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第31章 — 摩西最后的一些指示
A. 摩西嘱咐百姓、约书亚和祭司。
1. (1-2) 摩西一百二十岁。
摩西去告诉以色列众人,说:“我现在一百二十岁了,不能照常出入,耶和华也曾对我说:‘你必不得过这约旦河。’
a. 我现在一百二十岁了:摩西在 120 岁的时候,他的身体状况并没有对他造成明显的限制。在这之后不久,他还登上了一座山的山顶。然而,他不能照常出入,因为他受到神命令的限制—— 神裁定摩西不得进入迦南地(民数记20:7-12)。
b. 你必不得过这约旦河:神对摩西说的这些具体话语,在民数记第20章的记载中并未出现。这必定是神对摩西所说“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这一裁定的进一步阐释(民数记20:12)。
i. 在你必不得领这会众进这地和你必不得过这约旦河之间是有区别的。从第一句话来看,摩西是有可能进入应许之地的,只是不能以国民领袖的身份进入,因为他已经把领导权交给了约书亚。但神对摩西更明确地说:你必不得过这约旦河。
ii. 神对摩西的惩戒是严厉的。这不仅仅是剥夺了摩西将以色列人带入迦南的领导权;而是根本无法进入迦南。摩西从幼年时期(或许甚至在埃及的宫殿中就已知道)他的使命是将神的子民从埃及带出来,进入迦南地。此时,摩西再次得知,另一个人将完成他所开始的工作,而他的脚将永远无法踏上神所应许给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后裔的那片土地。
iii. 这次严厉惩戒合情合理。在米利巴事件中(《民数记》20:7 — 12),以色列人抱怨缺水并求水喝,摩西的一系列行为严重歪曲了神的形象与旨意。面对民众诉求,摩西先是严厉斥责他们,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必要,还让人们误解了神的形象。此外,摩西似乎将自己视为为民众供水的主导者,仿佛神需要借他之手解决问题,这进一步损害了神的形象。最严重的是,神明确吩咐摩西只需对磐石说话,可他却愤怒地击打磐石两次。这一行为既背离了神的命令,又曲解了神的本意。
iv. 由于摩西在以色列人中的领导地位,以及他与神独一无二的亲密关系,他受到了更严格标准的审判。在米利巴,百姓的行为比摩西更加恶劣,但摩西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尽管期望神子民中的领袖和教师完美无缺显然错误,但教师和领导者被要求以更严格的标准来评判却是合理的(雅各书3:1),
v. 摩西还破坏了一幅关于耶稣救赎工作的美好图景。在旷野中提供水的磐石是弥赛亚耶稣的预表(哥林多前书10:4)。耶稣被击打一次,就为所有愿意从他那里领受生命的人提供了生命(约翰福音7:37)。但是,耶稣再次被击打是不必要且不公正的,更不用说被击打两次以上了。因为神的儿子只需受苦一次(希伯来书10:10-12)。如今人们可以以信心的话语来就近耶稣(罗马书10:8-10),正如摩西当初本应该以信心的话语来为以色列人带来生命之水。摩西歪曲了神所设想的关于耶稣工作的图景。因此,摩西必不得过这约旦河。
vi.“因着百姓的不信,摩西无法完成的事情 —— 即带领他们进入迦南地,约书亚完成了。因此,由于我们肉体的软弱,摩西律法无法做到的事情 —— 即带领我们进入天堂,基督通过他的福音为我们做到了。”(特拉普)
2. (3-6) 对以色列百姓的鼓励。
耶和华你们的神必引导你们过去,将这些国民在你们面前灭绝,你们就得他们的地。约书亚必引导你们过去,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耶和华必待他们,如同从前待他所灭绝的亚摩利二王西宏与噩以及他们的国一样。耶和华必将他们交给你们,你们要照我所吩咐的一切命令待他们。你们当刚强壮胆,不要害怕,也不要畏惧他们,因为耶和华你的神和你同去。他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
a. 耶和华你们的神必引导你们过去:摩西带领以色列四十年,在以色列人中,已经没有一个人记得之前的领袖了。然而以色列人可以充满信心,摩西也可以安然离去,因为他知道神亲自与他们同在。以色列民、摩西或约书亚都不必害怕。相反,他们可以刚强壮胆,知道神亲自与他们同在。
i. 摩西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是世上曾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但摩西并非不可替代。有神与他们同在,无论有没有摩西,以色列人都处于安稳可靠的境地。
ii. 约书亚必引导你们过去:“再一次,摩西提醒会众,约书亚是神选择的接替者,这一选择从许多年前就显而易见(出埃及记17:8–16,24:13;民数记11:28),并且通过反复的口头确认得到了巩固(民数记27:15–23;申命记1:38,3:23–29)。”(梅里尔)
b. 当刚强壮胆:此时以色列人需要靠耶和华鼓起勇气,不害怕,不惊慌。摩西即将离去,但神不会抛弃以色列人。
i. 他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在圣经中,这个宝贵的应许重复了五次;而且在希伯来书13:5 里,(这句话)带着极为严肃的郑重声明,成为了所有信徒共有的信念(特拉普)
3. (7-8) 对约书亚的鼓励。
摩西召了约书亚来,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对他说:“你当刚强壮胆,因为你要和这百姓一同进入耶和华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所赐之地,你也要使他们承受那地为业。耶和华必在你前面行,他必与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
a. 摩西召了约书亚来,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对他说: 将百姓带进迦南地是神的工作。他必定会做到。但神通常通过那些愿意为他摆上的人来完成他的工作。神要使用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的人是约书亚,他曾是摩西的助手。
i. 神作他的工作,但他通常是通过人来作工的。即使神使用人作为工具作工,那仍然是神的工作(哥林多前书15:10)。
b. 你当刚强壮胆:既然神要使用约书亚,他必须刚强壮胆。但摩西了解约书亚,并知道他会做到这一点。所以,摩西充满信心地对约书亚说,你也要使他们承受那地为业。
i. 摩西用这个鼓励祝福了约书亚。摩西知道约书亚可能会动摇,所以鼓励他,推动他去履行神赋予他的伟大使命。神使用带给人鼓励的人,来帮助他的子民完成他们的使命。
ii. “大卫还引用这些话来敦促所罗门遵循耶和华赐给摩西的律例,就像大卫鼓励所罗门建造圣殿一样(历代志上22:13,28:20)。”(汤普森)
4. (9-13) 对祭司的鼓励。
摩西将这律法写出来,交给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利未子孙和以色列的众长老。摩西吩咐他们说:“每逢七年的末一年,就在豁免年的定期住棚节的时候,以色列众人来到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他。那时,你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将这律法念给他们听。要招聚他们男、女、孩子,并城里寄居的,使他们听、使他们学习,好敬畏耶和华你们的神,谨守遵行这律法的一切话。也使他们未曾晓得这律法的儿女得以听见,学习敬畏耶和华你们的神,在你们过约旦河要得为业之地,存活的日子,常常这样行。”
a. 摩西将这律法写出来:以色列的君王要自己抄写一份神的律法(申命记17:18),如此,摩西也将这律法写出来。作为以色列的无冕之王,他爱神的话,并希望将其传递给下一代人。
i. 对于这律法指的是摩西五经(从创世纪到申命记),还是仅指申命记,还是仅指第31章(这一章可被视为申命记的总结),解经家们存在不同的看法。
ii. “申命记31章中的大部分内容在申命记的其他地方也有提及。本章内容似乎是一种总结,偶尔有一些具体的补充—— 就像一个知道自己的事工即将结束的人,为了强调起见,重复之前所说的内容。”(卡兰德)
iii. “在摩西之前至少一千年,古代近东地区就已普遍使用书写。甚至在摩西时代之前的三个世纪,字母的使用就已为人所知。”(汤普森)
b. 你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将这律法念给他们听:利未人的部分职责是向以色列人宣讲神的话语,因为利未人会在以色列各地被指定的城镇和村庄中居住。此外,每七年利未人要公开宣读并解释神的律法,尼希米记8:1- 8中所记载的就是这样的范例。
i. 律法 —— 要么是摩西五经的全部内容,要么只是申命记 ——要在每七年一次的住棚节期间宣读。
ii. 我们所知道的第一次律法公开宣读是在约书亚记8:30-35 。接下来我们再次听闻律法公开宣读是在约沙法在位期间(历代志下17: 7-9),这已经是500多年之后了。然后,在约西亚在位期间又有了一次律法的公开宣读(历代志下34:30),此时距约沙法已有250多年。可能还有其他为履行这一指令而进行的公开宣读律法的活动,但未提及。然而,提及的这些事例可能意味着它们并不常见,并非惯例。如果利未人违背神的命令,如此忽视向以色列人传达耶和华的话语,那么以色列屡屡陷入麻烦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iii. “关于后来的一个极其详尽的记录(或许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事例),见尼希米记8:13–9:38。”(梅里尔)
c. 也使他们……儿女得以听见,学习敬畏耶和华你们的神:每七年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神话语的关注,对于以色列子民中的孩子们来说尤其重要。他们必须要学习神的律法,通过宣讲神话语中的真理,他们能够与耶和华建立起个人关系。
B. 摩西确保他的传承。
1. (14-15) 约书亚就任以色列领袖的前言。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的死期临近了,要召约书亚来,你们二人站在会幕里,我好嘱咐他。”于是摩西和约书亚去站在会幕里。耶和华在会幕里云柱中显现,云柱停在会幕门以上。
a. 你们二人站在会幕里:在旷野的旅程中,摩西和约书亚常常一同在耶和华面前站立。约书亚常常与摩西在会幕中(出埃及记33:11)。这是约书亚具备领导资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约书亚与神有真实的关系,并且他在耶和华的同在中如在家中般自在。
b. 耶和华……显现:这标志着从埃及到迦南旅程历史中一个庄重而重要的章节的开始。接下来将是摩西的退任仪式和约书亚的就职仪式。神在云柱中的可见存在彰显了这个事件的重要性。
2. (16-22) 摩西之歌的引言,警告以色列人日后的背道。
耶和华又对摩西说:“你必和你列祖同睡。这百姓要起来,在他们所要去的地上,在那地的人中,随从外邦神行邪淫离弃我,违背我与他们所立的约。那时我的怒气必向他们发作,我也必离弃他们,掩面不顾他们,以致他们被吞灭,并有许多的祸患灾难临到他们。那日他们必说:‘这些祸患临到我们,岂不是因我们的神不在我们中间吗?’那时,因他们偏向别神所行的一切恶,我必定掩面不顾他们。
现在你要写一篇歌,教导以色列人,传给他们,使这歌见证他们的不是,因为我将他们领进我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那流奶与蜜之地,他们在那里吃得饱足,身体肥胖,就必偏向别神侍奉他们,藐视我,背弃我的约。那时,有许多祸患灾难临到他们,这歌必在他们面前作见证,他们后裔的口中必念诵不忘。我未领他们到我所起誓应许之地以先,他们所怀的意念我都知道了。”
当日摩西就写了一篇歌,教导以色列人。
a. 这百姓要起来,在他们所要去的地上……随从外邦神行邪淫:摩西去世(与他列祖同睡)之后,甚至在约书亚去世之后,以色列将会堕落到偶像崇拜中,追随迦南人的神。以色列的不忠将如同行淫,背弃神,亵渎了与神所立的圣约。
b. 那时我的怒气必向他们发作:作为对以色列拜偶像的回应,神将显露他的愤怒,并从某种意义上离弃他的子民。以色列将会承受之前所提到的咒诅(申命记27-28章),承受神因他们恶而警告的祸患。
i. 掩面不顾他们:“掩面不顾(第17-18节,32:20),这与在亚伦的祝福中使他的脸光照他的百姓、向他们仰脸(民数记6:25 — 26)是相反的情形。”(卡兰德)
c. 写一篇歌,教导以色列人:预见到他们未来的拜偶像行为,神启发摩西创作了这首歌。诗歌的形式有助于以色列人记住歌词和主题,提醒他们任何当下的灾难都是由于他们违背了圣约。
i. 传给他们:“这意味着要反复传唱,以便让人们牢记于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唱这首歌,也只有这样,这首歌才能成为见证。”(卡兰德)
ii. “当诫命被遗忘时,歌曲往往还会留存下来,正是考虑到这种情况,摩西才奉命写下这首歌。”(摩根)
iii. “在古代,那些极为重要且关乎众人的事情,常被写成诗歌,因为这被认为是牢记它们的最佳方式,尤其是在书写尚未普及的时代。”(克拉克)
d. 当日摩西就写了一篇歌,教导以色列人:这是一首奇特的国歌,因为这首国歌的目的是作见证指责以色列。摩西在耶和华的启示下创作的这首歌记载在申命记第32章。
i. “当他们唱这首歌时,其词句会提醒他们曾立下的誓约,以及他们自愿招致降临到自己身上的审判。”(梅里尔)
ii. “这首歌应当作见证指控他们,表明他们已得到充分的警告,本可以侍奉神而活,从而避开那些灾难……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像他们这样得到过如此充分且真诚的警告。”(克拉克)
3. (23) 约书亚的任命。
耶和华嘱咐嫩的儿子约书亚说:“你当刚强壮胆,因为你必领以色列人进我所起誓应许他们的地,我必与你同在。”
a. 嫩的儿子约书亚: 约书亚—— 此时已不再是年轻人—— 之前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担任摩西的助手。约书亚发现,现在到他领导的时候了,但这是在神已经预备好他之后。
i. 在以色列人有机会进入应许之地之前,约书亚曾是被派往迦南的的那十二名探子的首领。民数记13章的经文解释说,约书亚原本名叫何西阿(拯救),但摩西将他的名字改为约书亚(耶和华是拯救)。
ii. 在那十二个探子中,只有迦勒和约书亚带着充满信心的报告从迦南返回,确信神会赋予以色列能力战胜征服迦南地过程中遇到的挑战。由于他们的忠心,约书亚和迦勒成为了离开埃及的那一代以色列成年人中,仅有的两个在旷野漂流岁月中存活下来并进入迦南的人(民数记14:30)。
iii. 在他就任前约38年,约书亚就相信神会通过以色列人得到赐给他们的那片土地,并且他一直坚信这一点。摩西因为自己的悖逆而不被允许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民数记27:12-14)。
iv. 希伯来名字耶书亚(Yehoshua)翻译成英文为“Joshua”。这个希伯来语名字翻译成圣经希腊文为“Iesous”。在英文中,我们将希腊名字Iesous译为“Jesus”。换句话说,在英文中,“Joshua”和“Jesus”这两个名字是同一个希伯来名字“耶书亚”的翻译。“征服迦南者和拯救世界者同名。我们所信靠的耶稣就是一位约书亚。”(麦克拉伦)
b. 耶和华嘱咐嫩的儿子约书亚说: 在神的命令下,摩西已经正式承认约书亚继任他的位置,来作以色列的领袖(民数记27:18-23)。尽管约书亚并非出身高贵或是摩西的亲生儿子,但在神眼中,有许多因素使他具备成为摩西的继任者的资格。
· 约书亚曾率领以色列军队对抗亚玛力人(出埃及记17:8-16)。
· 约书亚是摩西的助手(出埃及记24:13)。
· 在金牛犊事件后,约书亚帮助摩西处理帐幕的事务(出埃及记33:7-11)。
· 约书亚热衷于维护摩西的权威和领导地位(民数记11:28)。
· 约书亚是十二个探查迦南土地的探子当中,两个充满信心的探子之一(民数记13:30-14:38)。
· 约书亚是“心中有圣灵的人”(民数记27:18),这是所有资格中最重要的一点。圣灵将赋予他能力,使他能够担任带领民族进入迦南地这一充满挑战的角色。
i. 神使用约书亚在许多小事上始终如一且有目共睹的忠诚,来预备他承担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这一关键角色,因为那片土地上有强大的敌人,他们不愿离开自己的土地。
c. 你当刚强壮胆:这是对一个即将承担巨大责任的人所发出的一番充满阳刚之气且直截了当的劝勉。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劝勉竟常常是针对约书亚发出的。据记载,神曾七次对约书亚说过这样的话(申命记31:6、7和23;约书亚记1:6、7、9和18)。
i. 令人惊叹的是,在最后一次提及与约书亚相关的这句话时,他当时正激励着其他人要刚强壮胆(约书亚记10:25)。约书亚能够靠耶和华借摩西传递给他的鼓励的话,去鼓舞其他人。
d. 你必领以色列人进我所起誓应许他们的地:这些话出自摩西,但受主的启示。神向约书亚保证,他会把以色列人带入迦南地。
4. (24-27) 摩西保存神的律法,作为指责以色列人的见证。
摩西将这律法的话写在书上,及至写完了,就吩咐抬耶和华约柜的利未人说:“将这律法书放在耶和华你们神的约柜旁,可以在那里见证以色列人的不是,因为我知道你们是悖逆的,是硬着颈项的。我今日还活着与你们同在,你们尚且悖逆耶和华,何况我死后呢?
a. 摩西将这律法的话写在书上,及至写完了:摩西完成了圣经的头五卷书,并将它们作为神所默示的话语传给了以色列人,乃至全人类。
i. 此时,一些人提出了异议,他们想知道申命记的最后三章究竟是由谁撰写的,毕竟文本中表明摩西的记述在此处结束。毫无疑问,约书亚记录了摩西其余的话语和事迹,并将其添加到他这部伟大著作的末尾。
b. 将这律法书放在……约柜旁:十诫被放置在约柜之内(希伯来书9:4)。但整卷律法书—— 从创世记到申命记 —— 都被放在了约柜约柜旁。
i.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那些石版在这期间曾被移出约柜,所以人们可以推断,妥拉经卷是作为对法版的一种补充,而被放置在至圣所中的约柜旁,……这样一来,至圣所就成了一种神圣的档案室,存放着珍贵的文献,证明多年来耶和华与他的子民之间的关系。”(梅里尔)
c. 可以在那里见证以色列人的不是:摩西知道以色列最终会悖逆。他从神的应许(申命记31:16-17)以及常识中得知这一点(我今日还活着与你们同在,你们尚且悖逆耶和华,何况我死后呢?)。因此,律法将作为指控悖逆的以色列人的见证。
i. 在压力和困境中,能在神的话语中找到庇护是很美好的事。然而,信徒们常常没有想到,在某种意义上,神的话语也可能成为我们的对立面。它将见证任何背离其真理之人的不是,一个站出来作出指控的见证。
5. (28-30) 以色列的长老和官长聚集在一起聆听摩西之歌。
你们要将你们支派的众长老和官长都招聚了来,我好将这些话说与他们听,并呼天唤地见证他们的不是。我知道我死后,你们必全然败坏,偏离我所吩咐你们的道,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以手所作的惹他发怒,日后必有祸患临到你们。”
摩西将这一篇歌的话都说与以色列全会众听。
a. 我知道我死后,你们必全然败坏:摩西说这话,要么是凭借神赋予的先知般的洞察力,要么是基于自身经验的直觉。无论哪种方式,他的话都是真实的。约书亚接替了摩西,在约书亚的领导下,以色列大体上对神保持忠诚。后来,在士师记的时代,以色列确实偏离了,他们确实行恶,并且他们确实惹他发怒。
i. “他的悲观情绪无论是基于经验,还是基于耶和华的预言警告,都是有充分根据的。在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的整个历史中,他们的行为在顺服与悖逆之间摇摆不定,还存在着部分顺服的灰色地带。”(卡兰德)
ii. “事实上,第32章的这首歌在结构和内容上,让人强烈联想到一种广为人知的世俗政治形式,即宗主国对反叛的附属国提出控诉,并威胁要进行惩罚。至少有可能的是,以色列人中的一些人会理解这样的模式,而摩西肯定也在法老的宫廷中见识过这种模式。”(汤普森)
b. 摩西将这一篇歌的话都说与以色列全会众听:其中的意思是,摩西知道他无法阻止即将到来的背离行为,但通过他的警告,他可以延迟它。这一警告也为以色列人的悔改以及归向耶和华奠定了基础。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