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第14章——耶稣被出卖、捉拿和审判
A. 为受死做准备。
1. 统治者决定杀死耶稣。
过两天是逾越节,又是除酵节。祭司长和文士,想法子怎么用诡计捉拿耶稣杀他。只是说,当节的日子不可,恐怕百姓生乱。
a.过两天是逾越节,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在逾越节不仅有对弥赛亚的极大盼望,而且耶路撒冷也挤满了这些盼望弥赛亚的群众。因为逾越节纪念神兴起一位伟大的拯救者,将以色列从外国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的时候,这是一个充满爱国和弥赛亚盼望的时刻。罗马人严阵以待,为任何暴动做好随时的准备。
i. 逾越节一切可能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提前一个月,在各会堂和犹太学校,都讲解逾越节的意思,免得有人没有做好准备。当朝圣者涌进耶路撒冷时,他们注意到每一个靠近道路的坟墓都被刷上了新刷的白色涂料,以防止他们不小心擦到坟墓而玷污了自己。
ii. 每一个住在耶路撒冷15英里以内的犹太男性都要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还有许多人从远方来,包括加利利。有许多在加利利地区听见看见耶稣的人来到这里,带着对耶稣极大的尊敬和期待。
iii. “逾越节和除酵节接连举行。这两个节期,按当时的习惯并实用的目的,‘合并为逾越节的七日’。”(莱恩,Lane)
b.怎么用诡计捉拿祂:祭司长和文士,想法子要杀一个无辜的人,可见他们并不敬畏神。然而,他们惧怕百姓(恐怕百姓生乱)。这些宗教领袖不怕杀害上帝的儿子;他们只是认为,他们必须以一种政治上聪明的方式来做这件事。
c.当节的日子不可: 宗教领袖不想在逾越节期间杀耶稣,但最后还是在那个时候将耶稣杀了。这就清楚地表明耶稣是掌权的,宗教领袖们虽然随从自己顽梗的恶心而行,他们的行为却成就了预言和耶稣的旨意。
i. 从约翰福音11章57节看来,宗教领袖们最初打算在节期抓住耶稣。当他们看见耶稣荣入圣城时的受欢迎程度,又看见祂在圣殿山上的权柄,就改变主意,定在节后去行。当犹大自愿安排了一次私下的、悄悄的逮捕时,他们的计划又改变了。
2. (3)女人所做的: 耶稣被用香膏膏抹。
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疯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
a.有一个女人来了:约翰对这事的记述(约12:1-8)告诉我们,这是伯大尼的马利亚,是拉撒路和马大的妹子。
i. 这和一个有罪的女人拿着盛着香膏的玉瓶,打破,抹耶稣的脚是不一样的。那个机会是宝贵的,但不同的是,那个女人被自己的罪感和对赦免她的主的敬拜所淹没。马利亚似乎只专注于耶稣,甚至没有关注她自己被赦免的罪。因着耶稣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而爱主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更伟大的是,在祂所有的奇迹和威严中,爱祂仅仅是因为祂本身。
b.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这是忠心爱主的极大彰显。香料和香膏经常被用作投资,因为它们体积小,便于携带,而且容易出售。
i. “一世纪初,长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说过,“最好的香膏保存在玉瓶中。”这瓶香膏的价值,以及它作为哪哒香膏的事实,表明它是一件传家宝,代代相传,从母亲传给女儿。”(莱恩)
c.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 玉瓶是一个细颈的小瓶子,打破了瓶颈就打开了瓶子。马可的描述表明她把瓶子里所有的东西都倒在了耶稣的头上。
i. 当客人来吃饭时,习惯上要用少许油膏客人的头。在这里,这个女人比习惯的问候做得更多。她把一玉瓶极贵的香膏,倒在耶稣的头上。
ii. 玛利亚的这一举动很妙,很有见地。耶稣刚刚作为王骑进耶路撒冷——难道王不应该受膏吗?马利亚明白这事,门徒却不明白。
iii. 玛丽一言不发地做了这件事。我们猜想她姐姐马大应该很健谈,但玛利亚却是个实干家。她没有宣布她要做什么,在做的时候也没有描述什么。她做了之后也没有解释。她就是简单地做了。
iv. “如果我们都能多做事少说话,这可能至少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祝福,或许对别人也是。让我们侍奉主的劳苦越发隐藏。尽管有很多骄傲的渴望想要吸引人的目光,让我们更加努力地避免它。”(司布真,Spurgeon)
v. 马利亚做完之后,她没有看门徒问他们对她所做的事的意见。“你应该摆脱这种对人的意见的盲目依赖; 你的同伴怎么想对你有什么关系? 你是站是跌,关键在于对你自己的主人。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就再做一遍。你知道这个故事–有一个人骑着马到首领面前面前,对他说:‘先生,我们从敌人手里夺过一支枪。’‘再去夺一只,’那位实事求是的官员说。这是我能给一个为自己的成功而欢欣鼓舞的朋友的最好忠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没有时间考虑已经做了什么。”(司布真)
3.(4-9) 对这个女人所做之事的反应。
有几个人心中很不喜悦,说,何用这样枉费香膏呢?这香膏可以卖三十多两银子周济穷人。他们就向那女人生气。耶稣说,由她吧。为什么难为她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要向他们行善,随时都可以。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她所作的,是尽她所能的。她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以为记念。
a.有几个人心中很不喜悦: 约翰福音12:1-8告诉我们,正是犹大对香膏的费用感到愤怒。他的愤慨完全是自私自利。约翰福音12:6说,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i. 他们就向那女人生气: 批评那些比我们更爱耶稣的人是很容易的。我们有时想把狂热者定义为比我们更忠于耶稣的人。
ii. 犹大可能已经开始了批评,但没过多久别人就加入了。马可明确表示他们就向她生气。他们各人看见耶稣头上的膏油,就以为是浪费了。玛利亚可能也开始怀疑她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
iii. “有趣的是,马可福音14:4中被翻译成‘枉费’的词,在约翰福音17:12中被翻译成‘灭亡’,用在犹大身上!犹大批评玛利亚‘枉费钱’,但他枉费了自己的一生!”(威尔斯比)
b.这香膏可以卖三十多两银子: 这个特别的玉瓶似乎值一个工人一年多的工资。“我要永远感谢犹大计算那贵重哪哒的价值。他这样做是为了责备她,但是我们要让他的数字摆在那里,他越是思想她,就越多地记录下这枉费。犹大若没有在他的口袋本上记下来,我就不知道是什么价,你们也不会知道。”(司布真)
c.由她吧。为什么难为她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门徒以为这华贵的香膏是枉费了,但耶稣认为这是一件美事。凭着她对耶稣单纯的爱和奉献,马利亚明白门徒们所不明白的——耶稣就要死了,她打算把这份礼物当作耶稣安葬的准备。
i. 她作了一件美事:“在希腊语中有两个词表示好的。阿加索斯描述一件道德上好的事情;卡洛斯描述一种不仅美好而且可爱的事情。一件事情可能是阿加索斯,但它可能是坚硬的、严厉的、严峻的、没有吸引力的。但是,一件卡洛斯的事情是既迷人又可爱的,散发着某种魅力。”(巴克莱,Barclay)
ii. 耶稣给了她最高的赞美: 她所能作的,是尽她所能的。上帝对我们的期望并不比我们所能做的更多; 但是要小心不要把你的眼光放得太低,以至于你认为什么都不做就是在做你能做的事情。”“没有比这更高的赞扬了。并不是人人都能为基督作大事,但各人为主自己作所能作的,这就是好的。”(艾恩赛德,Ironside)
d.她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马利亚所行的这事,既有计划(她预先来),就更加宝贵。这不是一种自发的,瞬间做出的行动。这是事先精心策划的。
i. 显然,在某种程度上,马利亚听了耶稣的话,相信耶稣的教导,而其他门徒却没有。耶稣说祂将被交在恶人手里、又戏弄、又鞭打、又钉十字架,她就信了。她说:“如果我亲爱的耶稣会被这样戏弄和折磨,那么请允许我给祂一些特殊的尊敬。”
ii. 门徒们似乎不想去考虑耶稣死的事情。彼得听见,就劝耶稣不要去。玛利亚有一种不同的虔诚,她没有争辩或否认祂的死,而是把它变成了一种完全的奉献。
iii. “没有谁能像将死的救世主那样赋予人生命;使你亲近基督,天天记念祂,就必行公义的事。来吧,我们将罪杀死吧。因为基督已经被杀了。来吧,我们埋葬一切骄傲。因为基督已经被埋葬了。来吧,我们要起来得新的生命,因为基督已经复活了。让我们与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主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与祂同死同生,那么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行动都将是非常美丽的。”(司布真)
e.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耶稣知道祂要死了,却丝毫不动摇。祂也知道自己必从死里复活,叫这福音传遍天下。
f.作为对她的纪念: 门徒们渴望名声和影响力,但这个女人找到了一种持久的纪念。她不是通过渴望得到一个职位,而是简单地通过爱耶稣和服事祂而找到的。
i. 我们所有人都有一种倾向,看了这个故事会说:“我也爱耶稣。请告诉我该怎么做可以将这爱表现出来。”但这女人伟大的爱的一部分表现在,她想出了这个主意,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她对耶稣的爱。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命令,那么它永远都不会如此珍贵。“有一个弟兄喊着说,‘哦,请你告诉我,我能为耶稣作什么!’可是,弟兄,我不能告诉你。更重要的是,你出于自己炽热的灵魂为祂发明了一些什么,这是你灵里神圣的独创性。”(司布真)
4. (10-11) 犹大同意背叛耶稣,改变了犹太统治者的计划。
十二门徒之中有一个加略人犹大,去见祭司长,要把耶稣交给他们。他们听见就欢喜,又应许给他银子。他就寻思如何得便,把耶稣交给他们。
a.十二门徒之中有一个加略人犹大: 许多人揣测犹大的动机。当马利亚把香膏浇在耶稣脚上,耶稣责备他的时候,他的心也许受了伤害。也许是纯粹的贪婪。一些人猜测,犹大是想强迫耶稣公开展示救世主的荣耀。
i. 马太福音26章15节说得很清楚,犹大与宗教领袖为耶稣的性命讨价还价。他问他们,“我把祂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当然,他的部分动机是纯粹的贪婪。
ii. 不管犹大的动机是什么,那都是他的动机。神使用了一个心甘情愿的撒旦的邪恶工作,撒旦使用了一个心甘情愿的犹大。神命这些事发生,却没有叫犹大犯罪。
b.他们听见就欢喜: 宗教领袖们早就想要毁灭耶稣了(可3:6)。现在他们有一个宝贵的盟友——一个愿意出卖耶稣的门徒。
B.耶稣与门徒最后的逾越节。
1. (12-16) 逾越节的准备工作;纪念以色列救赎的节日。
除酵节的第一天,就是宰逾越羊羔的那一天,门徒对耶稣说,你吃逾越节的筵席,要我们往哪里去预备呢?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对他们说,你们进城去,必有人拿着一瓶水,迎面而来。你们就跟着他。他进那家去,你们就对那家的主人说,夫子说,客房在哪里?我与门徒好在那里吃逾越节的筵席。他必指给你们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你们就在那里为我们预备。门徒出去,进了城,所遇见的,正如耶稣所说的。他们就预备了逾越节的筵席。
a.有人拿着一瓶水: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景象。女人通常用瓶子盛液体,男人通常用动物皮容器盛液体。因此,有人拿着一瓶水,对门徒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标志。
b.夫子说:“客房在哪里”:这里的场景暗示着秘密,耶稣有充分的理由悄悄地为逾越节做准备。耶稣不想让犹大在祂最后一次重要的谈话之前出卖祂。
i. “主一定有许多人所不知的门徒,在这样的时候,祂可以依靠他们不加疑问地服事神。”(科尔,Cole)
c.他们就预备了逾越节的宴席: 关于逾越节,前三卷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之间似乎是有区别的。前三卷福音书暗示耶稣是在逾越节的第二天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而这顿饭是在逾越节的前一天。约翰似乎在说耶稣在逾越节被钉在十字架上,就像逾越节的羔羊一样(约18:28,19:14)。
i. “也许最好的解释是他们使用了不同的日历。耶稣死的时候,按官方日历正是逾越节的牺牲者被杀的时候。但根据一份非官方的日历,前一天晚上祂和祂的追随者们举行了逾越节。”(莫里斯,Morris)
ii. 前三卷福音书都没有提到逾越节宴席的羔羊。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在逾越节的“正式”日子之前没有办法拿到。可能耶稣想要的就是这样,是为了强调祂就是逾越节的羔羊。
2. (17-21) 耶稣给犹大一个悔改的机会。
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都来了。他们坐席正吃的时候,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与我同吃的人要卖我了。他们就忧愁起来,一个一个地问他说,是我吗?耶稣对他们说,是十二个门徒中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那个人。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
a.祂与十二门徒坐席:在第一个逾越节,神吩咐他们站着吃饭,准备随时离开埃及(出12:11)。既然以色列人已经来到应许之地,就认为他们能坐着吃逾越节的筵席,因为他们在神所赐给他们的地上享了安息。
b.你们中间有一个与我同吃的人要卖我了:门徒从耶稣那里听见了许多希奇的话,但这肯定是他们听见的最希奇的话之一。他们没有一个人怀疑犹大,在他们看来,他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和杀害耶稣的想法一定是荒谬的。
c.是十二个门徒中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那个人:耶稣说同蘸手在盘子里的人,并没有单挑犹大出来(但是坐在尊贵地方的犹大,倒蒙了那特别的分)。所有的门徒和祂一同蘸了,这句话就表明卖耶稣的是朋友。
i. 在中东文化中,和朋友一起吃饭后出卖朋友是最恶劣的背叛行为。
d.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犹大恰当地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臭名昭著的罪人之一。虽然他的行为应验了预言(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祂所写的),他自己邪恶的动机却把他定罪了。在审判的日子,犹大断不能在神面前称自己为义,说,“我是成就了预言。”
i. 在耶稣的警告中,我们看到了对犹大深深的爱。这是他最后一次,也是转瞬即逝的机会,让他从邪恶的阴谋中走出来。值得记住的是,耶稣既爱马利亚又爱犹大。我们几乎想认为耶稣爱马利亚,恨犹大,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忽略了祂对犹大的爱——更确切地说是被拒绝的爱——如果我们忽略了那份爱,我们就忽略了整个故事。
3.(22-25) 最后的晚餐。
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了福,就掰开递给他们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他们都喝了。耶稣说,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神的国里,喝新的那日子。
a.耶稣拿起饼来,祝了福,就掰开:当逾越节饼被举起来的时候,正餐的头要说:“这就是我们祖宗在埃及地所吃的苦头饼。凡饥饿的,都可以来吃。凡有需用的,可以来吃逾越节的筵席。”
i. 逾越节宴席上吃的每一样东西都有象征意义。苦涩的草药是为了纪念奴隶生活的苦涩;咸水是纪念在埃及的压迫下流的眼泪。这顿饭的主菜——为这家人刚献上的一只羔羊——并不象征着任何与埃及的苦难有关的东西。而是那担当罪的牺牲,使神的审判越过那相信的家门口的祭物。
b.拿着吃; 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立约的血: 耶稣没有对每种食物的意义给出正常的解释。祂在自己身上重新诠释了他们,重点不再是以色列人在埃及所受的苦难,而是耶稣为担当他们的罪受的苦难。
c.这是我的身体: 关于宴席时饼和杯的真正本质,基督徒已经争论了几个世纪。
i. 罗马天主教会持有变形论的观点,认为饼和酒实际上变成耶稣的身体和血。
ii.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提出了“共体”的观点,即饼仍然是饼,酒仍然是酒,但因着信心,它们与耶稣的实际身体是相同的。路德没有相信罗马天主教的变形论,但与他们相差的也不远。
iii.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教导说,耶稣在饼和酒中的同在是真实的,但只是属灵的,不是物质的。茨温利(Zwingli)教导说,饼和酒是代表耶稣身体和血的象征。
iv. 根据圣经,我们可以理解,饼和杯不仅仅是象征,而且是强有力的图画,让我们分享–进入–就像我们看到主的桌子是新的逾越节一样。
d.拿着吃: 我们不能太沉迷于发现饼和杯的意义而忘记了耶稣要我们对此该做的。我们必须拿着吃。
i. 拿的意思是它不会强加于你。你得接受它。吃意味着这对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食物和喝的,我们就会灭亡。没有耶稣,我们就会灭亡。这也意味着你必须接受耶稣进入你内心最里面。
e.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 除了关于这顿宴席的要素是什么以及它们的真正含义的所有争论之外,耶稣带来新约的宣告引人注目。
i. 没有一个人能够在神和人之间立一个新约,但耶稣是神–人。祂有权柄立一个用血立的新约,甚至像旧约用血立一样(出24:8)。
ii. 这约的重点在于里面的转变,使我们从罪中得洁净: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 , 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耶31:34)。这种转变把神的话和旨意放在我们心里: 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 (耶31:33)。这约是关于与神的新的亲密关系: 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耶31:33)。
f.直到我在神的国里喝新的那日子:耶稣还没有在天上过逾越节。祂仍然在等待祂所有的子民聚集到祂身边,然后会有一顿丰盛的晚餐——羔羊的婚宴(启19:9)。这就是耶稣所盼望的在神的国里要成就的。
4. (26-31) 耶稣预言门徒的离弃和彼得不认主。
他们唱了诗,就出来,往橄榄山去。耶稣对他们说,你们都要跌倒了。因为经上记着说,
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
但我复活以后,要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彼得说,众人虽然跌倒,我总不能。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就在今天夜里,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却极力地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众门徒都是这样说。
a.他们唱了诗: 我们不常想到耶稣在唱歌,但祂唱了。祂提高了嗓门,敬拜父神。我们会不断地想知道祂的声音听起来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祂唱得比祂的声音更多,祂把整个心都举起来赞美。这提醒我们,神喜欢我们用歌声来赞美祂。
i. 耶稣在被钉死在十字架前的这个晚上能唱歌,这是不寻常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能歌唱吗? 你会让耶稣成为你敬拜的领袖吗?“什么!当别人赞美主时,基督徒却保持沉默?不;他必须加入。撒但想要叫神的百姓变成哑巴,却是不能。因为主在祂家中,没有一个舌头被绑的孩子。他们都会说话,会哭,即使他们不会唱歌,我认为有的时候他们都可以唱歌; 是,他们必须,因为你知道那应许,‘那时哑吧的舌头必歌唱。’是的,当耶稣领唱的时候,主家里若有不作声的人,他们就当赞美主的名。”(司布真)
ii.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像耶稣一样,向我们的父神歌唱,因为这是祂所喜悦的事情,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想要做让他们高兴的事情。而我们喜不喜欢真的不重要。
iii. 歌唱无非是情感表达? 哦! 情感的价值和力量。邪恶的情绪杀死了生命和荣耀的主!纯粹的情感使拯救杀戮者成为可能。”(摩根,Morgan)
b.唱了诗: 耶稣唱了很奇妙,但是祂唱了什么? 逾越节的筵席总是以唱三首赞美诗结束,这三首赞美诗被称为哈里尔,诗篇116-118。当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前一夜唱这些诗篇的时候,这些诗篇的话语确实帮助了祂。
i. “耶稣起来往客西马尼园去的时候,嘴里有诗篇118篇。它恰当地描述了神如何带领弥赛亚从悲痛和苦难中走向荣耀。”(莱恩)
c.他们到了橄榄山:耶稣和他们在楼上进行了约翰福音14 – 17章的精彩对话和祷告。约翰福音14:31以后,他们可能上街去了。”(罗伯特森,Robertson)
i. “我们的主知道祂的时候到了,祂必须被交在仇敌手里。所以,祂不可扰害祂所住那家的主人和那城,尽管祂出城的时候,已是半夜。”(艾恩赛德)
d.你们都要绊跌了:耶稣说这话,并不是要定祂的门徒有罪,乃是要叫他们知道祂是真的掌管这事,又要证明圣经所说的弥赛亚受难,必须应验。
i. 这不是耶稣第一次警告彼得和其他门徒,说他们要离弃祂。从仔细地重建福音书,我们发现耶稣第一次警告他们这一点是在楼上的房间,现在在客西马尼花园里又一次。
e.在我复活以后: 这表明耶稣所注视的已经越过了十字架。祂的眼睛注视着摆在祂面前的喜乐(来12:2)。
f.众人虽然跌倒,我总不能:我们希奇彼得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可悲的是,彼得没有意识到耶稣所清楚看到的属灵的现实和属灵的争战。彼得只看他当时的感觉,当时他觉得自己很勇敢。
i. 有时为基督担大担子比担小担子容易。相比成为那些在嘲笑的邻居中忏悔的人,我们中的一些人更容易成为殉道者。”(麦克拉伦,Maclaren)
g.我实在告诉你:就在今天夜里,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尽管彼得放胆说,他永不跌倒,但正是在他认为自己强壮的地方–勇气和胆量上失败。通过这个庄严的警告,耶稣给了彼得一个机会,让他谨慎并考虑自己的弱点。
i. 彼得却没有抓住机会,只是极力的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耶稣比彼得更了解彼得,彼得自高自大,注定要跌倒。
ii. 他极力地说:“这个强烈的复合副词只在马可福音中(找到),很可能保留了彼得自己对这句话的陈述。”(罗伯特森)
iii. 其余的门徒也高估自己的力量,在紧要的时候不仰赖主:众门徒都是这样说。使徒保罗告诫我们,不要在我们自以为强壮的地方跌倒; 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 (林前10:12)。当我们认为我们已经超越了某些罪所能触及到的范围时,我们就准备好了要跌倒。
C.耶稣在客西马尼的祷告和被捕。
1. (32-36) 耶稣悲痛的祷告。
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耶稣对门徒说,你们坐在这里,等我祷告。于是带着彼得,雅各,约翰同去,就惊恐起来,极其难过。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儆醒。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倘若可行,便叫那时候过去。说,阿爸,父阿,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
a.客西马尼: 就在耶路撒冷圣殿山的东边,在汲沦溪峡谷的对面,橄榄山的低坡上。客西马尼被古老的橄榄树环绕,意思是“橄榄压榨机”。那是一个用附近的橄榄榨油的地方。因此,神的儿子也必在这里灭亡。
b.祂就惊恐起来,极其难过……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耶稣知道父的旨意是什么。然而祂仍然忍受着这种痛苦。因为耶稣要成为赎罪祭,祂不是一个不知不觉的献祭的动物。祂也不是环境的受害者。祂决定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i. 对耶稣影响最大的不是肉体折磨的恐惧,而是十字架的属灵的恐惧–被成为罪(林后5:21)。这就是耶稣为什么惊恐,极其难过。
ii. 希伯来书5:7-8描述了耶稣在客西马尼的痛苦: 耶稣,在肉身的日子里, 向那一位能够救祂脱离死亡的, 献上了带着激烈的哭喊和泪水的祷告和恳求, 也因为祂虔诚的敬畏而被听到, 尽管祂是神子, 但是祂从受的苦当中学会了顺服。
iii. “祂圣洁的灵因为在树上成为罪的可怕而畏缩了。使祂灵里充满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神对罪的义怒,把我们所有的罪都归于祂。其中没有意志的冲突。”(艾恩赛德)
c.阿爸,父啊: 在这极度痛苦的时刻,耶稣并没有感到远离父神。祂觉得自己和父亲很亲近,于是就用了阿爸这个孩子熟悉的名字来称呼父亲。
d.将这杯撤去: 在对耶稣感动的祷告的回应中,圣父没有将这杯从耶稣那里撤去。祂反倒坚固耶稣,叫祂能拿起杯来喝。
i. 在旧约中,杯多次有力地描绘了上帝的愤怒和审判(诗75:8,赛51:17,耶25:15)。耶稣在当时成了神的仇敌,神审判祂,迫使祂喝父怒的杯,免得我们喝那杯。这就是耶稣痛苦的根源。
ii. 马太福音20:22-23提到耶稣的门徒也必须喝的杯。“无论如何,我们的杯永远不能像祂的那样深,那样苦,祂的杯里有一些我们的杯子里永远找不到的成分。罪的苦楚在那里,祂却为一切信祂的人把那苦楚拿去了。祂父的怒在那里,但祂却把它喝光了,一点也没有给祂的子民留下。”(司布真)
e.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耶稣在客西马尼到了一个做决定的地步。这倒不是说祂以前没有决定过,也不是没有同意过,而是现在祂到了一个决定的关键点。祂在加略山喝了那杯,却决定在客西马尼再喝一次。在客西马尼园,十字架的争战得胜了。
i. 在客西马尼的争战–这破碎的地方–在完成神的救赎计划中有一个重要的位置。如果耶稣在这里失败了,祂也会在十字架上失败。祂在这里的成功使十字架上的胜利成为可能。
f.如果可能的话: 耶稣并没有请求允许人类在地狱里灭亡; 祂在问天父:“除了十字架上等待着我的痛苦,如果还有其他任何可能的方式可以拯救人类,就用那种方法吧。”然而并没有别的方式,所以耶稣就往十字架那里去。
i. 耶稣的这个祷告排除了任何其他的救恩方法。若有别的路,祂的死就是不必要的,祂的祷告也没有得应允。
g.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有人批评基督徒口中这样的祷告,说这是缺乏信心的祷告。但是祷告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是对神大有信心的祷告。如果这样的祷告侮辱了上帝,那么耶稣在客西马尼花园里这个关键时刻就是侮辱了祂的父。
2. (37-42) 睡着的门徒。
耶稣回来,见他们睡着了,就对彼得说,西门,你睡觉吗?不能儆醒片时吗?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耶稣又去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又来,见他们睡着了,因为他们的眼睛甚是困倦。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回答。第三次来,对他们说,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吧。(吧或作吗)够了,时候到了。看哪,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了。起来,我们走吧。看哪,那卖我的人近了。
a.耶稣回来,见他们睡着了:在这极其痛苦的时刻,只有耶稣一人。祂的门徒没有给祂一点支持。虽然这不是他们的功劳——他们辜负了耶稣——必须是这样的——耶稣必须独自面对十字架的恐怖。
b.西门,你睡觉吗? 没有必要看到耶稣对祂的门徒生气。祂在爱心和怜悯中说了这话。祂比他们更了解他们自己。
i. 彼得听到耶稣叫他西门,一定有些吃惊。这是睡着的老西门,不是新人彼得。彼得准备好了抵抗任何攻击,除了沙人的攻击。
c.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耶稣知道彼得会跌倒; 但是祂鼓励他去胜利,因为祂知道在警醒和祷告中可以找到力量。如果彼得醒了(身体上和属灵上),并且越来越倚靠上帝,祂就可以在关键时刻不否认耶稣。
i. 耶稣在客西马尼的争战中得胜后在十字架上得了胜。彼得——就像我们一样——在后来的迷惑中失败了,因为他没有警醒和祷告。在危机到来之前,属灵的斗争往往就已经胜利或失败了。
d.耶稣又去祷告,说的话和先前一样: 耶稣重复了马可福音14:34-36中概述的祷告。有些人说重复祷告是不属灵的,或者反映出缺乏信心,但是我们永远不能指责耶稣不属灵或者缺乏信心。
e.又来,见他们睡着了……第三次来对他们说,“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吧”。耶稣祷告了三次,三次查看门徒,看他们会不会站在祂旁边祷告,并为将来的试炼中自己的力量祷告。每次他们都睡着了。
i. 门徒们没有为自己警醒和祷告,这已经够糟糕的了,但他们本应该只是甘愿为耶稣警醒和祷告。我们必须通过祷告和陪伴,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站在他们身边。
ii. “祂告诉他们‘现在继续睡吧’; 他们就睡了; 他们睡觉的时候祂在看着……祂实际上是在说: 尽管去睡吧; 我可以看着; 他们睡觉的时候,耶稣看着他们。”(摩根)
f.够了! 我们不应该认为耶稣因为祂的门徒们没有帮助祂就生气或发怒。祂想要门徒们帮助祂,并警醒祷告,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他们的益处。耶稣可以独自面对十字架的审判,但是他们没有祷告,就不能。
3.(43-52)拿撒勒人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被捕。
说话之间,忽然那十二个门徒里的犹大来了,并有许多人带着刀棒,从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那里与他同来。卖耶稣的人曾给他们一个暗号,说,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把他拿住,牢牢靠靠的带去。犹大来了,随即到耶稣跟前说,拉比,便与他亲嘴。他们就下手拿住他。旁边站着的人,有一个拔出刀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个耳朵。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我天天教训人,同你们在殿里,你们并没有拿我。但这事成就,为要应验经上的话。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有一个少年人,赤身披着一块麻布,跟随耶稣,众人就捉拿他。他却丢了麻布,赤身逃走了。
a.我与谁亲嘴: 很明显,耶稣的外表很正常,因此犹大有必要将祂确认出来。祂选择用亲吻来问候耶稣,以此来确认耶稣的身份。这是一种残忍的感情伪装,尤其是加上“拉比,拉比!”的问候。
b.旁边站着的人,有一个拔出刀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约翰福音18章10节指出,这位无名剑客就是彼得。彼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手里运用着这个世界的权力,却只能割掉耳朵。当彼得运用神的道的时候,他为神的荣耀扎透了人的心(徒2:37)。
i. “当教会拿起剑的时候,它通常表现出不知道如何使用它,而且往往击中错误的人。”( 麦克拉伦)
ii. “路加告诉我们耶稣治愈了彼得造成的伤害(路22:51)。这并不是耶稣最后一次不得不收拾祂的跟随者留下的烂摊子。若不是耶稣治好了马勒古,彼得也必被捕,在加略山上可能就会有四个十字架。”(巴克莱)
c.为要应验经上的话。耶稣希奇他们打发一小队兵去捉拿祂。然而,是祂在指挥; 祂只消一句话就能把所有来逮捕祂的人都杀光。耶稣却顺从,为要应验圣经山的话。
d.门徒都离开祂逃走了。当下门徒都四散为自己的安全逃跑。有几个人(至少彼得和约翰)跟了回来,远远观看会发生什么事。他们没有一个人站在耶稣旁边说,“我已经把我的生命交给了这个人。你们告祂的事,也可以告我。”相反,却应验了耶稣所说的话:“你们都要因我跌倒”(可14:27)。
e.有一个少年人,赤身披着一块麻布,跟随耶稣……丢了麻布,赤身逃走了:耶稣甚至被一个在慌乱中赤身逃走的年轻跟随者撇弃了。自教会初期,释经者们就认为这个年轻人就是马可本人。这是他谦卑的方式说,“我就在那里。”
i. 许多人认为,就在几个小时前耶稣举行最后的晚餐的那个房间是在马可一家的房子里。使徒行传12:12说,门徒们过去常常在马可的母亲家里聚会。可能是犹大率领的逮捕军先来到马可的家,因为那是犹大最后离开耶稣的地方。犹大和众人来了,看见他们不在,犹大很容易认为他们是去了客西马尼园,因为耶稣已经习惯往那里去(路22:39)。当犹大和他的一伙人往客西马尼去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那个年轻的马可迅速穿上简单的麻衣,急急忙忙想在犹大和他的一伙到之前赶到客西马尼园去警告耶稣。
ii. “通常认为,马可自己,就是马利亚的儿子(徒12:12),很有可能就是在他们家里吃了逾越节的筵席,他跟随耶稣和使徒到了园子里。”(罗伯特森)
iii. “马克谦虚的灵似乎在说,‘朋友彼得, 而圣灵感动我记录你的错误时, 祂还限制我让我写我自己的错误作为一种序言, 因为我在疯狂和浮躁的愚昧中,没穿衣服也会跑向卫兵来救我的主; 然而,当我第一眼看到那些粗野的军团士兵,看到他们剑上的第一道微光时,我就退缩了,胆怯,担心,害怕也会被粗暴地对待。’”(司布真)
D.公会前的审判。
1. 马可没有记录在亚那面前的初审,亚那是大祭司职分背后的真正权力(约18:12-13,19-23),也没有记录在公会前的第二次审判(路22:66-71所记录的日光下的“正式”审判)。
a.这些审判有相似之处,因为都是同样的人参与的。事实上,耶稣在犹太当局和罗马当局面前的审判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它们不应该被混淆。
b.被捕后,耶稣先是被带到亚那那里, 然后到了非法的夜里公会法院(马可接下来会描述),然后去了白天的官方审判, 然后到了彼拉多那里, 彼拉多把耶稣送到希律王那里, 他又把耶稣送回彼拉多那里, 然后耶稣上了十字架。
2. (53-59)耶稣在公会前被控告。
他们把耶稣带到大祭司那里。又有众祭司长和长老并文士,都来和大祭司一同聚集。彼得远远地跟着耶稣,一直进入大祭司的院里,和差役一同坐在火光里烤火。祭司长和全公会寻找见证控告耶稣,要治死他。却寻不着。因为有好些人作假见证告他,只是他们的见证,各不相合。又有几个人站起来,作假见证告他说,我们听见他说,我要拆毁这人手所造的殿,三日内就另造一座不是人手所造的。他们就是这么作见证,也是各不相合。
a.他们把耶稣带到大祭司那里: 按照犹太人的律法,这种对耶稣的审判是严重非法的。在犹太人的法律程序中有很多保护被告权利的内容,所有这些都被那些决心要处死耶稣的人忽视和故意破坏了。
b.听见祂说:“我要拆毁这人手所造的殿”:正如约翰福音2:19所记载的,耶稣明明的讲论祂身体的殿。耶稣从来没有说过那些诬告祂的人所说的话:“人手所造的殿。”本质上,他们在指责耶稣是一个想要摧毁圣殿的恐怖分子。
i. “这项指控十分严重,因为在整个希腊罗马世界,毁坏或亵渎礼拜场所被视为死罪。”(莱恩)
ii. 摩根关于他们的指控:“这是最邪恶的谎言,因为这是一种有真理成分的谎言。我们记得丁尼生说过的话: ‘一个完全是谎言的谎言,可能会被直面,并被彻底击败; 但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实的谎言,是更难战胜的。’”
c.但那时他们的见证各不相合。虽然案子是假的,但告耶稣的人却不能拼凑起一个好的案子。那些作伪证者不断地各不相合。
i. “对一个一贯的谎言达成一致比说出一个简单的事实要难得多。”(科尔)
3.(60-62) 耶稣在自己的审判中作证。
大祭司起来,站在中间,问耶稣说,你什么都不回答吗?这些人作见证告你的是什么呢?耶稣却不言语,一句也不回答。大祭司又问他说,你是那当称颂者的儿子基督不是。耶稣说,我是。你们必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a.大祭司起来,站在中间,问耶稣说:“为了显得更加严肃,他站起身来,缺少证据而虚张声势地捏造事实。”(罗宾逊,Robinson)
i. “暗示大祭司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半圆形的公会中,走向耶稣——这是一个愤怒而困惑的人的举动。”(布鲁斯)
ii. “这是一种默认,就是直到那时为止,基督已被证明是无罪的。大祭司若在别处有足够的材料控告被告者,就不会需要从祂身上取什么了。到那时为止,审判是彻底失败的,他知道这一点,气得满脸通红。现在他又想吓唬犯人,要从他那里榨取一点口供,免得再有证人的麻烦,并可以了结这件事。”(司布真)
b.耶稣却不言语,一句也不回答: 耶稣本可以在这里发起一个宏伟的防御,召集所有不同的见证人来证明祂的神性、大能和品格。祂教导过的人、医治过的人、死而复活的、瞎眼又看见的、连鬼也能证明祂的神性。耶稣却不开口。祂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祂也是这样不开口 (赛53:7)。
c.我是。你们必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当耶稣被要求在正式的宣誓中证明自己有罪时,祂说,“现在你们审判我,但我要作最终的审判官。”这些话会让任何明智的审判官停顿一下,但却没有让控告祂的人放慢脚步。
i. 在这里我们看到耶稣正在受审——祂似乎输了,但祂真的赢了。祂在审判中的行为表明祂是无辜的,并且是救赎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接受上帝救赎的礼物。
ii. 在真正意义上,这根本不是耶稣在受审——更准确地说,是宗教领袖在受审。他们看起来赢了,但实际上输了。事实上,我们都在耶稣面前受审,并且要为我们所做的事受审判。
4. (63-65) 公会判耶稣死刑。
大祭司就撕开衣服,说,我们何必再用见证人呢?你们已经听见他这僭妄的话了。你们的意见如何?他们都定他该死的罪。就有人吐唾沫在他脸上,又蒙着他的脸,用拳头打他,对他说,你说预言吧。差役接过他来用手掌打他。
a.大祭司就撕开衣服……你们已经听见祂这僭妄的话了:起初,他们的反应是自义,耸人听闻的恐怖,然后是谩骂和暴行(一些人开始吐唾沫在祂身上……并且要打祂)。
b.差役就用手掌打祂:虽然宗教领袖对耶稣的审判是糟糕的,但这至少是有原因的——嫉妒和惧怕耶稣。这些差役以折磨耶稣为乐,他们甚至没有一个理由。他们这样做只是因为其他人(宗教领袖)对耶稣的看法。
i. “诸天哪,你要惊奇,极其害怕。祂的脸是宇宙的光,祂的人是天上的荣耀,他们就吐唾沫在祂脸上。‘唉,我的上帝,人竟如此卑鄙!’”(司布真)
c.有人吐唾沫在祂脸上,又蒙著祂的脸,用拳头打祂:我们若明白耶稣忍受了这样的痛苦和羞辱,就当从三方面回应祂。
i. “为了耶稣,我们自己应该勇敢地忍受痛苦和羞辱。为了耶稣的缘故,我们该多预备听毁谤和讥诮呢。不要生气,认为别人嘲笑你是件奇怪的事。你是谁,亲爱的先生? 你是谁? 如果和基督比较,你能成为什么?他们若吐唾沫在祂脸上,为什么不能吐唾沫在你们身上呢。如果他们打了他,为什么不能打你呢? 你的主能受得了吗? 让祂尝所有的苦,你尝所有的甜吗? 一个漂亮的士兵,你,要求比你的首领更好的票价!”(司布真)
ii. 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赞美耶稣。“其次,我们应当怎样诚心诚意地尊敬我们亲爱的主呢?人若如此愿意叫祂羞愧,我们就当加倍地把荣耀归给祂。今天我们能做些什么来纪念祂呢? 让我们开始吧。我们能做些牺牲吗? 我们能完成任何艰巨的任务来荣耀祂吗?让我们犹豫,而要立即全力以赴。我们在荣耀祂的事上有创新的心,就像祂的敌人在羞辱祂的事上有聪明一样。”(司布真)
iii. 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信心和确据来接受耶稣为我们的救赎所完成的工作。“我实在知道那受苦的、既是可称颂之子、必要能拯救我们。这样的忧愁,是为我们过犯的赎罪祭。愿荣耀归与神。祂脸上的唾沫,在我看来,就是一张清洁明亮的脸。那些对祂品格的诬告,对我并不意味着谴责。”(司布真)
5. (66-72)彼得的否认。
彼得在下边,院子里,来了大祭司的一个使女。见彼得烤火,就看着他说,你素来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伙的。彼得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于是出来,到了前院。鸡就叫了。那使女看见他,又对旁边站着的人说,这也是他们一党的。彼得又不承认。过了不多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又对彼得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因为你是加利利人。彼得就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你们说的这个人。立时鸡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稣对他所说的话,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思想起来,就哭了。
a.彼得在下边,院子里: 当马可在马可福音14:66-72结束彼得不认主的故事时,他把它当作一个闪回。这并不是耶稣被打的时候发生的,而是在祂受审的时候发生的。
i. 彼得的第一个问题是他远远地跟着祂(可14:54)。当我们远离耶稣的时候,就很难在关键时刻为祂建立一个正确的立场。
ii. 接着,彼得和仆人们坐在火旁烤火(可14:54)。彼得离弃了与逃跑了的门徒的交通,在不敬虔的人中间,得了交通和温暖。彼得想要成为这群人中的一员,而不是跟随耶稣的人。
iii. 马可福音14:65打耶稣的人和马可福音14:54中的仆人是同一批人,因为这两组人用的是同一个古希腊语。彼得和那打耶稣的人坐在一起。他们打祂只是因为别人告诉他们耶稣是恶人。
b.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一个充满敌意的当权者审问了耶稣。但彼得没有面对这样的审问,只有一个来自其中一个女仆的问题。但她足以使彼得否认耶稣。“一个傻丫头使这个勇敢的勇士又害怕又沮丧。”(特拉普)
i. 我不知道也不明白:“彼得用拉比律法中常见的形式,正式地、合法地否认了这一指控。”(莱恩)
ii. “但这一切的恶,都是从惧怕人而生的。从此以后,有多少人出于同样的原因否认基督和祂的真理呢?”(克拉克)
iii. 彼得以为这样可以帮助他与耶稣撇清关系,就发咒起誓。当我们听到这种语言时,我们就假定这个人不是追随耶稣基督的人。
c.彼得想起耶稣对他所说的话,就哭了。彼得终于想起耶稣对他所说的话,只是太晚了,因为他已经犯了罪。那时,彼得所能做的就是痛哭,但他必能得救。
i. “并不是公鸡的啼叫使彼得认罪; 而是对基督话语的回忆。”(威尔斯比)
ii. 犹大和彼得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对比。他们二人或多或少都不认耶稣,但一个得救,一个没有。救赎彼得对耶稣来说很重要; 复活后,耶稣与彼得私下会面(路24:34),并与彼得有公开的恢复(约21)。犹大最终成为了一个叛教者,而彼得则是一个倒退者,因为他曾经享受过的一次经历而遭受了属灵上的衰退。
(c) 2021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