是骄傲为了得到荣耀,披着爱的外衣行事。
c.爱是……不张狂:张狂就是傲慢自大,以自我为中心。这个词指的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爱不会让人自我膨胀,自以为是;爱关注的是别人的需要。
i.自夸和张狂都源于骄傲。在基督徒中,最糟糕的骄傲是属灵的骄傲。为面子而骄傲是可憎的,为种族而骄傲是庸俗的,但最糟糕的骄傲是为恩典而骄傲!
ii.许多人认为威廉·凯里(William Carey)是现代传教运动的创始人。今天,全世界的基督徒都知道他,并且尊敬他。他出身卑微;当神呼召他出来传道时,他是一名补鞋匠。有一次,在一个晚宴上,一个势利的贵族想要羞辱凯里,他大声说:“凯里先生,我听说你曾经是个鞋匠!”凯里回答,“不,大人。我不是鞋匠,只是个补鞋匠!”今天,威廉·凯里(William Carey)的名字被记住了,但是没有人记得那个势利的贵族是谁。威廉·凯里(William Carey)以自己的爱证明,他不是一个自夸自傲的人。
d.爱是……不做害羞的事(注:钦定本圣经作“不做无礼的事”):哪里有爱,那里就有和善、良好的行为举止。或许,行而有礼的体现,并不是假正经,“看看我多么有教养”;而是以简单质朴的方式体现出来——不做害羞的事。
e.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保罗传达了与罗马书12章10:节里一样的观点:恭敬人,要彼此推让。此外,腓立比书2章4节,也传达了同样的想法: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而耶稣的行为基本上就是这样,做一个以他人为中心的人,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i.“爱永远不会满足,除非所有人都得到幸福、安慰和救恩。那个只关心自己幸福的人根本不是基督徒;他不在乎世界会怎样,只要自己过得舒服就行。”(克拉克,Clarke)
f.爱是……不轻易发怒:面对讨厌的人,我们会发现自己很容易被激怒,很容易发怒。然而轻易发怒是一种罪,而不是爱。摩西被禁止进入应许之地,因为他被以色列人惹火而发怒(民20:2-11)。
g.爱……不计算人的恶:从字面上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爱不会储存它所收到的任何亏负、错待的记忆。”爱放下过去的伤痛,而不是紧紧抓住它们。
i.一位作家讲述了波利尼西亚的一个部落,那里的习俗是,每个人都要保留某些物品,好提醒自己对他人的仇恨。这些提醒的物品被悬挂在他们所住小屋的屋顶上,好使自己一直记住别人的过错,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臆想中的过错。我们中大多数人所做的,也是一样。
ii.真正的爱“绝不会怀着邪恶的动机却做出好的行为……原文暗示他不会心怀恶意,也不会图谋任何恶事。”(克拉克,Clarke)
h.爱……不喜欢不义:爱愿意以善意来看待他人,拒绝带上有色眼镜来看人。爱只喜欢真理。爱总是能与真理站在一边,爱总是坚持真理,因为爱与真理一样纯洁美好。
3.(7)爱的另外四个特征:坚强、相信、盼望和忍耐。司布真(Spurgeon)称这四个美德为“爱的四个甜美友伴”。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a. 凡事:我们可能希望保罗会选择除此之外的任何短语!凡事,万事皆包括在内!我们都能包容一些事情,我们都能相信一些事情,我们都能盼望一些事情,我们都能忍耐一些事情。然而,神呼召我们更深入地爱祂、爱人、爱一个灭亡的世界。
i.“你必须对圣徒怀有强烈的慈悲,但你会发现他们中最优秀的人会使你的忍耐面临考验;因为,和你自己一样,他们是不完美的,他们不会总是向你展示他们最好的一面;有时令人难过的是,他们展示出他们的弱点和不足。因此,要准备好应对他们带来的‘凡事’。”(司布真,Spurgeon)
ii.“爱并不要求生活得轻松惬意——利己的爱以此作为她的目标。爱舍弃自己,牺牲自己,好使她能为神赢得胜利,而她的冠冕绝不俗丽廉价。”(司布真,Spurgeon)
b.爱……凡事包容:“包容”一词,也可以翻译成“遮掩”。无论意思如何,保罗引入了一个重要真理,与彼得前书4章8节向一致: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i.“爱能遮掩【过错】,也就是说,爱从不传播好人的过失。有些好管闲事的人绝不放过弟兄的一个过错,他们必须带着这美味的小道消息,急急忙忙地跑到邻居那里去;然后,跑来跑去,把消息传遍整条大街,好像他们已被选为公开叫卖员一样。被定义为一个小道消息传播者,对男人或女人来说,绝不是光荣的。不过,我认识一些人,他们传福音的热情还没有传谣言的一半高。爱站在过失面前,手指放在她的嘴唇上,【做出噤声手势】。”(司布真,Spurgeon)
ii.“兄弟姐妹们,我希望我们都能效法珍珠牡蛎。一个有害的沙砾侵入它的壳内,这使它感到烦恼和忧伤。它不能驱逐邪恶,它用从自己生命中提取出来的珍贵物质,遮盖沙砾,别的办法它都不用。通过这种做法,它将入侵者变成了一粒珍珠。哦,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对待我们从基督徒同伴那里得到的种种惹怒与不快。这样,在我们的内心里就能孕育出耐心、温柔、恒久忍耐和宽恕的珍珠,那些曾经伤害我们的事情,被我们变成了珍珠。”(司布真,Spurgeon)
c.爱……凡事相信:我们绝不相信谎言;但如果事实昭然若揭,我们绝不为恶蒙蔽。我们选择相信别人最好的一面。
i.“爱,尽可能相信她的同伴。我知道有些人习惯相信一切不好的事情,但他们并不是爱的儿女……我希望饶舌多言的人会转而夸耀别人的美德,挨家挨户播放熟人的美好故事。”(司布真,Spurgeon)
d.爱……凡事盼望:爱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不是悲观消沉。在受到伤时,爱不会说:“没用啦,永远都是这个样子了,甚至还会变得更糟糕。”爱盼望最好的结果,爱的盼望在于神。
e.爱……凡事忍耐:我们大多数人能凡事忍耐,凡事相信,凡事盼望,但只是暂时的!加倍(agape)之爱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持续忍耐、相信、盼望。它不会放弃。它通过把敌人变成朋友,来消灭敌人。
i.“如果你的兄弟无缘无故地发怒,可以为他们感到难过,但不要让他们征服你,把你逼入坏脾气的境地。要在爱中站立得稳;不是为基督忍耐某些事情,而是为基督凡事忍耐;这样你就可以证明自己确实是一个基督徒了。”(司布真,Spurgeon)
4.要明白这些事,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耶稣的一生来认识爱。
a. 我们可以用耶稣这个名字来代替爱这个词,这样的描述非常有意义。我们可以说:“耶稣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耶稣不嫉妒……”以此类推,替换整章经文。
b. 我们用自己的名字来代替“爱”这个词之后,这些话听起来如何?通过这样观察,可以衡量出我们的属灵成熟度。这些话听起来是完全荒谬,还是有点牵强?
c. 保罗在对属灵恩赐的讨论中插入这一章经文,是有原因的。保罗希望哥林多的基督徒记住恩赐不是成熟的衡量标准,爱的表现才是。
C.爱的永恒。
1.(8-10)爱比一切恩赐都经久。
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
a.爱是永不止息:保罗指出,哥林多基督徒过分强调圣灵的恩赐。他表明他们应该强调爱,而不是恩赐,因为恩赐是神工作的临时“容器”;而神的工作本就是爱。
b. 所以,在当前,圣灵的各种恩赐是适用的;但却不是永久的,只是一个不完美时期里不完全的恩赐。
c.那完全的:保罗指出,等那完全的来到,各种恩赐就会“停止”。但那完全的是什么呢?有些人认为神迹恩赐随着使徒的逝去而停止,他们认为这里是指新约的完成;但是他们错了。事实上,所有释经家都同意,无论是通过基督再来,还是我们“毕业”进入永恒,当我们与完美的那一位永远同在时,当我们与主耶稣永远同住时;那完全的就来到了。
i.用来表示“完全”的古希腊词语是“telos”。考虑到新约圣经在其他经文中使用“telos”的方式,显然,它是在谈论耶稣的再来(林前1:8;15:24;雅5:11;启20:5;20:7;21:6;22:13)。
d.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许多相信神迹恩赐结束于使徒的人(比如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声称,既然动词“终必停止”不是被动语态,而是中间语态;那么它就可以翻译成,“方言终会自行停止”。他们的分析听起来很有学术性,但几乎所有古希腊学者,对这点都不是这样认为的。
i.即使这个翻译是正确的,它也不能说明方言什么时候会停止。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声称,“在使徒时代,说方言之能停止了,而且一旦停止,就永远停止了。”但是这段经文并没有告诉我们“说方言之能会自行停止”,而是告诉我们只有那完全的来到时,说方言之能才会停止。
ii.加尔文(John Calvin)认为“终必停止”,指的是在永恒里。“但那完全何时才会到来?事实上,它始于【信徒】死亡之时,因为之后,我们将脱下现在的身体,连带诸多软弱也一起脱下。”(加尔文,Calvin)
e.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保罗使用了“终必归于无有”、“终必停止”和“也终必归于无有”(注:钦定本圣经作“终必消失”),在圣灵的启示下,保罗不是说先知讲道之能(注:钦定本圣经作“预言”)、说方言之能和知识有不同的命运。他写得很好,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件事。它们将会停止,但爱是永不止息。
i.“用来描述预言和方言终结的两个希腊动词,几乎没有区别。确实,与预言放在一起的动词是被动语态(信徒是隐含的行为者),而与方言放在一起的动词,被理解为主动语态。区别只是文体上的变化,仅此而已。”(基斯特梅克,Kistemaker)
f.先知所讲的也有限:这是无懈可击的证据。预言与讲道,甚至是“受感”的讲道并不完全一样。谁能听一个牧师滔滔不绝地讲道,还说他所讲的也有限?看起来,他所讲的远不止是有限的部分内容!
i.“讲道,本质上是教诲与劝诫的结合,预言具有预示与启示的基本要素。”(基斯特梅克【Kistemaker】引用法内尔【Farnell】)
2.(11-12)恩赐的短暂本质与爱的永恒之体现。
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我们如今彷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注:“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a.我作孩子的时候:孩子的事适合孩子,恩赐适合我们现在的时代。然而,圣灵的恩赐不会永远合宜。
i.保罗并不是想说,如果我们在属灵上成熟了,我们就不需要属灵恩赐了。不过,他确实说过如果我们在属灵上成熟了,我们就不会过分强调属灵恩赐,尤其是以爱为代价,牺牲爱来追求恩赐。
b. 我们如今彷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到我们能完全看见耶稣时(不同与看见模糊的映像),那时,对恩赐的需要将会消失;所以,恩赐终必将会终止。圣灵的恩赐将被耶稣的直接临在所盖过。当旭日照耀时,我们会关掉灯。
c.面对面:保罗用这个词组来描述完全的、毫无阻碍的神人团契。约翰壹书3章2节指出,在进入天堂后,我们必得见他的真体。在我们与神之间,再无任何阻隔。
i.出埃及记33章11节中,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说话,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在出埃及记33章里,面对面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意味着自由与开放的相交。摩西没有——也不能——看到父神在荣耀里的真实面貌。约翰所说的“从来没有人见过神”(约壹4:12),就是这个意思。从属灵的意义上讲,摩西与神建立了面对面的关系,我们可以与神建立自由与开放的关系。然而,从最终的意义上讲,直到那时,直到我们在荣耀中与耶稣联合之时,我们才会真正建立这种关系。
ii.在像民数记12章8节这样的段落中,主说到摩西,“我要与他面对面说话”,“面对面”这个词组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的是极大的、不受阻碍的亲密关系。摩西的脸并没有真正看到神的真面目,但他确实喜欢与神直接、亲密的交谈。然而,这里保罗提到的“面对面”,是指“真正的”面对面。
d.我们如今彷佛对着镜子观看:这再次说明了终有一天,我们会与神建立完美的相交。今天,只要我们所照的镜子是完好的,我们会看见清晰的映像。然而在古代,镜子是由打磨光滑的金属制成的,映照出来的图像总是模糊不清,有些扭曲。目前,我们只能以模糊不清的方式看到耶稣;但终有一天,我们会非常清晰地看到祂。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i.哥林多市以生产一些古代最好的铜镜而闻名,但即使在最好的条件下,这些镜子也无法提供真正清晰的映像。当我们到了天堂,我们将在视觉上真正清晰地看见主。
ii.在永恒的这一边,我们无法掌握这伟大的知识。“如果我们更多了解自己的罪恶,我们可能会陷入绝望;如果我们更多知道神的荣耀,我们可能会死于恐惧;如果我们有更多的认识,除非我们有同等的能力去运用,否则我们可能会充满自负,受到野心的折磨。然而,在天上,我们的思想和【生命】系统将得到加强,能够领受更多,而不会因为逾越秩序的界限而受到损害,就像在地上一样,这种秩序是由至高无上的神所设立的,处于神圣的监管之下。”(司布真,Spurgeon)
e.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神知道我的一切;神怎样知道我,我就是怎样的。然而在天上,我将尽我所能的完全认识神;我也要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像神一样无所不知,但这意味着我会尽可能完全地了解祂。
i.天堂对我们来说很珍贵的原因有很多。我们渴望和在我们之前逝去的亲人在一起;我们非常想念他们。我们渴望与在千百年来在我们之前逝去的属神的伟人们在一起。我们渴望走在黄金街道上,观看珍珠门,看神宝座周围的天使日夜敬拜祂。然而,这些事物虽然珍贵,却没有一个能让天堂真正成为“天堂”。让天堂真正成为天堂的,是主耶稣没有阻隔、没有限制的同在,正如我们也将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这将是我们永恒存在的、最伟大的经历。
ii.“相比那宝座上的王,黄金的街道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天使的竖琴仅有一点吸引力。正是祂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吸收了我们的思想,增强了我们的感情,并将我们所有神圣的激情推向了属天的高潮。我们将亲眼看见耶稣。”(司布真,Spurgeon)
f.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在目前的时代,在我们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在我们所知道的有限的时候,圣灵的恩赐是必要的,也是合宜的。将来有一天,恩赐不再是必要的,但是这一天还没有来到。
i.显而易见,保罗所指的实现之时,是面对面之时;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是指在天堂的荣耀里与耶稣同在。当然,这也是哥林多前书13章10节中提到的“那完全的来到”。根据上下文来看,经文不可能另有所指。
3.(13)总结爱的永恒:爱永不止息。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a.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基督徒生活的三大追求不是“神迹、能力和恩赐”,而是信、望和爱。虽然这些恩赐是珍贵的,是今日圣灵所赐的;但它们从来不是我们基督徒生活的焦点和目标。相反,我们要追求信、望和爱。
i.你的基督徒生活以什么为焦点?你真正想更多得到什么?一切都应回到信、望和爱。如果没有,我们需要接受神所设立的优先事项,并且转而注意我们应当注意的事。
b. 因为信、望和爱是如此重要,它们会在整本新约圣经中得到强调。我们要做到:
i.在神我们的父面前,不住地记念你们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1:3)
ii.但我们既然属乎白昼,就应当谨守,把信和爱当作护心镜遮胸,把得救的盼望当作头盔戴上。(帖前5:8)
iii我们靠着圣灵,凭着信心,等候所盼望的义。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5:5-6)
iv.你们也因着他,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又给他荣耀的神,叫你们的信心和盼望都在于神。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彼前1:21-22)
v.因听见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并向众圣徒的爱心,是为那给你们存在天上的盼望;这盼望就是你们从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所听见的。(西1:4-5)
vi.为这缘故,我也受这些苦难,然而我不以为耻。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提后1:12-13)
c. 其中最大的是爱:爱是最大的,因为爱会持续下去,甚至不断成长,直到永永远远。当我们进入天堂,信和望必达成其目的。当我们面对面看见神的时候,我们将不再需要信。一旦耶稣再来,我们就不再需要盼望祂的再来。然而,我们将永远爱主,也永远彼此相爱,并在爱中成长到永恒。
d. 爱是最大的,还因为爱是神的属性(约4:8),而信心和盼望不是神的性情和个性的一部分。神的信,与我们的信不一样。因为祂所“信”的,从不在祂自己以外。神的望,与我们的望不同,因为祂知道一切,并且完全掌管一切。然而神是爱,并且永远是爱。
i.幸运的是,我们不需要在信、望和爱之间做出选择。保罗的目的,不是让我们三者择其一,他想对哥林多基督徒强调这点:没有爱作为动机和目标,恩赐将成为毫无意义的干扰。如果你失去了爱,你就失去了一切。
(c) 2020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