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第27章 — 见证之石
A. 以巴路山上的特殊祭坛。
1. (1-8) 建立特殊祭坛的命令。
摩西和以色列的众长老吩咐百姓说:“你们要遵守我今日所吩咐的一切诫命。
你们过约旦河,到了耶和华你神所赐给你的地,当天要立起几块大石头,墁上石灰,把这律法的一切话写在石头上。你过了河,可以进入耶和华你神所赐你流奶与蜜之地,正如耶和华你列祖之神所应许你的。你们过了约旦河,就要在以巴路山上照我今日所吩咐的,将这些石头立起来,墁上石灰。在那里要为耶和华你的神筑一座石坛,在石头上不可动铁器,要用没有凿过的石头筑耶和华你神的坛,在坛上要将燔祭献给耶和华你的神,又要献平安祭,且在那里吃,在耶和华你的神面前欢乐。你要将这律法的一切话,明明地写在石头上。”
a. 你们要遵守我今日所吩咐的一切诫命: 这开始了摩西申命记中所记载的对以色列所讲的第三篇道。这些讲道是在以色列即将过约旦河并在约书亚的领导下进入迦南之前不久所宣讲的。
· 第一篇讲道(1:1-4:43)着重讲述了历史—— 即神为以色列人所做的事,即带领他们出埃及,来到迦南地的边界。
· 第二篇讲道(4:44-26:19)强调了律法—— 神对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生活的诫命。
· 第三篇讲道(27:1-33:29)着重突出约—— 神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该约在西奈山确立(出埃及记24 章),而在此处的摩押平原上得以重申。
i. 和以色列的众长老:‘这里并非只有摩西,而是摩西和以色列的长老们一同吩咐百姓。在申命记其他任何地方,都未提到曾有长老与摩西一起向民众传达信息。”(卡兰德)
b. 要为耶和华你的神筑一座石坛:当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时,他们要在以巴路山上建立一个特殊的祭坛。祭坛要用天然石头建造,不得使用铁器雕刻石头。用这些没有凿过的石头建造祭坛时,他们还要将这律法的一切话,明明地写在石头上。
i. ‘这样的规定,旨在使以色列的祭坛,与通常用加工石头建造的迦南祭坛区分开来。’(梅里尔)
ii. 这是一座特殊的祭坛。它显然是用来献祭的(要献平安祭),但它也是对摩西律法,以及他在申命记中对以色列的伟大讲道的纪念。
iii. 约书亚遵行了这个命令(约书亚记8:30-32);在那里,在迦南地的以巴路山上,约书亚在那里,当着以色列人面前,将摩西所写的律法抄写在石头上。
iv. 所写的可能是包含在十诫中的律法的概要。
c. 一座石坛,在石头上不可动铁器:神不希望石匠的荣耀成为他祭坛的焦点。在他的祭坛上,神拒绝与人分享他的荣耀。美和吸引力只在于神通过献祭(燔祭和平安祭)所提供的,以及在神清晰启示的话语,而不在于人的技巧或才能。
i. “律法强调顺服的必要性,而祭坛则表明,在悖逆之后,这是亲近神的唯一途径。”(摩根)
ii. “因此,道德律法驱使犹太人遵循礼仪律法,而礼仪律法在当时就是他们的福音,就如同如今道德律法驱使我们归向基督一样。基督确实是‘律法的总结,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罗马书10:4)。(特拉普)
d. 墁上石灰:这使得刻在石头上的字清晰可见。只要保持神话语的完整性,任何使神的话更易于他人理解的做法都是好的。
i. “在古代近东,将律法写在石头上是很常见的。在石头上写字之前用石灰涂抹石头是在埃及的一种做法。在摩西时代之前,在比布鲁斯就发现了一些高达八英尺的大型写字石。”(卡兰德)
ii. 每当神的话被呈现时,必须非常明明地呈现。每位传道人和教师都必须努力使神的道清晰易懂;让领受的人能够明白。
2. (9-10) 成为主神耶和华的圣约子民。
摩西和祭司利未人晓谕以色列众人说:“以色列啊,要默默静听。你今日成为耶和华你神的百姓了,所以要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遵行他的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
a. 摩西和祭司利未人晓谕以色列众人说: 申命记的大部分是按照古代国王与其臣民之间协议的相同模式写成的。在这里,意思很明确:耶和华是以色列的王,而以色列人民是他的臣民。他告诉他们他对他们的期望,以及他们可以期待从他那里得到什么。
i. 以色列众人:这里的要点是,没有特权人物可以凌驾于或置身于圣约的要求之外。利未支派与其他支派要一同站在基利心山上这一事实,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梅里尔)
b. 你今日成为耶和华你神的百姓了: 在摩押平原,圣约与第二代以色列人正式确立,此时,又可以对以色列人宣告说:你成为耶和华你神的百姓了。圣约达成,以色列人自愿归顺耶和华神,承认他是他们的王。
c. 要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遵行他的诫命、律例:如果耶和华是他子民的王,那么他们以这种方式顺服他是合适的。考虑到他们与神的圣约,这显然是他们对耶和华应尽的义务的一部分。
B. 从以巴路山宣布咒诅的命令。
1. (11-13) 各支派在两座山之间的划分。
当日摩西嘱咐百姓说:“你们过了约旦河,西缅、利未、犹大、以萨迦、约瑟、便雅悯六个支派的人,都要站在基利心山上为百姓祝福。流便、迦得、亚设、西布伦、但、拿弗他利六个支派的人,都要站在以巴路山上宣布咒诅。”
a. 都要站在基利心山上……都要站在以巴路山上:当以色列进入迦南时,他们要照着这两组划分支派。一组人将聚集在基利心山上,他们将为百姓祝福。另一组人将站在以巴路山上,他们将咒诅那些违背神律法的人。
i. “尽管这里的指示没有提及,但约书亚记的叙述表明,约柜连同抬约柜的利未人留在了两山之间的山谷中,约柜象征着主的同在,同时它也是存放十诫的圣物(约书亚记 8:33)。”(梅里尔)
b. 为百姓祝福……咒诅:这个戏剧性的场景在约书亚记8:32-35中得以实现。在约书亚的时代,这发生在一次惨痛的失败之后,随后是在艾城的戏剧性悔改和复兴(约书亚记7:1-8:29)。在艾城获胜后,约书亚希望以色列人继续顺服神,于是他带领全民进行了申命记27章中所吩咐的仪式(约书亚记8:30-35)。
i. 通过此事,约书亚表明自己是一个遵行圣经的人,以色列是一个遵行圣经的民族。他们将按照神的话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即使付出一定的代价或不便,他们也会如此行。要让以色列各支派从艾城前往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这段路程可是一段不短的距离(20到25英里,即32到40公里之间)。
ii. 本章其余部分宣告了咒诅;但并没有宣布祝福的内容。在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祝福和咒诅都宣读了(约书亚记8:34)。
iii. “之所以没有列出祝福的内容,可能只是因为它们被略去了,毕竟这些祝福本与咒诅一一对应,只是咒诅内容的依次反向表述。受祝福之人在那些受咒诅之人犯罪的方面并未犯罪。”(汤普森)
iv. “摩西没有提到祝福;或许是为了让我们领悟到,唯有通过弥赛亚才能寻得这些祝福。”(特拉普)
c. 都要站在基利心山上……都要站在以巴路山上:神命令在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举行这个露天、有观众参与的讲道,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i. 这里会是举行此聚会的绝佳之地。由于山丘的地势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圆形剧场效果,整个民族都能听到律法的宣读。
ii. 因为基利心和以巴路位于应许之地的地理中心,以色列必须控制迦南的中部和高地,才有条件在这些山上举行这样的集会。
iii. 最后,这些山本身就是祝福和咒诅的象征:“普遍认为,基利心有丰富的泉水、花园和果园,覆盖着美丽的翠绿草木,而以巴路则像光秃秃的岩石一样贫瘠。”(克拉克)
2. (14-26) 咒诅的宣告。
利未人要向以色列众人高声说:
“有人制造耶和华所憎恶的偶像,或雕刻,或铸造,就是工匠手所作的,在暗中设立,那人必受咒诅!’
百姓都要答应说:‘阿们!’
“轻慢父母的,必受咒诅!’
百姓都要说:‘阿们!’
“挪移邻舍地界的,必受咒诅!’
百姓都要说:‘阿们!’
“使瞎子走差路的,必受咒诅!’
百姓都要说:‘阿们!’
“向寄居的和孤儿寡妇屈枉正直的,必受咒诅!’
百姓都要说:‘阿们!’
‘与继母行淫的,必受咒诅!因为掀开他父亲的衣襟。’
百姓都要说:‘阿们!’
“与兽淫合的,必受咒诅!’
百姓都要说:‘阿们!’
“与异母同父或异父同母的姐妹行淫的,必受咒诅!’
百姓都要说:‘阿们!’
“与岳母行淫的,必受咒诅!’
百姓都要说:‘阿们!’
“暗中杀人的,必受咒诅!’
百姓都要说:‘阿们!’
“受贿赂害死无辜之人的,必受咒诅!’
百姓都要说:‘阿们!’
“不坚守遵行这律法言语的,必受咒诅!’
百姓都要说:‘阿们!’”
a. 利未人要向以色列众人高声说:高声宣读祝福和咒诅的会给在场的每个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违背圣约的以色列人的咒诅,将由利未人宣告,百姓则要对每一项宣告回应:阿门!。
i. 我们最好时常提醒自己,“阿们”这个词是有其含义的。它的意思是 “但愿如此”。每一次回应 “阿们”,都是对咒诅宣告的一种有意识的认同。
b. 向以色列众人高声说:严格来说,这些并非咒诅本身。相反,它们列出了那些被宣告要受神咒诅的罪。至于咒诅将以何种具体方式发生,并没有说明。
i. 接下来列出的许多罪,可能不会被他人发现,也不会在摩西律法下受到公正的审判。接下来的咒诅声明反复强调的主题是,即使这些罪不被人发觉,也会受到神的咒诅。
c. 必受咒诅的:利未人要宣告对违背圣约的以色列人的咒诅,而百姓则要对这些咒诅表示认同。
i. 对拜偶像之人的咒诅(制造耶和华所憎恶的偶像,或雕刻,或铸造)。
ii. 对不尊重父母的人的咒诅(轻慢父母的)。
iii. 对偷窃的人的咒诅(挪移邻舍地界的人)。
iv. 对那些残忍之人的咒诅(使瞎子走差路的)。
v. 对向寄居的和孤儿寡妇屈枉正直的人的咒诅。
vi. 对那些不遵守神的性标准(涉及乱伦和兽交)的人的咒诅。
vii. 对行暴力者的咒诅(暗中杀人的)。
viii. 对那些在法庭上欺诈之人的咒诅(受贿赂害死无辜之人的人)。
d. 不坚守遵行这律法言语的,必受咒诅:最后—— 如果有人相信他们已经逃脱了前面这些咒诅—— 那么还有一个咒诅是针对不坚守遵行这律法言语的人。就算我们以某种方式躲过了前面所有的咒诅,没有人能通过完全遵行律法的每一句话来确保坚守遵行这律法言语。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处在律法的咒诅之下。
i. 当所有人在律法面前都被判定有罪,且无法坚守遵行这律法言语时,希望仍然是有的。希望的线索在本章的开头可以找到,神宣告要建造一个祭坛—— 不是在祝福之山基利心山,而是在咒诅之山以巴路山。正是在人们的罪和失败被显露出来,在神对罪的咒诅被宣告的地方,人们需要遮盖和赎罪的祭物。
ii.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信徒在耶稣基督里与神之间的关系并非是旧约的关系。信徒期待蒙福,并非因为他们的顺服,而是因为他们在耶稣里的地位。神的子民应得的咒诅落在了耶稣身上(加拉太书3:10-14)。尽管在不顺服的情况下可能会有因后果而产生的内在咒诅,甚至会有神的管教之手,但在新约之下,神不会惩罚他的子民,也不会咒诅他们 —— 因为他们过去、现在和未来所应得的一切(惩罚和咒诅),都已倾注在耶稣身上了。
iii. 这律法言语的:“全部’(col)这个词,在希伯来文经文的任何印刷版本中都找不到;但撒马利亚文本却保留了这个词……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也保留了这个词,而且圣徒保罗在引用这处经文(加拉太书3:10)时亦是如此。耶柔米说,犹太人删掉了这个词,以免让人觉得他们有义务遵守摩西律法中的所有诫命。”(克拉克)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