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第15章-押沙龙叛乱
A. 押沙龙布骗局、谋夺权。
1. (1-6)押沙龙暗中窃夺以色列人的心。
此后,押沙龙为自己预备车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头奔走。押沙龙常常早晨起来,站在城门的道旁,凡有争讼要去求王判断的,押沙龙就叫他过来,问他说:“你是哪一城的人?”回答说:“仆人是以色列某支派的人。”押沙龙对他说:“你的事有情有理,无奈王没有委人听你伸诉。”押沙龙又说:“恨不得我作国中的士师,凡有争讼求审判的,到我这里来,我必秉公判断。”若有人近前来要拜押沙龙,押沙龙就伸手拉住他,与他亲嘴。以色列人中,凡去见王求判断的,押沙龙都是如此待他们。这样,押沙龙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
a. 预备车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头奔走:这意味着押沙龙想要的并非车马的速度,而是盛大的排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是谋士押沙龙,知道民众想要什么,也懂得怎样向他们显明。
i. 膏立押沙龙父亲的先知撒母耳出行从来不是前呼后拥、车马随行。撒母耳外出大都是步行——作为一个男人,押沙龙完全不配与撒母耳相提并论。
b. 凡有争讼要去求王判断的:古代的君王不仅是统治机构的首脑,他们也是王国内的“最高大法官”。如果有人认为地方法院审判不公,他们可以向国王的“最高法庭”上诉,国王或他的代表将会听取他们的案件。
c. 你的事有情有理,无奈王没有委人听你伸诉:押沙龙许诺要为那些据说没有从大卫那里得到公正处理的人伸张公义,以此激起人们对大卫朝廷的不满,发动反对大卫的运动。
d. 恨不得我作国中的士师……我必秉公判断:押沙龙有理由对大卫的司法管理制度感到失望。在暗嫩强暴他玛后,大卫什么也没有做。在押沙龙为妹妹报仇后,遭大卫放逐异国,而且在他回来后,大卫仍疏远他,对他避而不见。
e. 若有人近前来要拜押沙龙,押沙龙就伸手拉住他,与他亲嘴(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若有人近前来要叩拜押沙龙”):押沙龙善于将自己塑造为“人民公仆”的形象。很明显,他不会让别人向他叩拜(注:参见新钦定本圣经,和合本圣经作“拜”),而是扶起他们,和他们握手,拥抱他们。
i. 根据我们对押沙龙的了解,可以推测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将自己当成“人民的公仆”。他经常表现得好像自己高人一等,凌驾于律法之上,适用于其他人的律法不适用于他。他清楚知道自己的优势,他比大多数人更英俊、人脉更广、家境更殷实,而且具有敏锐的政治直觉。不过,凭着这些政治直觉,押沙龙知道他必须要为自己立一个“人民公仆”这样的人设。
ii. 在古以色列,人们很容易就被外在的形象所打动,而很难透过一个人的外表了解这个人的真实品质。而自古以色列以来,我们也更看重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而忽略他的本质。
iii. “押沙龙似乎成了真正的、无可争议的王位继承人一样。而大卫已是日薄西山、时日无多;而大多数人更倾向于为冉冉升起的朝阳欢呼,而不是为徐徐下沉的夕阳喝彩。”(克拉克,Clarke)
f. 押沙龙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押沙龙就窃夺了以色列人的心”):押沙龙行事狡诈,拉拢人心的做法起效了。他越来越受百姓欢迎,比更受民众信任。
i. 押沙龙完全清楚怎样达到自己的目的。
• 他处心积虑给自己立一个朝气勃勃、富有感染力的人设(预备车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头奔走)。
• 他勤勉工作(押沙龙常常清早起来;注:参见新钦定本圣经;和合本圣经作“押沙龙常常早晨起来”)。
• 他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站在城门的道旁)。
• 他会主动寻找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凡有争讼……的)。
• 他会接触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押沙龙就叫他过来)。
• 他会了解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你是哪一城的人?)。
• 他同情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你的事有情有理)。
• 他从不直接抨击大卫(王没有委人听你伸诉)。
• 他使那些困境中的人变得雪上加霜。(王没有委人听你伸诉)。
• 押沙龙不直接抨击大卫,只是许诺要比大卫做得更好(恨不得我作国中的士师,凡有争讼求审判的,到我这里来,我必秉公判断)。
ii. 押沙龙精明的处世之道让他能够颠覆和分裂大卫的王国,却在他的言语上找不到任何过错,可以定他的罪。如果有人反对,押沙龙只需要反驳一句:“你可以告诉我,我哪一句话说错了,哪一件事做得不对。”事实上,押沙龙做了这一切,还可以厚颜无耻地表示,“我做所有这些,都是在帮助大卫化解民众的不满”。然而,实际上,押沙龙是在挑起民众对大卫的不满。
iii. 大卫是以色列最伟大的君王——而以色列人渐渐对他生出不满,却叫一个邪恶的、不道德的人笼络了人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多。
• 大卫日益衰老。
• 大卫的罪削弱了他地位。
• 民众喜欢改变,而押沙龙朝气勃勃,具有感染力。
• 押沙龙行事十分精明,手腕高超。
• 大卫必须经历“和祂一同受苦”,他会遭人拒绝,正如后来“大卫的子孙”会遭人拒绝一样。
iv. “看哪,一个君王,一个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杰出的政治家,一个能干的将军,一个勇敢的士兵,一个最富才情和天赋、性格高尚的诗人,一个至高神的先知,一个国家的拯救者,被他的儿子从他的领土上驱逐,被他善变的臣民抛弃。”(克拉克,Clarke)
v. 可以说,押沙龙最大的罪就是急躁。押沙龙“似乎站得离王位最近;但他的罪是,他在父亲尚在世时图谋废黜父亲,篡夺王位,取而代之。”(克拉克,Clarke)
2.(7-10)押沙龙企图颠覆大卫的统治。
满了四十年(注:有作“四年”的),押沙龙对王说:“求你准我往希伯仑去,还我向耶和华所许的愿。因为仆人住在亚兰的基述,曾许愿说:‘耶和华若使我再回耶路撒冷,我必事奉他。’”王说:“你平平安安地去吧!”押沙龙就起身,往希伯仑去了。押沙龙打发探子走遍以色列各支派说:“你们一听见角声就说:‘押沙龙在希伯仑作王了!’”
a. 满了四十年:这可能是当时押沙龙的年龄,但有人认为这是文本内容的一处细微变体,它应该被读作“四年”。这种看法的根据是叙利亚文和阿拉伯文圣经译本、约瑟夫斯(Josephus)的著作以及一些希伯来文手稿。
b. 准我往希伯仑去,还我向耶和华所许的愿:押沙龙打着敬拜的幌子,图谋造反叛国。他知道披着灵性的外衣更利于他行事。
i. 押沙龙可能觉得他所做之事是属灵的,行在神的旨意里。像押沙龙一样看待问题的人常常会用这样的话欺骗自己:“主啊,你知道我们需要新的领导。感谢你一直栽培我,就是为了在这种时候兴起我。主啊,求你引导我,赐福给我,因为我努力去做的,是对你的子民最有利的事。”
ii. 喜欢制造分裂的人几乎从不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他们把自己看作为神的正义事业而奋战的十字军战士;他们常常认为或希望神的手临到自己。这尤其是个问题,因为只有当你承认自己为分裂制造者时,大家才会认为你就是。
c. 你平平安安地去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是大卫对押沙龙说的最后一句话。听见这些话后,押沙龙就去实施他的阴谋,要推翻大卫的王国。
d. 押沙龙在希伯仑作王了:押沙龙希望大部分以色列人会把这看作是王权的继承,而不是叛国。
3.(11-12)押沙龙政府的合法性。
押沙龙在耶路撒冷请了二百人与他同去,都是诚诚实实去的,并不知道其中的真情。押沙龙献祭的时候,打发人去将大卫的谋士,基罗人亚希多弗从他本城请了来。于是叛逆的势派甚大,因为随从押沙龙的人民,日渐增多。
a. 押沙龙在耶路撒冷请了二百人与他同去:押沙龙十分聪明,知道他需要其他人公开支持——或者至少看起来公开支持他作王。他将这二百人算在内,这些人并无意反对大卫,但押沙龙算定这些人即使不反对大卫,但至少也会默不作声。如此,就让人觉得这些人都是支持押沙龙的。
i. 当无辜的人和不知情的人被裹挟在分裂者中间时,他们的沉默往往会被视为“赞同”。
b. 押沙龙……打发人去将大卫的谋士,基罗人亚希多弗……请了来:当大卫的一个高级幕僚背叛大卫并加入押沙龙的阵营后,押沙龙的政府获得了更高的威信。这件事深深伤害了大卫;在《诗篇》第41篇里,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连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过我饭的,也用脚踢我(诗41:9)。
i. 亚希多弗以足智多谋而闻名(撒下16:23)。即使是聪明一世的人,也会站错队伍,追随制造分裂、带来破坏的领袖。就亚希多弗的例子而言,这可能是因为大卫对亚希多弗的孙女拔示巴所做的事给亚希多弗个人带来了伤害,使他心中对大卫有了怨恨(撒下11:3;撒下23:34)。
c. 押沙龙献祭的时候:押沙龙十分小心地遵守宗教习俗,这既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也是因为他自欺欺人地以为神会赐福于他。
d. 于是叛逆的势派甚大:一旦有人开始投奔押沙龙,越来越多的人就会追随他。大家纷纷趋之若鹜,分裂的势头越来越大。
B. 大卫在可信靠的朋友的帮助下得以逃脱。
1.(13-18)大卫逃离耶路撒冷。
有人报告大卫说:“以色列人的心都归向押沙龙了!”大卫就对耶路撒冷跟随他的臣仆说:“我们要起来逃走,不然都不能躲避押沙龙了。要速速地去,恐怕他忽然来到,加害于我们,用刀杀尽合城的人。”王的臣仆对王说:“我主我王所定的,仆人都愿遵行。于是,王带着全家的人出去了,但留下十个妃嫔看守宫殿。”王出去,众民都跟随他,到伯墨哈,就住下了。王的臣仆都在他面前过去。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就是从迦特跟随王来的六百人,也都在他面前过去。
a. 我们要起来逃走,不然都不能躲避押沙龙了:大卫十分清楚,押沙龙是一个残酷无情的人,他看重的是权力,而不是原则。大卫不希望耶路撒冷城沦为战场(用刀杀尽合城的人),所以大卫选择逃离这城。
b. 王的臣仆……王……王:圣经作者在此想要强调的是,虽然押沙龙发动叛乱,但大卫仍是王。
c. 王……留下十个妃嫔看守宫殿(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但是王留下十个女子,就是十个妃嫔,看守宫殿”):大卫有理由认为这十个妃嫔留下来是安全的。他觉得自己需要留人照看宫殿。
i. 可悲的是,这件事也告诉我们,大卫至少有十个妃嫔。妃嫔等同于妾,本质上就是合法的情妇。大卫本已有许多妻子,之外又有众多妃嫔,这表明大卫有时是一个纵欲无度的人,并不懂得以敬虔的方式予以克制。。
d. 基利提人,比利提人(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所有的基利提人、所有的比利提人”):这些人组成了大卫的近卫队。迦特人(注:参见新钦定本圣经,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所有的基利提人、所有的比利提人,和所有的迦特人,就是从迦特跟随王来的六百人”;和合本圣经未翻译“迦特人”一词),从大卫还与非利士人一起生活时起(从迦特跟随王来的),他们就忠心跟随他。在大卫功成名就之前,这些人就忠心跟随他;而如今在大卫可能要败落时,这些人仍然不离不弃。
i.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卫统治后期的关键期时刻,跟随大卫左右的全是外邦人。更值得注意的,也更令人感到可悲的是,此时,在他的身边看不见他自己的同胞和家人。
e. 都在他面前过去:当大卫看着这支队伍离开耶路撒冷前往安全的地方时,他感到非常痛心。这在该时期所写的诗歌中就有体现。
i. 大卫感到惧怕:我心在我里面甚是疼痛,死的惊惶临到我身。恐惧战兢归到我身,惊恐漫过了我。我说:“但愿我有翅膀像鸽子,我就飞去得享安息。我必远游,宿在旷野。我必速速逃到避所,脱离狂风暴雨(诗55:4-8)。
ii. 大卫信靠神:耶和华啊,我的敌人何其加增!有许多人起来攻击我;有许多人议论我说:“他得不着神的帮助。”但你耶和华是我四围的盾牌,是我的荣耀,又是叫我抬起头来的。我用我的声音求告耶和华,他就从他的圣山上应允我。我躺下睡觉,我醒着,耶和华都保佑我。虽有成万的百姓来周围攻击我,我也不怕。(诗3:1-6)。
iii. 《诗篇》第41、61、62和63篇也都写于这段时期。
2.(19-23)大卫忠诚的朋友。
王对迦特人以太说:“你是外邦逃来的人,为什么与我们同去呢?你可以回去,与新王同住,或者回你本地去吧!你来的日子不多,我今日怎好叫你与我们一同飘流,没有一定的住处呢?你不如带你的弟兄回去吧!愿耶和华用慈爱诚实待你。”以太对王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又敢在王面前起誓:无论生死,王在哪里,仆人也必在那里。”大卫对以太说:“你前去过河吧!”于是,迦特人以太带着跟随他的人和所有的妇人孩子,就都过去了。本地的人都放声大哭,众民尽都过去。王也过了汲沦溪;众民往旷野去了。
a. 为什么与我们同去呢? :大卫观望着他这支由忠心的支持者组成的队伍,此时的迦特人以太引起了他的注意。大卫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新加入的外邦人要冒如此风险公开支持忠于大卫。
b. 你可以回去,与新王同住(注:新钦定圣经翻译成“与王同住”):大卫称呼押沙龙为“王”(注:参见新钦定本圣经,和合本圣经作“新王”),表明他不会继续掌权。那时似乎押沙龙似乎必然会获胜;所以大卫称他为“王”(注:参见新钦定本圣经,和合本圣经作“新王”),他将这件事交给耶和华神来决定。
c. 又敢在王面前起誓:以太指的是大卫,而不是押沙龙。大卫劝以太说:“你留在王身边吧。”以太回答道,“我也是这样想的——你才是王。”
d. 无论生死,王在哪里,仆人也必在那里:以太对大卫全心全意,矢志不渝,即使这会让他付出代价。只有在付出一定代价后,真正的忠心才会显露出来。
i. “记住,叛乱的人越多,我们就越要明显地效忠我们的大君王。”(麦克拉伦,Maclaren)
ii. 以太显明忠心,在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 以太在大卫遭难时表明忠心。
• 以太坚定不移地表明忠心。
• 以太自愿跟随大卫,表明忠心。
• 以太在加入大卫队伍后不久就表明忠心。
• 以太公开表明忠心。
• 以太深知他与大卫生死与共。
iii. “如果以太欣赏大卫个性和品格,觉得自己可以投靠在大卫的旗帜之下,并且公开宣布他随时随地会这样做,尽管他是一个外邦人、一个新来者,,那么我们岂不是更应该这样做?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基督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祂是谁,祂理当得到我们怎样的服事。在这个见证誓言的时刻,我们要向祂宣誓,‘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无论生死,我的救主在哪里,仆人也必在那里。’”(司布真,Spurgeon)
iv. 我们必须确定,耶稣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祂住在天堂,我们也会如此。祂与祂的教会同在,我们也要如此。祂殷勤做工,我们也要如此。祂陪伴儿女成长,我们也要这样做。
e. 往旷野去了:许多年以前,大卫离开扫罗安全无虞的王宫,踏上了逃亡之路。在旷野度过的那些年,大卫慢慢历练为一个合格的君王。神打发大卫进入旷野,继续在大卫的生命中做工。
i. “啊!我们不想要过汲沦溪。在紧要关头,我们与困境抗争,尤其是要与耻辱和诽谤抗争!有多少人会踏上朝圣之路?事实证明,他们都太在意‘耻辱先生’了;他们不愿跨过漆黑的汲沦溪,不愿为荣耀的主被人轻视,而是转身往回走。”(司布真,Spurgeon)
3.(24-26)大卫顺服神的管教。
撒督和抬神约柜的利未人也一同来了,将神的约柜放下。亚比亚他上来,等着众民从城里出来过去。王对撒督说:“你将神的约柜抬回城去。我若在耶和华眼前蒙恩,他必使我回来,再见约柜和他的居所。倘若他说:‘我不喜悦你’,看哪!我在这里,愿他凭自己的意旨待我。”
a. 撒督和抬神约柜的利未人也一同来了:祭司们对大卫仍然忠心耿耿。尽管这样做意味着,一旦押沙龙获胜,他们可能会被处死。凡应在属灵上对押沙龙的恶和大卫的善保持敏感的人,他们确实也是这样做,这一点令人感到欣慰。
b. 你将神的约柜抬回城去:大卫信靠的是神,而不是约柜。他愿意让约柜回到耶路撒冷,把他的命运交在神的手中。
c. 我若在耶和华眼前蒙恩,他必使我回来……倘若他说:‘我不喜悦你’,看哪!我在这里,愿他凭自己的意旨待我:大卫有颗谦卑而顺从的信,,这表明他知道神会以公义待他。大卫主动顺从神,而不是神逼迫他这样做。
4.(27-29)大卫派祭司回去收集情报。
王又对祭司撒督说:“你不是先见吗?你可以安然回城。你儿子亚希玛斯和亚比亚他的儿子约拿单,都可以与你同去。我在旷野的渡口那里,等你们报信给我。”于是,撒督和亚比亚他将神的约柜抬回耶路撒冷,他们就住在那里。
a. 你不是先见吗? :大卫承认撒督是先知。一个有超自然洞察力的人可能成为大卫重要的情报来源。
5.(30)大卫在橄榄山上。
大卫蒙头赤脚上橄榄山,一面上一面哭。跟随他的人也都蒙头哭着上去。
a. 大卫……上橄榄山(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大卫由橄榄山的上坡路上去,一边往上走,一边哭,蒙着头,赤着脚”):在结束最后的晚餐之后,耶稣走到客西马尼园去祈祷,那时祂基本上沿着大卫曾经走过的相同路径前进。大卫和耶稣都曾为罪受苦,但耶稣是为我们的罪受苦,而大卫是为他自己的罪受苦。
b. 大卫蒙头赤脚……一面上一面哭(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大卫由橄榄山的上坡路上去,一边往上走,一边哭,蒙着头,赤着脚”):这些都是哀悼的体现。这场巨大的悲剧对国家、对他的家庭以及对他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令大卫极受震动。
i. 这不仅是对他所承担的犯罪后果的怜悯或悲痛。“他意识到他受到的惩罚是应得的,这让他感到彻底崩溃——这种罪恶的苦果使他的余生充满了黑暗。他的胆略和精气神从此也将不复存在。”(麦克拉伦,Maclaren)
ii. “鉴于所有事实,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大卫登橄榄山时所流下的眼泪,与其说是一种自私的悔恨,不如说是在耻辱之中谦卑悔罪。押沙龙并不能成为他罪恶的借口,大卫心中始终背负着自己过去所犯下的罪”(摩根,Morgan)
iii. 这表明大卫是一个蒙救赎的人。有人会说,神让大卫逍遥法外——他犯下了通奸罪和谋杀罪,本该被判处死刑,假如神饶恕了大卫,赦免他,使他免受刑罚;那么毫无疑问,大卫肯定会重蹈覆辙。那些这样想的人不明白恩典和宽恕在蒙救赎之人的心中是如何运作的。大卫的罪就在他面前,因为大卫对神的深切感恩以及因犯罪而产生的畏惧,他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的罪。
6.(31-37)大卫听闻亚希多弗投奔押沙龙。
有人告诉大卫说:“亚希多弗也在叛党之中,随从押沙龙。”大卫祷告说:“耶和华啊,求你使亚希多弗的计谋变为愚拙。”大卫到了山顶敬拜神的地方,见亚基人户筛衣服撕裂,头蒙灰尘来迎接他。大卫对他说:“你若与我同去必累赘我。你若回城去,对押沙龙说:‘王啊,我愿作你的仆人。我向来作你父亲的仆人,现在我也照样作你的仆人。’这样,你就可以为我破坏亚希多弗的计谋。祭司撒督和亚比亚他,岂不都在那里吗?你在王宫里听见什么,就要告诉祭司撒督和亚比亚他。撒督的儿子亚希玛斯,亚比亚他的儿子约拿单,也都在那里。凡你们所听见的,可以托这二人来报告我。”于是,大卫的朋友户筛进了城;押沙龙也进了耶路撒冷。
a. 求你使亚希多弗的计谋变为愚拙:大卫知道,亚希多弗平常是一个优秀的谋士,鲜有失算的时候;但大卫祈祷他会给押沙龙出一些馊主意。
i. “这句话是这样讲的:虔诚祷告会带来巨大的力量。苏格兰太后曾说,约翰·诺克斯(John Knox)的祈祷比一支军队更让她感到可怕。”(特拉普,Trapp)
b. 大卫到了山顶敬拜神的地方:大卫面临生命危险,他不得不逃跑。然而,他留在橄榄山的山顶,回望耶路撒冷和帐幕,在那里他敬拜神。大卫知道敬拜始终至关重要,即使环境险恶,他仍会敬拜神。
c. 这样,你就可以为我破坏亚希多弗的计谋:大卫差派他的另一个随从武官户筛回到耶路撒冷,要设法使亚希多弗对押沙龙所献的计谋不能得逞。
d. 押沙龙……进了耶路撒冷:押沙龙以狡诈、邪恶的叛乱者身份进入耶路撒冷。大卫以勇敢高尚的征服者的身份进入耶路撒冷(撒下5:6-7)。而耶稣则以“仆人般君王”的身份进入耶路撒冷(太21:4-10)。
(c) 2023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