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书第3章-烈焰火窑中蒙拯救
A. 尼布甲尼撒竖立巨像,下令人人都得敬拜这像。
1.(1) 制造并竖立巨像。
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高六十肘,宽六肘,立在巴比伦省杜拉平原。
a. 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对于这个事件的发生时间,存在相当大的争议。有些人认为这件事发生在但以理书第2章的事件之后不久,但还有一些人认为这件事发生在多年之后。
i. 但以理书第3章,尼布甲尼撒所造的巨像和但以理书第2章里他梦中所见的巨像,二者之间的联系明显可见。看起来,尼布甲尼撒特意制造了一座全金的全身塑像,以此表示他的统治和权柄将永世无穷——这与神所宣布的计划相悖。
b. 一个金像:这个塑像更像是一座具艺术风格的方尖碑,而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像,高90英尺(30米),宽9英尺(3米)。它如此之大,可以肯定地说,它不是由纯金制成的,而可能是由包金木头制成。这是在古代一种常用的建造方法。
i. “如今在杜拉平原上,仍矗立着成直线形的土堆,大约有二十英尺高(约6.10米),底部为边长四十六英尺(约14. 02米)的正方形,它像一座巨型雕像的基座。”(赫斯洛浦,Heslop)
2. (2-3)所有巴比伦高官显贵聚集一处,参加金像的开光典礼。
尼布甲尼撒王差人将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召了来,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于是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聚集了来,要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就站在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前。
a. 将总督……都召了来:“总督”(Satrap)是一个来自波斯语的外来语单词,意思是疆土守卫者。这个词指的是一类特定的行政官员。
b. 各省的官员都召了来,为……像行开光之礼:所有官员都被要求来参加巨像的开光典礼,这意味着尼布甲尼撒的用意是借此机会,通过跪拜这个金像来检验官员的忠诚。
3. (4-6)命令所有人敬拜金像。
那时,传令的大声呼叫说:“各方、各国、各族(注:原文作“舌”。下同)的人哪,有令传与你们:你们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当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
a. 角、笛、琵琶、琴、瑟:其中一些乐器很难确定是什么乐器,但意思仍然很清楚。这是一支令人印象深刻的管弦乐队。
i. 经文使用了亚拉姆语中的“竖琴”、“弦琴”(注:参新钦定本“竖琴、弦琴”,和合本“琴、瑟”)与“和谐奏响”(注:参新钦定本“各种乐声和谐奏响”,和合本“各样乐器的声音”)等词,为此一些批评家认为,但以理书是在但以理时代几百年之后写成的。他们之所以持这种看法,是因为这些特定词语是亚拉姆语从希腊语借用的词汇。据称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的但以理,不可能会使用这些词,而且据说这些词语直到公元前三世纪才进入希伯来语词汇中。
ii. 然而,从古代文献我们得知,早在公元前八世纪,在亚述、巴比伦和波斯地区就有希腊人。考古学发现也给出了确凿的证据,就是早在但以理时代之前,希腊雇佣军就在犹大及其周围地区作战,并且建立了军事定居点。
b. 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这项命令以一个强大的威胁作支持。尼布甲尼撒认为,拒绝跪拜金像不仅是一种宗教冒犯而且是叛国。
i. 在这一点上,尼布甲尼撒就像许多政客一样,似乎愿意利用宗教来加强他对政治权力的控制。政客们乐于将精神忠诚和民族忠诚融合在一起。一个例子是,1936年纳粹德国青年组织负责人巴尔杜尔·冯·席拉赫(Herr Baldur von Schirach)曾这样说:“如果我们作为真正的德国人行事,我们就是按照神的法则行事。谁为元首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服务,谁就是为德国服务;谁为德国服务,谁就是为神服务。”
ii. 另一个例子是,1960年当时的加纳总统在国家议会大厦前竖立了一尊他本人的雕像,略大于真人。雕像侧面的铭文刻着,“要先求政治的国,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在1966年的一次不流血政变后,这座雕像被拆毁。
c. 烈火的窑:尼布甲尼撒不是一个允许违法者逍遥法外的人。在一篇古代楔形文字文献中,尼布甲尼撒被描述成一个相当专注于正义的人,为正义“他日夜不息”。该文献还讲述了一名屡次犯下罪行的罪犯被斩首的故事,之后,以这罪犯头部为原型雕刻的石像被公开展示,以示警戒。
4. (7)众民遵从尼布甲尼撒的命令。
因此各方、各国、各族的人民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a. 人民一听见……声音:尼布甲尼撒的盛大偶像崇拜配有音乐伴奏——是煞费苦心、精心制作的音乐。这对我们是一个提醒,音乐具有强大的内在力量,既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
b. 就都俯伏敬拜……金像:根据鲍德温(Baldwin)的说法,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他们一听到,就俯伏在地。他们完全立刻顺从了尼布甲尼撒的命令。
B. 三个希伯来人拒绝遵从命令。
1.(8-12)几个迦勒底人指控这三个希伯来人。
那时,有几个迦勒底人进前来控告犹大人。他们对尼布甲尼撒王说:“愿王万岁!王啊,你曾降旨说,凡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声音的都当俯伏敬拜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窑中。现在有几个犹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伦省事务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王啊,这些人不理你,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a. 有几个迦勒底人进前来控告犹大人:这些迦勒底人如此针对这些犹太人,是有明显的政治动机,这几个犹太人在上一章经文记录的事件中,与但以理一起得到提拨,进入高层,担任要职。
b. 这些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很显然,直到这些迦勒底人指出来,才发现他们没有拜金像。成千上万名朝廷官员出席仪式,人头济济,这三个人很容易被忽视。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三个犹太人没有提出正式抗议;他们只是自己避免参与拜偶像之罪。
i. 他们的行为不是公开的,但也不是隐藏的。这三个希伯来人一定知道他们的行为会被人发现,但他们顺服的是神,而非人。“你怎样生活不可能不被人发现:点燃的蜡烛是藏不住的。一些好人有一种感觉,以为明智的做法就是保持沉默,把自己的光藏在斗底下。他们打算在整个争战期间保持低调,等分发棕树枝时再出来。他们希望通过街后小巷进入天堂,乔装打扮,偷偷摸摸进入荣耀里。啊,我(注:谐音,英语发音近似于阿们),多么堕落的一套做派!”(司布真,Spurgeon)
2. (13-15)尼布甲尼撒召见违背他命的希伯来人。
当时,尼布甲尼撒冲冲大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带过来,他们就把那些人带到王面前。尼布甲尼撒问他们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你们不事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吗?你们再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却还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
a. 是故意的吗(注:新钦定本“是真的吗”):为了做到公正可信,尼布甲尼撒没有听信一面之词,轻易相信指控。他亲自召见这些人,要查证这些指控是否为真。这对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来说,这是更大的考验。为神站立是一回事;而面对尖锐地质问“是真的吗”(注:参新钦定本;新钦定本“是真的吗”,和合本“是故意的吗”),在这种情形下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是更难做到的事。在耶稣被捕之后,彼得一直跟着耶稣,但在面对“是真的吗”这样的诘问时,他却胆怯畏缩,三次不认主。
i. “如果,在这个时候你站在那鉴察人心的神面前,你不能说‘是真的’;你又当如何面对呢?如果你不能说你愿意背起基督的十字架,甘冒一切危险来跟随他,就请听我一言,明白真相吧。如果是这样,那你就不要作任何公开的表白。不要提说洗礼或圣餐,不要加入教会,也不要成为一名基督徒。因为你若这样做,就是撒谎自欺。如果你没有与世界的偶像断绝关系,就不要宣称是这样。一个人口里宣称自己是怎样的人,而实际上他却并非如此,那他大可不必这样说;这是在给自己添罪,给自己添恶。如果你对基督不能真诚以待,如果你怯弱之心让你背叛了主,那么我劝你就不要宣称自己是他的门徒。与世界为伍,或是对主持刚硬之心的人,这种人最好掉头回家,因为他在这场战争中毫无用处。”(司布真,Spurgeon)
b. 若不敬拜,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尼布甲尼撒不会容忍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丢面子。出于骄傲,他宣称:“除了我,你们不能有别的神明。”
i. 我们可以想象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所面临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妥协让步。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切——国王、火窑、乐声、他们的同胞、他们的对手——都在合谋劝说他们妥协。然而,对他们来说,神比这一切都更加真实。“不要根据王的威胁和炽热的火窑来判断目前的处境,而要依据永生的神和那等着你的永恒生命来作出判断。不要让琴瑟琵琶迷倒你,而要倾听那荣耀者的音乐。人虽向你变脸,但你会看见神向你微笑,所以你不会动摇。”(司布真,Spurgeon)
c. 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尼布甲尼撒不以为然地说出这句话,就是在羞辱一切神明,他也不以为意。与其说他是一个有神论者,不如说他是一个世俗主义者,或者人文主义者。他真正所信的神,是他自己,而非巴比伦的神明。
3. (16-18)这三个希伯来人坚持不跪拜金像。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a. 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注:新钦定本“这件事我们无需回答你”):他们无需(注:参新钦定本,和合本“不必”)为自己辩护。他们在这件事上的罪过显而易见,就是绝不会跪拜金像。
b. 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救出来:藉着这句话,这几个犹太人表现出对神大能的正确认识和欣赏。事实上,他们知道神有能力拯救他们脱离烈火的窑和尼布甲尼撒的手。
c. 即或不然:在这一点上,这几个犹太人表明了他们十分清楚明白顺服神的结果。他们知道神的大能,但他们也知道,即使神没有满足他们的期盼,他们也必须要做正确的事。
i. 我们常常抱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或者没有得到公正对待。很多时候,更好的做法是表明立场并忍受困难,将我们的命运交在神的手中。
ii. 他们没有怀疑神的能力,但他们也没有自以为知道神的旨意。在这一点上,他们与约伯一致:他虽杀我,我仍信他(注:参新钦定本;新钦定本“他虽杀我,我仍信他”,和合本“他必杀我,我虽无指望”伯13:15)。他们认识到神的计划可能不同于他们的愿望。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我有自己的愿望和梦想,我祈祷神来实现;但如果他不这样做,我也不能背弃他。
iii. 这些人就是不贪爱世界的人。有很多教人如何自助的畅销书,是为了帮助那些贪爱世界之人;然而许多基督徒却因贪爱世界而裹足不前。要记住一点,早期基督徒被投入斗兽场不是因为崇拜耶稣,而是因为他们不愿跪拜罗马皇帝。
iv. 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确实爱耶稣,对他评价颇高——然而,他们却离神甚远,因为他们也爱并崇拜世界、罪恶和自我。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壹2:15)。
d. 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说这话需要极大的信心。神先前在不太引人注目的事情上试验预备他们,让他们现在面对需要极大信心的处境。
i. 这些人在面对吃不洁食物的挑战时立场坚定,而后他们看见神对他们顺从的祝福。这给了他们勇气,使他们如今也能选择顺服神,即使他们要冒更大的风险。
ii. 许多人在顺服神方面失败,是因为他们在等待一些“大事”来考验他们的信心,然后才真正开始顺服神。有些人的生活中充满了许多小小的妥协;却觉得自己在真正重要的时候会坚定不移。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向我们表明,在小事上顺服神十分重要。
e. 王啊,你当知道: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的声明中没有为自己找任何借口,这一点引人注目。在这样的试炼之中,人们很容易找借口,想出千万个理由为自己的妥协开脱。
i. 他们可能会说:“抵抗没有任何好处;我们活着不是能做更多好事吗?说“我们必须活着”很容易,但事实上,我们都有一死——既是如此,为什么不为神而死,即使死亡也要坚定为神站立呢?
ii. 他们本可以说,“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在异乡,就得入乡随俗,像异乡人一样行事。”然而,他们知道神有无限的管辖权。我们不能在众人看着我们的时候“表演”出我们的信仰和我们的顺服,我们要走出那二里路。
iii. 他们本可以说:“这样做,会让我们丢掉工作,失去有品味的生活。”很多时候,当神的祝福临到我们,我们就把祝福当成了偶像,为了保住我们所拥有的,而不惜在信仰上作出妥协。
iv. 他们本可以说:“毕竟,我们本没有被要求放弃我们的神。”他们没有某种“超弹性良知”,可以把底线拉到很低,可以自我安慰说,“我们不是在跪拜偶像,而只是出于对国王的尊重或对音乐的敬意而下拜。”像这样的借口十分常见,但也表明了一个道理,即当内心倾向于妥协时,任何事情都可以作为借口。
v. 他们本可以说:“其他人都在这么做。”相反,他们显示出勇敢无畏的个性,单单站在神这一边。
vi. 他们可能会这样说,“只不过做一次,又不会持续很久。十分钟,只是为了王而做。为了十分钟而丢掉我们的生命,这很愚蠢。”这些希伯来人知道十分钟可以改变整个人生。十分钟可以划定你的永恒命运。
vii. 他们可能会这样说,“这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仅此一次而已,神会理解的。”的确,神理解我们在罪中的挣扎——这就是为什么他爱罪人,在十字架上为他们提供了一条自由之路,使他们可以脱离罪的刑罚、权势和影响。知道“神理解”应该成为我们顺服神的动力,而不是我们犯罪的许可证。
viii. “我很高兴,这三个圣洁的少年没有‘谨慎地回答’,【这里,钦定本圣经作‘我们不会精心构想来回答你’】,否则他们可能会想出一些不诚实的策略,或蹩脚的借口来为自己的妥协开脱。我们该怎样面对结果?我们的责任是做正确的事,然后把结果交给神去负责。”(司布真,Spurgeon)
C. 烈焰火窑中的希伯来人。
1.(19-23)三人被投入炉中。
当时,尼布甲尼撒怒气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变了脸色,吩咐人把窑烧热,比寻常更加七倍。又吩咐他军中的几个壮士,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这三人穿着裤子、内袍、外衣和别的衣服,被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因为王命紧急,窑又甚热,那抬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人都被火焰烧死。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这三个人都被捆着落在烈火的窑中。
a. 尼布甲尼撒怒气填胸:无论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多么勇敢,但面对王的怒气仍是一件让人胆战心惊的事。我们有一种感觉,在他们表态之前,尼布甲尼撒说话语气温和,几乎像一个慈父对待淘气的男孩子一样。在听见他们勇敢的回答之后,尼布甲尼撒变了脸色。
i. 尽管面临着令人胆寒的恐吓,这几个人仍毫无惧色,依旧勇敢无畏坚守信仰。司布真(Spurgeon)言词爽利,生动地描绘了那些在这种时候丧失勇气之人的可怕之处:“也要记住,你若因惧怕而屈服于人,你就是在贬低自己。终有一天,那曾以基督为耻的人自己也会感到羞愧:他为自己的罪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人们会说,看看他吧!就是这个人!那个不认主的叛徒!基督被人吐唾沫,被钉在十字架上,而这个人却害怕承认他。为博一个愚蠢女仆的微笑,为逃避一个粗俗之人的嘲笑,为赢得几块银子,为在同伴中显得体面,他竟背弃他的救主,卖了他的主;能说他什么呢?谁能原谅他呢?天使们都摒弃他,因他是一个以荣耀之主为耻的人。他被羞耻和永远的蔑视所笼罩。就连地狱里的失丧之人也躲开他,因为他们中许多人远比他更诚实。我们当中有这样的人吗?我奉永生神的名召唤他,要他为自己的胆怯懦弱负责!愿他上前来,承认自己的罪,并谦卑寻求慈悲救主的怜悯与饶恕。”(司布真,Spurgeon)
b. 这三人穿着裤子……窑又甚热: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这三个希伯来人被迅速且彻底地烧死。
2. (24-25)尼布甲尼撒看见四个活着的人在炉中安然无恙。
那时,尼布甲尼撒王惊奇,急忙起来,对谋士说:“我捆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吗?”他们回答王说:“王啊,是。” 王说:“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
a. 那时,尼布甲尼撒王惊奇:令人惊讶的是,当其他人在炉门口就丧生时,竟然有人活着待在火炉里面。我们可以想象,国王把他们扔进火炉后,并不打算再看第二眼,认为他们会立即被烧死。当他带着满意的表情走开时,却听到火炉中传来歌声。他止住了脚步,在远离熊熊烈火的安全距离处,他向里窥视——看到四个人没有被捆绑,在火中行走。
i. 但以理书3:24,七十士译本的说法是,当尼布甲尼撒听见有人在火窑里唱歌赞美时,这一下子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十分惊奇。可以想象,王已经让人把他们投入了火炉,就没有打算再看第二眼,认为他们会被立刻烧死。他缓步走开,满脸骄矜自得的表情;然而正在那时,从火炉里传出歌声,这声音使他止住脚步。他在远离熊熊烈火的安全距离处,向里窥视————他看到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
ii. 如果在火炉里唱歌这事是真的,它让我们想起保罗和西拉在腓立比的监狱里,也是这样唱诗赞美神(徒16:25)。
b. 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注:新钦定本“那第四个的相貌神的儿子”):尼布甲尼撒告诉我们这第四人是谁——神的儿子(注:参新钦定本“神的儿子”,和合本“神子”)。在他们最艰难的试炼中,耶稣确实与他们同在。
i. 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是否知道在这火的试炼中,与他们同在的就是神的儿子(注:参新钦定本“神的儿子”,和合本“神子”),对此我们不得而知。有时我们能清楚知道耶稣在我们的试炼中与我们同在;有时则不能——但不论怎样,他始终陪伴着我们。
ii. 司布真曾说,神的子民常常处于火炉之中,虽然有不同种类的火炉,但它们在我们的生命中有着类似的功用。
·有人准备的火炉。
·有撒但准备的火炉。
·有神准备的火炉。
iii. 神可以将我们从试炼中拯救出来,也可能将我们留在试炼中,但他会以神迹大能托住我们,加力量给我们。特拉普(Trapp)曾引用一位在火刑柱上被烧死的英格兰殉道者的话,“喔,你们这些天主教徒,你们期待神迹;现在你们在这里就可以看见神迹;因为在这场大火里,我感觉不到比躺在羽绒床上更多的痛苦;这对我来说,就好像躺在一张玫瑰床上。”
c. 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尼布甲尼撒也看到这四个人在火中自由行走。火只是烧掉了捆绑他们的绳索。
3. (26-27)这几个希伯来人从火炉中出来,毫发无伤。
于是,尼布甲尼撒就近烈火窑门说:“至高神的仆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出来,上这里来吧!”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就从火中出来了。那些总督、钦差、巡抚和王的谋士,一同聚集看这三个人,见火无力伤他们的身体,头发也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并没有火燎的气味。
a. 至高神的仆人:在他们从火炉中出来之前,尼布甲尼撒认识到这几人事奉的是真神,是至高的神。
b. 这三个人……火无力伤他们的身体:试炼无力伤害这些人,因为他们完全顺服于神的大能和旨意。在耶稣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他们就知道耶稣应许的真理: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
c. 没有火燎的气味(注:新钦定本“没有火烧的气味”):这表明他们所蒙的拯救是多么彻底。
i. 这整段记载形象地表明了——或许可作为某种预表——以色列在未来大灾难期间的景况。
·尼布甲尼撒就像敌基督,强迫全世界接受一个偶像崇拜的宗教。
·尼布甲尼撒所造的巨像,就像启示录第13章里所描述的像,全世界的人都被命令拜那像。
·烈焰火炉就好比大灾难,是犹太人将要经受大患难的时候。
·三个希伯来人就好比以色列,他们将在患难中得蒙保守。
·被烧死的行刑者就好比与敌基督结盟的人,当耶稣再来时将要除灭他们。
·神秘缺席的但以理就好比教会,甚至在这大灾难的时候都不会在场。
D. 后果
1. (28)尼布甲尼撒承认,这三个希伯来人所信的神是至大的神。
尼布甲尼撒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他差遣使者救护倚靠他的仆人,他们不遵王命,舍去己身,在他们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别神。
a.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尼布甲尼撒将荣耀归给神,但他认识到这位伟大的神并不是他的神。他只是这三位勇士的神。
b. 他差遣使者救护倚靠他的仆人:在但以理书3:15中,尼布甲尼撒曾傲慢地问道,“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现在,尼布甲尼撒对这位神有了更多的认识。
·他是希伯来人的神(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神)。
·他是差遣救主的神(他差遣使者)。
·他是大有能力的神(救护……他的仆人)。
·他是值得信靠的神(倚靠他的)。
·他是值得完全降服的神(不遵王命,舍去己身)。
·他是要求绝对忠诚的神(在他们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别神)。
i. 尼布甲尼撒对神了解不少——但他还没有亲自认识他。
c. 舍去己身: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为神完全献上自己——身体、思想和灵魂。这正是保罗在罗马书12:1中提到的那种顺服: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i. 这整段记载有力地显明了罗马书12:1中的原则。我们看到撒但试图让信徒跪拜他所塑造的,他的理想化的男人女人的“形像”,让信徒相信这就是他们应有的样子。基督徒应全力以赴抵御此类试探,竭力向着神所设定的理想境界迈进,将神所认定的理想视作自身追求的目标。当我们切实付诸行动时,便能够践行罗马书 12:2 中的教导,: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2. (29)尼布甲尼撒诏告天下,不可毁谤希伯来人之神。
现在我降旨,无论何方、何国、何族的人,谤讟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之神的,必被凌迟,他的房屋必成粪堆,因为没有别神能这样施行拯救。”
a. 现在我降旨:这三个希伯来人没有要求尼布甲尼撒颁布这项法令,他们可能也不希望尼布甲尼撒这样做。强迫的崇拜并非善举,无论是对偶像还是对真神。
b. 没有别神能这样施行拯救:看到神在他子民的生命中做工,对尼布甲尼撒来说是一个极其有效的见证。
i. 在哥林多后书3:2-3,保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写在我们的心里,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的。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藉着我们修成的。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神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