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第10章——坚持完美的献祭
A. 耶稣只一次就完全的献祭。
1.(1-4节)旧约的献祭不能除罪。
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像,总不能藉着每年常献一样的祭物叫那近前来的人得以完全。若不然,献祭的事岂不早已止住了吗?因为礼拜的人,良心既被洁净,就不再觉得有罪了。但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来,因为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
a. 是将来美事的影儿:旧约(律法)只是新约实体的影儿(也见于歌罗西书2:17和希伯来书8:5)。影儿的意思是指律法显明了将来要在耶稣里实现的事情的轮廓和影子,但它不是本物的真像。
i. 影儿不是一件坏事。有时候影儿可以告诉你很多事情,但是影儿不是实体。旧约和它的律法本身并不是坏的或邪恶的,它们只是不完全,不足以完全洁净罪和使人得救。影儿……总不能……叫那近前来的人得以完全。
ii. 纽维尔(Newell)指出,这里把律法称为影儿和不是本物的真像——它不是一个画像。“一个肖像或画像,就像一尊好的雕像或一张照片,能准确地揭示出特征和事实。这是影儿做不到的……现在法律只有影儿。”(纽维尔,Newell)
iii. “例如,你需要一些木材:你去找伐木工人,他把你带到远处的一棵大橡树跟前。指着那棵树投下的长长影子,提出把这影子卖给你。你会要吗?现在,如果神说在律法中有一个影儿,甚至不是事物的真像——当然也不是事物本身,你为什么要坚持要这个影儿呢?”(纽维尔,Newell)
iv. “当太阳在背后时,影子是在前面;当太阳在前面时,影子是在后面。对于旧约在基督里的人来说,太阳是在后面,因此律法或影子在前面。但对于在恩典之下的我们来说,太阳是在前面,所以律法的礼仪这些影儿是在你身后,并且消失了。”(特拉普,Trapp)
v. “他实际上是说:‘没有基督,你就无法走出神的影子。‘”(巴克莱,Barclay)真像:古希腊单词eikon“暗示了事物本身的实质,也真实地展示了它所映射的事物。”(多德,Dods)
b. 若不然,献祭的事岂不早已止住了吗?希伯来书的作者重复了一个熟悉的论点:重复献祭表明献祭有内在的弱点。如果动物祭牲已经解决了罪的问题,那么献祭的事就早已止住了。
c. 因为礼拜的人,良心既被洁净,就不再觉得有罪了。但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来:每一次重复献祭,都是叫人想起罪来。它一次又一次地让人的良心觉得有罪。但是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除掉了罪!
i. “所有这些都是让人想起罪来。它们不但没有洁净一个人,反而提醒他,他还没有得洁净,他的罪仍然立在他和神之间。”(巴克莱,Barclay)
ii. “需要不断重复的赎罪,并不能真正赎罪;每年必须洁净一次的良心,从来没有真正洁净过。”(罗宾逊,Robinson)
d. 因为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旧约中的动物祭牲之血可以遮盖罪。赎罪的希伯来词是kophar,字面意思是“遮盖”。然而,动物祭牲的血永远不能除罪。只有耶稣,新约的完美祭物,才能除罪。
i. “有一种祭司的单调献祭……那是一个没有尽头的过程,让人意识到他们仍然是有罪的和与神隔绝的。”(巴克莱,Barclay)
ii. “‘除’(aphaireo)的字面意思是除去,就像彼得削掉大祭司的仆人的耳朵(路22:50),或主把伊利莎白的羞耻除掉(路1:25)一样。它表示彻底清除罪恶,因此它不再是情境中的一个因素。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动物祭牲所不能提供的。”(莫里斯,Morris)
iii. “赫林(Hering)指出,这使得基督教有别于每年都要重复向神明献祭的各种神秘宗教。事实上,纵观历史和世界,在其它所有宗教中,没有哪个宗教能通过一个伟大的事件给人类带来救恩。这是基督教的独特教义。”(莫里斯,Morris)
2.(5-10节)诗篇40:6-8为耶稣在新约下的完全献祭奠定了预言基础。
所以,基督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神啊,祭物和礼物是你不愿意的,你曾给我预备了身体。燔祭和赎罪祭是你不喜欢的。那时我说:‘神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 以上说:“祭物和礼物,燔祭和赎罪祭,是你不愿意的,也是你不喜欢的(这都是按着律法献的)。”后又说:“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可见他是除去在先的,为要立定在后的。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
a. 基督……说:这个引文出自七十士译本的诗篇40:6-8(七十士译本是旧约的古希腊文译本,是第一世纪最普遍使用的圣经译本)。这表明耶稣预言性地宣告了旧约献祭的不足之处,并宣告他愿意在新约之下献上完全的祭。
i. “基本上是遵照了七十士译本的用法,七十士译本与希伯来文圣经的主要区别是,七十士译本中是sōma(身体),而不是ōtia(耳朵)。”(罗伯特森,Robertson)
b. 祭物和礼物是你不愿意的:在律法下,献再多的动物为祭,也不能讨神喜悦。在旧约中,神反复表明他喜悦的是顺服,而不是献祭。
i. 祭物和礼物,燔祭和赎罪祭:“诗人用来描述献祭的四个术语,很可能是为了涵盖利未礼仪中所规定的各种主要献祭类型。”(布鲁斯,Bruce)
c. 你曾给我预备了身体:相反,神所喜悦的,只能通过道成肉身的神子耶稣实现。在道成肉身中,耶稣的身体得到完美的预备,适合作为完全的人和完全的神而生活。
i. “毫无疑问,作者确信基督先存的事实。”(古特利,Guthrie)
ii. “他的道成肉身本身被视为顺服神的旨意的行为,正因为如此,它预期了他在死亡上对神的旨意的至高顺服。”(布鲁斯,Bruce)
d. 神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耶稣对父神的旨意的顺服,在他走向十字架的顺服过程中得到了终极体现。他在客西马尼园里显明了遵行神的旨意的渴望(路22:39-44),并最终在十字架上实现了渴望。
i. “神阿,完全人的目标是照你的旨意行。除了耶稣以外,即使是最虔诚的人,也只能部分地实现这个目标。耶稣表达了诗人认为是最理想的目标。”(古特利,Guthrie)
e. 神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耶稣的献祭在创立世界以前就已经定了(彼前1:20;启13:8)。然而,在指定的时间道成肉身并被钉十字架,仍然是他遵照神的旨意而行的行为;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
i. 我们的成圣——我们被分别出来归给神——是建立在耶稣的旨意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我们的旨意之上。是建立在耶稣的献祭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我们自己对神的献祭或奉献之上。
f. 只一次:这是这段经文的重要短语,希伯来书的作者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个主题:只一次。
i. “一次献祭就完成了多次献祭所没有完成的工作。有人想知道,那些声称‘弥撒’是重复献上基督身体的神父是如何解释这节经文的。”(罗伯特森,Robertson)
ii. “天上的大祭司确实在父的右边继续代表他的百姓事奉;但那是基于一次永远的献祭和献祭蒙接纳的代求,而不是重复不断地献祭。最后一个在西方教会的形成的误解,无疑是因为有缺陷的武大加译本引起的,这是源于该拉丁动词一个众所周知的缺陷。”(布鲁斯,Bruce)
3.(11-18节)耶稣基督完成的工作。
凡祭司天天站着侍奉神,屡次献上一样的祭物,这祭物永不能除罪。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从此等候他仇敌成了他的脚凳。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圣灵也对我们作见证,因为他既已说过: “主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他们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写在他们心上,又要放在他们的里面”;以后就说:“我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和他们的过犯。”这些罪过既已赦免,就不用再为罪献祭了。
a. 凡祭司天天站着侍奉神:祭司们必须不停地站着工作。他们的工作天天都在继续,必须屡次献祭。祭司们永远不能坐下!相反,耶稣既完成了他的赎罪工作,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
i. 但基督:“与人数众多的利未人祭司不同。耶稣只一次献祭,就成了永远的祭,而不是像他们那样,很多人多次献祭。”(特拉普,Trapp)
ii. 旧约下的献祭永远都不能解决罪的问题,只能使我们像一个不断需要药物的病人,或者像一棵只拔了茎和叶,却没有拔根的杂草。
iii. 与之相反,耶稣坐着的姿势很重要。这表明他的工作已经完成。他不需要像旧约的祭司那样,天天站着侍奉神,屡次献上一样的祭物。耶稣仍然在天上事奉——他为他的百姓代求。但他现在的事奉是源于他已经完成的工作,所以他可以采取休息的姿势——他在神的右边坐下了。
iv. 司布真(Spurgeon)指出,在“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这个句子中,逗号可以放在不同的位置。它可以翻译为:但基督献了一次的赎罪祭,就永远在神的右边坐下了。两种翻译都是可以的,而且也是正确的,尽管通用的翻译可能是首选。
v. 当耶稣宣称他将坐在神的右边时,大祭司认为那是亵渎,因为耶稣是在宣称自己就是神(可14:62-63)。
b. 等候他仇敌成了他的脚凳:这是展望耶稣的工作的圆满成功,每个部分都是相关联的。道成肉身使他有完美的生命,完美的生命使他有赎罪的死亡,赎罪的死亡使他复活,复活使他升入高天的荣耀里,升入高天的荣耀里使他将再次降临和胜过一切敌人。
c. 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显然,耶稣的工作只对那得以成圣的人有效。耶稣的工作能够拯救每一个人,但它只对那得以成圣的人(分别为圣归给神)有效。
i. “多么美好的话语!基督为之而死的人,因他的死而得以完全。这并不是说他使他们的品格变得完全,不再是罪人,而是说,他使那些他为之而死的人完全从罪的权势下释放出来。当基督把他们的罪背负在自己身上时,罪就不在他们身上了,因为罪不能同时在两个地方。”(司布真,Spurgeon)
d. 圣灵也对我们作见证……主说:在这个段落中,希伯来书的作者清楚表明圣灵是主,是旧约的耶和华。当圣灵说话时,就是主在说话。
i. “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到了神的三重启示,这是一个关于神圣三位一体的确切属灵和实际例证,照神的旨意(来10:9),基督的工作(来10:12),和圣灵的见证(来10:15)。”(托马斯,Thomas)
e. 所立的约乃是这样:在这段引自耶利米书的段落中,希伯来书的作者记录了弥赛亚所设立的新约的应许。
i. 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他们所立的约:新约是新的。它是在那些日子以后立的。
ii. 我要将我的律法写在他们心上:新约与内在改变有关。神改变人的心,将他的律法写在人的心上。
iii. 我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和他们的过犯:新约提供完全的赦免。赦免是如此的彻底,以致神可以说,根据新约,他甚至不再记念我们的罪了!
iv. 基督徒必须努力像神那样处理自己的罪:忘记它。这也提醒我们,信徒绝不是被缓刑。在神面前,他过去的罪与神现在的行事无关。
v. “赦免罪是新约的特征。耶利米书应许罪会得到完全赦免。如果赦免是完全的,在新约中就没有利未献祭的立足之地了。”(文森特,Vincent)
f. 这些罪过既已赦免,就不用再为罪献祭了:在罪已经得到真正赦免和不再被记念(既已赦免)的地方,就不再需要为罪献祭了。
i. “在‘就不用再为罪献祭了’这句话中,我们得出了希伯来书这卷伟大书信的教义结论。”(纽维尔,Newell)接下来的内容主要是劝勉。
ii. “那死在加略山十字架上的基督,将不必再为我新犯的罪而死,也不必为我以后可能犯的任何罪献上新的赎罪祭。不必了;他一次永远把他百姓的全部罪孽聚拢成一副巨大重担,将重担放在自己的肩上,并把它整个扔进他曾经躺卧过的坟墓里埋葬了,罪再也不能起来控告他所救赎的人。”(司布真,Spurgeon)
iii. 耶稣的赎罪工作已经完成。如果这对我们来说还不够,那就没有什么能够的了。“神为你预备了基督,使你这个罪人可以依靠。如果这还不够,那你还想要什么?基督已经献上自己,替我们死亡和受苦,并进入他的荣耀里。如果你不能依靠他,你还要他做什么呢?他会再来死吗?你曾拒绝过他;即使他死两次,你也会拒绝他的。”(司布真,Spurgeon)
B.以耶稣的完全献祭鼓励灰心的基督徒。
1.(19-21节)总结耶稣为他的百姓做了什么。
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藉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
a. 得以坦然:这是陈述事实,而不是劝勉。我们可以大胆地亲近神。观点很明确:我们必须利用这个途径,并坦然地利用。在赎罪日,大祭司战战兢兢地进入至圣所,但我们却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
i. 我们可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因为我们凭着耶稣的血。如果我们像旧约里的大祭司那样,带着动物的血进去,我们就不会坦然了。但耶稣的血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所以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进到神的面前。
ii. 这种坦然与旧约下的大祭司进入至圣所的方式完全不同。“他战战兢兢地进去。因为他若轻忽了律法所规定的最小一项,就只有死路一条。真正的信徒甚至可以满怀信心地来到神的宝座前,因为他们带着具有无限价值的伟大赎罪之血进到神的面前。而且,他们既因这血称义,就有权得到永恒国度的一切福分。”(克拉克,Clarke)
iii. 得以坦然进入:“要特别注意‘得以’这个词和在其它地方一样,它总是暗示了一种当下和有意识的体验。‘幸福生活的现在时态’怎么夸大都不为过,这就是其中之一。”(托马斯,Thomas)
b. 一条又新、又活的路:意味着耶稣的献祭在神的心中永远是活泼的。尽管它发生在多个世纪以前,但它并不“陈旧”。意思是说,一个活的耶稣把我们引到神的面前。
i. 对于一条又新、又活的路这句话,纽维尔(Newell)说:“就好像他背负我们罪孽的身体刚刚被挂在木头上,就好像他刚刚说‘成了’,士兵刚刚刺他的肋旁,有血和水流出来。他永远是刚刚被杀害的。”
ii. “这显然是在暗指受害者刚流的血,还没有凝固,因此适合于洒。犹太祭物的血只有在温暖和液体的情况下才适用于祭祀。”(克拉克,Clarke)
iii. 它是活的路。在旧约下,大祭司可以进入至圣所,是因为有被宰杀动物的血。如今在新约之下,我们可以进入至圣所,是因为神无罪之子的完全献祭,就像活着的、复活了的耶稣把我们领进神的宝座前。
c. 从幔子经过:幔子把至圣所和圣所隔开。要进入至圣所,你必须经过幔子。但这个将人与神亲密同在隔开的幔子被永远打开,从上到下撕为了两半。(太 27:51)
i. 就是他的身体:希伯来书的作者将挡在神和人之间的幔子与耶稣的身体作了类比。耶稣的身体被“撕开”,正如幔子被撕裂一样,两者都表明我们可以坦然地进到神的面前。
ii. “对信徒而言,幔子不是被卷起,而是被撕裂。幔子不是被取下,小心翼翼地折叠和收拾好,以便将来某个时候再挂回原处。哦,不是的!是神的手把它拿过来,从上到下把它撕开。它再也不会被挂起来,这是不可能的。在耶稣基督里的人和至高神之间,再没有阻隔。”(司布真,Spurgeon)
iii. “他似乎是在暗示,只有当耶稣的身体在十字架上被撕开的时候,他的生命之血才能实现拯救人的最高目的。”(罗宾逊,Robinson)
d. 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我们有一位大祭司掌管天上的法庭,确保信徒能完全进入天堂。
i. “路和祭司的组合,给了我们信心,把我们从恐惧和其它所有顾忌中释放出来,使我们能自己进到神的面前。”(罗宾逊,Robinson)
ii. “他行使大祭司职分所治理的‘神的家’,当然是神的子民团体。”(布鲁斯,Bruce)
2.(22节)基于耶稣所做的,使我们能来到神的面前。
并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身体用清水洗净了,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
a. 我们来到神面前:有希伯来圣经所描述的新约的应许(心被洒去)和基督徒的洗礼(身体用清水洗净了),我们拥有完全的洁净,可以以旧约之下的人从未有过的方式来到神面前。耶稣的工作使我们能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
i. “所以,对我的呼吁不是要我预备自己,也不是要我为自己开辟道路来到神的面前。它只是来,接近,进入。我是借着我的大祭司而行的,借着他,我不疑惑,也不害怕。”(摩根,Morgan)
ii. 身体用清水洗净了:“基督徒洗礼与古代世界各种宗教所践行的洁净礼仪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洁净身体礼仪性污秽的外在礼仪。洗礼是内在洁净的外在标志,内在洁净更为重要。”(莫里斯,Morris)
iii. 心中……已经洒去,身体用清水洗净了:“这些分词所描述的,不是来到神面前的尚未实现条件,而是已经具备的条件。”(多德,Dods)
b. 就……来到神面前:我们能来到神面前,是因为几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来到神面前的问题已经解决。完美的大祭司的问题已经解决。道德和属灵污染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i. 除非有必要,否则作者不会鼓励他们来到神的面前。这些灰心的基督徒在来到神面前上遇到了一些问题。这是他们真正的问题:他们失去了与耶稣的亲密关系,其它一切都不对劲。
ii.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有很多很多的问题——迫害、困难的关系、艰难的文化或经济时期。但真正的问题是他们与神的关系出了问题。他们没有基于耶稣已经成就的工作来亲近神。
iii. 当我们处于艰难时期时,我们应该记住,许多经历过更糟糕时期的人,比现在的你有更好的态度和更大的喜乐。区别在哪里呢?他们知道如何来到神的面前。
iv. 同样重要的是,这封书信的原初读者被提醒,他们永远无法借着旧约的制度重新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
3.(23节)鉴于耶稣所做的,我们要持守真理。
也要坚守我们所承认的指望,不致摇动,因为那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
a. 也要坚守我们所承认的指望,不致摇动:挫折使他们对真理动摇了。重新相信耶稣和新约的伟大,会使他们在信心上站立得稳。
i. “或许可以把‘坚守我们所承认的’这个劝诫写在每个基督徒的圣经封面上。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变的时代,我们都需要被劝勉要在真理上扎根、坚定、建造和站稳。”(司布真,Spurgeon)
ii. 不致摇动:“在新约中,以这种方式翻译这个希腊词只在这里出现,它是基于垂直物体完全不偏离真正垂线的概念。在基督徒的经验中,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希望在某一时刻是稳固的,而在另一时刻却是动摇的。”(古特利,Guthrie)
b. 因为那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我们能站立得住,是因为那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信靠他的信实,强如信靠我们的!
4.(24-25节)鉴于耶稣所成就的,我们要追求神的子民群体。
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
a. 又要彼此相顾:灰心使他们在最需要群体的时候回避群体。当我们彼此激发爱心、勉励行善时,耶稣就会与我们相遇。
i. 彼此:“这里是作者唯一使用‘彼此’(allelous)这个短语的地方,虽然在新约中这个短语经常出现。它所说的是一种共同活动,是信徒彼此鼓励,而不是由领袖指挥其他人做什么。”(莫里斯,Morris)
ii. 激发这个词很强烈。“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词语,意思是‘刺激’,有时用于褒义,像在这里,有时用于贬义,像使徒行传15:39(即争论)。这似乎表明,相爱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古特利,Guthrie)
iii. 这里的爱心使用的是古希腊词agape,在新约中它意义深远。“爱需要激励和社会群体。在隐士小室里或荒岛上隐居的隐士也可以操练信和望。但只有在群体里人们才能操练爱。”(罗宾逊,Robinson)
b. 你们不可停止聚会:放弃团契关系肯定会让人灰心。而当神的子民不彼此劝勉时,这种灰心就会加重。
i. 有些人只有在他们觉得“有需要”的时候才去教会。但我们团契相交的动机必须是顺服神和给予他人。我们可以也应该和信徒聚会,鼓励那些需要坚强面对灰心低潮的人。
· 我们聚在一起是要从神那里得到一些东西。
· 我们聚在一起是要奉献给神一些东西。
· 我们聚在一起是以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彼此鼓励。
· 我们聚在一起是要彼此祝福。
· 我们聚在一起是要彼此同工。
ii. “在没有公众舆论支持的时代,任何没有群体支持而想过敬虔生活的早期基督徒,都会面临极大的风险。”(莫里斯,Morris引用莫法特,Moffatt)(莫里斯)
iii. 因为基督徒的聚会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必须把那些拦阻他们聚会的事情视为严重危险。“分裂是将基督奥秘身体的静脉和动脉分开。我们不能分离,但若存在不可容忍的迫害、异端、偶像崇拜和反基督教,那另当别论。”(特拉普,Trapp)
iv. “麦金托什(Mackintosh)博士很好地指出,圣徒这个词从来不是以单数的形式出现的,‘它必然是复数的。’”(托马斯,Thomas)
v. 聚会:“不可停止聚会这句话,虽然没有说明,但大概是指敬拜聚会。作者可能故意留下模糊,以便包括其它非正式的聚会,但希腊词(episynagoge)暗示了某种正式的聚会。”(古特利,Guthrie)
c. 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随着耶稣再来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们应该更加委身于神子民的团契,委身于聚会。
i. 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的语境中,动词是陈述语气,记录了一个已经完成的事实——既知道——而不像前面的动词那样,是劝诫的形式。那日子的固有性被认为是显而易见的。这不是什么秘密。基督徒要活得像黎明时分已近,它就在眼前一样。”(古特利,Guthrie)
ii. “每一代基督徒都受到呼召,如果他们要像一代基督徒那样生活,就必须要像活在末世一样来生活。”(布鲁斯,Bruce)
C. 另一个忍耐的警告。
1.(26-31节)故意拒绝耶稣为我们所做的完全献祭的危险。
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唯有战惧等候审判和那烧灭众敌人的烈火。人干犯摩西的律法,凭两三个见证人尚且不得怜恤而死;何况人践踏神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又亵慢施恩的圣灵,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因为我们知道谁说“申冤在我,我必报应。”又说“主要审判他的百姓。”落在永生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
a. 若故意犯罪:10:29定义了什么是故意犯罪。它所指的是人践踏神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又亵慢施恩的圣灵。这是故意拒绝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所成就的伟大工作。
i. 故意犯罪: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罪都是“故意犯罪”。但在这里,希伯来书的作者指的是一些更严重、与这些灰心犹太基督徒相关的事情,他们考虑要从一个独特的基督教后退,回到犹太教的献祭体系。这是离弃耶稣。
ii. “它与我们常用的背道者这个词不同。一个人可能会被过犯所胜,或可能故意犯罪,却不离弃福音,也不弃绝那买他的主。他的景况凄凉而危险,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克拉克,Clarke)
iii. “这一思想似乎与前一节紧密相连,表明如果我们抛弃基督徒同伴,就很容易导致我们弃绝基督。”(托马斯,Thomas)
b. 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若耶稣的赎罪祭被弃绝,就没有其它的祭能洁净人的罪了。
i. “若这救恩之道,这大能的献祭都被弃绝,那就没有别的祭了。”(摩根,Morgan)
c. 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如果人拒绝耶稣的献祭,可怕的审判是肯定的,甚至比旧约下的审判更确定。
d. 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若我们故意犯罪,不承认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是充分的,我们就是:
i. 践踏神的儿子:我们拒绝他最伟大的工作,就是羞辱他。我们通过贬低他的工作而贬低他。文森特(Vincent)对这句话的注释说:“在七十士译本中,践踏常常是指破坏、使……无效、轻蔑对待。这一强烈措辞是有意选择的,目的是表达离弃基督和回到犹太教会招致的可怕愤怒。”
ii. 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我们认为耶稣的血并不比按照旧约所献的无数动物的血更重要。文森特(Vincent)说:“这个词有两种解释:(1)基督的血被视为平常,不比任何普通人的血更神圣或更有特别价值:(2)拒绝视基督的血是赎罪者和救赎主的血,暗示他的血与罪人的血一样,是不洁净的 。”
iii. 又亵慢施恩的圣灵:我们拒绝耶稣和他为我们所完成的工作,就是冒犯圣灵,圣灵的目的是把耶稣和他的工作呈现给我们(约16:8-15)。
iv. 伸冤:“这是一个糟糕的翻译,因为它表达了报复的意思,但希腊文文本并不含有这种意思。它是指充分考虑到对各方的公正。”(文森特,Vincent)
e. 落在永生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有一天要面对你如此拒绝和冒犯的神,这真的非常可怕。
i. “所以,落在永生神的手里,就是持续地抵挡他的爱,弃绝他的救恩,轻看他的圣灵的警告,甚至到了令神无法再能继续施恩的程度。”(纽维尔,Newell)
2.(32-34节)在你灰心的时候,要振作起来,记念你从前在艰难的时候是怎样为神刚强壮胆的。
你们要追念往日,蒙了光照以后所忍受大争战的各样苦难。一面被毁谤,遭患难,成了戏景,叫众人观看;一面陪伴那些受这样苦难的人。因为你们体恤了那些被捆锁的人,并且你们的家业被人抢去,也甘心忍受,知道自己有更美、长存的家业。
a. 你们要追念往日:这些基督徒曾为耶稣忍受苦难,被他们的犹太社区拒绝,也许被看作是死的。这都是在他们相信耶稣之后发生的(蒙了光照以后)。
b. 大争战的各样苦难:他们所受的迫害是一场争战,以各种形式临到他们。他们一面被毁谤,遭患难,成了戏景,叫众人观看;一面陪伴那些受这样苦难的人——包括希伯来书的作者本人(你们体恤了那些被捆锁的人)。他们也面对经济迫害(你们的家业被人抢去)。重点是,当他们面对这些事情时,他们甘心忍受。他们可以回顾自己过去的忍受,从中得到鼓励,好能在未来保持刚强。
i. 对于大争战的各样苦难这个短语,克拉克(Clarke)注释说:“这是暗指希腊运动会中的格斗,或角斗士在公共场合的表演。”
ii. 成了戏景,叫众人观看:这跟哥林多前书4:9中所使用的古希腊词是一样的,哥林多前书4:9说:“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意思是成为世人观看的戏剧。“希腊文的意思是上演戏剧;无论是按字面还是按隐喻理解,两者都发生在了基督徒身上。”(特拉普,Trapp)
c. 知道自己有更美、长存的家业:他们凭着属天的视角度过了迫害时期。希伯来书的作者的观点很明确:你们也可以克服当前的灰心时期。
3.(35-39节)从你们过去的经验中获得力量,为未来忍受苦难。
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你们必须忍耐,使你们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因为还有一点点时候,那要来的就来,并不迟延。只是义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后,我心里就不喜欢他。”我们却不是退后入沉沦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灵魂得救的人。
a. 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这些灰心的基督徒正处于危险中,想要丢弃在耶稣里勇敢的心,重新回到旧约下的与神关系中。
i. 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不可丢弃,mh apobalhte,无论是人还是魔鬼,都不能从你身上夺走它,如果你继续保持信心,神永远不会把它从你身上夺去。这里是一个关于懦弱士兵的比喻,他们扔掉盾牌,逃离战场。这是你的盾牌,是你在基督里的信心,使你知道自己的救恩。你保守它,它就会保守你。”(克拉克,Clarke)
b. 你们必须忍耐:他们,以及我们,都必须忍耐,使我们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最艰难和最令人灰心的试炼时刻,是我们蒙召顺服神的旨意,但他的应许却似乎离我们很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忍耐。在应许似乎不能实现的时候保持忠心,是衡量你的顺服和属灵成熟的标尺。
i. 这种忍耐是通过试炼和试验我们的信心而炼成的(雅1:2-4)。
c. 只是义人必因信得生:我们需要跟随因信得生之义人的脚踪,忍耐看到应许得到实现。
i. 哈巴谷书2:4中的每一个字词都很重要,主在新约中三次引用了这句话,就是要把它的意思充分表明出来。
· 在罗马书1:17中,保罗引用它强调信心:“义人必因信得生。”
· 在加拉太书3:11中,保罗引用它强调义人:“义人必因信得生。”
· 在希伯来书10:38这里,强调的是得生:“义人必因信得生。”
d. 我们却不是退后入沉沦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灵魂得救的人:这是一个自信的结论。我们将是忍耐并得着神应许的人。我们不会退后,回到旧的传统,或回到旧约下的与神关系中,或回到其它任何耶稣的替代品中。
i. “在基督徒生命中,退后有时是由于失望,有时是由于沮丧,有时是由于灰心,但无论如何,总是由于不信。”(托马斯,Thomas)
ii. 以致灵魂得救:“希腊文的意思是,以致被赐予灵魂。这是一个来自商人的比喻,他要么得到更多,要么失去他所拥有的;这个比喻也许来自赌徒,他们押上赌注,不管世界如何发展变化。”(特拉普,Trapp)
iii. 以致灵魂得救:“‘得救’一词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从罪中得拯救,而是指‘完全拥有’。信心首先张开它的帆,接受神启示的风,然后才对神的道和恩典作出反应。”(托马斯,Thomas)
(c) 2020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