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书第2章 – 以耶稣的谦卑为榜样,活出谦卑的生命
A.保罗要腓立比基督徒在生活中如何彼此相待
1.(1)保罗对腓立比教会劝勉的根据
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有甚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
a.所以:保罗在腓立比书1:27-30曾告诉腓立比教会,在面对外在争战时该如何为主刚强。现在保罗告诉教会该如何处理基督肢体间的内在冲突。
b.若有:这里讲述保罗劝勉的基本原则,信徒间要合一、谦卑、彼此相爱。如果腓立比教会的信徒明白他的话,就必须按照他将要讲的去做。
i. “要让这篇措辞表达得当极其困难。从保罗震撼人心的滔滔雄辩,便可知他全心倾注给他全心全意所爱的人,他们也配得使徒的爱。”(克拉克)
c.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安慰:在这里,保罗使用疑问句是为表明在基督里有极大的安慰。每个基督徒都应该明白基督的安慰。
i. 路加福音2:25提到救主耶稣其中一个称谓是以色列的安慰者。在哥林多后书1:5,保罗提到:我们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在帖撒罗尼迦后书2:16,他亦提到神爱我们,开恩将永远的安慰、并美好的盼望赐给我们。我们当然在基督里有安慰!
ii. “圣灵安慰我们,但基督才是那个安慰。我若使用比喻,圣灵就是医生,而基督则是良药。”(司布真)
d.所以在基督里… …爱心有什么安慰:保罗在这里使用了第二个修辞性疑问句,以肯定极大的爱心的安慰。每个基督徒都该明白什么是拥有耶稣给予的爱心的安慰。
i. 哥林多后书1:3说神是各样安慰的神。神不会无法安慰我们,祂的安慰不受环境限制。祂不但安慰,而且是爱心的安慰。
ii. 这里的安慰来自古希腊语paraklesis。在新约里,这个字所表达的意思不止是宽慰同情,而是有加添力量、给予帮助、使人刚强的意思。拉丁语fortis就表达了安慰背后的意思。fortis是“勇敢”的意思。神的爱在我们的生命中,使我们刚强和勇敢。这当然是爱心的安慰!
e.所以在基督里… …圣灵有什么交通:保罗在这里提出第三个修辞性疑问句。保罗了解并珍惜圣灵的交通,而且每个基督徒都该明白什么是与圣灵的交通。
i. 交通(Fellowship)的古希腊语kononia,是共同分享的意思。我们与神的灵分享生命,这是我们之前所从未知晓的。圣灵在生命中以宝贵的大能大力充满、引导及推动我们,这就是圣灵的交通!
ii. “主常常用许多甜而荣耀的甘露滋润他的子民的圣洁交通,使他们在地如在天。”(特拉普)
f.所以在基督里… …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保罗的最后一个修辞性疑问句,假设每个基督徒对上帝的慈悲和怜悯有一定了解。
i. 保罗以这种方式告诉我们这些事情必须在基督徒生命中彰显出来。当然保罗也可以直接阐明他的观点,例如说“水是湿的,火是热的,石头是硬的”等。
ii. 这里的每个恩赐–基督里的劝勉,爱心的安慰,圣灵的相交,慈悲和怜悯,都是耶稣以一种直接、属灵的方法向祂的子民传递。毫无疑问,这些是真实的恩赐,基督徒可以真正体验的。
2.(2-4)保罗为腓立比教会对关于信徒间的爱心和谦卑提供具体的劝勉
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使我的喜乐可以满足。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a.使我的喜乐可以满足:保罗提出他的个人要求。保罗要腓立比教会留心他的话,其中一个原因是,教会应当明白这样能使创立教会的使徒喜乐。
b.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这些都是讲同一个意思:腓立比肢体间深厚、持久、内在的合一。
i. 这种合一是目标。接下来腓立比书2:3-4讲述该如何实践和达成立比书2:2中的合一。
c.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这是合一的第一步。我们经常被肉体的私欲和虚荣推动。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出于对他人的爱,而是出于自己对“成功”或“高升”的欲望(即私心)。
i. 保罗认为说明私心尤为重要。不是所有的私心都出于私欲,也有好的私心,即是以我们的所有的去荣耀和服事神。
d.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这是追求合一的第二步。虚荣指人自高,过度关注自我及自身利益,亦可直接翻为“虚荣”。
i. 在英语字典中conceit的意思是“对自身能力、重要性及智慧等条件有过高评价。”当我们自觉十分重要、能干和充满才干,我们就已经偏离上帝的旨意。我们正与保罗对腓立比教会及所有基督徒提倡的合一背道而驰。
e.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第三步,要追求腓立比书2:2所说的合一,要对世界秉持全然对立的态度。因为心存谦卑在世界看来是全然不可取的。
i. 古希腊人认为心存谦卑是错误的,不是一种美德。“异教徒和世俗思想推崇自信,把自身愿望加诸他人身上;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仅仅只是出于被逼,因此这样行事并不光彩(甚至可耻)。基督教有关谦卑的伦理观为世俗所厌弃,因其缺乏属灵的土壤。”(伦斯基)
ii. “异教徒作家普遍认为此字带有贬义‘怯懦 ’和‘卑躬屈膝’。在新约中则是一高尚的品格。”(维斯特)
iii. “使徒知道,要创造和睦,首先要心存谦卑。人类没有私心,便不再争吵。”(司布真)
f.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这与普遍文化中的自尊理念相违背。圣经没有说我们应该和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抱着一份优越的自信,也没有说这种自信是健康人格的基础。
i. 当我们领悟生命的意义,我们便需承认有时候谦卑自己才是合乎情理的,而且是合乎现实的。当我们违背上帝时,我们就应该谦卑自己。
ii. 当我们看别人比自己强,我们很自然就会关心其他人的需要。这种对外关注的精神很自然就能引领上帝的子民走向合一。
iii. 如果我先为别人考虑,别人又先为我考虑,美妙的事情就会发生:我们团体中的每个人都受尊重,没有人被轻视。
g.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这里完整的表达了保罗的意思。当我们撇除自己的私心、自负、傲慢和固执,我们自然就会多关心别人的益处和需要。
i. 保罗没有告诉我们说关心自身利益是错的,但我们不应该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B.耶稣,谦卑的最佳榜样
很多人认为保罗把早期教会的赞美诗写进了腓立比书2:5-11。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这首“赞美诗”包含的节和段。这是有可能的,但并不能确定。保罗会写这种美妙的诗歌(例:哥林多前书13章)。我们以后会就此进行探讨。这段经文常被认为是关于耶稣放弃神性的章节。
1.(5)保罗在陈述之前先应用这个教训。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a.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保罗将在下面的经文对耶稣的心做出精彩详细的描述。在此之前,保罗告诉我们当如何以基督的心为心。
i. “保罗没有在这段经文对耶稣的心作出全面描述。为切合腓立比教会当时的需要,他选取了上帝属性的有关方面进行讲解… …正因腓立比众圣徒不能合一,故使保罗写下这书信,并成为新约中基督论中最伟大的一篇,彰显出基督道成肉身的深层涵义。”(维斯特)
b.让这个心存在你们里面:下面的经文对耶稣做了简明的描述,让我们远远地仰慕耶稣。上帝想我们心生敬畏,并知道我们必需进入并效法耶稣的心。让这个心表示我们有选择的权利。
i. 要谨记这个心乃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哥林多前书2:16说我们是有基督的心了。但让这个心表明我们必需作出这样的选择而行。我们也当让我们的心如此行。
2.(6a)耶稣本有神的形象。
他本有神的形像,
a.本有神的形像:这里讲耶稣道成肉身之前便已存在。我们必需记住耶稣不是从伯利恒的马槽出生时才开始存在的,耶稣是永在的神。
b.是:此字译自古希腊语动词 huparchein,指的是个人的本质。描述一个人本质上不能改变的东西。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不变的那一部分”(巴克莱)
i. “保罗使用这个被翻译成英语being的希腊文字,来告诉希腊语读者,上帝并没有因为降生世间,取了人的样式而丧失上帝的神性… …单单此字就足以反驳现代思想中认为我们的主在降生成人时放弃了祂的神性。”(维斯特)
c.形象:翻译自古希腊文morphe,它“总是意味着一种形式,真实而充分地表达了作为它基础的存在……这个词的意思是“与上帝平等的存在”’。(Expositors)
*不知道作者指的是肯尼迪还是肯特的书。
i. “Morphe 指永不改变的本质;schema 则指随着时间和环境而改变的外在形象。”(巴克莱)
ii. “上帝有一个形象,而 ‘耶稣基督’是以这种形象存在的神。”(伦斯基)
iii. 维斯特认为古希腊语 Morphe是一个极难翻译的字。当翻译为英语form(形象),读者会认为是指某物的形状;但古希腊原文并没有这个意思。 Morphe的意思比英语mode(样式)或essence(本质)更深奥;指上帝的本质属性,没有实质肉身或形象的意思。“因此被翻译成form的古希腊语 morphe指的是一个人通过自身最内在的本质表达出来的一个外在形象。”
3.(6b)耶稣没有依仗其神性特权
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
a.不以…为抢夺的:这部分经文在古希腊语的意思是某物被抓紧或依仗。耶稣没有依仗其神性的君权或特权。
i. 维斯特定义掠夺的古希腊原文意思为“不管怎样都要抓紧或留住的宝贝。”
b.与神同等:不是指耶稣尝试取得与父同等的地位。耶稣本有这个地位,只是不选择去抓紧不放。耶稣的神性本质不需祂寻求而获,因祂本来就有。
i. 莱特福特认为神性“不是一个需要祂抓紧才不至溜走的奖赏,也不是一个不惜代价都要抓紧或留住的宝贝。”耶稣愿意摒弃一些神性降世为人。
4.(7)耶稣反倒虚己
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
a.反倒虚己:最常见(及著名的)的英语翻译是He emptied Himself(祂倒空自己)。古希腊语kenosis(英语emptied)指耶稣道成肉身是一个倒空自己的举动。
i. 我们必须仔细思考耶稣倒空自己的是什么。保罗在下面的经文会明白的告诉我们,但我们必须谨慎,不能因此认为耶稣以任何方式倒空自己的神性。
ii. 有人以道成肉身说发展出“虚己论”,他们认为耶稣被除去许多神的属性,如全知、全能、无处不在,甚至丧失拥有神性的自我意识。然而耶稣不会(也不能够)因道成肉身而变成“不完全的神”。祂的神性没有被减少(虽然祂确实放弃一些神权);还把人性添加至其本质。
iii. “在祂与父同等为神而受辱之时,祂也没有用神权;因为祂本有与神同等的本质和同等的权利。”(克拉克)
iv. “耶稣得父的同意,降卑为人时仍是自由和不受束缚的… …至高神的儿子可随自己的心意,向我们展示或遮盖祂的荣光,隐藏或彰显祂的完全,升高或降卑自己。”(普尔)
v. “正如一位皇帝,他可以搁下王族的信物,假装为一位商人,但他自始至终仍是一位皇帝,是他领土里面的至高者。”(普尔)
b.取了奴仆的形像:这里描述耶稣如何倒空自己。虽然耶稣取了奴仆的形像,但祂没有倒空祂的神性、属性,或与神为同等的本质。耶稣不但倒空自己成为人类,更成为奴仆的样式。
Rangi。古希腊语labon不仅指交换,还有添加之意。
c.成为人的样式:这里进一步描述耶稣如何倒空自己。我们可以想一个做奴仆的,但是没有人的样式。天使是奴仆,但不是人的样式。神话故事中阿拉丁的灯神是一位仆人,但也没有人的样式。
i. 样式在这里可能仅指某物的外在样式。耶稣有人的外表,这反映了添加在祂神性之上的真实人性。
ii. “耶稣有人的样式,而且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样式,并不是诺斯替教徒和基督幻影说所主张耶稣只是一个不具人身的幻影。”(罗伯特森)
5.(8)耶稣倒空自己的程度
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a.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当耶稣自己卑微,他就变得顺服。这只有耶稣从天上的宝座降生成人才在能经历得到。当神坐在天上荣耀的宝座,祂不需要服从任何人。耶稣必须舍弃天上的荣耀,成为人的样式,藉此变得顺服。
i. 耶稣在地上顺服的关键是忍受苦难。再者,只有耶稣道成肉身后才能学习和经历得到。圣经说: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来5:8)。
ii. 事实上,祂自己卑微。
• 他很卑微,因为他以人的样式出现,而不是像天使那样更荣耀的被造物。
• 他很卑微,因为他出生在一个偏僻、受压迫的地方。
• 他很卑微,因为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民族中。
• 他很卑微,因为他以孩子的方式出生,而不以男人的方式。
• 他很卑微,在家中是顺服的孩子。
• 他很谦卑地地学习和实践一个手艺——作为建造者的谦卑手艺。
• 在投身公开事工之前的漫长等待中,他一直很谦卑。
• 他对自己选择的同伴和门徒很谦卑。
•他佈道和教导群众时是谦卑的。
• 在他所吸引的听众和他的教学方式中,他都很谦卑。
• 面对他所忍受的虚弱、饥饿、干渴和疲劳,他表现得很谦卑。
• 他谦卑地完全顺服天父。
• 他谦卑地顺服圣灵。
• 他在选择和顺服十字架的死上很谦卑。
• 在死亡的痛苦中他很谦卑。
• 面对死亡带来的耻辱、嘲笑和公开羞辱,他很谦卑。
• 他谦卑地忍受他在十字架上牺牲的精神痛苦。
iii. 我们可以想像,神的儿子能道成肉身,为世人的罪付上代,不是因为极大的谦卑是完不成的。祂其实可以把三十三岁成人的人性加在祂的神性上。祂其实可以充满荣耀地显现人前,教导人去听从祂。祂其实可以选择在地上一个隐密不为人知的地方,或在月球黑暗的那面为人类的罪受苦。但祂没有;祂自己卑微,只为我们成就伟大非凡的救恩和祂大能的作为。
b.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这里说明了耶稣谦卑和顺服的程度。
i. 十字架是一个极尽羞辱的死刑,罗马人民是不允许被判此刑的(腓立比人也是)。犹太人认为被钉十字架的人是被神诅咒的(申21:23,加3:13)。
ii. 罗伯特森称死在十字架上“如从神的宝座上摔落至底端。耶稣由宝座上一路下来,以最卑贱的方式,作为一个死囚被钉在受诅咒的十字架上。”
iii. 且死在十字架上表明神无条件地做任何事情,用祂救赎的大能来拯救人类;这个救赎是永远的终极的。“我们的罪孽在上帝面前如此深重,以致要耶稣基督受如此屈辱来为我们赎罪,藉此抹去其恶果!”(克拉克)
iv. “祂越是降卑来拯救我们,我们就更应以崇拜和敬畏高举祂。祂的名应当称颂,祂一再降卑自己,甚至降卑在我们中间,降生成人,但祂仍一再降卑自己,甚至变得更低贱和卑微。”(司布真)
c.且死在十字架上:这一切有力地显明耶稣的能力。请谨记因保罗过往与腓立比教会的经历,他们很容易就认为上帝的大能只会在死后高升和救赎时显明,而不是透过谦卑的服事和忍耐彰显出来。
i. 在这里,保罗提醒腓立比教会,他现正处于卑贱的境地(被囚罗马),但他仍然能像耶稣一样谦卑,继续彰显上帝的荣耀和能力。
C.耶稣是谦卑后被高举的终极榜样
1.(9)耶稣基督的高升
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
a.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这节经文为下面三节经文的总述。这里描述神如何高举耶稣。事实上,高升也可译作升为至高。
i. “这个希腊语可译作升为至高,或以所有颂赞高举。”(普尔)
ii. “现在我们停下来想一想,耶稣没为自己加冕,但祂的父为祂加冕;祂没有高举自己到至高者的宝座,乃是祂的父把祂高举至宝座上。”(司布真)
b.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神赐予耶稣超越万名的圣名耶和华。当我们考虑到希伯来人取名的概念,就明白此名字代表神表明耶稣拥有超越万有的属性和位分。
i. 这节经文清楚地表述了耶稣的神性,是对那些否认耶稣的神性最强而有力的反驳。没有别的名高于耶和华,而耶稣就有耶和华这个名。
2.(10-11)世上万物都顺服耶稣。
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
a.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耶稣不但被上帝高举,而且世上受造的万物都向圣子屈服。
i. “保罗并没有暗示这是普遍的救恩,而是说每个人最终都要承认基督的个人存在,或怀着喜悦的信心,或怀着怨恨和绝望”(肯德)
b.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这里表达世上所有受造物一致承认耶稣基督是至高者。
i. 在这里,保罗引用了以赛亚书45:23:我指着自己起誓,我口所出的话是凭公义,并不反回,万膝必向我跪拜,万口必凭我起誓。请注意,在以赛亚书里,万膝跪拜的对象是耶和华,万口凭耶和华起誓。在腓立比书,对象就是耶稣,表明耶稣就是耶和华。
ii. 地底下的:“无论是死的,藏在地里的,都将被耶稣的大能提起… …无论是魔鬼和恶灵。”(普尔)
c.无不屈膝、无不口称:屈膝和口称合起来表明对耶稣的全然顺服,无论是在言语上还是行为上,是一种全然的顺服。
i. 全然承认耶稣的神性和被高举,让很多人预设这会在最后审判后,以一种庄严的形式发生。那时所有天上、地下的受造物都无不向耶稣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
d.耶稣基督为主:从这里我们可说,从某程度上,耶稣重回天上时比祂离开天上时拥有得多。祂重回天上时不但拥有神性,还仍拥有人性(虽然是一个已复活的人)。祂回到天上时,人类已然明白祂是谁,并是当受敬拜的。然而,在耶稣道成肉身,和其位份和工作被全然彰显前,都是无人知晓的。
i. “在保罗看来,耶稣经常分享祂的神性。前提为这必须是祂道成肉身、赎罪、复活和升天后的结果。祂取了人的样式并与神同等,祂与耶和华同受敬拜。”(Expositors)
ii. “祂本可直接使用自己的神能迫使人类来拜祂为神;但祂情愿选择一条被羞辱、受苦难和死亡的道路来成就这至高的尊贵。”(Expositors)
iii. 这所有事情必应验腓立比书2:6-8描述的羞辱。我们都喜欢被高举提升,不愿意被羞辱。
e.耶稣基督为主: 承认耶稣基督是主,提醒我们必须了解kurios的重要含义,这对我们特别重要。在早期教会奉七十士译本(LXX)为经典时,此字常被翻译为tetragrammaton(上帝的希伯来语圣名),代表耶和华。
i. 此外,我们也应注意,在后来的罗马帝国,所有居民必须宣誓对帝国效忠,宣告凯撒是主,并向君王的肖像烧香。虽然罗马政府视这种做法为一种政治联盟的展示,但基督徒认为这是一种偶像崇拜,拒绝参与,并常为此付上性命的代价。
ii. 毫无疑问,保罗清楚知道谁才是主,不是他将要面对审判的凯撒。凯撒可能是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但他不是那超乎万名之上的那位,耶稣基督才是那超乎万名之上的主!
f.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注意保罗在腓立比书2:5-11描述耶稣,并不是单单给教会提供神学上的教导。
• 他给的是装备他们学会忍受正在经历的苦难。
• 他给的是帮助他们明白保罗的难处。
他给的是帮助他们在困难时期实践真正的基督里的合一。
i. 当他们明白耶稣,也就能明白保罗事工的价值。因那时教会可能认为保罗的事工似乎没多大果效。
ii. 帮助他们明白上帝显明其大能背后的深意–上帝乐于以谦卑的方式来彰显祂的大能。
iii. 装备他们,使基督的肢体能彼此趋向合一。
iv. 向他们展示如何学习耶稣忍耐、谦卑顺服的榜样。保罗在下面的章节会继续呼召他们这样行。
D.保罗对腓立比教会的劝勉
1.(12)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
这样看来,我亲爱的弟兄,你们既是常顺服的,不但我在你们那里,就是我如今不在你们那里,更是顺服的,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
a.这样 …常顺服的:我们不能忽略耶稣表现的顺服(腓2:8)和保罗期待信徒表现的顺服两者之间的关联(腓2:12)。
b.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我们明白保罗并不是指“我们必需作工以致得救”。这与保罗传讲的福音相违背。保罗真正的意思是呼召腓立比的基督徒在生活中努力践行基督的生命。不是靠作成什么使自己得救,而是靠活出他们的救恩 –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做见证,活出从神得来白白的救恩。
i. 因此,“新约里的这些内容,并不是对所有人的劝勉,而是直接指向上帝的子民。这些内容并不是写给那些尚未得救的人;我们发现,保罗的书信毫无疑问都是写给那些在主耶稣基督里凭信心得救的信徒。”(司布真)
c.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从一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救恩是完整的,因为耶稣已为我们的得救作了完全的工。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救恩并不完全,这是因为救恩在我们生命里还没有完全。
i. “原则上,信徒必须尽最大努力完成上帝赋予的使命… …他必须作成神施恩典成就在他身上的工。”(慕勒)
ii. “有种观念获得某些学者的认同,他们认为上帝的恩典犹如鸦片,人类用以麻痺自己陷入昏沉,而且越发热切依赖这种强劲剂量、令人头脑混沌的教义。他们说:‘神在我们里面作工,所以我们不需要做什么。’这是一个拙劣的推理和错误的结论。经上说,因为上帝在我们里面做工,所以我们必须作成祂的工。”(司布真)
iii. “保罗就像亚米纽斯主义者一样劝人,像加尔文主义者一样地向神祷告,并认为这两种并不矛盾。保罗无意申论解决神的主权和人的自由意志两者之间的矛盾,他同时强调两者。”(罗伯特森)
d.作成你们自己的得救: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得救。有些时候我们十分关注上帝在其他人生命中所做的工,却对上帝在我们生命中所做的工没有足够关注。我们应关注他人的灵魂,但首先我们要关注自己的灵魂。
e.恐惧战兢:保罗不是说我们必须经常在恐惧和战兢中活出基督的生命,而是必须对不能作成自己的得救这件事感到恐惧战兢。
i. 我们以恐惧战兢来作成自己的得救;但不必惧怕阴间或被罚下地狱。相反,是每个信徒都应该拥有的对上帝的正直和充满敬畏的敬畏。我们不用像个愧疚的罪人一样战兢,而是因为遇见上帝的荣耀,因喜乐而战兢。
f.就是我如今不在你们那里:联系上下文,正因为保罗不在他们那里,所以这种基督徒作工伦理观(不是职业道德)必需被广传。
2.(13)神在你里面的工作
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
a.神在你们心里运行:在这里,保罗对基督徒为什么必须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作出解释:因为神正在他们里面做工。
i. 我们在这里找到安慰: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信徒们,恩典充满在你们中间。在你里面有活水涌流,用你们的桶不断打水;你将永远不渴;在你里面有活水泉源。”(司布真)
b.神在你们心里运行:这里指上帝既然已经并一直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作工,基督徒更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并更加恐惧战兢地努力以作成自己的得救的工夫,与上帝同行。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工是增加了我们的责任;而不是以任何方式减少了我们的责任。
i. 那些以上帝的主权和作工为藉口,为自己的怠惰及冷淡辩解的人,就像马太福音25:24-30那些又恶又懒的仆人一样。
ii. 上帝真正的仆人会明白祂的主权和全能,并以此为动力,使自己更热心为上帝作成更大的事。
c.立志行事:上帝在我们里面的工作是由我们的立志转化延伸而来,并同时改变我们的行事方式。然而,按照保罗原本的劝勉,基督徒应该作成自己的得救的工夫,这不是一个被动的处事方式。
d.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这就是上帝在我们里面作工的背后目的。上帝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这样能使祂喜悦。
3.(14-16)如何遵行保罗的劝勉
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夸我没有空跑,也没有徒劳。
a.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解经家对于这部分经文有不少争议,一方认为发怨言、起争论是指针对腓立比肢体间的问题而言(腓2:1-4),另一方则认为是针对他们对神的态度。或许他们因当时面临的纷争而埋怨神。(腓1:27-30)
i. 保罗在这里特意用以色列民出埃及途中向神埋怨时使用的字眼,所以这部分经文也应是讲述他们对上帝发怨言、起争论的态度。司布真举出我们不应该向神抱怨的三个例子:
• 神的供应
• 彼此
• 不敬虔的世界
ii. 这条诫命的重点放在凡所行的,在希腊原文圣经中皆放在句子的开头。
iii. “不要和神争论;让神行祂看为好的事情。不要和你的基督徒伙伴争论,不要埋怨指责他们。当加尔文知道路德诋毁他,他说:‘如果路德喜欢,让他说我是魔鬼也无妨,我永远不会说他,因为他是上帝最爱和最勇敢的仆人。’不要让争论使问题变得复杂、棘手。”(司布真)
b.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作神无瑕疵的儿女:当我们有不抱怨的心,便能证明我们是真正跟从上帝的人。
i. 诚实无伪有“纯粹”或“真实”的意思。它的英文翻译更有充分理据支持(马太福音10:16中同样使用harmless)。
ii. “使徒保罗说:‘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从希腊语翻译为英语hornless,不仅指你不进行伤害,而是一个本就不会进行伤害的受造物。就像绵羊不吞吃别的动物一样,因牠本就不能吞吃,这样是违背本性的。绵羊没有牙齿啃咬,没有尖牙螫刺,没有毒药去杀害。”(司布真)
c.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这部分经文应该和申命记32:5有关联:这乖僻弯曲的世代,向他行事邪僻,有这弊病,就不是他的儿女。保罗认为现代基督徒不应像叛逆的以色列人一样,经常在旷野时向上帝发怨言、起争论。
d.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这并不是对腓立比教会的一个鼓励,让他们去做点什么,而是陈明一个简单的事实。基督徒是世界上的光。只是问题是,“他们的光到底有多明亮?”
i. “不只是光,而是发光体,天体。然而英语难以为此词提供一个完满的翻译表达。”(阿尔福德)
ii. 我们要实现我们作为世界之光的位分:
• 光是用来让事物变得明显的。
光是用来作向导的。
• 光是用来警告的。
光是用来使人振奋的。
• 光是用来确保安全的。
iii. 保罗明白虽然光处于恶劣的境地,但不要因此找藉口不发光,越是在恶劣环境下,就更应该去发光。身处黑暗应为发光提供更大的动力。
e.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holding fast也可翻译成holding forth。两个都是对的,保罗也可能同时指两个意思。Hold fast意思是紧紧抓住生命的道,同时我们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hold forth)。
f.叫我在基督的日,、好夸我没有空跑,也没有徒劳:当保罗想到他的工作最终可能徒劳无功,这便让他感到烦恼。他知道他的工作依存于人,如果这些人没有继续靠主刚强,那他的事工就会变成徒劳。
g.在基督的日子:保罗期待基督的日子,因为那天他能见证他的事工硕果累累。如果腓立比教会继续与上帝同行,他就能如此肯定。
i. 这是一个牧者的真正心肠:对别人有很多负担,对自己则不然;不只满足于自己与上帝的关系,也渴望看见别人与上帝同行。
4.(17-18)保罗以身作则,活出对别人的劝勉
我以你们的信心为供献的祭物。我若被浇奠在其上,也是喜乐。并且与你们众人一同喜乐。
a.我若被浇奠在其上:保罗在这里间接提到犹太人和异教徒的献祭习俗。犹太人通常把酒(有时是香料)浇在祭物旁边或上面,而异教徒向他们的神献祭时则浇在动物上面。
i. 这是与其他祭礼一同举行的奠祭,在民数记15:4-5和28:7提到过。
ii. 我若被浇奠在其上用的是现在时态。保罗指出他很有可能被处决。
b.我以你们的信心为供献的祭物:service的古希腊语leutrogia,指“为神或祂的缘故去服事……不论任何神职或宗教仪式。”(慕勒)因此,这节经文中有献祭,祭司和伴随的奠祭,让献祭显得更为珍重。
i. 献祭与服事与腓立比教会的信心相关。我们可把教会看为“祭司”,其信心为“献祭”,保罗的殉道为奠祭,使整个祭礼圆满。
c.我也是喜乐……并且与你们众人一同喜乐:保罗盼望即将来临的殉道,并期望腓立比教会能和他一同喜乐。保罗的死会是件令人沮丧的事。他不是病态得要教会为他的死亡高兴。相反,保罗希望腓立比教会把他的死看为一件荣耀上帝的事。这个思想在腓立比书1:20提到过。
i. 无论是生是死,保罗的生命都是献给耶稣基督的祭。对于保罗来说,这是喜乐的泉源,他想让腓立比教会学习相同的态度。
ii. 这里再次提到贯彻腓立比书整卷书的主题:喜乐。这种喜乐不随环境改变(事实上完全相反),而是扎根于事实:一个完全忠于耶稣基督的生命。
E.保罗、提摩太和以巴弗提
1.(19-22)保罗写信告诉教会提摩太要来探访他们。
我靠主耶稣指望快打发提摩太去见你们,叫我知道你们的事,心里就得著安慰。因为我没有别人与我同心,实在挂念你们的事。别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但你们知道提摩太的明证,他兴旺福音与我同劳,待我像儿子待父亲一样。
a.我靠主耶稣:这里表示保罗真心依靠主。他期待提摩太能与腓立比教会在一起,但他知道神在这件事上有祂的方式和时间。
b.叫我知道你们的事,心里就得着安慰:保罗认为腓立比教会不会像其他有问题的教会一样。相反,保罗认为他能够叫我知道你们的事,心里就得着安慰。
i.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3:2-3对待哥林多教会的态度则与此相反。哥林多教会的问题远比腓立比教会的严重得多。
c.实在挂念你们的事:保罗差遣他最优秀的门徒提摩太,他拥有牧者的心肠,并会优先关心他的羊的需要。
i. 保罗观察到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他便知道提摩太的心肠极其罕有。
2.(23-24)保罗再次提到他不但差遣提摩太来,他还想亲自探访腓立比教会。
所以我一看出我的事要怎样了结,就盼望立刻打发他去.但我靠着主自信我也必快去。
a.我靠着主自信我也必快去:或许保罗正十分谨慎以避免指控,“保罗差遣提摩太,是因为他真的不想独自在那里。”他很清楚地告诉腓立比教会他也想来。
3.(25-26)保罗写关于以巴弗提和他将探访腓立比教会的事
然而我想必须打发以巴弗提到你们那里去。他是我的兄弟,与我一同作工,一同当兵,是你们所差遣的,也是供给我需用的。他很想念你们众人,并且极其难过,因为你们听见他病了。
a.然而我想必须打发以巴弗提到你们那里去:毫无疑问,是以巴弗提将此信送到腓立比教会的。应该是腓立比教会差遣以巴弗提作为信使到保罗那里,然而他和保罗在一起时生病了。
b.我的兄弟,与我一同作工,一同当兵:保罗给予以巴弗提这些重要的称谓。保罗重视以巴弗提,视他为一同服事的伙伴。
i. 这里提到三个特别的关系:
弟兄是指一段值得享受的关系
•同工是指一起做工。
•士兵是指一起战斗。
c.是你们所差遣的,也是供给我需用的:这里是指以巴弗提为保罗带来腓立比教会给他的经济上的支持(腓4:18)。
i. 供给有献祭服事的意思。当以巴弗提向罗马的保罗带来经济上的支援,同时也带来一份献祭。
d.因为你们听见他病了:腓立比教会关心以巴弗提是因为知道他生病并担心他。以巴弗提回去能让教会安心,知道重视的弟兄状况良好。
i. 这样也能帮助以巴弗提,因为他很想念你们众人,并且极其难过。他实在十分想念腓立比教会的基督徒。
4.(27)以巴弗提生病和康复
他实在是病了,几乎要死.然而神怜恤他,不但怜恤他,也怜恤我,免得我忧上加忧。
a.他实在是病了,几乎要死:以巴弗提得了大病,而且几乎要死。但神怜恤他,所以他康复。
i. 经文中没有提及以巴弗提康复是神奇迹般地医治,但保罗认为是神慈悲的手帮助了以巴弗提。
b.免得我忧上加忧:神对以巴弗提的怜恤同时也是对保罗的怜恤。如果以巴弗提死了,保罗将忧上加忧,因为保罗在基督里一位重视的弟兄、同工和士兵去世;保罗将忧上加忧,因为巴弗提生病,是为代表腓立比教会向被囚罗马的保罗提供物质上及灵性上的供给。
5.(28-30)保罗指示腓立比教会该如何接待归来的以巴弗提。
所以我越发急速打发他去,叫你们再见他,就可以喜乐,我也可以少些忧愁。故此你们要在主里欢欢乐乐的接待他.而且要尊重这样的人,因他为作基督的工夫,几乎至死,不顾性命,要补足你们供给我的不及之处。
a.我越发急速打发他去:保罗热切期待腓立比教会能与他们亲爱的弟兄以巴弗提团聚,并提醒他们以巴弗提回去时要给他当得的认可(要尊重这样的人)。
i. 腓立比教会不但把以巴弗提作为信使差遣出去,他同时代表教会作为保罗的仆人。当以巴弗提生病不能再服事保罗,教会可能会认为是他失职(甚至是装病逃责)。保罗要让他们知道事情不是这样。事实正恰好相反,以巴弗提不但完成工作,而且远超于职责所需。
b.因他为作基督的工夫,几乎至死:以巴弗提为基督做工的缘故几乎至死。就算他的工夫主要是充当一名信使,并无特别,但依然是基督的工夫。
c.不顾性命:以巴弗提愿意把基督的工夫放在首位,把个人安危和利益置于次要位置,显示了他极其可贵的心肠。
i. 不顾性命的古希腊原文使用了和赌博有关的字眼,指人将所有的押在赌局上。保罗在信中说道,以巴弗提愿意为耶稣基督的缘故,赌上一切。
ii. 在早期教会有一个团体,那里的弟兄姐妹称呼自己为赌徒,此字的古希腊语有不顾性命之意。该团体的目的是探访囚犯和病人,特别是那些身患重病和传染病的人。通常当瘟疫袭击一个城市,那些异教徒便会将尸体扔在街上,然后落荒而逃。然而,这些赌徒则会尽他们所能去帮助病人和埋葬尸体,以身犯险,体现耶稣的爱。
iii. “这部分经文很清楚地表明以巴弗提得病不是因为遭受迫害,而是因为过分劳累所致。”(莱特福特)
d.要补足你们供给我的不及之处:以巴弗提真的把腓立比教会的支援带给保罗。在此之前,腓立比教会的慷慨和好意还是有不及之处,直至以巴弗提带给保罗支援。
i. 我们必须对服事中尚有亏缺的地方心存挂念,直至完成。我们不应只满足于拥有善意和尚未完成的工作。
(c) 2021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