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第十一章——以色列的复兴
A.以色列和出于恩典的余数
1.(1上)上帝弃绝了他的百姓以色列人吗?
我且说,上帝弃绝了他的百姓吗?断乎没有!
a.上帝弃绝了他的百姓吗?保罗的问题在罗马书这个地方提出来,是顺理成章的。既然以色列人弃绝福音从某种意义上说既合乎上帝的永恒计划(罗9:1-29),又是出于以色列人自己的选择(罗9:30-10:21),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以色列的命运已经锁定,没有复兴的可能了呢?
b.断乎没有!以色列尽管处于现在的光景,但并没有永远遭到弃绝。现在保罗将要对这个答案进行解释。
2.(1下)上帝并没有弃绝他百姓的证明:保罗本人。
因为我也是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的后裔,属便雅悯支派的。
a.我也是以色列人:保罗相信耶稣是弥赛亚,这就证明有些犹太人蒙上帝拣选,欣然接受了福音。
b.我也是:无论何时,我们若想得到上帝作工的明证,就可以而且应当首先转向我们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保罗的做法,我们也应当这样去做。
3.(2-5)余数原则。
上帝并没有弃绝他预先所知道的百姓。你们岂不晓得经上论到以利亚是怎么说的吗?他在上帝面前控告以色列人说:“主啊,他们杀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坛,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上帝的回话是怎么说的呢?他说:“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如今也是这样,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
a.上帝并没有弃绝他预先所知道的百姓……如今……还有所留的余数:在保罗的时代,以色列人作为一个民族普遍弃绝了他们的弥赛亚。然而,人数相当可观的余数欣然接受了耶稣基督的福音,一直以来,上帝经常在以色列藉着一群忠心的余数作工(就像他在以利亚时代所行的)。
i. “保罗因为同样遭到自己同胞的逼迫,所以完全有可能对以利亚有特别的亲切感受。”(哈里森)
b.控告以色列人说:状况实在是糟糕,以利亚甚至祈祷控告自己的百姓。
c.主啊,他们杀了你的先知:以利亚以为上帝已丢弃这个国家,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在事奉主。但上帝告诉他说,其实还有人数不菲的余数——尽管只是一群所留的余数,但确实是存在的。
d.如今……还有所留的余数:我们常常以为上帝要有许多人,才能做成大事,但他经常藉着一小群人,或者起初人数很少的一个群体作工。虽然保罗时代欣然接受耶稣是弥赛亚的犹太人不是很多,但所留的余数确实是接受的,上帝要使用这一小群人成就大事。
i. “在以利亚的时代,重要的不是数目,而是上帝对以色列的永恒计划……他的信心所交付的乃是恩典,而不是数目。”(莫里斯)
4.(6-10)上帝照着恩典拣选余数的权柄。
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这是怎么样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们没有得着,惟有蒙拣选的人得着了,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如经上所记:“上帝给他们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见,耳朵不能听见,直到今日。”大卫也说:“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变为机槛,变为绊脚石,作他们的报应;愿他们的眼睛昏蒙,不得看见;愿你时常弯下他们的腰。”
a.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保罗在前面一节经文的结尾说,所留的余数,是照着拣选的恩典拣选出来的。现在他提醒我们说,恩典是什么意思:它是上帝白白的恩赐,施予的时候并不审查领受之人的行为表现或潜能,而是完全出于施行者的恩慈。
b.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作为原则,恩典和行为不可并行。施予若是出自恩典,就不可能是出于行为;若是出于行为,就不可能出于恩典。
c.蒙拣选的人得着了,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以色列人中间蒙拣选的人领受并回应了上帝的怜悯,但其余的人就因他们弃绝福音而成了顽梗不化的。
d.如经上所记:从以赛亚书29和诗篇69引用的经文告诉我们,上帝能按自己所喜悦的,给人昏迷的心,叫他们眼睛不能看见,他可以说愿他们的眼睛昏蒙。既然上帝现阶段所喜悦的,只是光照以色列人所留的余数,他就可按自己所喜悦的,如此去行。
i. 莫里斯将昏迷的心称为“对属灵的事无动于衷”的心态。
ii. “意思是说,人们安逸地端坐在筵席上享受宴乐,正是他们的安全感害了他们。他们在想象的安逸之中醉生梦死,甚至仇敌临到他们,他们竟全无觉悟。”(巴克莱)保罗时代的犹太人坚信他们是选民的观念,甚至正是这一观念成为他们败落的根源。
B.上帝现阶段只拯救所留余数的计划。
1.(11上)以色列人按着诗篇69所预告的那样失脚,是不是表示他们已经永远跌倒了呢?
我且说,他们失脚是要他们跌倒吗?
a.失脚……跌倒:按着保罗在这里的阐述,失脚和跌倒之间是有区别的。以色列人失脚了,但他们不会从上帝的旨意和计划当中清理出去,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不会跌倒。你若失脚,还能挽回过来;但若跌倒了,那便沉沦了。
2.(11下-14)不是,上帝叫以色列人失脚,是要成就一个具体美意——叫救恩临到外邦人。
断乎不是!反倒因他们的过失,救恩便临到外邦人,要激动他们发愤。若他们的过失,为天下的富足,他们的缺乏,为外邦人的富足,何况他们的丰满呢?我对你们外邦人说这话,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我的职分。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好救他们一些人。
a.断乎不是!保罗已经指明,上帝今天仍在藉着以色列人所留的余数作工,但他想清楚说明,大多数犯罪的以色列人并不是永远失丧了。
b.因他们的过失,救恩便临到外邦人:我们不应当忘记,在许多时候,福音是在犹太人弃绝了之后,才传给外邦人(徒13:46,18:5-6,28:25-28)。从这个意义上说,犹太人对福音的弃绝,倒成了外邦人的富足。
i. 并不是说,犹太人不接受耶稣是弥赛亚,成了外邦人得救的原因。不过是提供了更多机会,叫福音传给外邦人,许多外邦人抓住了这个机会。
c.或者可以激动……发愤:然而,保罗心里所愿的,并不只是叫这些富足单单被外邦人享受,而是叫犹太人受到刺激,惹动某种正面意义的发愤(或嫉妒),激动他们领受外邦人所享受的一些福分。
i.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正像以色列人拒绝接受送上门来的救恩,一直以来,外邦人太多的时候也照样拒绝叫以色列人发愤。非但没有向上帝古代的百姓证明基督徒道路的美好,一直以来,基督徒反倒用特有的方式,以仇恨、歧视、逼迫、恶毒,以及一切不善的举动对待犹太人。基督徒不应当以镇定自若的心态看待这节经文。”(莫里斯)
3.(15-21)写给外邦人的话:是的,犹太人弃绝了耶稣,尚且成为你们的祝福;但想想看,他们接受了耶稣会是何等大的祝福。
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上帝和好,他们被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吗?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全团也就圣洁了;树根若是圣洁,树枝也就圣洁了。若有几根枝子被折下来,你这野橄榄得接在其中,一同得着橄榄根的肥汁,你就不可向旧枝子夸口;若是夸口,当知道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你若说:“那枝子被折下来是特为叫我接上。”不错!他们因为不信,所以被折下来;你因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凡要惧怕。上帝既不爱惜原来的枝子,也必不爱惜你。
a.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新面(或译作初熟的果子)很可能是形容最早的基督徒,他们都是犹太人。他们的归信对教会而言是圣洁和美善之事。毕竟,众使徒当中的每一位以及圣经的大部分人手作者都是犹太人。既然这初熟的果子对外邦人都是好的,完整的收成入库之时,岂不是更好吗!
i. 许多解经家都认为初熟的果子(新面)这里指的是列祖,但若视为最初的基督徒核心群体要更恰当一些——他们全都是犹太人。
b.有几根枝子……野橄榄:保罗用树与枝子的画面,提醒外邦基督徒说,只是因上帝的恩典,他们才得以接到上帝的“树”上——树的“根”则是以色列。
i. “当老橄榄树已经丧失了生命活力时,古代似乎有一种补救办法,就是砍掉衰败的枝子,把一些野橄榄的枝条接上去。据说结果就把衰败的树的活力激发了出来。”(莫里斯)
ii. 犹太人的《塔穆德》把摩押人路德说成是“敬虔的枝条”,接到了以色列上面。(莫里斯书中引述)
c.不可向旧枝子夸口……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恐怕外邦人以为自己比犹太人更优越,保罗同时提醒他们说,是根托着枝子——而不是相反的情形。
d.他们因为不信,所以被折下来;你因为信,所以立得住:另外,无论哪一个外邦人,能在上帝的“树”上站得住,完全是因为信,不是因为行为或功德。外邦人若不信,就必“砍下来”,正像不信的以色列人一样。
4.(22-24)以色列人弃绝,好叫福音传给外邦人,上帝这一旨意的应用。
可见上帝的恩慈和严厉,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长久在他的恩慈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而且他们若不是长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为上帝能够把他们从新接上。你是从那天生的野橄榄上砍下来的,尚且逆着性得接在好橄榄上,何况这本树的枝子要接在本树上呢?
a.可见上帝的恩慈和严厉:保罗强调长久在他的恩慈里的必要性;意思并不是因行为得救,乃是长久在上帝给我们的恩典和良善里——是一种不断居住的关系。这种不断居住在“树”上的关系在约翰福音15:1-8也有叙述。
i. “这节经文的条件从句,只要你长久在他的恩慈里,是一个提醒,离开了坚忍,在福音的契约上就无保障。尽管离经叛道,却继续在上帝的恩宠之中,这样的事是不存在的;上帝的救赎恩典和忍耐是互相关联的。”(穆雷)
b.上帝能够把他们从新接上:而且,既然以色列被“砍下来”,是因为他们的不信;他们若不是长久不信,就能从新接上。
i. “很显然,有一些外邦基督徒经不起试探,就以为以色列没有未来。她已经弃绝了福音,现在已经转移到外邦人身上;以色列完结了,已被弃绝、已被丢弃。上帝拣选他们来取代以色列人。保罗所抵制的,正是这种高傲。”
c.何况这本树的枝子要接在本树上呢?既然外邦人似乎很轻松地就“接到”上帝的“树”上,我们就晓得上帝把本树的枝子接回本树上面,并不是难事。我们也可推断出,本树的枝子必有潜能结出许多果子。
C.上帝对以色列的计划包括了他们最后的复兴。
1.(25-27)以色列全家都必得救的应许。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这奥秘(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经上所记:“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又说:“我除去他们罪的时候,这就是我与他们所立的约。”
a.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这是一条应当严肃对待警戒。基督徒千万不要不知道这奥秘。
b.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保罗根据罗马书11:11-24总结出这一点。上帝叫几分是硬心的临到以色列,他的旨意是叫外邦人数目得以添满。
i. 几分含有“暂时”之意;以色列的硬心是暂时的。“有一天犹太人必会意识到他们的硬心和愚顽。他们一定会接受耶稣基督,这些百姓荣耀的民族复兴就会开启国度时代。”(史密斯)
c.等到外邦人数目添满了:到那时,上帝要再次将他历代以来的计划特意从新转向以色列,叫以色列全家都必得救。上帝历代以来的计划,并不是历时历代都平等专注于每个人身上。
d.以色列全家都必得救:这个以色列全家并不是指“属灵的以色列”。罗马书11:25并不是“属灵的以色列”,因为那个以色列是属灵昏蒙的。因此,我们不应当认为罗马书11:26指的是属灵的以色列。
i. 国家性或民族性的以色列和属灵的以色列之间是有区别的。保罗在加拉太书3:7以及其他章节对此作了清楚阐述。然而,上帝对民族性的以色列仍有他的美意和计划,必将把救恩带给他们。
ii. 我们晓得这不是指“属灵的以色列”,也是因为保罗说这是一个奥秘——属灵的以色列要得救,这可不是什么奥秘。
iii. 哈里森论到以色列全家时说:“比如说,在加尔文看来,这里原是指被救赎之人的整体,既包含犹太人也包含外邦人。但在这几章里面,以色列未曾用来指外邦人。无论在保罗的哪一部著作当中,若以为有这种情况,都是可疑的。”
iv. “若以为这里的以色列与25节当中的以色列意义有所不同,这样的释经法实在叫人不敢恭维。”(布鲁斯)
e.都必得救:这就向我们清楚宣告说,上帝对以色列这个国家或者独特民族的计划并未完结。尽管上帝救赎性恩慈的焦点,从专门对准以色列产生了转移,普遍转到了外邦人身上,但他还会掉转回来。
i. 有些人坚持说,上帝对以色列这个民族的计划已经永远完结,教会是新以色列,旧约圣经向国家性和民族性的以色列所作的全部应许,教会都已承受。这段简洁的经文是对这种观点的驳斥。
ii. 这叫我们想起,向国家性和民族性的以色列所作的应许有永久性的特征(创13:15,17:7-8)。上帝并未“终结”以色列,以色列并未被“灵意化”为教会。
iii. 虽然我们看到,上帝历时历代藉着他所有的百姓作工,其中有连贯性,我们因此欢喜快乐;但我们也看到,以色列和教会之间是有区别的——保罗在这里敏锐把握的就是这一区别。
f.以色列全家都必得救: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有一天,凡有犹太血统的人,无一遗漏都必得救。而是指,到那时,以色列从整体上说是一个得救的民族,这个民族在整体上(特别是它的带领人)欣然接受耶稣基督是弥赛亚。
i. 正像以色列的离经叛道并未无一遗漏地涵盖每个犹太人,照样,以色列的救恩也不是要无一遗漏地涵盖每个犹太人;当保罗说以色列全家之时,他指的是“大批”犹太人。“以色列全家在犹太文学作品当中是不断出现的表达法,意思并不是‘无一例外的每个犹太人’,乃是‘以色列的整体’。”
ii. 而且,当以色列全家都必得救之时,他们得救是因欣然接受耶稣基督是弥赛亚——尽管似乎很不可能,但他们得救,并不是领受某种怪异的“犹太”救恩。
iii. 圣经暗示说,这是耶稣基督回来的一个必要条件(太23:39;亚12:10-11)。等到上帝将救赎性怜恤的中心再次转向以色列,以色列藉着耶稣基督回应上帝的时候,耶稣才会回来。
g.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引自以赛亚书的这句经文表明,上帝在以色列身上仍有救赎性的工作需要成就,决不会弃置不做。
2.(28-29)上帝对以色列的爱和呼召依然长存。
就着福音说,他们为你们的缘故是仇敌;就着拣选说,他们为列祖的缘故是蒙爱的。因为上帝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
a.就着福音说……就着拣选说:尽管在保罗的时代犹太人似乎是上帝的仇敌,他们反对耶稣,但他们仍是蒙爱的——即或不为别的理由,也为列祖(旧约圣经里的列祖)的缘故。
i. 当然,他们蒙爱的原因,不单是为列祖的缘故,但这缘故本身就已足够了。
b.上帝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上帝之所以没有丢弃国家性和民族性的以色列,这是另一个原因。保罗宣告的这一原则,带给我们的安慰,远超过与以色列的直接关联。这就说明,上帝不会丢弃我们,他使复兴之路保持畅通。
3.(30-32)保罗警戒外邦基督徒,当记念自己原本是怎样的光景,上帝应许过将犹太人带到何种地步。
你们从前不顺服上帝,如今因他们的不顺服,你们倒蒙了怜恤。这样,他们也是不顺服,叫他们因着施给你们的怜恤,现在也就蒙怜恤。因为上帝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
a.你们从前不顺服上帝:外邦基督徒原本不顺服;然而上帝向他们发怜悯,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以色列的不顺服。
b.因他们的不顺服,你们倒蒙了怜恤:既然上帝使用犹太人的不顺服,叫外邦人得益处,他照样也能使用向外邦人所发的怜悯,叫以色列人蒙怜恤。
c.上帝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意思是说,上帝把犹太人和外邦人全都判定为律法触犯者,关进监牢。上帝因耶稣其人及其工作,主动怜恤这些囚犯。
4.(33-36)因上帝的计划以及计划的进展而颂赞上帝。
深哉,上帝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a.深哉,上帝丰富的智慧和知识!当保罗思想到上帝历代以来的伟大计划时,情不自禁地发出颂赞。保罗认识到,上帝的踪迹何其难寻,上帝的智慧和知识是他不能及的。
i. 有谁能像上帝筹划的那样,筹划出对以色列、外邦人,和教会的安排呢?然而,我们从他的计划能看出伟大的智慧和怜悯。
ii. “有这样的经文呈现在自己眼前,若有人能无动于衷地坐下来,积极记录上帝在永恒当中命定的筹算和谕令,他们的言辞又充满确信和坚定,就仿佛他们也参与了至高者的会议,在他道路的开端就在他左右,这是不可思议的!”(克拉克)
b.谁知道主的心?这句话引自以赛亚书40:13和约伯记41:11,强调了上帝的智慧和主权行动;没有人能叫上帝亏负他们。
i. 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你可以挖空心思地尝试——但你决不能叫上帝亏负于你。你的施舍不可能大过上帝。他永不需要偿还任何人的债。
c.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这几个词全都是单音节的。初学识字的孩童就能轻松拼出来,但有谁能穷尽它们的意义呢?”(梅尔)
i. 一切都本于他:这一计划来自于上帝,并不是人的想法。我们并未说:“我已冒犯了上帝,一定得找到一条路,回到他那里。我们来制定一个计划,回到上帝那里去吧。”我们在心灵的冷漠和死亡之中,并未在乎一份计划,即或我们真的在乎过,我们也不够聪明,制定不出一份计划。一切都本于他。
ii. 一切都倚靠他:即或我们制定了计划,我们也实施不了。我们无法将自己从罪和自我的这种监牢里面释放出来。只有倚靠他才能做到,耶稣代替我们所做的伟大工作,就是倚靠他才有的救恩。
iii. 一切都归于他:不是为我,也不是为你,一切都是归于他。是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弗1:6),我们被造是为了他的喜悦,我们将荣耀和尊贵归给他,才能得到满足。
d.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保罗测不透上帝,这一事实就叫他越发去荣耀上帝。当我们对上帝的伟大有所认识时,就会越发热心地敬拜他。
(c) 2021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