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4章-神的约柜被掳
A. 约柜被掳。
1. (1-2)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吃了败仗。
以色列人出去与非利士人打仗,安营在以便以谢;非利士人安营在亚弗。非利士人向以色列人摆阵。两军交战的时候,以色列人败在非利士人面前。非利士人在战场上杀了他们的军兵约有四千人。
a. 以色列人出去与非利士人打仗:在这段时期,世界超级大国(比如埃及或亚述)并未试图控制该地区。因此,以色列与邻国起干戈,冲突不断,这些邻国包括摩押、亚扪,以及这里提到的非利士人。
i. 以色列与摩押和亚扪人之间可谓势均力敌;而非利士人拥有希腊的军事装备(比如头盔、盾牌、锁子甲、刀剑和长矛),使得非利士人成为更强大凶悍、难以抗衡的对手。非利士人是迦南最早掌握铁加工技术的民族,他们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
ii. 非利士人是克里特岛军事贵族的移民后代(阿摩司书第9章第7节)。在亚伯拉罕的时代,非利士人在那地的人数不多,但在以色列人从埃及来到迦南以后,非利士人大量涌入该地区。他们组织成五个城邦。
iii. 这段时期对以色列来说非常艰难。“撒母耳兴起的时候,正是一段看不到希望的时期,再没有比这更让人感到绝望的时期。非利士人的规模不断壮大,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不仅因为他们的移民不断涌入,还因为他们从希腊进口武器,军事力量变得更加强大。他们正迅速削弱以色列的地位,使其沦为一个受其掣制的民族。”(史密斯,《讲坛注释书》,Smith, Pulpit Commentary)
b. 撒母耳的话传遍了以色列。那时,以色列人出去迎战非利士人(注:参见钦定本圣经,钦定本圣经翻译成“撒母耳的话传遍了以色列。那时,以色列人出去迎战非利士人,在以便以谢附近扎营;非利士人在亚弗扎营”;和合本圣经将第一截经文加在《撒母耳记上》第3章末尾):这并非意味着战争是由撒母耳挑起的。一些传统的手抄本(《七十士译本》尤其明显),清楚指出是非利士人挑起了这次冲突。不论怎样,这次武装冲突以以色列人的惨败收场:以色列人败在非利士人面前。非利士人在战场上杀了他们的军兵约有四千人。
2. (3-4)以色列长老迷信约柜的作用。
百姓回到营里,以色列的长老说:“耶和华今日为何使我们败在非利士人面前呢?我们不如将耶和华的约柜,从示罗抬到我们这里来,好在我们中间救我们脱离敌人的手。”于是,百姓打发人到示罗,从那里将坐在二基路伯上万军之耶和华的约柜抬来。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与神的约柜同来。
a. 我们不如将耶和华的约柜……抬到我们这里来,好在我们中间救我们脱离敌人的手:在以色列人败在非利士人手下之后,以色列的长老下决心要赢得下一场战斗的胜利,他们认为只要他们将耶和华的约柜运来,放在以色列的士兵中间,他们就必定会赢。
i. 耶和华的约柜是神的宝座在以色列中间的体现。它被放置在会幕的至圣所里,百姓从来没有见过它。惟有大祭司可以进入至圣所内见到约柜,而且一年只有一次机会。众长老想把这神宝座的体现从圣所里抬出来(搬移会幕的时候,可以搬动约柜),遮盖它,将它抬到战场上,陪伴他们争战。他们希望这能赐给以色列人必胜的信心,使他们相信神的确与他们同在。
ii. 从前,约柜也曾被抬到战场上。在以色列人围绕耶利哥城游行时,约柜行在队伍的前面(约书亚书第6章第6-8节)。在对抗米甸人的战斗中,摩西吩咐祭司带着约柜进入战场(民数记第31章第6节)。后来,扫罗将约柜运到战场上(撒母耳记上第14章第18节),大卫也是如此做(撒母耳记下第11章第11节)。
b. 约柜……好……救我们(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约柜……就会拯救我们”):以色列的长老意识到,他们需要神的帮助才能赢得这场战斗。不过,他们寻求帮助的方式是错误的。他们没有谦卑地悔改认罪并寻求神,相反,他们依赖神从未认可的手段。他们只关心手段是否有效。
i. 他们相信,只要约柜与他们同在,神就会为他们做工。“他们认为他们可以【使用手段】迫使神为他们而战。假如祂不愿为他们这样做,那么为了祂的名誉,祂也不得不这样做。”(埃里森,Ellison)
ii. 毫无疑问,这看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建议。他们可能还会为自己能够找到这样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法而沾沾自喜呢。
c. 约柜……好……救我们脱离敌人的手:他们认为,约柜是终极的“好运符”,他们还相信在战场上有了约柜,他们就绝不会吃败仗。他们仰望约柜拯救他们,而不是耶和华神。
i. “这些以色列人没有努力改正,修复与神的关系,他们反而想出采取迷信的手段,好确保他们打败敌人赢得胜利。从这方面来说,我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步其后尘,行事和他们类似。我们费尽心机、绞尽脑汁想出千百种手段;但我们却忽略了一件必需之事……他们忘了事情的重点,就是要让神在他们的生命中作王掌权,信靠基督耶稣,努力遵行祂的旨意。”(司布真,Spurgeon)
ii. “有相当多的基督徒就和这些长老一样,当他们发现自己在世界和魔鬼面前吃了败仗,就开始绞尽脑汁编造出各种受到神惩罚的理由,惟独漏了真正的理由——他们自己先离弃神。”(麦克拉伦,Maclaren)
d. 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与神的约柜同来:他们最应该担心的不是要不要依靠约柜的问题,而是参与这次服事负责照管并扛抬约柜的祭司,竟然是两个早已离弃耶和华神的祭司。
3. (5)以色列人迷信约柜,且信得死心塌地、执迷不悟。
耶和华的约柜到了营中,以色列众人就大声欢呼,地便震动。
a. 以色列众人就大声欢呼,地便震动:路过以色列营地的人会以为发生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当然,这个事情会被认为是一个隆重的教会服事,许多人会认为以色列真的信靠神。然而,不论外在表现如何,实际上他们的做法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所有的喧闹和狂热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些表现没有建立在神真理的根基上。
i. 以色列人可能觉得自己比非利士人优越,因为非利士人是异教徒,膜拜假神。然而,以色列人的思想和行为与异教徒无异,他们认为他们可以操纵神,强迫祂按照他们的想法做事。
ii. “倘若他们谦卑自己,虔诚而热切地祷告,祈求神帮助他们取胜,他们的祈求就必蒙垂听,他们也必得到拯救。他们的喊叫证明了他们的虚荣,以及他们对宗教的轻视。”(克拉克,Clarke)
b. 地便震动:“亲爱的弟兄啊,如今,在你们敬拜神的时候,若圣洁的喜乐充满你们的心,就尽情欢呼吧。如果这欢呼发自你的内心,我不会要求你压制这呼声。神禁止我们评判任何人的崇拜!但不要愚蠢到以为只要有喧嚷的声音,就一定有信心,声音越大,信心就越大。信心是静水流深,笃定从容。真心信神可以通过欢欣雀跃和大声欢呼来表达,因为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它也可以是安静地坐在神面前,也许这是一件更快乐的事情。”(司布真,Spurgeon)
4. (6-9)非利士人对约柜心生畏惧。
非利士人听见欢呼的声音,就说:“在希伯来人营里大声欢呼,是什么缘故呢?”随后就知道耶和华的约柜到了营中。非利士人就惧怕起来说:“有神到了他们营中。”又说:“我们有祸了!向来不曾有这样的事。我们有祸了!谁能救我们脱离这些大能之神的手呢?从前在旷野用各样灾殃击打埃及人的,就是这些神。非利士人哪,你们要刚强,要作大丈夫,免得作希伯来人的奴仆,如同他们作你们的奴仆一样。你们要作大丈夫,与他们争战。”
a. 有神到了他们营中。这里非利士人应该得到表扬,他们明白约柜代表神的同在,他们也对以色列历史有一定了解。
i. 他们知道这事不同寻常——甚至未曾听说过——因为以色列人将约柜带到战场上(向来不曾有这样的事),而且他们还知道以色列的神击败了埃及人(用各样灾殃击打埃及人的,就是这些神)。
b. 这些大能之神:尽管非利士人对神不太了解,但他们承认以色列的神至大。然而,他们并没有降服于神,而是执意要与神抗争。如果非利士人真的相信他们的神比以色列的神更大,他们压根就不会有一点担心。倘若非利士人相信以色列的神比他们的神更大,就应当降服于祂。
i. 我们和他们一样,知道神更大,配得我们的尊崇与顺服。然而,我们却还常常悖逆神,与祂对着干。他们的问题不是不了解神,而是没有顺服神。
c. 非利士人哪,你们要刚强,要作大丈夫:约柜的到场没有使非利士人心生退意,想要放弃。相反,因为约柜他们更加孤注一掷,决心背水一战,打败仇敌。他们具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i. 我们可以从不信真神的非利士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基督徒更需要展示出这种勇气。在形势不妙的时候,不应该放弃,而应该更加相信神,知难而进、义无反顾,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奋战到底。许多战斗是凭着勇气和坚持而赢得的,有的时候,甚至是错误的一方因为下定决心背水一战而获胜。
5. (10-11)约柜进入战场,而以色列一败涂地,比之前输得更惨。
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打仗,以色列人败了,各向各家奔逃。被杀的人甚多,以色列的步兵仆倒了三万。神的约柜被掳去,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也都被杀了。
a. 以色列人败了:三个因素导致这次惨败。首先,非利士人下定决心背水一战,拼死求胜。其次,以色列人觉得有了约柜在身边,他们可以轻而易举赢得胜利,无需流汗流血努力奋战。最后,以色列迷信约柜的力量,而不是神的能力,神没有为这种迷信的观念而祝福他们。
i. 我们常常犯同样的错误,自以为只要神与我们同在,我们就只需坐享其成,无需奋斗努力。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神站在我们一边,工作必定轻而易举,一蹴而就。这样的想法完全是错误的。
ii. 事实是,神并不觉得仅仅因为以色列人将约柜抬到战场上,祂就有义务祝福他们。祂不容祂的力量被以色列人的迷信观念歪曲误用。神是有位格的神,而非按照人的心意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精灵。
b. 以色列的步兵仆倒了三万:以色列将约柜抬到战场上之后,他们不仅没有赢得战争,反而比之前输得更惨。在之前的战斗中,以色列约有四千人被杀身亡(撒母耳记上第4章第2节),为了挽回损失,他们将约柜抬到战场上。约柜到达战场之后,以色列中被杀身亡的人数超过之前的七倍,连带约柜也被掳了。
i. 上世纪70年代末,在伊兹贝特萨特遗址的一个谷仓上发现了一段五行铭文。破译后,发现里面包含非利士人对这场战斗的记载,包括约柜被掳,甚至还特别提到了祭司何弗尼。这是已知最早的《圣经》以外提到旧约事件的文献。
c. 神的约柜被掳去:这比单单输掉一场战斗更糟。他们认为的可以使他们赢得战斗的“凭借”恰恰被掳走了。以色列把约柜当成了一个偶像,为了消除我们错误的偶像崇拜意识,神的做法往往是拿走我们的偶像。
i. 我们可以让美好的事物成为偶像。约柜本身并没有任何不好的地方。它是神吩咐以色列人制作的。约柜对以色列而言举足轻重。祂吩咐他们将两块法版、一罐吗哪,还有亚伦那发芽开花的杖放入其中。然而,即使是诸如约柜这样美好的事物,也能被人当成偶像,而神绝不会容忍我们的偶像崇拜。
ii. 神的约柜被掳去,但约柜所体现的神仍然坐在天堂的宝座上,引导这些事情的发展,使祂得着荣耀。以色列自认为他们可以无视约柜所体现的神,靠着神的约柜得到拯救。神显明祂比约柜更大。
d. 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也都被杀了:本该照管约柜的祭司反而被杀,死在了战场上。神早就承诺以利的两个儿子会在同一天死亡,以此证明祂对以利家实施了终极审判(撒母耳记上第2章第34节)。现在,审判的证据成真了。
B. 以色列为失去约柜而举国哀痛。
1. (12-18)以利听见神的约柜被掳,当场气绝身亡。
当日,有一个便雅悯人从阵上逃跑,衣服撕裂,头蒙灰尘,来到示罗。到了的时候,以利正在道旁坐在自己的位上观望,为神的约柜心里担忧。那人进城报信,合城的人就都呼喊起来。以利听见呼喊的声音,就问说:“这喧嚷是什么缘故呢?”那人急忙来报信给以利。那时以利九十八岁了,眼目发直,不能看见。那人对以利说:“我是从阵上来的,今日我从阵上逃回。”以利说:“我儿,事情怎样?”报信的回答说:“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民中被杀的甚多!你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也都死了,并且神的约柜被掳去。”他一提神的约柜,以利就从他的位上往后跌倒,在门旁折断颈项而死,因为他年纪老迈,身体沉重。以利作以色列的士师四十年。
a. 当日,有一个便雅悯人从阵上逃跑……来到示罗:这次战斗发生在亚弗附近(撒母耳记上第4章第1节),从亚弗到示罗至少有20英里(约32.19公里)。信使一路翻山越岭、爬坡上坎,道路漫长又艰难,而他带来的是令以色列百姓难以承受的噩耗。
i. 因为这噩耗实在惊人,所以他返回时衣服撕裂,头蒙灰尘。这些外表的描述已成为传统上表达哀伤的记号。信使带来噩耗,他通过自己的外表来反映了这是多么可怕的噩耗。
ii. 根据某种不可考据的犹太传统观念,这个来自便雅悯支派的无名信使是一个名叫扫罗的年轻人。
b. 以利正在道旁坐在自己的位上观望,为神的约柜心里担忧:以利留在后方,在会幕那里焦急地等待从战场传来的消息。以利态度正确,他更关心的是约柜的命运,而不是他的两个儿子。
i. 他为什么这么紧张不安?以利知道他让他们运走约柜是一趟不明智的、迷信的差事,他良心难安,忧急忐忑,害怕约柜会遭遇不测。
c. 以利就从他的位上往后跌倒,在门旁折断颈项而死:一听见约柜的消息,以利就往后跌倒,当场身亡(他一提神的约柜)。使他身亡的并非以色列战败的消息,也不是军队惨遭屠戮的消息,甚至也不是他两个亲生儿子身亡的消息;而是神的约柜被掳走的消息。
i. “再没有比这更能让他遭受致命一击的了,即使是非利士人的刀剑也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到底是脖子先断还是先感到伤心欲绝,我们已无从知晓。”(特拉普,Trapp)
ii. 神早已保证以利的两个儿子会在同一天死去,以此作为审判临到以利家的记号(撒母耳记上第2章第34节)。神没有宣布以利也会在同一天死去。神在预言中会告诉我们很多事情,但不会告诉我们所有事情。有些事情只有在预言应验后才能看见它的全貌。
iii. 根据《圣经》中的其他经文,在非利士人打败以色列军队之后,他们长驱直入,摧毁了示罗这座城市(诗篇第78章第60-64节;耶利米书第7章第12节;耶利米书第26章第9节)。
2. (19-22)以利家中连遭不幸。
以利的儿妇、非尼哈的妻怀孕将到产期,她听见神的约柜被掳去,公公和丈夫都死了,就猛然疼痛,曲身生产。将要死的时候,旁边站着的妇人们对她说:“不要怕!你生了男孩子了。”她却不回答,也不放在心上。她给孩子起名叫以迦博,说:“荣耀离开以色列了!”这是因神的约柜被掳去,又因她公公和丈夫都死了。她又说:“荣耀离开以色列,因为神的约柜被掳去了。”
a. 她听见(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她听见……的消息”):可怜的非尼哈之妻!有孕在身,她听说了丈夫的死讯、大伯子的死讯、公公的死讯,又听说以色列战败,许多以色列士兵遭到杀戮,倒在战场上,还听说神的约柜被掳走,所有这些打击都在一日之内临到她。打击实在太大,痛苦实在太深,使得她猛然疼痛,曲身生产。
b. 她给孩子起名叫以迦博:对于犹太妇女来说,生了一个儿子是一个好消息——然而,对于这一日的非尼哈之妻来说,情况却非如此。为了纪念以色列所遭遇的国难,还有她所遭受的痛苦,她给孩子起名叫以迦博,意思就是“荣耀离开以色列”。
i. 她却不回答,也不放在心上:她感到无比悲伤,哀戚之情更无以言表,并没有因儿子的出生而感到身为人母的喜悦。对她来说,一切都失去了,她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愿望。
c. 荣耀离开:由约柜所展现的神的荣耀已经离开以色列了。现在,约柜在非利士人的手中。
i. 从某种意义上讲,神的荣耀已经离开了。早在以色列拒绝悔改,不再信靠神,开始迷信地依靠约柜本身的时候,荣耀就已离开了。“神的荣耀确实已经离开,不过并非因为神的约柜被掳;约柜被掳乃是因为荣耀已经离开了。”(埃里森,Ellison)
ii. 神怎么能允许如此可怕的事情发生呢?首先,祂允许这事作为公义的审判临到以色列国和以利家人身上。他们本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其次,神允许这事作为对这国的一次管教,好让他们不再依靠神的约柜,而是倚靠约柜所体现的神。最后,尽管对人来说这事似乎非常可怕,但对神来说真就那么可怕吗?那一刻,神是否在天堂绞紧双手,忧心忡忡,不知事情会怎么样?在担心祂的名声?在担心非利士人和他们的神?从这个角度来看,荣耀根本没有离开。相反,神刚刚开始展示祂的荣耀。
iii. 许多我们认为是灾难的情况,是神用来使祂自己得荣耀的非凡方法。以色列应当为那一天失去生命的同胞,还有失去的约柜悲伤难过。但他们应当有信心,知道神完全有能力照管属祂之事。
iv. “因此,就这次事件而言,神绝非输家,所以非利士人也绝非赢家;而对以色列来说,我们应当看见,这一切事情带来的益处大过伤害。”(普尔,Poole)
© 2022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