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 第20章 — 关于战争的指示
A. 军队在属灵和实际方面的准备。
1. (1) 信靠神的命令。
“你出去与仇敌争战的时候,看见马匹、车辆,并有比你多的人民,不要怕他们,因为领你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你神与你同在。
a. 你出去与仇敌争战的时候:以色列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民族,周围被强大的帝国包围,与他们的对手相比,在军事力量上很少占优势。在争战中,他们通常与拥有更多马匹、车辆,以及比以色列人数更多的民族作战。
b. 不要怕他们:尽管以色列通常处于劣势,但他们也有来自神的明确命令,不要害怕。神命令以色列人不要害怕,不要怕一个精明的军事家通常会惧怕的东西:敌人数量上的优势、技术的优势和装备的优势。
c. 因为……耶和华你神与你同在:这是神给以色列的一个无所畏惧的理由。神并没有否认以色列的敌人通常会有比以色列更多的马匹、车辆和人民。但神要求他们认清一个更重要的事实:耶和华……神与以色列同在。
i. 在属灵应用中,保罗在罗马书8:31中解释了这个原则: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 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与神同在,便构成了不可战胜的多数。
ii. 这意味着以色列是在神的指引下争战的。“若非奉神之命发动争战,就无法指望得到神的援助。”(克拉克)
d. 领你出埃及地的:以色列也得到了信心的证据。”神并没有要求以色列盲目无知地地信任他。他们在进入战斗中时可以信靠他,因为神此前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强大和信实。耶和华已经表明他是值得信赖的。
i. 当法老带着马匹、车辆来追击以色列人时,神在红海拯救了他们(出埃及记14:26-28)。以色列无需惧怕装备着马匹和战车的敌人。
2. (2-4) 战前鼓舞士气的命令
你们将要上阵的时候,祭司要到百姓面前宣告说:‘以色列人哪,你们当听:你们今日将要与仇敌争战,不要胆怯,不要惧怕战兢,也不要因他们惊恐,因为耶和华你们的神与你们同去,要为你们与仇敌争战,拯救你们。’
a. 你们将要上阵的时候:在战斗前的关键时刻,祭司的职责是鼓励战士们信靠神。祭司通常不亲自参战,因为他们不算在以色列的战斗人员之列(民数记1:47-53)。然而,当以色列开战时,祭司仍然有一项重要的工作—— 教导和鼓励争战的人。
i. 信徒蒙召面对的争战,和以色列人在征服迦南过程中所面对的有所不同。对基督徒来说,他们争战的对象不是血肉之躯,而是属灵的势力。(以弗所书6:12-13)。然而,正如古代以色列在参战前受到祭司的鼓舞一样,今天的信徒也应当受到他们的大祭司(希伯来书4:14-16)以及救恩的元帅(希伯来书2:10)耶稣基督的鼓舞。在属灵战争中,信徒首先应当仰望耶稣基督。
b. 耶和华你们的神与你们同去,要为你们与仇敌争战,拯救你们:这就是勇敢的理由。当以色列顺服并信靠神时,他们在战斗中不会被击败。但当他们不顺服或不信靠神时,即使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也无法在战斗中获胜。
i. 为你们……争战:“虽然神承诺了这样的保护,但他们仍应当在积极勤奋使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的前提下期待这种保护。祭司、官长和百姓,在这件事情上都有各自要履行的职责;如果他们各自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神自会确保他们取得胜利。那些自身不努力争战却只期待神作工的人,将不会从神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在所有这类情形中,关于才干的比喻都提供了一条精准的准则。”(克拉克)
3. (5-9) 如何精简军队并使其更具战斗力。
官长也要对百姓宣告说:‘谁建造房屋,尚未奉献,他可以回家去,恐怕他阵亡,别人去奉献;谁种葡萄园,尚未用所结的果子,他可以回家去,恐怕他阵亡,别人去用;谁聘定了妻,尚未迎娶,他可以回家去,恐怕他阵亡,别人去娶。’
官长又要对百姓宣告说:‘谁惧怕胆怯,他可以回家去,恐怕他弟兄的心消化,和他一样。’官长对百姓宣告完了,就当派军长率领他们。
a. 谁建造房屋,尚未奉献?神首先告诉以色列军队的官长,让所有在家中有未完成事务的士兵回家。这可能包括士兵尚未入住的房屋、还未收获的葡萄园,或者已订婚但尚未迎娶的未婚妻。这些士兵被要求回家。
i. “在上述这些情况下,若士兵战死沙场,本应属于他的福分便会被剥夺,转而由其他原本无权获得之人占有。(梅里尔)
ii. 这种特权或许会激励人们去建造房屋和从事耕种,这对国家而言有益有利,就如同使徒在类似情形中所讲的那样(提多书3:8)。”(特拉普)
iii. 奉献:此处的措辞暗示着家庭住宅具有的神圣特质。根据梅里尔的说法,这个动词也用于所罗门奉献圣殿(列王纪上 8:63,历代志下 7:5)、奉献祭坛(历代志下 7:9),以及耶路撒冷的城墙(尼希米12:27)。“在所有情况下,都有强烈的宗教意味,表明所做之事是在主面前举行的神圣仪式。(梅里尔)
b. 谁惧怕胆怯?接下来,以色列的官长们要把所有惧怕胆怯的士兵送回家。他们的恐惧和胆怯可能会影响士气。在他的事工中,神只要那些心甘情愿且勇敢的战士参与。
c. 官长对百姓宣告完了:虽然这些例外使以色列军队的规模变小,但这是神的命令。所有这些的豁免情况—— 在任何军队中都很不寻常—— 有力见证了以色列将仰仗耶和华获得争战胜利,而不是依靠他们自己组建一支强大、庞大的军队的能力。
i. 对神来说,军队的规模并不如军心重要。耶和华不希望士兵们被日常事务(他们的家、葡萄园、他们的未婚妻)所分心;耶和华也不想要那些不真正信靠他的人。神可以透过一支真正委身于他的较小军队所能成就的,比透过一支充满妥协的更大军队要多。
ii. 基甸的故事(士师记7章)有力地说明了这一原则。基甸最初有一个32,000人的军队,但人数太多了 —— 所以他让那些害怕的人回家,结果2.2万人离开了。然而,军队仍然规模太大,因此神让基甸再遣散了7,700人,如此一来,他只剩下300人的军队,去对抗一个13.5万人的米甸军队。尽管人数悬殊,神还是让基甸和以色列人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d. 当派军长率领他们:神命令他的军队要具备领导层。他们对神及其赐福应许的信赖,并未消除他们对优秀领导的需求。
B. 战斗指示。
1. (10-11) 和平的提议。
“你临近一座城要攻打的时候,先要对城里的民宣告和睦的话。他们若以和睦的话回答你,给你开了城,城里所有的人都要给你效劳,服侍你;
a. 你临近一座城要攻打的时候:以下经文描述了以色列人通常的战斗程序。许多时候,神会给出具体的指示,这些指示会取代那些常规指示,例如耶利哥之战或对迦南的总体征服。
i. 这开启了一个章节,在其中耶和华告诉以色列人该如何进行战争。按照上帝行事的方式,战争是有规则的。战争不能以任何可以想象得到的方式,或者以任何可能带来胜利的方式进行。这些原则后来在古代基督教关于正义战争的教义中得到了体现。
b. 宣告和睦的话:以色列要避免不必要的战斗,这一点极为关键。如果他们与之交战的城市愿意接受和平条款,那么他们就应该达成协议。
c. 都要给你效劳:被征服的城市将成为向以色列进贡的属城,臣服于神的子民。
2. (12-15) 通过围困和战斗攻克城市。
若不肯与你和好,反要与你打仗,你就要围困那城。耶和华你的神把城交付你手,你就要用刀杀尽这城的男丁。惟有妇女、孩子、牲畜,和城内一切的财物,你可以取为自己的掠物。耶和华你神把你仇敌的财物赐给你,你可以吃用。离你甚远的各城,不是这些国民的城,你都要这样待他。
a. 你就要围困那城:通常情况下,一座有城墙的城市是通过围困的方式被攻克的。敌军会包围城市,切断其所有的物资供应以及与外界的联系。当这座城市因饥饿或干渴而变得极为虚弱时,城中的人要么投降,要么就会被征服。有时候,一场围困可能会持续数年之久。
i. 圣经中描述了一些可怕的围城事件,例如列王纪下6:24-33中对撒马利亚的围困。
b. 你就要……杀尽……男丁:那些距离以色列甚远并拒绝以色列投降条件的城市,将自己定位为以色列以及以色列的神耶和华的长期敌人。既然它们拒绝了和平解决的机会,那么城中每一个士兵或有潜在战斗力的人都将被处死。
i. “处决这些人不仅是为了促使其他城市更愿意向以色列投降,还为了防止刚被攻陷的城市日后发生叛乱。”(梅里尔)
ii. 这种战争形式很罕见。以色列通常并不派遣他们的军队去围攻甚远的城市。
c. 你可以取为自己的掠物:在古代战争中,掠夺所得的物资为军队提供了军饷,并支付了战争开支。有时,以色列军队被明确禁止在战斗中获取战利品(如约书亚记6:17-19所述),但一般情况下掠夺是被允许的。
3. (16-18) 消灭迦南人的命令。
但这些国民的城,耶和华你神既赐你为业,其中凡有气息的,一个不可存留。只要照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将这赫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都灭绝净尽。免得他们教导你们学习一切可憎恶的事,就是他们向自己神所行的,以致你们得罪耶和华你们的神。
a. 其中凡有气息的,一个不可存留:之前关于战争的那些命令并不适用于即将到来的对迦南的征服行动。在征服迦南时,以色列不仅不能向那些城市提出和平建议,而且还要毁掉一切,不仅仅是成年男性。这是一场独特的审判之战,而不只是一场征服或防御之战。
i. “在迦南被征服城市中存留的居民都要被彻底消灭,以免以色列人被诱惑去犯下背离耶和华,转而崇拜其他神明这一最为严重的罪。”(卡兰德)
ii. 亚当·克拉克建议将都灭绝净尽翻译为“你们要彻底征服他们—— 如果他们抵抗就杀死他们,从而让凡有气息的生命都不复存在;或者完全驱逐他们出这片土地,或使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沦为奴隶,使他们不再作为一个民族而存在。”以基遍人(约书亚记9章)和喇合(约书亚记2章)为例,克拉克认为“以色列人似乎并不认为他们有义务杀死每一个迦南人。”克拉克认为这一命令是为了消灭占据这片土地有组织的民族的迦南人。
iii. 约翰·特拉普对此处列举的迦南部落做出了一个有趣的推测:“革迦撒人没有被算在其他部落之中,在约书亚记9:1中也是如此,也许是因为他们接受了和平条件。”
b. 免得他们教导你们学习一切可憎恶的事,就是他们向自己神所行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会下达这样彻底毁灭的命令。迦南人的文化在社会、道德和属灵层面都极其堕落,以至于神认为它已经无可救药,到了该受审判的时候了。在这场独特的战争中,以色列的军队要将神的审判施加在迦南人身上。
4. (19-20) 吩咐在围城期间保留用作食物来源的树木
“你若许久围困攻打所要取的一座城,就不可举斧子砍坏树木,因为你可以吃那树上的果子,不可砍伐,田间的树木岂是人,叫你糟蹋吗?惟独你所知道不是结果子的树木可以毁坏、砍伐,用以修筑营垒,攻击那与你打仗的城,直到攻塌了。”
a. 你若许久围困攻打所要取的一座城:当一支军队在围攻期间包围一座城市,军队会在乡村地区搜寻补给。由于需要木材用于建筑和作燃料,围攻的军队通常会砍伐城市周边地区的树木。
b. 惟独你所知道不是结果子的树木可以毁坏、砍伐:然而,神命令以色列在围攻一个城市时不可砍伐结果子的树木。他们必须从长远考虑(对生态有利),并明白他们眼下对木材的迫切需求不如该地区的长期利益重要。这是又一个例证,表明神不允许以色列发动全面战争,也不允许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赢得一场战斗的胜利。
i. “放过所有结果实的树木是一个仁慈的规定,因为它们结出的果实维系着人类的生命;这也是一个合理的策略,因为如果生命的维系手段被切断,即便是征服者也必将灭亡。”(克拉克)
ii. “倘若几个世纪以来侵略者都遵守这条律法,今天的巴勒斯坦就不会如此树木稀少。”(汤普森)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