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记》第19章 – 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毁灭
A. 两个使者来到所多玛。
1.(1-3)罗得说服使者与他同住。
那两个使者晚上到了所多玛。罗得正坐在所多玛城门口,看见他们,就起来迎接,脸伏于地下拜,说,“我主阿,请你们到仆人家里洗洗脚,住一夜,清早起来再走。”他们说,“不,我们要在街上过夜。”罗得切切地请他们,他们这才进去,到他屋里。罗得为他们预备筵席,烤无酵饼,他们就吃了。
a. 那两个使者到了所多玛:在《创世记》第18章第22节中,在亚伯拉罕和耶和华继续他们的谈话时,那两个客人离开了亚伯拉罕,来到所多玛。这是他们第一次以使者身份陪同耶和华去幔利拜访亚伯拉罕(《创世记》第18章第1-2节)。
i. 我们没有理由相信罗得知道这些是使者;在他看来,他们可能是尊贵的客人,身上带着一种正义感和道德感。
b. 罗得正坐在所多玛城门口:罗得一生都在经历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他从仰望所多玛(《创世记》第13章第10节),到向所多玛支起帐篷(《创世记》第13章第12节),住在所多玛(《创世记》第14章第12节),所多玛遭到攻击,他失去了一切。现在,回到这座臭名昭著的城市,罗得坐在所多玛城门口,表明他是一个公民领袖。
i. 古代城市的大门区域有点像市政厅,城里的重要人物在这里裁决纠纷,互相商议,并监督进出城的人。
ii. 罗得自己是一个义人,他为自己周围的罪感到悲痛(彼得后书第2章第7-8节),但由于他的严重妥协,他的家人和朋友中没有几个人得救。妥协毁了他的作为义人的证据。
c. 罗得切切地请他们,他们这才进去,到他屋里:罗得对来访者的殷勤款待并不罕见,但他的急迫却非同寻常。
2.(4-5)所多玛人的罪恶。
他们还没有躺下,所多玛城里各处的人,连老带少,都来围住那房子,呼叫罗得说,“今日晚上到你这里来的人在哪里呢?把他们带出来,任我们所为。”
a. 今日晚上到你这里来的人在哪里呢?把他们带出来,任我们所为:这些索多玛公民显然是来同性虐待和强奸这两位来访者的。他们会为了暴力和性满足不惜破坏所有的待客及道德准则。
b. 城里各处的人,连老带少,都来围住那房子:可见合城的人都陷在这强暴奸淫之中。这种行为不足为奇,只是所多玛人都接受了这种行为接受。
i. 在以西结书第16章,神后来谴责并斥责犹大在分裂的君主统治后期犯下的严重罪行。他把耶路撒冷比作所多玛古城,说他们就像姐妹一样。然后,神将所多玛的罪与当时耶路撒冷的罪作了比较:看哪,你妹妹所多玛的罪孽是这样,她和她的众女都心骄气傲,粮食饱足,大享安逸,并没有扶助困苦和穷乏人的手。她们狂傲,在我面前行可憎的事,我看见便将她们除掉(以西结书第16章第49-50节)。
ii.《以西结书》的重点并不是说,索多玛的狂傲、懒惰、对穷人的不公等是导致他们遭到审判的唯一的罪是。相反,这些都是所多玛所犯的罪,她后来的“姐妹”耶路撒冷也翻犯了同样的罪。《创世记》的经文清楚地表明,神也为他们的性暴力和不道德行为感到悲痛,这些行为很可能被列入《以西结书》中“可憎”一词下面的罪单中。
c. 任我们所为:所多玛人的罪与他们的同性恋明显有关。毫无疑问,《圣经》宣称同性恋行为是罪(罗马书第1章第26-28节)。
i. 希伯来圣经(利未记第18章第22节,第20章第13节)和希腊圣经(罗马书第1章第26-28节)均谴责同性恋行为。耶稣自己支持旧约对同性恋行为的谴责,他说,不要认为我来是要毁坏律法或先知。我来不是要毁坏,乃是要成全(马太福音第5章第17节)。此外,耶稣还肯定了《圣经》中理想的婚姻,例如,即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终生结合在一起(马太福音第19章第4-6节)。
ii.《圣经》不仅谴责同性恋行为,而且谴责乱伦和兽交(如利未记第18章第22节,第20章第13节)。如果我们认定快乐是性行为的终极目标,并以此来衡量性行为的道德(凭感觉行事的心态),那么就没有理由说乱伦或兽交是罪。
iii. 同性恋的拥护者热衷于宣扬,同性恋除了与同性相爱与与之发生性关系外,他们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然而,当观察同性恋者的行为时,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情况。统计数据经常表明,男性同性恋者的伴侣平均比异性恋者多,而且性生活混乱得多,性行为也更为开放。
iv. 男性想要沉迷于一种没有限制或阻碍的危险的性生活中,而且觉得与其他男性性交更容易达到这一目的,这可能是他们追求并屈服于同性恋欲望的原因之一。难怪保罗在罗马书第1章第27-28节把“欲火攻心的情欲”和堕落的思想与男同性恋联系起来。
v. 同性恋维权人士表示,世界上10%以上的人为同性恋,但最可靠的数据显示,20岁和30岁的男性中,只有2.3%的人有过同性恋经历。仅1.1%的人为纯同性恋。这些较低的数字与其他几项调查以及在英国和法国进行的调查结果一致。
vi. 同性恋积极维权人士认为他们生来就有性偏离,常常觉得神故意创造了他们的同性恋欲望,祂希望他们能够满足这些欲望。迄今为止,所有试图证明这一点的做法大都更多地基于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而不是可靠的生物学研究,但如果事实果真如此,这对《圣经》中有关对同性恋欲望和行为的理解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圣经》告诫我们,人生来就有犯罪的倾向。我们不应该感到惊讶,约2%的人发现,这种倾向表现在同性恋欲望中。
vii. 同性恋维权人士常称自己为“gay”,这个词曾表示“快乐”或“无忧无虑”。但是“gay”一词并不能很好地描述一种高死亡率、高发病率和高自杀率的生活方式。
3.(6-9)罗得为访客的性命和安全与他们讨价还价。
罗得出来,把门关上,到众人那里,说,“众弟兄,请你们不要作这恶事。我有两个女儿,还是处女,容我领出来,任凭你们的心愿而行。只是这两个人既然到我舍下,不要向他们作什么。”众人说,“退去吧。”又说,“这个人来寄居,还想要作官哪。现在我们要害你比害他们更甚。”众人就向前拥挤罗得,要攻破房门。
a. 众弟兄,请你们不要作这恶事:对罗得来说,很难与他们解释。他和索多玛人对善恶的判断标准截然不同。所多玛的人认为,他们是在寻欢作乐,即使罗得认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但他们并不在乎。
i. 他们标准的不同指向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放弃《圣经》的性道德标准,那么哪一种标准又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仅仅随心所欲是不够的。
b. 我有两个女儿,还是处女,容我领出来,任凭你们的心愿而行:罗得对暴民的提议很可怕,而且很不合理。索多玛人的堕落程度令人震惊,但我们对罗得愿意把他的女儿交给暴民感到震惊,正如我们对暴民本身的罪恶欲望感到震惊一样。
i. 当我们想到,在前基督教世界里女性地位很低,而家中客人的地位很高,我们就更能理解这种可怕的描述了。我们严格遵守着周到款待的待客义务,因此通常认为,对客人的安全保护超过对自己的家人。
c. 这个人来寄居,还想要作官哪:所多玛的人嘲笑罗得,拒绝接受他在提供道德和属灵领导上做出的微不足道的付出。
i. 也许罗得认为,如果自己做出妥协,就可以靠近这些人,但结果恰恰相反。他们对他一点也不尊敬,尽管他友好地称这样的坏人为“我的兄弟”。
4.(10-11)使者在门口保护。
只是那二人伸出手来,将罗得拉进屋去,把门关上,并且使门外的人,无论老少,眼都昏迷。他们摸来摸去,总寻不着房门。
a. 那二人伸出手来,将罗得拉进屋去,把门关上:对于使者在门口所行之事,他们一定使出了极大的力气或是超自然的大能才得以完成。也许是第一次,罗得开始明白他的客人不仅仅是人。
b. 他们使站在门口的人眼都昏迷,使他们眼都昏迷:这显然是属乎超自然的。现在,暴民们的肉体和属灵双双“昏迷”。
B. 使者救了罗得。
1.(12-14)使者警告罗得;罗得警告他的家人。
二人对罗得说,你这里还有什么人吗?无论是女婿是儿女,和这城中一切属你的人,你都要将他们从这地方带出去。我们要毁灭这地方。因为城内罪恶的声音在耶和华面前甚大,耶和华差我们来,要毁灭这地方。罗得就出去,告诉娶了他女儿的女婿们(娶了或作将要娶)说,你们起来离开这地方,因为耶和华要毁灭这城。他女婿们却以为他说的是戏言。
a. 你这里还有什么人吗:使者并不是无所不知的。知道罗得家族成员的数目和位置是属灵存在很容易观察到的,但此时,除了罗得,即使是这些使者也不知道答案。
i. 司布真从使者的问题中看出了一些有益的东西:“你这里还有别人吗?”这个问题表明,我们不仅要关心自己是否得救,而且还要关心家人的安危。
b. 女婿们:罗得的女儿们都没有嫁人,还是处女(《创世记》第19章第8节)。根据古代的婚约习俗(尚且不是根据婚姻关系),这些男人是女婿。
c. 要毁灭这地方……耶和华差我们来毁灭这地方:罗得头一次听说这客人要做工毁灭所多玛和蛾摩拉。索多玛注定要受到审判,但神想要饶恕罗得和他的家人。
d. 他女婿们却以为他说的是戏言:这显然是罗得一生妥协的结果。他极其严肃地把神审判的事告诉了女婿们,但他们就不信他。即使他们也不能逃脱将来的审判。
i. 罗得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被拯救的灵魂也可能会荒废掉自己的的生命。罗得得救,但他一生将一无所成,如哥林多前书第3章第15节所说: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
2.(15-16)使者催逼罗得和他的家人离开。
天明了,使者催逼罗得说,“起来,带着你的妻子和你在这里的两个女儿出去,免得你因这城里的罪恶同被剿灭。”但罗得迟延不走。二人因为耶和华怜恤罗得,就拉着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并他两个女儿的手,把他们领出来,安置在城外。
a. 起来,带着你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出去:没有提到两个女婿。当使者催促罗得逃脱即将到来的毁灭和对所多玛的审判时,落下了他的两个女婿。
i. 在他们对罗得的催促中,我们看到这些使者可以作为传福音的榜样。
• 就跟随罗得,往他的家去。
• 他们直截了当地警告他将要发生的事。
• 他们催促罗得逃离这毁灭。
b. 但罗得迟延不走:罗得仍然惦记所多玛,所以他并不急于要离开那城。在必要情况下不能马上顺服神,这是一个人妥协和倒退的常见特征。
i. 就拉着他的手:“我在读经文时,我想它教会我们如何竭尽所能行事。罗得和他的妻子,还有两个女儿——好吧,一共四个人——使者只有四双手,但他们仍竭尽所能,哪怕一人救一个。你们注意到经文中清楚描述说,他们拉着罗得的手以及他妻子的手,还有他两个女儿的手。没有更多的人,也没有更多的援助之手,所以只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司布真)
c. 把他们领出来,安置在城外:在《创世记》第18章,亚伯拉罕请求神,如果在所多玛和蛾摩拉这两座城中遇见十个义人,就饶恕他们。因为当时没有十个义人,神也没有饶恕那座城。但神仍使得亚伯拉罕祷告应了验,将罗得和他的全家从所多玛领出来,虽然这违背了罗得的意愿。
i. 罗得的处境是最糟糕的。他在世间有太多牵绊而无法靠耶和华得福;并且靠耶和华得太多福而又无法享受世间的福。
3.(17-22)逃离所多玛。
领他们出来以后,就说,“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灭。”罗得对他们说,“我主啊,不要如此,你仆人已经在你眼前蒙恩。你又向我显出莫大的慈爱,救我的性命。我不能逃到山上去,恐怕这灾祸临到我,我便死了。看哪,这座城又小又近,容易逃到,这不是一个小的吗?求你容我逃到那里,我的性命就得存活。”使者对他说,“这事我也应允你。我不倾覆你所说的这城。你要速速地逃到那城。因为你还没有到那里,我不能作什么。”因此那城名叫琐珥(琐珥就是小的意思)。
a. 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使者们更为迫切地想要拯救罗得和他的家人脱离那城,那急切程度似乎比拯救他们时更甚。这一点很奇怪,但在属灵事物中很常见。
b. 我主啊,不要如此:罗得一副可怜的样子,呜咽着祷告,尤其是与《创世记》18章中描述的亚伯拉罕大胆的代祷形成鲜明对比。
c. 因为你还没有到那里,我不能作什么:这句话回答了亚伯拉罕的问题,审判全地的主岂不以公义为事吗?(《创世记》第18章第25节)。神被自己的义和尊荣所约束,在少数的义人得救之前,是不能对所多玛施行审判的。
d. 因此那城名叫琐珥:锁珥的意思是小的或不重要的,也就是罗得跟使者讨价还价的小城市。
C. 神审判索多玛和蛾摩拉。
1.(23-26)两城被毁灭,罗得的妻子变成一根盐柱。
罗得到了琐珥,日头已经出来了。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耶和华那里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罗得的妻子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
a. 罗得到了琐珥。当时,耶和华:正如《创世记》第19章第22节中使者所说,只有罗得和他的家人在琐珥安然无恙,审判才会临到所多玛和蛾摩拉。否则,它将违背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至少在原则上是这样。
b. 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耶和华那里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惟有神证实了这些城的大恶,并且罗得为他们作了公义的见证,这些城才会受到彻底严厉的审判。
i. 今天,有人认为这些城市被埋葬在死海之下,它们的完全毁灭证明,神的审判和恩典拯救了祂正义的子民。
ii. 在这次毁灭之前,所多玛是一个非常美丽而富饶的地方,就像耶和华的园子一样(《创世记》第13章第10节)。然而这极大的荣耀和祝福并没有使他们的心归向神。
iii. 而且,所多玛和蛾摩拉的人看到的神的大能、恩典和怜悯比其他地区都多。。神藉着亚伯拉罕做工,从而将他们从毁灭中拯救出来。他们听见麦基洗德的见证,又看见麦基洗德和亚伯拉罕的榜样。他们得到了极大的祝福,也得到了神看顾他们的有力证据,然而他们却拒绝了这一切。
c. 罗得的妻子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罗得的妻子因回头看而变成了一根盐柱,使者已经明确警告她:“不可回头看。”有人认为她在灾难中徘徊不去,但这可能是神对她心理状态的一次独特审判。她回首往事,很可能是对所多玛的爱和对所多玛毁灭的悔恨。
i. “Looked back一词也有专注地看之意。它可能被引申为滞后或返回。”(Morris)
ii. 在提到末世时,路加福音第17章第32节中,耶稣的话非常耐人寻味:记住罗得的妻子。换句话说,当我们所看到时代的终结,没有一个基督徒会像罗得妻子那样大发慈悲。我们不应渴望腐朽和逝去的世界。我们不应在某种程度上对神的审判感到遗憾。
iii. 我们需要期待对我们的拯救,而不是回到一个即将逝去、等待审判的世界。
2.(27-29)亚伯拉罕得知索多玛和蛾摩拉被毁灭。
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到了他从前站在耶和华面前的地方,向所多玛和蛾摩拉与平原的全地观看,不料,那地方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当神毁灭平原诸城的时候,他记念亚伯拉罕,正在倾覆罗得所住之城的时候,就打发罗得从倾覆之中出来。
a. 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到了他从前站在耶和华面前的地方:我们觉得,亚伯拉罕回忆前一天所发生的事,深受触动,他想要记念与神的会面。
b. 不料,那地方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亚伯拉罕看见城邑烟气上腾,城邑被灭的时候,就知道他所求的应允了。神在毁灭来临之前救了罗得。
i. 不料:司布真根据这些经文猜测:信徒在看到神对恶人的审判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 他们应谦卑地顺服神的旨意。
• 他们应对自己的得救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
• 他们应提高对自己生命的警惕。
• 他们应记住罪的大恶。
3.(30-32)罗得和他的女儿们住在旷野的一个山洞里。
罗得因为怕住在琐珥,就同他两个女儿从琐珥上去,住在山里。他和两个女儿住在一个洞里。大女儿对小女儿说,我们的父亲老了,地上又无人按着世上的常规进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可以叫父亲喝酒,与他同寝。这样,我们好从他存留后裔。
a. 从琐珥上去,住在山里: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罗得和他的女儿们不喜欢琐珥,也不知道为什么琐珥人不喜欢他们。然而他们因某种原因离开了琐珥小城,往山上去,住在洞里。
b. 我们可以叫父亲喝酒:罗得和他的家人在所多玛和蛾摩拉遭毁灭后失去了一切。尽管如此,他们很快就有大量的酒。这些就可能是带出来的,也可能是在琐珥得到的。
c. 与他同寝。这样,我们好从他存留后裔:这是罗得的女儿们犯下的明显的、看似绝望的罪。有人认为,他们相信整个世界连同所多玛和蛾摩拉一起被毁灭了,现在他们的责任是,通过他们的父亲重新在地球上繁衍。然而,他们在琐珥的短暂时间足以表明还有其他人。
i. 生活在所多玛道德低下的环境中,对罗得一家产生了巨大而有害的影响。他的妥协所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影响。
4.(33-38)摩押人和亚扪人就是从这种乱伦关系中诞生的。
于是,那夜她们叫父亲喝酒,大女儿就进去和她父亲同寝。她几时躺下,几时起来,父亲都不知道。第二天,大女儿对小女儿说,我昨夜与父亲同寝。今夜我们再叫他喝酒,你可以进去与他同寝。这样,我们好从父亲存留后裔。于是,那夜她们又叫父亲喝酒,小女儿起来与她父亲同寝。她几时躺下,几时起来,父亲都不知道。这样,罗得的两个女儿都从她父亲怀了孕。大女儿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摩押,就是现今摩押人的始祖。小女儿也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便亚米,就是现今亚扪人的始祖。
a. 大女儿就进去和她父亲同寝:我们可能会对《圣经》中包含这些可耻罪行的记录感到不舒服。
i. 然而唐纳德·格雷·巴恩豪斯发现,“让孩子们从与谴责罪恶有关的神之道中获得生活的真谛,远比从胡同中满墙的脏话或淫荡故事中学习要好得多。”没有人都要了解罪恶……在提到罪恶的话题时,一定会伴随有严厉的警告:神恨恶罪,要惩罚罪。”
ii.“罗得在醉酒的时候,竟行了他向所多玛人所建议的可耻的事,与自己的女儿同寝。”(Sailhamer)
b. 摩押,就是现今摩押人的始祖;便亚米,就是现今亚扪人的始祖:像以实玛利的子嗣一样,他们的子嗣将成为以色列人的敌人和阻碍因素。罗得的生命会在与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关的毁灭中终结。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对世界的爱以及这种爱所带来的妥协。
© 2022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