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司书第9章 – 重建废墟
A. 审判带来毁灭。
1.(1-4)神的审判是不可逃避的。
我看见主站在祭坛旁边;他说:
你要击打柱顶,使门槛震动,
打碎柱顶,落在众人头上;
所剩下的人,
我必用刀杀戮,
无一人能逃避,
无一人能逃脱。
他们虽然挖透阴间,
我的手必取出他们来;
虽然爬上天去,
我必拿下他们来;
虽然藏在迦密山顶,
我必搜寻,
捉出他们来;
虽然从我眼前藏在海底,
我必命蛇咬他们;
虽被仇敌掳去,
我必命刀剑杀戮他们;
我必向他们定住眼目,降祸不降福。
a. 我看见主站在祭坛旁边:在阿摩司所见到的这最后一个异象中,他看到耶和华就在圣殿里,监督着审判的工作。阿摩司希望以色列人明白,即使是在执行严厉的审判工作时,神也并未置身事外。
i. “就像拆迁小队的头儿或是入侵敌军的指挥官一样,他果断下达摧毁圣殿的命令,并亲自负责确保最后一个违法者受到惩处。”(哈伯德)
b. 你要击打柱顶,使门槛震动:门槛通常是房子中最坚固的部分。如果柱顶被打碎,就表明整个房子都垮了。这是用一种诗意而有力的方式来描述彻底的毁灭。
c. 无一人能逃避,无一人能逃脱:这是神在告诉以色列人,他们可以逃跑,却无法躲避他和他的审判。即使他们试图挖透阴间或爬上天去,也无法逃避在神面前应承担的责任。高山(迦密山)或海底都无法将他们隐藏免受审判。
d. 我必向他们定住眼目,降祸不降福:旧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基于以色列人的顺服而给予祝福或诅咒的应许(申命记28章;利未记26章)。如果以色列人一直处于习惯性且全面性的悖逆状态,那么他们应当明白,神对他们的关注将是降祸不降福。
i. 你若不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这以下的咒诅都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先前耶和华怎样喜悦善待你们,使你们众多,也要照样喜悦毁灭你们,使你们灭亡;并且你们从所要进去得的地上必被拔除。(申命记28:15、63)
ii. 你们因这些事若仍不改正归我,行事与我反对,我就要行事与你们反对,因你们的罪击打你们七次。我又要使刀剑临到你们,报复你们背约的仇(利未记26:23-25a)
iii. 在新约的祝福下生活是多么美好!罗马书8:31的应许不会改变: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我们知道,我们因信站在恩典中,神是帮助我们的。本该我们受的一切祸都完全倾倒在了耶稣基督身上。
2.(5-10)以色列在列国中被簸扬筛选。
主─万军之耶和华摸地,
地就消化,
凡住在地上的都必悲哀。
地必全然像尼罗河涨起,
如同埃及河落下。
那在天上建造楼阁、
在地上安定穹苍、
命海水浇在地上的─耶和华是他的名。
耶和华说:以色列人哪,
我岂不看你们如古实人吗?
我岂不是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
领非利士人出迦斐托,
领亚兰人出吉珥吗?
主耶和华的眼目察看这有罪的国,
必将这国从地上灭绝,
却不将雅各家灭绝净尽。
这是耶和华说的。
我必出令,
将以色列家分散在列国中,
好像用筛子筛谷,
连一粒也不落在地上。
我民中的一切罪人说:
灾祸必追不上我们,
也迎不着我们。
他们必死在刀下。
a. 主─万军之耶和华摸地,地就消化:这不仅仅是一种诗意的开场白。以色列若牢记神是谁,知晓他一切的大能和荣耀,他们的行为方式就会为神带来荣耀。阿摩司和其他先知基于对上帝本质的理解,教导我们应当如何行事。
i. 阿摩司再次使用“主─万军之耶和华”这一称谓 —— 在阿摩司书7-9章中使用了12次 —— 强调神的主权。“‘主耶和华’这一名称在这一部分中占主导地位,它象征了神的主权。‘主神’字面意思是‘我主耶和华’。”(哈伯德)
ii. “关键在于,神的同在遍满宇宙的每一个角落,上至苍穹,下至尘世,无处不在,而且这种同在是绝对可靠的,是永远不容忽视的。”(哈伯德)
b. 那在天上建造楼阁、在地上安定穹苍:这是一段很难翻译的经文,英文钦定本其他译本都译得非常好。
i. “要确切领会阿摩司书9:6中耶和华所建造之物的具体图景并非易事。那天上的建筑可能是一座‘阶梯’,也可能是一间‘阁楼’……而地上的那一部分就更难以精准确定了。”(哈伯德)
c. 主耶和华的眼目察看这有罪的国:听到以色列被称为有罪的国,这令人震惊可怕。神希望他所有的子民都能深刻地认识到,他们不能自以为可以仰仗神的怜悯,或因“蒙拣选”而妄自尊大。
i. 以色列人以为古实人是一个遥远而无足轻重的民族,所以神说:“我岂不看你们如古实人吗?神还提醒以色列人:“是的,我把你们从埃及带出来,但我也领非利士人出迦斐托,领亚兰人出吉珥。不要以为自己很特别,就骄傲自大。你们是有罪的国。
d. 将以色列家分散在列国中,好像用筛子筛谷:神将利用以色列在列国中的流亡来筛选他的子民 —— 这并非是要毁灭他们,而是为了洁净他们。在这整个过程中,连一粒也不落在地上。神的筛选只会除去糠秕,而绝不会丢弃麦粒 —— 哪怕是最微小的谷粒也会丢弃。只有我民中的一切罪人,那些傲慢自大而从不谦卑的人,才会在审判之下才被判定有罪。
i. “我想,可怜的信徒啊,我看到你就像那粒麦子一样被颠来簸去,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在筛子里,在空中,不得安宁。或许你心里会有这样的念头:‘神对我非常生气。’不,农夫把麦子在筛子里抛上抛下的时候,并不是在对麦子发火,神也并非在对你发怒。终有一天你会明白这一点,当那光照亮一切,你会看到在你所有的痛苦中,都是爱在主宰着一切。”(司布真)
B. 以色列重获祝福和富足。
1.(11-12)恢复以色列的大卫家。
到那日,我必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
堵住其中的破口,
把那破坏的建立起来,
重新修造,像古时一样,
使以色列人得以东所馀剩的和所有称为我名下的国。
此乃行这事的耶和华说的。
a. 我必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早在阿摩司时代之前,北国以色列就拒绝了大卫王朝。在这里,神应许要恢复大卫的王室血统 —— 这在弥赛亚耶稣基督的身上应验了,他就是大卫的帐幕。
i. 强烈的责备和审判信息从这里突然改变。“从第10节到第11节的过渡是全书中最突兀、最令人惊讶之处。审判之剑让位于重建之铲。”(哈伯德)
ii. 如果没有最后这一段话和语调的改变,阿摩司书就是不完整的。“如今已阐明,神圣审判的原因并非是为了报复,而是这是唯一能够实现神所渴望的复兴秩序的途径。”(摩根)
b. 把那破坏的建立起来,重新修造,像古时一样:神应许要处理那些已遭毁坏之物,并对其进行修复和重建。有时,神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行事,任由旧事物消亡,然后开展新的创造之工(哥林多后书5:17,以赛亚书43:19)。还有时,神会将破坏的建立起来,重新修造。这两种方式都是主耶和华荣耀的作为!
i. 阿摩司知道以色列已经毁灭,因为他说要重建大卫的帐幕,而不是大卫的家。帐幕是一个房子,但却是一个简陋的房子。这“描绘了大卫的‘家’已经变成了一个破败的小屋;在阿摩司的时代,大卫王朝已经跌落到不能再被称为家的地步。”(麦考米斯基)
c. 所有称为我名下的国:神宣告,甚至所有称为我名下的外邦人也将进入大卫的帐幕,这是在耶稣里得以实现的应许。
i. 耶稣的兄弟雅各在耶路撒冷公议会上引用了阿摩司书9:11-12。他使用这段经文来表明神应许要呼召外邦人,并将他们带入弥赛亚的国度,而不是以色列的国度。
ii. 使徒行传15:17中“余剩的人”取代了阿摩司书9:12中的提法(使以色列人得以东所馀剩的)。这是因为七十士译本(旧约从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的古译本)将以东译为“亚当” ——“人类。”
2.(13-15)恢复以色列的富足。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
耕种的必接续收割的;
踹葡萄的必接续撒种的;
大山要滴下甜酒;
小山都必流奶(原文是消化,
见约珥三章十八节)。
我必使我民以色列被掳的归回;
他们必重修荒废的城邑居住,
栽种葡萄园,喝其中所出的酒,
修造果木园,吃其中的果子。
我要将他们栽於本地,
他们不再从我所赐给他们的地上拔出来。
这是耶和华─你的神说的。
a. 日子将到:在神的启示下,先知阿摩司以满有盼望的语气结束了本书,展望了以色列将迎来丰盛与富足的日子。在耶罗波安二世统治期间,他们虽然物质丰富,却不是在主里,不是属灵上的富足。神应许他们会在他里面得属天的恢复和富足。
b. 耕种的必接续收割的:阿摩司描述了神的祝福和恢复将是怎样的神奇和令人惊叹。
i. 当神释放祝福和恢复时,果实很快就会到来。“耕者和收割者各自忙碌……但在这里他们相遇了,因为庄稼收成极为丰盛,土地也急切地想要长出更多的作物。”(哈伯德)
ii. 当神释放祝福和恢复时,果实会从意想不到的地方结出。通常,葡萄藤在山上或高山上不会生长良好,但在以色列复兴的日子里,大山要滴下甜酒;小山都必流奶。
iii. 当神释放祝福和恢复时,果实品质会非常优质(大山要滴下甜酒)。
iv. 当神释放祝福和恢复时,我们的工作是蒙福的 —— 但人仍然需要付出努力。耕种的、收割的、踹葡萄的和撒种的仍然需要做他们的工作。神不会替他们做这一切,但在神的祝福和恢复下,他们会精力充沛、满心欢喜地完成工作。耕种的不会只是无所事事地等待;他会忙起来,即使开始与收割的撞个满怀,他也会忙碌做事!“真正复兴的一个标志,事实上也是复兴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神的工人更加活跃地做事。”(司布真)
v. 然而,即便并非处于显著蒙福与复兴的时期,神的工作依然值得我们投入精力与努力。“教会的职责不应以其成就来衡量。在逆境中传讲福音,这与在顺遂的时节传讲福音一样,都是牧师的职责所在。我们不能认为,倘若神不降下甘霖,我们就可以不耕地了。即使遭遇收成不佳的时节,我们也不应停止播种。我们应关注的是行动,而非结果。教会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即便这职责可能不会给她带来即时的回报。”(司布真)
c. 我要将他们栽於本地,他们不再从我所赐给他们的地上拔出来:先知阿摩司曾多次警告以色列即将被掳和流亡的危险。神应许恢复以色列,并期待着有一天以色列再也不会从我所赐给他们的地上拔出来。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