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书第9章-但以理提到的七十个七
A. 但以理的祈祷。
1.(1-2)介绍:但以理祈祷的原由。
玛代族亚哈随鲁的儿子大流士立为迦勒底国的王元年,就是他在位第一年,我但以理从书上得知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论耶路撒冷荒凉的年数,七十年为满。
a. 从书上得知(注:新钦定本“从书上知道”):但以理书第9章是圣经里最奇妙、意义最重大的预言篇章之一,他始于但以理对预言的理解与应用。
i. 通过阅读神众先知的话语,但以理知道(注:参新钦定本“知道”,和合本“得知”)了一些事情。预言本就是要叫人知道(注:参新钦定本“知道”,和合本“得知”)的——或许并非所有细节都能被理解,但要点是可心被理解的。
ii. 但以理从书上得知这些——这书就是清晰的神所默示的话语。但以理没有读过提摩太后书3:16,但他确实知道并相信其中的真理: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注:或作“凡神所默示的圣经”),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
iii. “这些经文说明但以理殷勤研读学习圣经,他将自己的祷告生活建立在神话语的根基上。”(阿齐尔,Archer)
iv. “哦,愿你们更多研读圣经!哦,但愿我们所有人都做到了这一点!这样我们就可以支取他的应许!当我们说,‘求你记念向你仆人所应许的话,叫我有盼望’,当我们这样紧紧抓住他的话语,求他按照他的话语而行,我们与神较力得胜的机会将会多么大呢!哦,当神的话语充满我们的口,那会是多么恢宏荣耀的祷告,因为再没有什么言辞比他自己的话语更能打动他的心,让我们在祷告较力中取胜吧。”(司布真,Spurgeon)
b. 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论……的年数:但以理知道,有效祷告的基础是明白神的话,并了解我们当前的处境。他对预言的研读让他看出了一个具体的数字——就是耶利米书25:11 – 13和耶利米书29:10提到的70年,而但以理通达时务,因此他可以知道哪些经文适用于他所处的时代。
i. “这全地必然荒凉,令人惊骇,这些国民要服事巴比伦王七十年。七十年满了以后,我必刑罚巴比伦王和那国民,并迦勒底人之地,因他们的罪孽使那地永远荒凉。”这是耶和华说的。“我也必使我向那地所说的话,就是记在这书上的话,是耶利米向这些国民说的预言,都临到那地”(耶25:11-13)。
ii. 耶和华如此说:“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我要眷顾你们,向你们成就我的恩言,使你们仍回此地。”(耶29:10)
iii. 注意一点十分重要:但以理将这些经文中提到的“年”,视为真实的、实际意义上的“年”,而非象征意义上的“年”。
iv. 毫无疑问,但以理也熟知以赛亚有关居鲁士的预言(以赛亚书44:28-45:4),他看见一个名叫居鲁士(注:又译“古列”,或“塞鲁士”)的人在波斯兴起掌权,这必定让但以理受到了鼓舞。
c. 七十年为满(注:新钦定本“年数应当满七十年”):但以理相信神定下被掳的时间是七十年为满,但他仍热切地祈求神按他的应许而行。但以理明白,神许下诺言,是在邀请我们为此祷告,与他同工。神的应许并没有将我们的祷告和参与排除在外。
i. “因此,按照他应许的来祷告,再没有什么比如此行对我们更为有益。”(加尔文,Calvin)
ii. 这一原则在许多经文中都有提及。彼得后书3:12表明,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通过圣洁行为和敬虔的生活来“加速”主的来临;我们也可以通过传福音来加速主的来临。因为保罗说,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时,神会再度重点关注对以色列的预言(罗11:25)。这意味着我们也可以通过祈祷来加速主的来临,就如同但以理恳求神速速实现关于以色列被掳之人归回的预言一样(但9)。我们也可以祈祷,主耶稣啊,我愿你来!(启22:20)。如果我们期望耶稣早日降临,那我们是可以为此做些事情的。
iii. 但第二个重要原因是,但以理恳求神因着他的怜悯,采用所有可能的起始点中最早那个(但以理的被掳之时)来决定这70年的开端。被掳共有三波(批):
·公元前605年:耶路撒冷遭到攻击,但以理和其他被掳者被带去巴比伦。
·公元前597年:耶路撒冷遭到攻击,圣殿里的财宝被掠走。
l公元前587年:耶路撒冷沦陷,以色列民被掳,放逐他乡。
iv. 但以理希望祷告蒙垂听,祈求神选取最早可能的起始点来确定这七十年。他希望神的怜悯能早十八年临到以色列,而不是晚十八年。
d. 大流士……元年:此时到达满70年的公元前605年还有三四年的时间。但对但以理来说,此时开始祈祷并不算太早。但以理有远见,提前三四年就开始祈祷。
e. 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即便在神永恒的旨意中,神也安排了人来扮演重要的角色。神千古以来的计划虽已宣告,却是由耶利米发出预言,但以理做祷告,居鲁士颁布诏令。
i. “太多的时候,我们对圣经预言的兴趣不过是出于好奇和猜测的天性,不然就是我们认定无论我们做什么,神都会施行他至高的无上的旨意,所以我们便毫不关心那些事情。”(斯特劳斯,Strauss)
ii. 就其部族传承或家族历史而言,但以理并非天生就特别有资格从事代祷的事工。和以西结不同,他不是出身于祭司家庭,也不像以赛亚或耶利米那样是职业先知。然而,和我们所有人一样,他可以祷告。
iii. 事实上,但以理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使他不太可能成为这样一个热衷于祷告的人。他是一位朝廷高官,几乎可以肯定,日程安排得十分繁忙——然而,他仍抽出时间和精力来祷告。
iv. “我祈求你们,不要养成忽视聚集祷告的习惯。我常说,‘我们所有的力量都在于祷告!’当我们人数还很少的时候,神回应我们的祈祷,使我们成倍增长。”(司布真,Spurgeon)
2. (3)但以理为祷告所做的准备。
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神祈祷恳求。
a. 我……定意向主(注:新钦定本“我坚定脸面,面向主神”,和合本“我……定意向主神”):这意味着祷告中坚定的决心。但以理藉着祷告达成一个目标,他就近神,深信神一定不会拒绝他。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深信自己的祷告合乎神的旨意。而且他也知道他的祷告并非出于私欲。
b. 祈祷恳求(注:新钦定本“藉祷告和恳求向他祈求”):当神的预言计划在但以理面前展开时,但以理并没有消极应对。他来到神面前,祈求神(注:新钦定本圣经“藉祷告和恳求向他祈求”,和合本“祈祷恳求”,未翻译这个词),恳切求神按照他的应许而行,祈求神的作为使他自己得着最大的荣耀。
i. “我们祈求甚少,但神仍应允赐予。”(司布真,Spurgeon)
c. 禁食,披麻蒙灰:这表明了但以理谦卑就近神。“禁食,披麻蒙灰”,是谦卑与哀悼的标志。
i. 但以理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通过祷告完成这个任务。他“尽心尽力,一无遗漏,竭力使他的祷告产生最大的功效,打动神的心。”(华富德,Walvoord)
3. (4-15)但以理承认他同胞的罪,称颂神的良善与公义,归荣耀给他。
我向耶和华我的神祈祷、认罪说:“主啊,大而可畏的神,向爱主守主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我们犯罪作孽,行恶叛逆,偏离你的诫命典章。没有听从你仆人众先知奉你名向我们君王、首领、列祖和国中一切百姓所说的话。主啊,你是公义的,我们是脸上蒙羞的;因我们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并以色列众人,或在近处,或在远处,被你赶到各国的人,都得罪了你,正如今日一样。主啊,我们和我们的君王、首领、列祖因得罪了你,就都脸上蒙羞。主,我们的神是怜悯饶恕人的,我们却违背了他,也没有听从耶和华我们神的话,没有遵行他藉仆人众先知向我们所陈明的律法。以色列众人都犯了你的律法,偏行,不听从你的话。“因此,在你仆人摩西律法上所写的咒诅和誓言,都倾在我们身上,因我们得罪了神。他使大灾祸临到我们,成就了警戒我们和审判我们官长的话;原来在普天之下未曾行过像在耶路撒冷所行的。这一切灾祸临到我们身上,是照摩西律法上所写的,我们却没有求耶和华我们神的恩典,使我们回头离开罪孽,明白你的真理。所以耶和华留意使这灾祸临到我们身上,因为耶和华我们的神在他所行的事上都是公义,我们并没有听从他的话。主,我们的神啊,你曾用大能的手领你的子民出埃及地,使自己得了名,正如今日一样。我们犯了罪,作了恶。
a. 主啊,大而可畏的神:但以理开始祷告的方式是我们所有人都应效法的——先承认神的伟大和美善。有的时候,我们亲近神,仿佛他是一个小气的人,必须费力说服他才会给予我们什么。然而,但以理知道问题不在神身上。神向爱主……的人守约施慈爱。
i. 但以理的祷告具有两个显著特点,既有知识又诚恳热切。许多人的祷告不乏知识,却缺乏诚恳热切;另一些人的祷告热切诚恳,却缺乏知识。二者合一,才是强有力的祷告。
ii. “喔!愿我们的祷告能超越寻常的祷告,直至达到痛苦祈求的程度。”(司布真,Spurgeon)
b. 我们犯罪作孽:但以理承认以色列的罪,他祷告起来就好像自己和其他的以色列人一样罪孽深重。这是一种“我们”的认罪,而非“他们”的。从这种意义上讲,那种把自己置身事外的“他们”式的祷告从不能真正触动神;而真诚的“我们”式的祷告是能正确看待自己,视别的圣徒为我们同走天路的同伴,以怜悯之心待其他圣徒。
i. 我们意识到但以理是多么热切,且全身心专注于神,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这一点,可能还会觉得他的认罪可能看起来有些虚假。与神相比,即使是我们中间最义的人也是满有亏欠。
ii. “我坚信,一个人自身的品性变得越好,他自己心里的喜乐就越多,就越能以主为乐,越能够同情人,有悲怜心;而且有可能待人越发慈悲怜悯。如果你的心灵容纳属天的喜乐,那么你同样会有神那样的悲怜之心。”(司布真,Spurgeon)
c. 你是公义的,我们是脸上蒙羞的:但以理知道以色列人的罪并非是神的过错;神全然公义且无可指责。“脸上蒙羞”的是以色列,而非神。
i. 人们很容易就以色列的问题向神抱怨,觉得神对以色列过于苛刻——但以理丝毫没有这样的想法;他知道神完全公义,过错都在以色列一边。
ii. 但以理没有抱怨,而是认罪. 在神子民经历大复兴的时候,圣灵总是带领人深刻认识罪,引导人认罪. 当人有正确的回应的时候,他们会认罪. 何益仁(J. Edwin Orr )给出了一条指导认罪的良好原则:“如果你暗中犯罪,就暗中认罪,你可以在公开场合承认你需要得胜,但不必透露细节。如果你公开犯罪,就要公开认罪,好将那绊脚跌人之石从被你绊倒之人面前除去. 如果你灵里犯了罪(不祷告、没有爱心、不信,以及由此带来的罪,苛求指摘等),那么就要向教会承认你绊倒人的罪。”
iii. 诚心实意、合宜的认罪应当真诚、具体且彻底。奥尔(Orr)记述了1952年复兴运动中发生在巴西的一件事。在一间挤满人的教会里,有一个女士这样认罪,“请为我祷告,我需要更多爱人。”领袖温和地告诉她,“姐妹,这不是认罪。任何人都可以这样说。”后来在礼拜过程中,这位女士再次站起来,说道,“请为我祷告。我本应该说的是,我言语刻薄,在这间教会里惹了许多麻烦。”牧者倾身靠近奥尔(Orr),在他耳边小声说道,“现在,她说出问题了!”
iv. 这是谦卑的祷告,是相当有效的祷告。橄榄球运动员会尝试从低位处撞击对手,因为这样可能获得进攻优势。当我们谦卑来到神面前时,我们的祷告也能获得这种优势。
d. 我们……没有听从耶和华我们神的话:但以理丝毫没有为以色列的罪找借口开脱。他知道过错完全在于以色列人自身。我们往往为自己的罪找借口开脱,甚至在我们在“认罪”的时候也常常如此。
e. 他……成就了……的话……是照摩西律法上所写的:但以理意识到,即使是在对以色列进行审判时,神也完全忠实于他的话语。他曾说过诅咒必会临到悖逆的以色列人身上(诸如利未记第26章和申命记第28章等经文),而这些咒诅确实降临了。
f. 这一切灾祸临到我们身上……我们却没有求耶和华我们神的恩典:但以理承认自己的罪以及以色列的罪时,他想起了他们“不祷告”的罪。即使是在面对极大的试炼和灾祸的时候,以色列仍然顽梗,没有求耶和华。当我们面对试炼或困难的时候,这应当立刻驱使我们去祷告——若我们没有这种祷告的驱动力,那就表明我们心中冷漠,应该警醒。
g. 你曾用大能的手领你的子民出埃及地:但以理祷告时,想起耶和华神曾将以色列人从埃及拯救出来. 他想起旧约中神大能的彰显,将神的子民从埃及拯救出来,还有神在新约中大能的彰显,就是让耶稣从死里复活(弗 1:19-20)。
4. (16-19)但以理祈求神饶恕并重建耶路撒冷。
主啊,求你按你的大仁大义,使你的怒气和忿怒转离你的城耶路撒冷,就是你的圣山。耶路撒冷和你的子民,因我们的罪恶和我们列祖的罪孽,被四围的人羞辱。我们的神啊,现在求你垂听仆人的祈祷恳求,为自己使脸光照你荒凉的圣所。我的神啊,求你侧耳而听,睁眼而看,眷顾我们荒凉之地和称为你名下的城。我们在你面前恳求,原不是因自己的义,乃因你的大怜悯。求主垂听,求主赦免,求主应允而行,为你自己不要迟延。我的神啊,因这城和这民,都是称为你名下的。”
a. 使你的怒气和忿怒转离你的城耶路撒冷:在承认了以色列人的罪以及神无比的公义之后,但以理单单祈求神施怜悯,以他的美善待耶路撒冷和圣殿(为自己使脸光照你荒凉的圣所)。他还祈求神延迟此事(为你自己不要迟延)。
i. 但以理以爱国者的身份祈祷——但他更爱神的国,而非仅仅爱以色列国。我们应该以同样的爱国心态为神的国祈祷。“绝不要让人说神的教会对圣城、对天国、对宝座上荣耀的君王没有任何爱的情感。对我们来说,基督徒的爱国主义意味着爱神的教会。”(司布真,Spurgeon)
ii. 但以理而的这些祈求是按你的一切公义(注:参新钦定本“按你的一切公义”,和合本“按你的大仁大义”)。这就好像但以理在祷告中说,“主耶和华啊,我并非求你违背你的公义而行事。我现在的祷告是为你的公义得到荣耀的彰显。”
b. 使脸光照(注:新钦定本“使你的脸光照”):这是但以理恳求的核心。他知道神的百姓所需甚多,但他们所有的需要都可以归结于这一点:他们需要神的脸光照他们。
i. “哦,但愿我们学会如何祈祷,好让我们即为他祈祷,也向他祈祷!神啊,你的教会最需要的就是你!一个可怜、幼小、病弱、被忽视的孩子有五十种需求;但是你可以把所有这些需要归为一个,就是说孩子需要他的母亲。所以,如果神的教会有千般需求,我们可以将所有需求归结为一个,那就是‘神的教会需要神’。”(司布真,Spurgeon)
c. 为自己使脸光照你荒凉的圣所……为你自己不要迟延(注:新钦定本“为你自己的缘故,使你的脸光照你荒凉的圣所……为你自己的缘故不要迟延”):但以理的祷告关注的是神的荣耀,而非主要着眼于人的益处。他祷告的目的是要看见神的旨意成就,神的事业得到荣耀。
i. 为我们自身的需要祷告并没有错。耶稣曾要我们这样祈求,“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同时,我们要怀着更大的热忱,致力追求神的荣耀和利益,胜于我们自己的需要。
ii. 但以理的祈祷还显明他纯洁的动机。有时我们祈求神成就大事,是为了让世人知道我们是服侍神的伟大工人。但我们的祈祷,无论是在言语上还是内心深处,都应当以主的事工为重。
d. 我们在你面前恳求,原不是因自己的义,乃因你的大怜悯:早在新约时代之前,但以理就已在稳固的新约立场上祷告。他的信心不在于自己的良善,而是神的良善。
i. 这就是“奉耶稣的名”祷告的意义所在。那并不是我们加在祷告末尾的几个字,而是表达出一个事实,即我们是靠耶稣的美德与公义祷告,而不是靠我们自己的。
ii. 但以理之所以了不起,并不是因为他的祷告本身,而是因为他的祷告显明了对神极大的信靠。许多宗教人士信教的人花大量时间祷告却毫无成效,因为他们的祷告并没有植根于神的善良和公义。自以为义或自我依靠的祷告,在神面前毫无力量。“撒旦最微妙的欺骗之一,就是他成功地让成千上万的人信靠祷告,而没有信靠耶稣所流出的宝血。”(塔尔伯特,Talbot)
e. 求主垂听,求主赦免,求主应允而行(注:新钦定本“主啊,求你垂听!主啊,求你赦免!主啊,求你听并且应允而行”):但以理祷告起来就像一位了不起的摔跤手,急切地想要占据优势。他察觉到神对每一项祈求都持开放态度,于是他接连不断地快速提出了许多祈求。
i. “利用你的优势;基于神对你祷告的回应,再进一步祷告。如果你藉祷告蒙了神大大的祝福,那就说:‘因为他侧耳听我,所以我要求告他;因为垂听了我一次,所以我要再次呼求他。”(司布真,Spurgeon)
ii. “神不会回应敷衍了事的祷告:只有不断祈求才能得到应允。当神的教会锲而不舍,神不会不应允。当恳求的心灵坚持不懈,当神的灵在他里面大力运行,他没有得到祝福就不会放天使离去,而天使也不会离去,直到这锲而不舍的恳求者得到祝福。弟兄们,倘若我们中间只有一个人能像但以理那样迫切祷告,那么祝福就会临到。”(司布真,Spurgeon)
B. 加百列带来但以理祈祷的答案。
1.(20-21)在但以理正在祷告时,天使突然造访他。
我说话、祷告,承认我的罪和本国之民以色列的罪,为我神的圣山在耶和华我神面前恳求。我正祷告的时候,先前在异象中所见的那位加百列,奉命迅速飞来,约在献晚祭的时候,按手在我身上。
a. 我正祷告的时候:就在但以理祷告的时候,这个富有戏剧性的祷告答复就临到了。耶稣曾说,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太6:8)。无论何时,若祷告答复似乎迟来,延迟是有原因的。若时机合宜,神会立刻回应祷告。
i. 有时候,甚至在我们祷告之前,神就回应了我们的祷告。他们尚未求告,我就应允;正说话的时候,我就垂听(赛65:24)。
b. 奉命迅速飞来:这是圣经中为数不多提到天使飞翔的经文之一。加百列来迅速赶来,因为天地之间并没有遥远的距离.
c. 在献晚祭的时候:这是一天中一个特别的时刻,摩西曾献逾越节的羊羔(出12:6),耶稣也是在这个时刻被钉十字架(太27:45)。
i. 但以理年轻时生活在耶路撒冷,他常常能看到在献晚祭时从圣殿升起的袅袅青烟。
2. (22-23)加百列宣告,他来是要把神对他祷告的回应带给但以理。
他指教我说:“但以理啊,现在我出来要使你有智慧、有聪明。你初恳求的时候,就发出命令,我来告诉你,因你大蒙眷爱,所以你要思想明白这以下的事和异象。
a. 我出来要使你有智慧、有聪明(注:新钦定本“我来要使你有智慧能明白”):在但以理的祷告中,他并没有祈求能够明白什么。他的祷告表明他的心与神的心深相契合,如同朋友,所以神向但以理揭示了许多事情(约15:15)。
i. 但以理研读了耶利米书中的那段经文,但仍然不太明白。在这种情况下,但以理更多是通过祷告才获得了领悟。“所有学习圣经的人都会告诉你,当一段经文晦涩难懂,靠研读和参考解经资料仍然无法理解时,常常是祷告带给人亮光,从中发现隐藏的宝藏。对于每一个学习神话语的人,如果他想成为学识渊博的圣经学者,我们的建议是,除了使用的一切方法,如查阅所有注释、深入探究原文,探索博学的神学家的研究成果,还要融入炽热的祷告。”(司布真,Spurgeon)
ii. “路德(Luther)说,他常常靠着……热切的祷告得到更多的属灵亮光,比阅读许多书籍得到的更多,也多于最细致的默想。”(特拉普,Trapp)
b. 因你大蒙眷爱:但以理和使徒约翰(约13:23)都与神享有爱的关系,他们都因此被人所知。他们也因领受了惊人的预言而闻名。
i. 关于以色列国,但以理刚刚思考了关乎以色列的一系列的“七”——耶利米所预言的七十年被掳。仿佛神通过加百列说,“现在,我将要展示一些‘七’,会让你大为惊叹。”
ii. 但以理向我们显明了一个原则,只要我们殷勤寻求神,我们得到的往往多于我们所求的。
C. 七十个七的预言。
1.(24a)为犹太人和耶路撒冷,已经定了七十个七。
为你本国之民和你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
a. 已经定了七十个七(注:新钦定本“已经定下七十个星期”):在圣经学者和释经家之间,几乎已经达成一种共识,即这里指的是以七年为一个单位的七十个七年,或者七十个“星期年”(weeks of years,注:一个“七”,代表一个“星期年”)。
i. 在古希伯来语中,“星期”(注:参新钦定本“星期”,和合本“七”)仅仅是指由七组成的一个单位。这里的希伯来语词常被用来指以七天为一单位,但它也可以用来指以七年为一单位。
ii. “犹太人有安息年,他们的年份按照这种算法划分成“星期年”(注:以七年为单位来划分,每七年等于一个星期年),就如这个重要预言中,每一个 ‘星期’都包含七年。”(克拉克,Clarke)
iii. 创世记29:15 – 28就是一个例子,这里使用了这个古希伯来语词语(shabuwa),在同一语境下,这个词用来表示七天,也用来表示七年。
b. 为你本国之民和你圣城:七十个七聚焦于但以理的本国之民(犹太人)和他的圣城(耶路撒冷)。
i. 除非教会变成以色列,否则这里与教会无关。塔尔伯特(Talbot)称呼七十个七为“神为以色列所定的时间表”,也就是说,七十周所涉及的不是外邦人,也不是教会。
2. (24b)七十个七内要成就的事。
要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注:或作“彰显”)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者(注:“者”或作“所”)。
a. 要止住罪过:这说的是罪过本身将被终止。按照字面意思来讲,这意味着在地球上建立一个全新的秩序,终结人类对神的悖逆。
i. “在所定年日的巅峰时刻,人们将见证,人类在神面前的‘罪过’或‘叛逆’将被终结——这是一个自然进程,当地上一个全新的秩序出现时,它就会来到。这样看来,神的国必定要在地上建立,别无其他可能。”(阿齐尔,Archer)
b. 除净罪恶(注:新钦定本“终止罪恶”):从字面意义理解这些词语,这不仅意味着罪恶过犯的终止,(注:参新钦定本“终止”,和合本“除净”),而且还意味着罪恶本身的终止(注:参新钦定本“终止”,和合本“除净”)。这里的意思是要“封禁”或“遏制”罪恶。由此看来,这指向一个崭新的、得蒙救赎的世界。
c. 赎尽罪孽:人的罪孽必被赎尽,人将顺从神的公义与圣洁。显而易见,这工作已在十字架上得到完成。
d. 引进(注:或作“彰显”)永义:人们可能会从个人层面来理解这句话,但一直以来都有义人存在。从字面意义来看,这意味着由弥赛亚带来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秩序。
e. 封住异象和预言:这里讲的是预言的结束与应验,包括人类历史的最后阶段,并以神儿子的统治达到顶峰。
i. “这必定包括了他登基作王。”(阿齐尔,Archer)
f. 膏至圣者(注:“者”或作“所”):就其简单、字面的意思而言,这指的是一个地方,而非一个人(注:新钦定本圣经直译为“膏抹至圣”)。这是一处至圣的地方——圣殿里的至圣所,而这个地方将会被膏抹和祝福。
i. 总的来说,加百列向但以理作出的宣告意义非同寻常。他告诉但以理,所有这些令人惊奇之事都将发生在“七十个七”(注:又译“七十个星期”)这期间。
ii. 回顾历史,如果我们无视这些词语直白、字面的意思,而赋予它们一种取代其本意的灵意化含义;那我们只好说这些事情已经应验了。有些人相信,在数个世纪的福音传播中,这些应许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验;但这种看法忽视了这些话语简单、直白的意思。
3. (25)七十个七的进程与划分。
你当知道、当明白,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正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
a. 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注:新钦定本“从发出命令恢复并重建耶路撒冷”):这里,加百列向但以理揭示了“七十个七预言”的起始点。历史上有过发出命令恢复并重建耶路撒冷(注:参新钦定本“发出命令恢复并重建耶路撒冷”,和合本“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的事情,它就是这段特定时期的起始点。
i. 圣经列出了四个可能符合这一描述的旨令:
·公元前538年,居鲁士(注:又译“古列”,或“塞鲁士”)颁布法令,允许以斯拉和被掳至巴比伦的人返回耶路撒冷,并重建圣殿(拉1:1-4;拉5:13-1vii. 。
·公元前517年,大流士(注:又译“大利乌”)颁布法令,允许以斯拉重建圣殿(拉6:6-12)。
·公元前458年,亚达薛西(注:又译“阿尔塔薛西斯”)颁布法令,准许以斯拉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并且为其提供安全通行和物资(拉7:11-26)。
·公元前445年,亚达薛西颁布法令,允许尼希米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城和城墙,并且为其提供安全通行和物资(尼2:1-8)。
ii. 这四条法令中,只有第四条是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头三条法令都着重于圣殿,而非街道或城墙(注:参新钦定本“城墙”,和合本“濠”)。
b. 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注:钦定本圣经、新钦定本“直到有弥赛亚受膏君的时候,必有七个星期和六十二个星期”):加百列告诉但以理的信息,简单明确又非同寻常。483年——也就是说,以七年为一个单位,共69个七年——这是从尼希米记2:1-8里记载的颁布法令开始,直到弥赛亚受膏君(注:Messiah the Prince,参钦定本、新钦定本“弥赛亚受膏君”;和和合本“受膏君”)出现之间相隔的时间。
i. 有人认为在耶稣降生之时(公元前5或4年)就是483年期满的时间。这种观点在编年史上很难找到证据支持。
ii. 有人说483年在耶稣受洗、开始传道时(如果时间定在公元26年)结束。如果从亚达薛西早前的那条法令算起,而且按照我们现在的纪年方法来推算(365.25天为一年),而不是以古代的纪年方法来计算(360天为一年),那这是有可能的。
iii. 有人认为483年是在耶稣荣耀进入圣城之时(假设日期定在公元32年)结束。罗伯特·安德森爵士(Sir Robert Anderson)在其重要著作将要来的王(The Coming Prince)中极为详尽地阐述了这一观点。
·安德森(Anderson)采用一年360天的计算方法(但以理的时代以色列人使用这种方法),计算出从那道法令颁布到耶稣荣耀进入圣城共有173880天,正好符合预言的天数,不多不少,一天也不差。“犹太人习惯将一年的360天划分成十二个月,然后在必要时,偶尔插入第十三个月,以此来更正日历上的偏差。”(华富德,Walvoord)
·将公元32年(基于路加福音3:1)作为耶稣受难的年份,对此存在争议(大多数编年史学家倾向于公元30年或33年)。“但近期有文章作出尝试,来证实这个日期为耶稣的受难年份;参R·E·肖尔斯(R。E. Showers)的文章,恩典期刊(Grace Journal)第11期(1970年冬季刊),第30页及以后内容。所呈现的证据值得关注。”(伍德,Wood)
·“今天没有人能够武断地宣称罗伯特·安德森爵士的推算是不可能的。”(华富德,Walvoord)
iv. 有些人说这483年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刻就已满了。这是少数人的观点。大多数人发现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间只是接近483年的结束时间,也认为483年日期满足点是耶稣荣耀入城的时候,即耶稣被钉十架前七天。
c. 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注:Until Messiah the Prince,钦定本圣经、新钦定本“直到有弥赛亚受膏君的时候”,也可译为“直到有弥赛亚王子的时候”):如果以安德森(Anderson)的计算为可靠的依据,那我们就会看到一个预言得到了明显的应验。一位外邦君王颁布法令,而483年之后,不多不少,一天不差,耶稣向以色列人显明自己就是弥赛亚受膏君(注: Messiah the Prince,参钦定本、新钦定本“弥赛亚受膏君”;和合本“受膏君”)。
i. 在我们的观念里,“王子”(注:参新钦定本,“Prince”一词既可以译为“君主、人君”,也可译为“王子”;和和合本“君”)是仅次于君王的人。在希伯来语中,“王子”(注:参新钦定本,和和合本“君”)的意思更着重于“强大有力的统治者”,而非“君王的儿子、王位的继承者”。
ii. “我们主在地上服事时,经文只有一次描述他公开显明自己是锡安之王,即所谓的‘荣耀入城’的那一次,这件事在每卷福音书中均有记载,也是撒迦利亚书9:9和诗篇118:26的应验。”(纽维尔,Newell)
·在那一天,耶稣特意安排了以弥赛亚的身份示人(可11:1-10)。
·在那一天,耶稣欣然接受人们的赞美(路19:38-40),而没有嘱咐人保持沉默(路5:14;8:56)。
·在那一天,耶稣特别提到那一天的重要性(路19:41-42)。
iii. 这个预言的成就是如此明确具体,以至于对许多人来说,它就是一个极为显著的见证。“犹太学者中还有一些人,因为这些话所提供的证据,不得不承认弥赛亚已经降临,而且他就是他们先祖们所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位耶稣。”(特拉普,Trapp)
d. 正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注:新钦定本“正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的街道和城墙都必重建”):这表明耶路撒冷的街道和城墙的重建,将发生在经文提到的第一个七个七(注:新钦定本“七个星期”)之内。随后还会再有62个七(周)的时间,直到受膏君(注:新钦定本“弥赛亚受膏君”)降临。
i. 七十个七被分为三个部分:
·七个七——共49年,直至耶路撒冷城及其城墙得以重建。
·69个七(7加62),从颁布法令起计483年,直到弥赛亚君王出现。
·最后的第70个七,预言完全成就。
4. (26)六十九个七之后会发生的事。
过了六十二个七,那受膏者(注:“那”或作“有”)必被剪除,一无所有,必有一王的民来毁灭这城和圣所,至终必如洪水冲没。必有争战,一直到底,荒凉的事已经定了。
a. 过了六十二个七,那受膏者必被剪除(注:钦定本圣经、新钦定本“弥赛亚必被剪除”):圣经中的“剪除”一词有时被用来指处决(见创世纪9:11和出埃及记31:14)。加百列告诉但以理,弥赛亚将为他人的缘故而被剪除,却不是为他自己(注:参钦定本、新钦定本“过了六十二个七,弥赛亚必被剪除,却不是为他自己”;和合本“过了六十二个七,那受膏者必被剪除,一无所有”)。
i. “聪明的年代学者已经表明,主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是从亚达薛西斯出令开始算起的483个先知年(每个先知年360天)期满之后,即刻发生的。”(艾恩赛德,Ironside)
ii. 奇怪的是,许多颇具能力的解经家竟然完全无视这些数字。他们说,“数字是象征性的,不具有实际的数字意义。”(鲍德温,Baldwin)
iii. “剪除”是一个沉痛心酸的描述,它描绘了耶稣在地上的一生,直到被钉十字架的经历。“出生于别人的马厩里,以别人的马槽为摇篮,他在地上的一生没有安枕之处,受咒诅死在十字架上,而后被安葬在别人的坟墓里,这位神所立的基督、孤独之人的朋友,确实是被剪除,他一生一无所有。”(赫斯洛浦,Heslop)
b. 来毁灭这城和圣所:弥赛亚被剪除之后,耶路撒冷及其圣殿将会再次被一支势不可挡的军队(如洪水)摧毁。大多数圣经学者和释经家都认同,公元70年罗马人摧毁耶路撒冷就是这节经文的应验。
c. 必有一王的民来毁灭(注:新钦定本“那将要来的人君的民必毁灭”):实施毁灭的军队是由那一王的民组成。在但以理书9:27里,对这位“将要来的人君”(注:钦定本、新钦定本“the prince who is to come”,即“那将要来的人君”)作了更多的描述。
5.(27)第七十个七内发生的事件。
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那行毁坏可憎的(注:或作“使地荒凉的”)如飞而来,并且有忿怒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注:或作“倾在那荒凉之地”),直到所定的结局。”
a. 他必……坚定盟约:加百列描述的这个“他”,就是前面一节经文里提到的“那将要来的人君”(注:the prince who is to come,参新钦定本“那将要来的人君”,和合本“一王”)。如果我们知道公元70年那人君的民摧毁了耶路撒冷,那么我们就知道,这个将要来的人君的血统,是起源于古罗马帝国,古罗马帝国的土壤孕育了他的先祖血脉。
i. 所以,“那将要来的人君”(注:新钦定本,和合本“一王”)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罗马人的继承者,就如最终的世界政府是属于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一样(但7章)。
b. 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在最后一七之期,这位将要来的人君将要与以色列订立盟约,从而完成针对犹太民族和耶路撒冷所预言的七十个“七”。
i. 与许多人……定盟约:这里的“许多”一词特指以色列,而非泛指某一群体。古希伯来语的表述为,“与许多人立的约”。
ii. 根据这一盟约,以色列将接受敌基督,即便没有视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弥赛亚,也会拥其为政治上的弥赛亚。在约翰福音5:43,耶稣预言了这种情形:我奉我父的名来,你们并不接待我;若有别人奉自己的名来,你们倒要接待他。
iii. 从但以理书9:24对七十“七”(周)期间将会达成之事的描述来看,我们知道七十个“七”(周)的进程尚未完成。然而,在头六十九个“七”(周)里预言的事件已经应验。这表明在七十个“七”(周)里,在第六十九个“七”(周)和第七十个“七”(周)之间,有一个漫长的“间隔”。第七十个“七”(周)将在那将要来的人君与犹太人坚定盟约之时开启。或许,在我们看来,预言里的这些间隔或暂停显得十分奇怪,但其实这是较为常见的。对比以赛亚书9:6和路加福音1:31 – 33可以发现,关于弥赛亚降临的预言,其中也有一个显著的间隔时间。
iv. 我们可以这样想:在他的救赎计划中,神指定了490年特别聚焦于以色列的时间。这个时间因以色列拒绝接受耶稣而暂停。现在,神的救赎计划的焦点不是在以色列身上,因为这是教会时代。在教会被接走(被提),而且人在地上统治的最后七年开始时,神的关注焦点将重新回到以色列。
v. “当犹太人虽未信却得到恢复、重归故土故城之时,那就是第七十个七拉开帷幕之际;在他们中间将会有忠信的余民,承认他们的罪,并且寻求耶和华的面。”(亨利艾恩赛德写于1911年,Henry Ironside writing in 1911)
c. 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注:新钦定本“他必使献祭与供献终止”):在最后一七里(七年时期),在七年之半,那将要来的人君必要违背与以色列订立的盟约。
i. 通过启示录,可以看出这七年前后两半都未到来,仍属于未来(启12:6, 13-14;启13:5-9, 14-15)。在公元90年并没有发生像一七之半,以及使献祭……终止(注:参新钦定本“使献祭……终止”,和合本“使祭祀……止息”)这样的事情。
d. 那行毁坏可憎的(注:或作“使地荒凉的”)如飞而来:终止献祭将伴随的可憎的事,随后是极大的荒凉。
i. “可憎的”译自一个古希伯来语词语(shiqquwts),它与可怕的偶像崇拜有关(申29:17;王上11:5-7;王下23:13)。其含义是,那将要来的人君会违背盟约,以可怕骇人的偶像崇拜亵渎圣殿的圣地,从而终止献祭与供献。
ii. 对此,耶稣称其为“那行毁坏可憎的”(太24:15),并指出它将是大灾难时期的一个关键标记。在帖撒罗尼迦后书2:3 – 4,保罗提到了那将要来的人君的偶像崇拜之举。
e. 有忿怒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注:或作“倾在那荒凉之地”),直到所定的结局:这个违背盟约又行毁坏可憎的,神已为其定下结局。在第七十个七完成之前,但以理书9:24所描述的所有事情都必成就,而永远的公义必将掌权。
关于但以理提到的七十个七,罗伯特·安德逊爵士(Sir Robert Anderson)在《将要来的王》(The Coming Prince)一书中,阐述了他的理解
《但以理书》9:24-25记述,从颁布命令重建耶路撒冷到弥赛亚的来临,之间会有483年。
7+62个“七”=69个七年。7 x 69 = 483年
安德森认为一个预言年为360天。这是基于古代历史,以及《启示录》11:2、13:5、11:3和12:6,这些经文表明这期间长度为42个月——3½年,又等于1260天。
因此,483 年 x 360 天 = 173,880 天
亚达薛西于公元前465年开始作王。重建耶路撒冷的命令是在亚达薛西二十年尼散月的第一天下达的。按照我们的历法体系(儒略历法),那一天是公元前445年3月14日(尼2:1)。
耶稣在提比略十五年开始他的事工(参路加福音3:1)。提比略于公元14年开始作王,因此耶稣的服事始于公元29年。安德森(Anderson)认为,耶稣在服事期间守过四次逾越节,分别是公元29年、30年、31年,最后一次过逾越节是在公元32年。借助月相表格,我们可以计算出古代逾越节的确切日期,因此,这就有可能计算出耶稣荣耀进入耶路撒冷城的确切日期,就是公元32年4月6日。
从公元前445年到公元32年,按照公历(儒略历法)来算,共有476年(不是477年,因为没有公元零年)。
476 年 x 365 天 = 173,740天
根据3月14日和4月6日之间的差异来调整,增加了24天。
根据476年间的闰年来调整,增加了116天。
从公元前445年3月14日到公元32年4月6日,之间的天数一共是:
173,740 + 24 + 116 = 173,880 天
按照但以理采用的历法,他告诉我们,在颁布命令与弥赛亚君王来临之间将会有173,880天。
对今日的犹太人,耶稣如此呼吁:巴不得你在这日子知道关系你平安的事(路19:42)。在诗篇118:24,大卫曾提到这一日: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