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第九章——上帝是否弃绝了以色列?
A.保罗对以色列的感情。
1.罗马书第九章使罗马书的关注焦点有了轻微转折。
a.保罗在罗马书第一到第八章,详尽而有说服力地向我们阐明了人的需要,以及上帝藉着圣灵,在耶稣基督里的荣耀供应。
b.现在,在罗马书9到11章,保罗要论及与以色列的状况相关的问题。以色列错过了自己的弥赛亚,这意味着什么呢?在这件事上当怎样看上帝?又当怎样看以色列?又当如何看待我们现在在上帝里面的地位?
i. 这个问题大体上可以这样来表述:我有了上帝对我的爱和拯救的保障,而以色列似乎曾经蒙爱和拯救,但现在好像遭到弃绝和咒诅,这怎么可能呢?是不是有一天上帝也会弃绝和咒诅我呢?
ii. “既然上帝不能将救恩带给他古代的百姓,基督徒又如何知道他能拯救他们呢?这里保罗并不是转到了一个不相关的、新的主题。这三章内容隶属一个整体,他以此阐明上帝如何真正拯救人。”(莫里斯)
2.(1-2)保罗的忧伤。
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
a.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保罗在罗马书第八章,把我们留在荣耀的顶点,向我们保证,无论什么事,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既然如此,保罗现在的语气为何会变得如此沉重呢?
b.忧愁,时常伤痛:保罗有这种感受,是因为他惦念着一个民族,他们似乎与上帝的爱隔绝了——不信的以色列人,他们弃绝了上帝打发来的弥赛亚。
c.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保罗用每种可能的担保,宣告他因以色列而大有忧愁。这件事深深困扰着保罗,压在他的心上。
3.(3-5)保罗忧愁的原因。
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他们是以色列人,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他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上帝。阿们!
a.为我弟兄……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这是保罗为他的弟兄大有爱心和忧愁的戏剧性宣告。保罗说,假如能有办法成就以色列人的救恩,自己情愿与耶稣分离。
i. 我们不应当认为,保罗在这里只是运用了戏剧性的比喻手法。他在罗马书9:1的庄严保证提醒我们,他说的完全是真心话。
ii. 对灵魂的这种极大关爱形成了保罗的看法。较小的事情没有令他不安,因为令他不安的是一件大事——人的灵魂。“要有对人灵魂的爱——这样你才不会因为狗死了,或者猫生病了,或者家人的奇思异想,以及约翰和马利亚可能因闲扯惹出的小乱子而怨声载道。如果你关心的是人的灵魂,就能从鸡毛蒜皮的忧虑(我不需要详细描述它们)当中救拔出来……叫你的灵魂充满大的忧伤,就能把你的小忧伤驱赶出去。”(司布真)
b.就是自己被咒诅……我也愿意:保罗显出摩西在出埃及记32:31-32的那种心肠:摩西回到耶和华那里说:“唉!这百姓犯了大罪,为自己做了金像。倘若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
i. 保罗当然也显出了耶稣的心肠,他代替别人受了咒诅,叫他们可以得救。(加3:13)
ii. 我们应当记住,从事奉的角度说,犹太人是保罗最大的仇敌。他们在一个又一个城里扰乱和逼迫他,挑动谎言和暴力反对他。然而,他仍然这样热诚地爱着他们。
iii. “要想估算出摩西和保罗身上爱的份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有限的理性理解不了,正像小孩子不能明白战士的勇敢。”(本杰尔)
c.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保罗想到上帝何等祝福过自己失丧的弟兄,因他们是他自己特殊的百姓,就把各种特权都赐给他们,每当这时,他的痛苦感受就越发强烈。
i. 荣耀指的是上帝的shekinah荣耀,可见的“荣耀云彩”,表明上帝在他百姓中间的同在。
d.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保罗还思想到,作上帝的选民所拥有的人文遗产。以色列不但带给我们旧约圣经的伟大列祖,而且耶稣本身也是从以色列出来的。整个属灵遗产就使得以色列人的不信更加问题重大。
e.基督……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上帝,阿们:这是保罗最清晰的一句宣告,耶稣就是上帝。那些喜欢在中间停顿一下,改变其含义的,是把他们先入为主的观念强加在经文上面。“语法论据几乎全都支持第一种立场[经文说的是,基督就是上帝],但绝大部分近代学者接受了第二种[上帝在这里指的是父],理由是,保罗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清楚说基督是上帝。”(莫里斯)
i. 维斯特引用罗伯特森的话说:“[这是]在论到基督的人性之后,对基督神性的一个清楚宣告。这是自然和明显的断句法。在肉体之后用句号,开始一句新的颂歌,是非常唐突和笨拙的。”
B.从上帝的角度看,以色列为何处于现在的光景:以色列错过了弥赛亚,是因为这是按着上帝的主权计划。
1.(6-9)上帝对以色列的计划是不是失败了呢?不是;上帝并没有辜负对儿女的应许。
这不是说上帝的话落了空,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惟独“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这就是说,肉身所生的儿女不是上帝的儿女;惟独那应许的儿女才算是后裔。因为所应许的话是这样说:“到明年这时候我要来,撒拉必生一个儿子。”
a.这不是说,上帝的话落了空:保罗想到,有人看过以色列的状况,可能会说:“上帝的话并没有成就在他们身上。他没有兑现给他们的应许,因为他们错过了自己的弥赛亚,现在似乎是受了咒诅。我怎么知道他会对我说话算数呢?”保罗回答这个问题时坚称,这不是说上帝的话落了空。
b.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以色列这个名字有一个意思是“受上帝治理”。保罗这里的意思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真正“受上帝治理”。上帝的话落空了吗?没有;相反,从以色列生的,不都受上帝治理。
i. “保罗告诉我们说,要是不受上帝治理,就没有人是真以色列人。我们用‘基督徒’这个词有一种对应的情况。称为基督徒的人,并不都是真正跟随基督的人。”(史密斯)
c.那应许的儿女才算是后裔:上帝的话没有落空;因为上帝仍旧扶持那应许的儿女,与有形的以色列也许是一回事,也许不是一回事。
i. 保罗指出,仅仅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救不了任何人。比如说,以实玛利也是亚伯拉罕的儿子,与以撒没什么区别;但以实玛利是按肉身而生的儿子,以撒则是按应许而生的儿子(这时候我要来,撒拉必生一个儿子)。一个儿子承受上帝的救恩之约,另一个则不是。以撒代表着应许的儿女,以实玛利则代表肉身所生的儿女。
2.(10-13)应许比天然关系更重要的另一个例证:雅各和以扫。
不但如此,还有利百加,既从一个人,就是从我们的祖宗以撒怀了孕,(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作出来,只因要显明上帝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上帝就对利百加说:“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正如经上所记:“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
a.我们的祖宗以撒:上帝在以实玛利和以撒之间的拣选,在我们看来似乎还有些合乎逻辑。但要明白上帝为什么拣选雅各,而不是以扫来承受上帝的救恩之约,难度就大多了。就算我们不能轻易弄明白,但上帝的拣选依然有效。
b.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作出来:保罗指出,上帝的拣选并不是依据雅各或以扫的行为表现。他们生下来以前,就已经作了拣选。
c.是要显明上帝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因此,我们认为,上帝拣选雅各,不拣选以扫,并不是因为他事先知道他们的行为,保罗指出,不在乎人的行为。相反,拣选的理由在召人的主身上。
d.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在孩子生下来之前,上帝就向利百加报告了这些意旨。在雅各和以扫都已双双离世很久以后,上帝又重申了他的裁决(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
i. 对这里的爱和恶,我们应当视为与他的美意有关,上帝拣选一人是要他来承受亚伯拉罕之约。从这方面来看,上帝的偏爱就能予以正确理解,表现为对雅各的爱和对以扫的恶。
ii. 莫利斯引用了一些例证,恶似乎清楚指的是“不怎么爱”之类的意思。(创29:31,33;申21:15;太6:24;路14:26;约12:25)。但他认同加尔文的看法,这里的真实意思,更像是“接纳”和“弃绝”,这样的概率远远大于我们对“爱”和“恶”这两个词的理解。
iii. 无论如何,我们看到以撒曾是蒙福的人(创33:8-16,创36)。上帝恶以扫,是指承受盟约这个方面,而不是在今生或来生的祝福这个方面。
iv. “有一个女人曾对司布真先生说:‘我想不通上帝为什么说他恶以扫。’司布真回答道:‘女士啊,这个倒难不住我。我的苦恼在于,想不通上帝怎么可能爱雅各。’”(纽维尔)
v. 我们一想到上帝的拣选,就会犯一个最大的错误。我们以为上帝拣选人的原因,是随意的,就好象他是用“石头剪刀布”的办法来拣选。上帝拣选人的原因,我们也许不能测透,这些原因只有他知道,只有他能回答,但上帝的拣选并不是随机的。他有一个计划和理由。
3.(14-16)上帝拣选一个人,不拣选另一个人,是不是上帝不公平呢?
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难道上帝有什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因他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上帝。
a.难道上帝有什么不公平吗?保罗坚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断乎没有!上帝在出埃及记33:19清楚解释说,他有权利愿意怜悯谁,就怜悯谁。
b.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记住怜悯的含义。怜悯指的是我们并未得到实在当受的。上帝无论对谁都从未有失公平,但他完全留有权利,照他所拣选的,以远超公平的方式对待人。
i. 耶稣在马太福音20:1-16,葡萄园主的比喻当中,谈过上帝的这种权利。
ii. 当我们把上帝对我们的怜悯视为我们的权利时,我们便置身于危险的境地。假如说上帝有发怜悯的义务,那么这就不是怜悯——乃是义务。从未有人因为不施行怜悯,而被视为不公平。
c.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上帝:上帝的怜悯赐给我们,不是因为我们愿意去做(那定意的),也不是因为我们真的做了(那奔跑的),而只是因为他愿意发怜悯。
4.(17-18)法老的例证。
因为经上有话向法老说:“我将你兴起来,特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权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如此看来,上帝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
a.我将你兴起来,特要:上帝在摩西的年代叫法老执掌权力,是要叫上帝彰显审判法老的权能,并因此叫自己得荣耀。
b.如此看来,上帝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有时候上帝愿意藉着发怜悯来荣耀自己;有时候上帝藉着人的刚硬来荣耀自己。
i. 我们不应当以为,上帝是劝说一位不情愿的、仁慈心肠的法老,叫他对上帝和以色列刚硬。在叫法老的心刚硬这件事上,上帝只是任凭法老的心随从它的自然取向。
c.叫谁刚硬:根据出埃及记7:13,7:22,8:15,8:19,8:32,9:7,和9:34,我们晓得法老的确是自己心里刚硬。但是“他并未不厌其烦地指出,是法老叫自己的心刚硬,这是不信与叛逆的明证;因为他所要强调的,是上帝在各种情形之下行事的自由。”(哈里森)
5.(19-21)上帝拣选人的权利是否减轻了人的责任?
这样,你必对我说:“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上帝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做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做成卑贱的器皿吗?
a.这样,你必对我说:“他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他的旨意呢?”保罗可以想见,有人会问:“既然全都是上帝拣选的结果,那么上帝怎么还能指责我呢?有谁能抗拒上帝的拣选呢?”
b.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上帝强嘴呢?保罗的回答方法,是指出这样提问何等没有敬畏。既然上帝说是他拣选的,既然上帝也说,我们要在他面前交账,我们是谁,竟敢质问他呢?
c.窑匠难道没有权柄:凡是创造者都对受造之物有权柄,上帝岂不是一样吗?因此,既然上帝宣告说,我们在他面前要承担永远的责任,那么事实就是如此。
6.(22-24)上帝难道没有权柄看怎样合适,就怎样荣耀自己吗?
倘若上帝要显明他的忿怒,彰显他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又要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这器皿就是上帝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这有什么不可呢?
a.倘若上帝:从上帝对付法老得出来的同一个原则再次得到重申。既然上帝选定叫人各行其道,叫他们承受他公义的忿怒,彰显他的权能,以此荣耀自己,有谁能抵挡他呢?
b.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的器皿上:照样,既然上帝愿意以超越公平的方式对待其他人,向他们发怜悯,有谁能抵挡他呢?
c.也是从外邦人中:既然上帝不但向犹太人,也愿向外邦人发怜悯(当然,向两种人都从未有失公平),有谁能抵挡他呢?
i. “犹太人常常以为,上帝只能叫他们作贵重的器皿,不可能作别的。保罗不接受这种观点,指出上帝想怎样做,就怎样做。”(莫里斯)
d.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保罗并没有说,上帝预备他们遭毁灭。那些器皿所做的恶贯满盈,原是出于自己。
7.(25-26)先知何西阿(在何西阿书2:23和1:10)宣告了上帝拣选人的权柄,那从前不是他子民的,称他们为子民。
就像上帝在何西阿书上说:“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从前在什么地方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子民’,将来就在那里称他们为‘永生上帝的儿子’。”
a.你们不是我的子民:何西阿书2:23和1:10的这些经文表明了上帝的怜悯。上帝吩咐先知何西阿,给一个孩子起名为罗阿米,就是“非我民”的意思。然而,上帝同时应许说,这一审判并不会持续到永远。有一天以色列必将得到复兴,再一次称为永生上帝的儿子。
8.(27-29)以赛亚(赛10:23,1:9)宣告说,上帝凭着权柄,在以色列人中间拣选了得救的余数。
以赛亚指着以色列人喊着说:“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因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话,叫他的话都成全,速速地完结。”又如以赛亚先前说过:“若不是万军之耶和华给我们存留余种,我们早已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
a.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从以赛亚书10:23引用的这段经文首先指的是上帝把所剩的余数拯救出来,脱离快要临到的亚述毁灭。上帝的百姓在亚述和别国的手中遭受的苦难,必定叫他们感觉,似乎他们肯定要遭到毁灭。上帝向他们保证说,事实不是如此。他总会为自己留有所剩的余数。
i. 上帝所对付的,一直都是所剩的余数:“若是以为,既然整个民族并未蒙福,上帝的应许便落了空,这是愚蠢的想法。应许并未给过整个民族,从来都无意应用于整个民族的身上。”(莫里斯)
b.我们早已像所多玛:所多玛和蛾摩拉在审判当中完全遭到毁灭。从以赛亚书1:9引用的这节经文说明,尽管犹大国因为犯罪非常败坏,但本来还有更加败坏的可能。他们能够幸存下来,完全是因着上帝的怜悯。所多玛和蛾摩拉双双完全遭到毁灭,甚至连很少的余数也没有留下。即或在审判中间,上帝也向犹大发了怜悯。
i. 满有怜悯的应许清晰可见:“但即或只有一些余数能幸存下来,至少有一些余数能幸存下来,这就有了复兴的盼望。”(布鲁斯)
C.从人的角度来看,为何以色列是现在的光景:以色列错过了弥赛亚,因为他们不愿凭着信心来求。
1.(30-31)按着人的角度,分析以色列人和外邦人现在的状况。
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就是因信而得的义;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反得不着律法的义。
a.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显而易见,外邦人虽然得了义,但似乎他们本来并未寻求义。
b.但以色列人……反得不着律法的义:显而易见,以色列人似乎尽其一切所有来作工,想得着上帝的义,却没有得着。
c.得了义……得不着:不同之处在哪里呢?为什么不可能得到的外邦人反得了义,可能得着的犹太人却没有呢?因为外邦人追求的是因信而得的义,犹太人追求的则是律法的义。得救的外邦人是因信到上帝面前去,领受他的义。似乎被上帝丢弃的犹太人想按照律法的义,以行为叫自己在上帝面前称义。
2.(32-33)以色列人似乎被上帝的良善和义离弃,保罗强调了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
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他们正跌在那绊脚石上。就如经上所记:“我在锡安放了一块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羞愧。”
a.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我们可能以为保罗会再次从上帝的角度来回答这个“什么缘故”的问题,直接把这问题抛回到上帝的主权拣选。但是他却把责任归罪于以色列人: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他们正跌在那绊脚石上。
i. 保罗在罗马书已经阐明,只有一条路才有得救的可能,那就是因着信,而不是律法的行为;这一救恩只有藉着一位被钉十字架的救主才能完成——这就是以色列人的绊脚石(林前1:22-23)。
b.他们在跌在那绊脚石上:保罗指出,以色列人当为他们现在的光景负责。但他之前所说的,全都是强调上帝的主权计划,他是自相矛盾吗?当然不是,他只是从同一件事的另一个侧面来说明问题所在——人的责任这一面面,而不是上帝的主权拣选这一面。
(c) 2021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