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司书第5章 – 神憎恶的祭品
A. 审判将近时寻求耶和华。
1.(1-3)即将到来的流亡和被掳。
以色列家啊,要听我为你们所作的哀歌:
以色列民(原文是处女)跌倒,
不得再起;
躺在地上,
无人搀扶。
主耶和华如此说:
以色列家的城发出一千兵的,
只剩一百;
发出一百的,
只剩十个。
a. 以色列民(原文是处女)跌倒:阿摩司将以色列视为一位悲惨的年轻女子,她跌倒且被抛弃,无人前来援助。在以色列悖逆神的过程中,她就像身处暴徒中的年轻女子一样无助。
i. “处女”这一意象描绘出以色列的脆弱状态,同时也体现出她走向衰败时那种独有的悲哀。这就好像以色列本应拥有完整的生命历程,结出累累硕果,如今却未能如愿。(哈伯德)
b. 以色列家的城发出一千兵的,只剩一百:阿摩司预言以色列的情况会变得如此糟糕,以至于当敌人来袭时,原本能派出一千兵的城市只能派出一百。
i. “以色列引以为傲的军队将只剩下少数衣衫褴褛、厌倦打仗的人。”(麦克科米斯基)
2.(4-9)寻求耶和华。
耶和华向以色列家如此说:
你们要寻求我,
就必存活。
不要往伯特利寻求,
不要进入吉甲,
不要过到别是巴;
因为吉甲必被掳掠,
伯特利也必归於无有。
要寻求耶和华,
就必存活,
免得他在约瑟家像火发出,
在伯特利焚烧,
无人扑灭。
你们这使公平变为茵陈、将公义丢弃於地的,
要寻求那造昴星和参星,
使死荫变为晨光,
使白日变为黑夜,
命海水来浇在地上的─耶和华是他的名;
他使力强的忽遭灭亡,
以致保障遭遇毁坏。
a. 你们要寻求我,就必存活:以色列面临审判临近之时,生存的关键就是寻求耶和华。然而,除非他们首先放弃悖逆和任意妄为的地方(比如伯特利、吉甲和其他敌对的崇拜中心),否则就无法寻求耶和华。
i. 伯特利、吉甲和别是巴曾经是与巨大特权和属灵传统相关的地方。如今,它们却成了徒有其表、空洞的崇拜之地。
· 伯特利是神与雅各相遇的地方(创世记28:11-19,35:1-7)。
· 吉甲是以色列在约书亚时代除去属灵羞辱的地方(约书亚记5:1-12)。
· 别是巴与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有关(创世记21:22-33,26:23-33,46:1-5)。
ii. 在“吉甲必被掳掠,伯特利也必归於无有”在这句话里,吉甲(Gilgal)和伯特利(Bethel)存在双关含义。在希伯来语原文里,这一双关语运用得极为巧妙。
b. 你们这使公平变为茵陈、将公义丢弃於地的:阿摩司再次揭露以色列腐败的律法体系。公平已经被彻底破坏,公义已经死亡。
c. 那造昴星和参星:阿摩司解释了为什么神是值得被寻求的,为什么他能够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即将到来的厄运。他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是有大能有智慧的神,能够创造并维护天空中的星宿,并管理一切受造物。
i. 这意味着神有足够的能力拯救,但也有足够的能力施行审判(他使力强的忽遭灭亡,以致保障遭遇毁坏)。如果力强的和保障在神的大能面前都站立不住,那就没有人能站立得住了。
3.(10-15)原因、诅咒和解决办法。
你们怨恨那在城门口责备人的,
憎恶那说正直话的。
你们践踏贫民,
向他们勒索麦子;
你们用凿过的石头建造房屋,
却不得住在其内;
栽种美好的葡萄园,
却不得喝所出的酒。
我知道你们的罪过何等多,
你们的罪恶何等大。
你们苦待义人,收受贿赂,
在城门口屈枉穷乏人。
所以通达人见这样的时势必静默不言,
因为时势真恶。
你们要求善,不要求恶,就必存活。
这样,耶和华─万军之神必照你们所说的与你们同在。
要恶恶好善,在城门口秉公行义;
或者耶和华─万军之神向约瑟的馀民施恩。
a. 你们怨恨那在城门口责备人的:阿摩司向我们揭示了审判即将降临的缘由 ——以色列人彼此相处的方式令人发指,尤其是强者对弱者的无情剥削。弱者在城门口毫无话语权,还饱受苛捐杂税的压榨。富人以贿赂的手段对穷人进行剥削,屈枉穷乏人。
i. 城门是古代城市的审判之处。以色列的法庭如此腐败,以至于压制了穷人和正直的人。这种不公正的文化导致通达人见这样的时势必静默不言,因为时势真恶 —— 虔诚和正直的人也不敢出声,要么是害怕遭到报复,要么是知道这样做毫无用处。
ii. “在各个社群之中,司法裁决皆于城门口进行。一家之主与其他长老们聚集在城门口,倾听证人的证词,调解各类争端,化解矛盾纠纷,以此伸张正义。城门内侧的空间,连同城门区域内的房间或凹室,均被用作法庭。”(哈伯德)
b. 你们用凿过的石头建造房屋,却不得住在其内:阿摩司向我们揭示了神对以色列恶行的咒诅。以色列的那些恶人,凭借压迫穷苦之人、歪曲正义,谋取了豪华的房舍与葡萄园,然而,这些所得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泡影。神必将把他们从靠欺诈手段获取的房屋和葡萄园中驱逐出去。
c. 你们要求善,不要求恶,就必存活。这样,耶和华─万军之神必照你们所说的与你们同在:阿摩司宣告了神医治以色列罪孽的良方。他们必需开始只求善,不要求恶。他们必须改变他们腐败的法庭,在城门口秉公行义。
B. 以色列的哀号和悲哀。
1.(16-20)耶和华的日子里的哀号。
主耶和华─万军之神如此说 :
在一切宽阔处必有哀号的声音;
在各街市上必有人说 :
哀哉!哀哉!又必叫农夫来哭号 ,
叫善唱哀歌的来举哀 。
在各葡萄园必有哀号的声音 ,
因为我必从你中间经过 。
这是耶和华说的 。
想望耶和华日子来到的有祸了!
你们为何想望耶和华的日子呢 ?
那日黑暗没有光明 ,
景况好像人躲避狮子又遇见熊 ,
或是进房屋以手靠墙 ,
就被蛇咬 。
耶和华的日子不是黑暗没有光明麽 ?
不是幽暗毫无光辉麽 ?
a. 又必叫农夫来哭号,叫善唱哀歌的来举哀:这指的是犹太人在葬礼上雇佣专业哀悼者哀嚎的习俗。阿摩司描述了审判的范围是如此广泛,以至于善唱哀歌的短缺,所以他们不得不叫农夫来哭号。
i. 因为先知阿摩司本身是一名农夫,所以他经常将神的审判与以色列的农民如何受影响联系起来。
b. 想望耶和华日子来到的有祸了!你们为何想望耶和华的日子呢?那日黑暗没有光明:在他们的宗教仪式中,以色列人仍然声称他们渴望耶和华日子。阿摩司却一针见血地警告他们,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所期待的究竟是什么。耶和华日子会给他们带来的将是审判,而非怜悯。他们最后的结局会比先前更惨;这情形就如同人躲避狮子又遇见熊!
i. “这个比喻的寓意很清楚,黑暗和光明在这里不是指恶和善,而是指灾难和安全。”(哈伯德)
2.(21-27)以色列的宗教仪式,不能使他们免于要来到的哀号和灾祸。
我厌恶你们的节期 ,
也不喜悦你们的严肃会 。
你们虽然向我献燔祭和素祭 ,
我却不悦纳 ,
也不顾你们用肥畜献的平安祭;
要使你们歌唱的声音远离我 ,
因为我不听你们弹琴的响声 。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 ,
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
以色列家啊 ,
你们在旷野四十年 ,
岂是将祭物和供物献给我呢?
你们抬着为自己所造之摩洛的帐幕和偶像的龛 ,
并你们的神星 。
所以我要把你们掳到大马士革以外 。
这是耶和华、名为万军之神说的 。
a. 我厌恶你们的节期:听到阿摩司这番言论的以色列人,必定会既感到惊讶,并心生愤怒。他们一直以来都认为,只要遵守节期和严肃会,便是实实在在地尊崇神,能讨神的欢心。然而事实却是,他们的宗教仪式反倒触怒了神。因为这些仪式与他们的内心脱节,在他们日常所行的不义面前,显得空洞而毫无意义。
i. 阿摩司所表达的观点,与耶稣于马太福音5:23 – 24 中所阐述的观点,二者一致:“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来献礼物。”神认为以色列所做的一切 —— 他们的节期、他们的严肃会、他们的燔祭、素祭、平安祭以及他们的歌唱 —— 只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没有公平和公义,这一切都是虚无的。
b.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我们很容易将我们的宗教仪式与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割裂开,错误地觉得只要给予神所谓“应得之物”,神便会欣然悦纳,从而忽视了在与人相处时秉持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但神绝不会认同这种行径。他说:“你们可以保留那些令我厌恶的宗教仪式。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i. “短暂的公平和正义是不够的;这些美德应当像夏季的河流,在社会秩序中持续流淌。”(麦克科米斯基)
c. 你们抬着为自己所造之摩洛的帐幕和偶像的龛:显然,这些都是以色列人从埃及带到应许之地的异教神灵。神提醒以色列人,尽管他们在旷野向他献祭,但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的偶像崇拜。所以当时他们的献祭并未讨他喜悦,现在也一样。
i. 新国际版本(英文)将摩洛的帐幕和龛译为“神龛“和“神座。”这是一段难以翻译的经文。七十士译本将摩洛的帐幕译为摩洛,将龛译为Rephan(与土星有关的埃及神)。
d. 所以我要把你们掳到大马士革以外:以色列极其严重的罪孽理应受到极其严厉的惩戒,除了流放和被掳,别无他法。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