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第29章 — 圣约的更新
A. 神为以色列人所行的大事。
1. (1) 在摩押地的圣约。
这是耶和华在摩押地吩咐摩西与以色列人立约的话,是在他和他们于何烈山所立的约之外。
a. 这是耶和华……立约的话:大约在四十年前,在何烈山(西奈山),以色列与神立下了圣约(出埃及记24:7-8)。这是对那个约的重申与再次确认。
i. 在使用“立约”这一词汇时,此处“立约”的原意字面上就是“切割”一份约。创世记15:9-11就是古代立约的一个实例,立约时会将祭祀用的牲畜切成两半(通常是沿着脊柱切开),双方站在或走过这些动物的两半之间,同时诵读约的条款。直至摩西时代,这种“切割”立约的观念依然存在。
ii. “牺牲的祭品被精确地切成完全相等的两部分,切割方向沿着脊柱;这两部分彼此相对放置,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让立约双方能够从它们中间穿过。”(克拉克)
b. 在他和他们于何烈山所立的约之外:基本上,那些被洒上约血的人都死在了旷野之中。不信的一代人已经离世,神要与即将进入并征服迦南地的那一代人重申此约。
2. (2-4) 以色列人看见了奇事,但他们却没有真正领悟这些奇事。
摩西召了以色列众人来,对他们说:“耶和华在埃及地,在你们眼前向法老和他众臣仆,并他全地所行的一切事,你们都看见了,就是你亲眼看见的大试验和神迹,并那些大奇事。但耶和华到今日没有使你们心能明白、眼能看见、耳能听见。
a. 耶和华……所行的一切事,你们都看见了:以色列人看到神的手所行的大奇事,自从离开埃及以来。他们看到了瘟疫、长子的死亡、红海的分开、埃及军队的覆灭,以及通过祷告赢得的胜利。以色列人吃了吗哪,喝了那神奇般供应的水,以色列人见证并领受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b. 然但耶和华到今日没有使你们心能明白:奇迹本身并没有在以色列的心中带来任何改变。如果神没有差遣他的灵来改变他们的心,那么即使是最惊人的神迹也不会带来任何改变。
i. 如今有些人认为,对传福音帮助最大的,莫过于看到更多的神迹奇事。毕竟,面对如此属灵能力的展现,谁能不信呢?但是,如果没有神在人心里进行超自然的工作,即便看到大奇事也毫无作用。
ii. “他们需要耶和华赐下的启示,但因他们的悖逆,耶和华并未将启示赐给他们。那些拒绝神启示之人如此蒙昧,这并不罕见。人可能听了却不明白,因为他们心硬。”(汤普森)
iii. “会幕前羔羊被宰杀,会幕里灯被点亮,香烧在祭坛上,会幕的幔子被收起,会幕安置在它应在的位置,所以这些没有一样不具有某种道德和属灵的意义。如果他们有心学习,本可以在旷野的会幕中,发现那些关乎人类平安与救赎的事物丰富的教导:但他们没有明白的心,没有看见的眼,也没有聆听的耳;所以这一切的教导对他们毫无作用。”(司布真)
iv. 司布真提出了以色列人—— 以及他们之后的人—— 为何对神的真理盲目无知的三个理由。
· 他们从未意识到自己的盲目,以为自己能够看见。
· 他们从未向神求一颗能够领悟的心。
· 他们抗拒他们所拥有的那一点微弱的光。
v. “保罗引用了这段经文来描述他的同胞犹太人的刚硬和盲目。(罗马书11:8)。”(卡兰德)
3. (5-9) 神在旷野中为以色列所施行的伟大作为。
我领你们在旷野四十年,你们身上的衣服并没有穿破,脚上的鞋也没有穿坏。你们没有吃饼,也没有喝清酒、浓酒,这要使你们知道,耶和华是你们的神。你们来到这地方,希实本王西宏、巴珊王噩都出来与我们交战,我们就击杀了他们,取了他们的地给流便支派、迦得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为业。所以你们要谨守遵行这约的话,好叫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亨通。
a. 我领你们在旷野四十年:在他们四十年的旷野旅程中,他们的衣服没有穿破,他们脚上的鞋没有磨损,尽管他们没有饼可吃,也没有酒可喝,然而他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以色列击杀了他们的敌人,他们夺取了他们的地。
i. “对百姓而言,最好的情形就是他们委身于耶和华神。顺服在与耶和华所立的约之下,再没有比这个更高尚,更令人满意的状态了。”(梅里尔)
ii. 显然,这些都是非凡的神迹。若非神迹,在旷野艰苦绕行四十年,衣服和鞋子不可能不穿坏(申命记8:4);若非神迹,旷野中哪来足够的食物和水来满足约两百万人的需求;若非神迹,一个做了四百年奴隶的民族,不可能征服当时的众邦国并夺取他们的土地。
iii. 这些伟大的奇事本身就是神对以色列的能力和爱的证明。它们在信徒的生命中都有属灵的意义。
· 从属灵的意义上讲,神为他的子民提供衣服(启示录3:18)。
· 神为他的子民提供鞋子(以弗所书6:15)。
· 神赐给信徒饼和酒(哥林多前书11:23-26)。
· 神凭借耶稣的大能,使他的子民能以征服仇敌。(罗马书 8:37)。
· 神使他的子民能够夺取他们属灵敌人的地土(哥林多后书10:4-5)。
b. 这要使你们知道,耶和华是你们的神:通过为以色列所行的一切神迹,耶和华给了他们充分的理由知道,唯有他是神,别无他神。
i. 这绝非以色列人一己之力可以达成,唯有作为“战士”的耶和华带领他的子民去征服并占领。从始至终,以色列的圣约历史就是一部神迹奇事的记录。”(梅里尔)
c. 所以你们要谨守遵行这约的话:看到神这些伟大的作为,只有一个合乎逻辑的反应。那就是,认识到神的大爱与大能,本应使以色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坚定地遵守与神所立的圣约。
B. 重申圣约。
1. (10-15) 圣约的各方。
“今日你们的首领、族长、长老、官长、以色列的男丁、你们的妻子儿女,和营中寄居的,以及为你们劈柴挑水的人,都站在耶和华你们的神面前,为要你顺服耶和华你神今日与你所立的约,向你所起的誓。这样,他要照他向你所应许的话,又向你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起的誓,今日立你作他的子民,他作你的神。我不但与你们立这约,起这誓;凡与我们一同站在耶和华我们神面前的,并今日不在我们这里的人,我也与他们立这约,起这誓。
a. 都站在耶和华你们的神面前:这意味着这个约是与全体以色列人所立。这包括首领、男人、女人、孩子、奴仆,以及归附以色列的寄居的(外邦人)。
i. 这是以色列民族与神所立的约。以色列民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种族来界定的,他们是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后裔。但这并非唯一的界定方式 —— 外邦人若愿意摒弃他们的异教神灵,归服于以色列的圣约和律法,也是被允许的 —— 不过,它主要还是以种族来界定。
ii. “他的呼吁面向民众的所有阶层—首领、百姓、男人、女人、孩子,以及仆人。无人可逃避,也没有任何借口。”(摩根)
iii. 这并非是个人在神面前称义的约。人被称义,过去和现在都是因信而得(创世纪15:6)。在以色列民众里,有些人察觉到自身需求,且从以色列的献祭、仪式以及祭司职分中,预见到神的预备,并对其深信不疑,这些人便被算为义。摩西之约(或旧约)并不是能赐予人救恩的约,而是神借着以色列并在以色列当中施行作为,推进他永恒伟大计划的途径。
iv. 顺服耶和华你神今日与你所立的约:这一表述,是又一个例子,来表明通过走过或站在被分割的祭祀动物之间来立约这一观念。克拉克说,这里的“立约”意思是“穿过,也就是从祭牲被分开的部分之间穿过”。
v. 向你所起的誓:此处“经文的字面意思是‘为使你们进入耶和华你们神的约,以及进入他的咒诅’。名词‘咒诅’指的是约中的咒诅。当一个人进入约,他就将自己置于一种境地,即如果违背约的义务,咒诅就会降临到他身上。”(汤普森)
b. 今日立你作他的子民:所有以色列人都包含在神希望立约的愿望中,成为他的子民。他并非仅仅在寻找一些杰出和有才华的人,或者仅仅寻找像利未人这样的一个属灵的支派。神希望整个以色列民族成为他的子民。
c. 并今日不在我们这里的人:圣约超越了那些在当天站在耶和华和摩西面前的人。它还包括那位在摩西和以色列人身边不在那里的人(今日)。聚集在耶和华和摩西面前的那些人的后代,也包含在此约中。
i. “圣约的要求在此延伸到那些尚未出生的人。”未来的世代与在西奈宣誓的早期以色列人是一体的。”(汤普森)
2. (16-20) 对违背圣约者的审判警告。
“我们曾住过埃及地,也从列国经过,这是你们知道的。你们也看见他们中间可憎之物,并他们木、石、金、银的偶像。惟恐你们中间,或男或女,或族长或支派长,今日心里偏离耶和华我们的神,去侍奉那些国的神。又怕你们中间有恶根生出苦菜和茵陈来,听见这咒诅的话,心里仍是自夸说:‘我虽然行事心里顽梗,连累众人,却还是平安。’ 耶和华必不饶恕他,耶和华的怒气与愤恨要向他发作,如烟冒出,将这书上所写的一切咒诅都加在他身上。耶和华又要从天下涂抹他的名”
a. 你们也看见他们中间可憎之物……的偶像:以色列看到了他们异教邻邦的可憎之物和偶像。神警告,任何心里偏离耶和华我们的神,去侍奉那些国的神的人,就绝不可在心里妄想着能得享安宁。
i. 这里的苦菜和茵陈产生于人的妥协、拜偶像,以及他们对忌邪之神心怀怨恨(神要求人单单敬拜他)。这种苦毒使人拒绝神,却还坚信自己会得享平安。
ii. “拜偶像在这里被描述为一种植物,它扎根生长,并结出毒草和苦艾。”(汤普森)
b. 心里仍是自夸说:……却还是平安:也许一个背离耶和华去拜偶像的人,听到针对违背圣约者的咒诅,却认为自己能逃脱任何惩罚。他觉得自己是蒙福的,拥有神的平安(shalom)。这样的人此刻可能会有一时的平安感,但这是一种盲目的平安,是无知的平安,他们看不到即将临到的审判的危险。
i. 一个妥协者或偶像崇拜者可能在心中感到自信,有一种奇妙的“平安感”。但这种平安是一种幻觉。这是盲目的平安,是无知的平安。如果飞机上有炸弹,在炸弹爆炸的前一刻几乎所有乘客都是平静的—— 但他们的平安是基于他们的无知。同样,一个罪人的心中或许毫无烦忧,但这只是因为他盲目。
ii. “人愚蠢的内心就是这样思考的。他听到对罪宣告的咒诅,也知道背离神之人会遭受苦难与厄运的威胁,可他仍旧固执行恶,暗自庆幸,还自我安慰,觉得至少自己能安然无恙,逃脱惩罚。”(迈耶)
iii. 连累众人:这就如同将醉汉与清醒之人相提并论:醉汉在醉酒时或许感觉愉悦,然而其快乐建立在幻觉之上。神警告,不可将义人的安宁与恶人表面上的安宁等同起来。
c. 耶和华必不饶恕他:神明确表示,恶人必不得平安(以赛亚书48:22)。审判可能在今生或来世降临,但终有一日会来。没有人能离弃耶和华而逃脱后果。
i. “如果从长远来看,罪恶能带来愉悦,且真的能给人带来好处,那么在神的安排中,这将是一种非常怪异的现象。全地的审判者必定秉持公义行事,但罪恶若能得到祝福作为回报,这能算公义吗?”(司布真)
ii. 对于在基督里且处于新约之下的人,耶稣基督代替他们成为耶和华必不饶恕的那一位。他作为替代者,为有罪的罪人而死(哥林多后书5:21)。
3. (21-28) 对违约者进行审判的目的。
也必照着写在律法书上约中的一切咒诅,将他从以色列众支派中分别出来,使他受祸。你们的后代,就是以后兴起来的子孙,和远方来的外人,看见这地的灾殃,并耶和华所降与这地的疾病,又看见遍地有硫磺,有盐卤,有火迹,没有耕种,没有出产,连草都不生长,好像耶和华在忿怒中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押玛、洗扁一样。所看见的人,连万国人,都必问说:‘耶和华为何向此地这样行呢?这样大发烈怒是什么意思呢?’人必回答说:‘是因这地的人离弃了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领他们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去侍奉敬拜素不认识的别神,是耶和华所未曾给他们安排的。所以耶和华的怒气向这地发作,将这书上所写的一切咒诅,都降在这地上。耶和华在怒气、忿怒、大恼恨中,将他们从本地拔出来,扔在别的地上,像今日一样。
a. 将他从以色列众支派中分别出来,使他受祸:为了圣约违背者自身的缘故,显然有理由惩罚他。但神的目的不只关乎个体;神希望他对圣约违背者之人的处置,能成为全体以色列人的一个教训。
b. 你们的后代,就是以后兴起来的子孙,和远方来的外人:神对一个破坏约的以色列施加审判的目的,也是为了你们的子孙和远方来的外人。当他们看到因破坏神的圣约而带来的毁灭,看到耶和华在忿怒中所倾覆之地的遭遇,他们会受到警告并被引导走向顺服之路。
i. 神的审判中可作为借鉴的一个例子,就是他对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做的。神在审判中毁灭了那些邪恶城市所在的土地,同样,悖逆、违背圣约的以色列土地也会被毁灭。
ii. 今天的人们也可以从他人违背神的约而遭遇的灾难中学习。悖逆的代价是不值得的。神的命令良善美好,能保护我们。
c. 连万国人,都必问说:神对一个违约的以色列施加审判的目的,也是为了万国人的缘故。当他们看到一个曾从神那里获得如此多祝福,如今却背弃耶和华的民族所遭遇的,他们会受到警告,从而走向顺服。
i. “没有什么比迦南这片‘流奶与蜜之地’的土地变得毫无生机土地荒芜更具讽刺意味的了。”面对从祝福到咒诅的如此惊人转变,在审判之日,列国都会惊讶地问耶和华为何要做这样的事。”(梅里尔)
4. (29) 神对以色列的启示。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
a.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在鼓励百姓顺服的过程中,摩西停下来阐述了一条关于神如何启示的原则。首先,神不会向人类启示一切。有一些事情是隐秘的,神保留给自己。
i. 神比人更伟大、更有智慧,并且永远如此,这一点人必须要接受。“我的意念非你们的意念,你们的道路也非我的道路,”主说。“天怎样高于地,我的道路也怎样高于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也怎样高于你们的意念。”(以赛亚书55:8-9)
ii. “在人的心中,生命中总有许多秘密的事,一些被遮蔽的事,一些无法解释的事。这些事情对神来说并不隐秘。他知晓一切。”(摩根)
b. 明显的事:其次,神确实向人类启示了一些事情。因为神存在,而且他已经发话了,所以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密切留意他的话语。
c. 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第三,上帝的启示是有其意义要传达给我们的。上帝发言并非仅仅是为了让人类惊叹或娱乐。其中蕴含着一则与人类相关的信息。尽管我们无法完全理解上帝的启示,但总体而言,其主要内容是能够被领会和理解的。
d. 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第四,神的启示是跨代的。神对摩西一代有特定的信息,但这个信息超越了其原始的受众,向后来所有的世代发声。
i. 属我们和我们子孙:根据克拉克所讲,犹太人认为这些话如此重要,以至于在许多犹太经卷或手稿中被特别标记出来。
e. 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第五,神的启示是永恒的。他的话不仅永远长存,而且永远始终具有现实意义。神的话比任何可能席卷世界或教会的新潮流或新关注点都更具重要性。
f. 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最终,神的启示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他并非仅仅为了满足人类对属灵事物的好奇心而说话。神说话是为了影响人的生活方式。那些只是听神的话语,而不去践行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领受神的话语。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