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第1章-撒母耳诞生
在古代希伯来文手抄本里,《撒母耳记上》和《撒母耳记下》是一卷书,直到《旧约圣经》被翻译成希腊文,它们才被分为两卷书。至于这两卷书的作者是谁,我们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撒母耳为这两卷书的成书作出了突出贡献,不过书中许多内容发生在如《撒母耳记上》第25章所述的他离世之后。这两卷书被称作《撒母耳记上》和《撒母耳记下》,并不是因为这两卷书的作者都是撒母耳,而是因为这两卷书都记叙了撒母耳在以色列的卓越服事,以及他留下的伟大传承。
A. 哈拿因不育而许的愿。
1. (1-2)以利加拿的家庭。
以法莲山地的拉玛琐非有一个以法莲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苏弗的玄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他有两个妻:一名哈拿,一名毗尼拿。毗尼拿有儿女,哈拿没有儿女。
a. 有一个……人:在这个战略性的时间和地点,神按照祂与人同工的一贯行事风格开始了祂的计划。神可以独行大事,仅凭一己之力完成祂的做工;祂也可以通过天使完成祂的做工,或者通过其他一些方式;然而祂通常的做法是寻找一个特定的人,藉着他做工来完成祂的计划。
b. 以利加拿:他是苏弗的后裔,通过他的家系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利未人(历代志上第6章第16-30节)。经文此处称他为“以法莲人”,这是因为他一家住在以法莲境内的一座利未城邑中,而不是因为他属于以法莲支派。
c. 以利加拿……有两个妻:一夫多妻制是古代社会的一种现实情况。然而,《圣经》从未对一夫多妻制给予正面评价。在《圣经》里,纷争不断、矛盾重重往往是一夫多妻家庭的特点。
i. 两个妻子毗尼拿(有子女)和哈拿(无子女)之间关系紧张,彼此明争暗斗,暗潮涌动。
ii. “一夫多妻是一种罪【且向来如此】,尽管对先祖和古代圣徒来说,这是一种无知之罪。‘起初并不是这样。’(马太福音:第19章第8节;马拉基书:第2章第15节)。”(特拉普)
2. (3-7)以利加拿带着家人去会幕朝拜神。
这人每年从本城上到示罗,敬拜祭祀万军之耶和华。在那里有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当耶和华的祭司。以利加拿每逢献祭的日子,将祭肉分给他的妻毗尼拿和毗尼拿所生的儿女。给哈拿的却是双份,因为他爱哈拿。无奈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毗尼拿见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就作她的对头,大大激动她,要使她生气。每年上到耶和华殿的时候,以利加拿都以双份给哈拿。毗尼拿仍是激动她,以致她哭泣不吃饭。
a. 这人每年从本城上到:按照摩西律法,以色列人不能随时随刻、随心所欲地献祭敬拜神。他们必须将祭物带到当时的会幕崇拜中心示罗并交给那里的祭司。
b. 在那里有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当耶和华的祭司:经文点名提到这两个祭司,因为他们声名狼藉、臭名远扬,是公认的邪恶祭司(撒母耳记上第撒母耳记上2章第17节、第24节)。这里通过提到他们,反衬出以利加拿的敬虔。尽管祭司作恶多端,以利加拿仍然向耶和华神献上祭物,他知道他个人对耶和华神的服事不会因祭司的恶行而抵消。
c. 以利加拿……将祭肉分给:以利加拿每年带着家人到会幕会幕那里献祭,然后与家人共享礼仪上的筵席,将祭肉分给他的两个妻子和孩子们。他总是分给哈拿双份的祭肉,以此表示他对她的宠爱。
d. 她哭泣不吃饭:两个妻子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哈拿伤心哭泣,无心享受以利加拿表达的这份宠爱。
i. 因为家庭问题而忧伤心碎,即使在神的殿中仍感到坐立难安,度日如年,这种情况并非没有。哈拿在神的殿中,面前摆着双份的祭肉、双倍的祝福,而她却心中忧伤,无心享用。
e. 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神虽然让哈拿经历痛苦的试炼,但其实是祂另有用意。藉不孕的试炼,神在她的生命中成就了某些大事,进一步推动祂整个救恩的计划。即使诸事艰难,但神仍在掌权。
i. 看起来奇怪的是,毗尼拿(看起来品性低劣)蒙祝福儿女绕膝;而哈拿(看起来品性端良)却受咒诅不孕不育。我们最初往往看不懂神的安排,直到祂完成自己的计划时我们才恍然大悟。
3. (8-11)哈拿虔诚的许愿。
她丈夫以利加拿对她说:“哈拿啊,你为何哭泣不吃饭,心里愁闷呢?有我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他们在示罗吃喝完了,哈拿就站起来。祭司以利在耶和华殿的门框旁边,坐在自己的位上。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
a. 哈拿啊,你为何哭泣……有我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哈拿郁郁寡欢、茶饭不思,而通过以利加拿对此的回应,我们可以看出他确实爱她;然而和许多男人一样,他对这一切完全懵然不知,他并没有意识到哈拿的需要是他无法满足的(就如渴望成为一个母亲)。
b. 祈祷耶和华:哈拿心里愁苦,痛痛哭泣,然而她行事正确,并没有因此做错事、走错路。哈拿在祷告中向神袒露心扉,坦承心中的苦楚与痛苦。
c. 万军之耶和华啊:哈拿在祷告时首先呼求万军之耶和华。在《旧约圣经》中,这个称号出现了将近260次(注:参见英文圣经),这个称号含有“诸军大能之主”的意思。哈拿感受到毗尼拿对自己的不断打击和刺激,所以她呼求“诸军大能之主”捍卫她,作她的保护者。
d. 哈拿……许愿:哈拿许诺,如果耶和华使她得子,她必献上她的儿子为耶和华神做工,许愿要让他自出生起就成为一名拿细耳人(注:“拿细耳”就是“归主”的意思。)(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根据《民数记》第6章,拿细耳人的愿包括以下内容:
· 禁戒吃葡萄树上结的,自核至皮所做的物,表示要远离一切肉体的享乐。
· 不参与哀悼死人的活动,也不挨近死尸,因为死是腐败的体现,是罪恶的结果。此外,这说明拿细耳人所在意的远不是生活中普通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 一生不剃头,因为这种行为公开且明显地向其他人表明拿细耳人的誓愿。
· 通常,拿细耳人会在一段相当短暂的时期内许下誓言。撒母耳和参孙(士师记第13章第5页)是特例,因为他们是自出生起就成为了拿细耳人。
e. 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作为利未人,这个孩子已经属于将来要服事神的人。因为神将利未支派视为祂自己的特殊产业。然而,利未人特别委身事奉的时期,只是从三十岁到五十岁的这段时期(民数记第4章第2-3节)。哈拿以一种更伟大的方式将原本属于耶和华神的东西(译者注:指哈拿未来的儿子)重新交还到祂的手中——将一生完全献上,作为一名拿细耳人,她的儿子要终身委身事奉神,这比一名利未人所做出的贡献更大。
i. 即使我们可以将自己献给神——但可能我们还会做出更大的奉献。哈拿本可以轻易说出这样的话,“我无需将我的孩子献给耶和华神,因为他本就属于将来要服事神的人。”然而,耶和华神从哈拿的生命中激发出更具有深远意义的奉献。
4. (12-14)大祭司以利目睹哈拿无声的默祷。
哈拿在耶和华面前不住地祈祷,以利定睛看她的嘴。原来哈拿心中默祷,只动嘴唇,不出声音,因此以利以为她喝醉了。以利对她说:“你要醉到几时呢?你不应该喝酒。”
a. 哈拿不住地祈祷:字面的意思是,“她多次反复在祷告”。关于哈拿的祷告,我们只有一个粗略概括的记载。
b. 原来哈拿心中默祷,只动嘴唇,不出声音:出声祷告、声音洪亮,往往是好的,因为这能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地投入祷告。然而,这段经文说明得胜的祷告并不一定得出声。有效的祷告可以是发自内心的无声默祷。
c. 你要醉到几时呢:以利误会了哈拿。不过他以为她喝醉了,这个事实说明在会幕那里,在与耶和华神相交的“分享祭肉的筵席”上,人们喝酒喝醉不是一种罕见的情况。以利以为哈拿喝醉了,这表明会幕中的风气实在令人堪忧。
i. “以利以为她喝醉了,这个事实,加上经文已经提到的以利两个儿子的种种表现,证明这个时期示罗那里的宗教处于低谷,相当颓废低靡;因为看起来酩酊大醉的妇人确实在那里出现过,而淫荡下流的女人也可以在那里找到。”(克拉克,Clarke)
5. (15-18)哈拿回应以利的指责,以利转而祝福她。
哈拿回答说:“主啊,不是这样,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浓酒都没有喝,但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不要将婢女看作不正经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动,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以利说:“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愿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哈拿说:“愿婢女在你眼前蒙恩。”于是妇人走去吃饭,面上再不带愁容了。
a. 主啊,不是这样(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我主啊,不是这样”):哈拿不接受以利的指责,但她没有傲慢无礼地反驳回去。她会为自己做出解释和澄清,不过,她始终记着以利是她的大祭司,当受她尊敬。
b. 我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这正是哈拿需要做的。不是压抑心里的愁苦和内心的痛苦,将这一切憋在心里;相反,她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
c. 愿以色列的神允准你……所求的:以利只是将此作为一个良好的祝愿说出来;而实际上这些话出自耶和华神。
d. 妇人……面上再不带愁容了:哈拿不再面露愁容,说明她已凭着信心领受了这个应许。我们若要领受神的应许,这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希伯来书第6章第12节)。
i. 哈拿告诉我们,我们应如何在神的殿中重拾喜乐,重得相交之乐:在神面前倾心吐意,又凭着信心领受祂的话语。
B. 撒母耳的出生与奉献。
1.(19-20)哈拿神奇地怀上撒母耳,并生下他。
次日清早,他们起来,在耶和华面前敬拜,就回拉玛。到了家里,以利加拿和妻哈拿同房,耶和华顾念哈拿,哈拿就怀孕。日期满足,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撒母耳,说:“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
a. 次日清早,他们起来……敬拜:在应许尚未成就之时,哈拿能够凭着信心真挚地敬拜耶和华神。这是彰显信心的光荣榜样。
b. 耶和华顾念哈拿(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耶和华纪念哈拿”):使用“顾念”这个用语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它通过我们可以理解的人类用语来解释神的作为;即使它存在局限,不能百分百地呈现神的作为,仍可以作为一种描述手法。神从未忘记哈拿,恰当地说是祂顾念她。
c. 日期满足: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哈拿因此感到有些灰心,不过一旦神的应许得到昭示,她就会坚定地持守这应许,不会失去信心,即使它的成就需要时间。她是一个优秀的榜样,是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中的一员(希伯来书第6章第12节)。
2.(21-23)哈拿将孩子留在身边喂养,直至他断奶。
以利加拿和他全家都上示罗去,要向耶和华献年祭,并还所许的愿。哈拿却没有上去,对丈夫说:“等孩子断了奶,我便带他上去朝见耶和华,使他永远住在那里。”她丈夫以利加拿说:“就随你的意行吧!可以等儿子断了奶,但愿耶和华应验他的话。”于是妇人在家里乳养儿子,直到断了奶。
a. 等孩子断了奶:在当时的以色列文化中,孩童通常要到两岁才断奶,还有一些孩子会在三岁才断奶。如此,可以推测哈拿不会急急忙忙、早早就给撒母耳断奶。
b. 但愿耶和华应验他的话:这是来自以利加拿的美好建言。他所说的是,“凡事要竭尽全力顺服神,这样我们就可以看见祂的话语在我们中间应验。”
3. (24-28)哈拿献上撒母耳,事奉神。
既断了奶,就把孩子带上示罗,到了耶和华的殿,又带了三只公牛,一伊法细面,一皮袋酒。(那时孩子还小。)宰了一只公牛,就领孩子到以利面前。妇人说:“主啊,我敢在你面前起誓,从前在你这里站着祈求耶和华的那妇人,就是我。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耶和华已将我所求的赐给我了。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于是在那里敬拜耶和华。
a. 就把孩子带上示罗:对哈拿和以利加拿来说,迈出这一步实属不易。即使付出巨大的个人代价,他们仍然愿意践行誓言,这是以利加拿和哈拿敬虔之心的明证。
b. 又带了三只公牛:《撒母耳记上》1章24节提到他们带了三只公牛去示罗,而《撒母耳记上》1章25节提到仅一只公牛被宰杀献祭(其中一些肉用于分享祭肉的筵席)。这是要强调其中的一只公牛特别作为燔祭而献上,用来使小撒母耳洁净、成圣。
c. 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我也将他借给耶和华”):这句话可以翻译成,“而我也将自己献给耶和华神。”这里的意思并不是哈拿“拥有”这孩子,将他“借给”耶和华神。相反,这里的意思是这孩子是她的“祈祷”,或者说是她向神祈祷的应验。
i. “撒母耳”一名的意思是“神的名字”;哈拿一语双关(这是希伯来人中的常见做法),她的言下之意是,她曾“向神祈求要得到他”。在希伯来语里,“求”的发音与“撒母耳”相近。
d. 于是在那里敬拜耶和华(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于是他们在那里敬拜耶和华”):敬拜是这个家庭的特色,多次出现在这个家庭里(另见撒母耳记上第1章第3节、19节、28节)。即使处境艰难,他们仍然会敬拜耶和华神。在你交出自己稚儿的那一日,歌颂赞美神或许并不是一件易事;但正是我们的赞美讨神喜悦,正如《圣经》教导的那样,要向神献上颂赞的祭(希伯来书第13章第15节)。
© 2022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