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第2章-摩西的出生与早年生涯
A. 摩西的出生与童年。
1. (1-2)摩西的出生——利未支派的俊美孩子。
有一个利未家的人,娶了一个利未女子为妻。那女人怀孕,生一个儿子,见他俊美,就藏了他三个月。
a. 那女人怀孕,生一个儿子:婴儿摩西睁开了眼,但看到的是一个颇不友善的世界。他出生在一个强大的国家里,却生于一个饱受欺压、寄居异乡的民族中;他生逢灾厄,因为君王一纸令下,像他这样的婴孩就全都面临被处死的厄运。不过,摩西生而有幸,具有某种特别的优势:他有一对信靠神的父母。
i. 摩西并不是家中的长子。他至少有一个哥哥(亚伦)和一个姐姐(米利暗)。
b. 有一个利未家的人,娶了一个利未女子为妻:通过《出埃及记》6章20节,我们得知摩西父母的名字:暗兰和约基别。奇特的犹太传说宣称,摩西出生时,他的母亲感觉不到任何疼痛就分娩生下了他;在他诞生时,他的面容非常俊美,以致房间里充满了神奇的光辉,那是日月之光辉;摩西生下来只有一天大的时候就会走路和说话了;他拒绝吃奶,从出生起就吃固体食物。
c. 那女人……就藏了他三个月:摩西的父母这样做,不仅是出于做父母的天性和本能;还因为他们信靠神。《希伯来书》11章23节描述了摩西父母的信心:摩西生下来,他的父母见他是个俊美的孩子,就因着信,把他藏了三个月,并不怕王命。
2.(3-6)法老的女儿发现摩西。
后来不能再藏,就取了一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将孩子放在里头,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孩子的姐姐远远站着,要知道他究竟怎么样。法老的女儿来到河边洗澡,她的使女们在河边行走。她看见箱子在芦荻中,就打发一个婢女拿来。她打开箱子,看见那孩子。孩子哭了,她就可怜他说:“这是希伯来人的一个孩子。”
a. 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从字面的意思来说,摩西的母亲完全按照法老的话去做:将她的儿子放进河中(出1:22)。然而,她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一个防水的篮子里,让他漂浮在河面上。这一做法堪称“神机妙算”,有信有谋。
i. “纸莎草篮’这个词只在这里以及描述诺亚方舟时用过。”(凯泽,Kaiser)这个希伯来词语最好翻译成‘纸莎草篮’;在其他经文里,这个词语只在提到诺亚方舟时使用过。”(科尔,Cole)
ii. 然而,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把孩子的幸福和未来完全交托于神的典型例子。当摩西的母亲放下用芦苇制成的小船时,她放下了她所珍爱之物,寄望于神,相信神必会看顾。也许,祂会开辟一条出路,把她的孩子重新交还给她。
b. 孩子哭了,她就可怜他:在神的引领下,法老的女儿发现了婴儿摩西。她所接受的文化教养束缚着她,使她很难接纳希伯来人,但婴儿摩西的哭声融化了她的心。
i. 无论是对摩西,还是对以色列百姓,神都有这样一个巧妙的拯救计划。摩西的父母、尼罗河的水流,还有法老的女儿都在祂巧妙的引导之下,祂的计划和旨意一步步地展开。
3.(7-10)法老的女儿照顾摩西、抚养摩西。
孩子的姐姐对法老的女儿说:“我去在希伯来妇人中,叫一个奶妈来,为你奶这孩子,可以不可以?” 法老的女儿说:“可以。”童女就去叫了孩子的母亲来。法老的女儿对她说:“你把这孩子抱去,为我奶他,我必给你工价。”妇人就抱了孩子去奶他。孩子渐长,妇人把他带到法老的女儿那里,就作了她的儿子。她给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说:“因我把他从水里拉出来。”
a. 你把这孩子抱去,为我奶他,我必给你工价:神既以摩西家人的机智聪敏为引子,同时也利用了法老女儿的个人需求,借此安排摩西的母亲在摩西幼年的时候养育他、教导他,而且还能为此得到报酬。
i. 神奖赏摩西母亲的信心。因为她信靠祂,把摩西藏了三个月,也因为她信靠神才会把摩西“从水里拉出来”。
ii. “毫无疑问,正是在这些儿时的岁月里,摩西认识了这位‘祖宗的神’(出3:15),并且认识到希伯来人就是他的骨肉同胞(出2:11)。”(科尔,Cole)
b. 他……就作了她的儿子:作为法老女儿的养子,摩西当然也是皇室成员。古代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Josephus)写道,摩西是埃及王位的继承人,他年轻时曾率领埃及军队战胜埃塞俄比亚人。
i. 当然,摩西从小接受了埃及的学问和科学教育。《使徒行传》7章22节指出,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埃及是取得最高学术和科学成就的古代文明古国之一。有理由认为,摩西所受的培训包括地理、历史、语法、书写、文学、哲学和音乐。
ii. 摩西是埃及皇室成员之一,可想而知,摩西出行,必定坐着精美的王子马车,他的卫兵一路护驾,前呼后拥,高喊“跪下!”。如果摩西泛舟尼罗河之上,必定会乘着乐音袅袅的华丽游船。他钿车宝马、堆金积玉,享受着尊贵奢华的皇室生活。然而,我们还知道摩西的希伯来生母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影响。因此,他的成长当然也会受到生母传统的希伯来文化的熏陶。
iii. 一位古代基督教作家俄利根(Origen),以一种奇特的寓意方式来解释圣经。例如,他对这段描写摩西和法老女儿的经文的释义,这说明了过度寓意化释经的危险。俄利根(Origen)对这段经文的看法如下:
· 法老代表魔鬼。
· 希伯来男童、女童代表魂的理性和兽性的一面。
· 魔鬼想要铲除人的理性品质,却让人兽性的品质继续存在。
· 两个接生婆分别是《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
· 法老想要败坏接生婆,这样人的理性品质就遭到毁坏。
· 因为接生婆持守忠诚,所以神在全地各处建立礼拜堂。
· 法老的女儿代表教会,为摩西提供庇护——而摩西则代表律法。
· 尼罗河水代表洗礼的水。
· 我们来到洗礼的水边,将律法铭记于心(皇家宫殿),然后,律法渐渐长大,在属灵上成熟。
iv.,克拉克(Clarke)对这样的解释作出了中肯的评价:“如此,依照解释者的花哨幻想、奇异信条或反复无常的异想天开,每一段经文、每一个事实都必定蕴含玄机、有所暗示或埋下伏笔。其解释要么千奇百怪、穿凿附会,要么不着边际、不知所云。”
B.摩西逃离埃及。
1.(11)摩西长大成人,愈发同情同胞的遭遇。
后来摩西长大,他出去到他弟兄那里,看他们的重担,见一个埃及人打希伯来人的一个弟兄。”
a. 摩西长大:《使徒行传》7章23节指出,这件事发生在摩西四十岁那年。直到那时,他一直都是作为埃及的下一任法老进行培养的(按照约瑟夫斯的说法)。然而,由于他的母亲,摩西一直明白自己真正的根在哪里。
i. 看他们的重担:“这里的“看”不仅指字面意思,还包含观看者的一种情感色彩,要么感到心满意足(创9:16),或者,就如此处一样,感到锥心之痛(创21:16)。摩西是一个能感其所感、痛其所痛,体会神心意的人。”(科尔,Cole)
ii. 通过《希伯来书》11章24-26节,我们可以对摩西当时的感受和心情有所了解,就是他在看他们的重担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经文指出,因着信心,摩西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认同以色列百姓,他宁愿与他们并肩站立,也不愿选择他在埃及享有的特权地位与机遇:
摩西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来11:24-26)
iii. 摩西知道自己是谁。作为一个埃及人,生活舒适安逸,常常面对许多诱惑与享乐;但摩西知道“那不是我。”摩西信靠他所事奉的那位神,因为神可以帮助他认清自己。
b. 见一个埃及人打希伯来人的一个弟兄(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见一个埃及人打一个希伯来人,就是他的同胞”):摩西心中充满对同胞的同情和手足情谊(他的同胞,注:参见钦定本圣经,和合本圣经作“一个弟兄”);因此,当他看见自己的同胞以色列人受到殴打时,感到义愤填膺,忍无可忍。
2.(12)摩西杀了一个埃及人。
他左右观看,见没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里。
a. 他左右观看:一个知道自己将要做错事的人就会有这样的举动。摩西这样做有几个理由,但他有意隐藏自己所做之事的举动说明他感到良心不安。
b. 他……把埃及人打死了:对于摩西采取这一行动背后的一些想法,《圣经》本身作出了解释。《使徒行传》7章23-25节解释说,摩西这样做是为了保护那个受到殴打的以色列人,为这人报仇;不过,摩西也希望藉此能让他的以色列同胞承认他是他们的拯救者。
i. 他将到四十岁,心中起意,去看望他的弟兄以色列人。到了那里,见他们一个人受冤屈,就护庇他,为那受欺压的人报仇,打死了那埃及人。他以为弟兄必明白神是藉他的手搭救他们,他们却不明白。(徒7:23-25)
ii. 就像耶稣一样,当摩西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时,他无法施行拯救。他必须从王座上下来,离开王宫,进入卑微简陋之地,才能拯救他的同胞。
3.(13-14)摩西自己的同胞却拒绝接纳他。
第二天他出去,见有两个希伯来人争斗,就对那欺负人的说:“你为什么打你同族的人呢?”那人说:“谁立你作我们的首领和审判官呢?难道你要杀我,像杀那埃及人吗?”摩西便惧怕,说:“这事必是被人知道了。”
a. 你为什么打你同族的人呢:摩西有理由相信他所接受的教育、皇室背景、他所取得的成功,还有他对以色列人的深切同情,可以赢得以色列人对他的信任和接纳。这里,他试图干预两个希伯来人之间的一场暴力纠纷。
i. 可以说,首先,摩西是一个杀人犯;其次,他是一个好管闲事的人。
b. 谁立你作我们的首领和审判官呢(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王子和审判官”):由于摩西的王室背景,这让他行事看起来如同皇室王子(注:参见钦定本圣经,和合本圣经作“首领”)一般。他表现得如同一位审判官一样,判定这两人中的一个在欺负人(注:钦定本圣经翻译成“做得不对”)。对以色列来说,他看起来是一个完美的王子(注:参见钦定本圣经,和合本圣经作“首领”)和审判官;然而,他们并不买他的账。
i.一个王子(注:参见钦定本圣经,和合本圣经作“首领”)享有统治权,理当得到你的效忠。一位审判官有权告诉你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倘若你不遵行,他有权惩罚你。可是以色列人拒绝接纳摩西,对他说:“我们不想要你来管辖我们,不想要你来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人们也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拒绝耶稣的。就像摩西一样,耶稣道成肉身,第一次来到世上,世人却不接纳祂。
ii. 摩西和耶稣都曾经:
· 从出生起,就蒙神眷顾。
· 在孩童时期,蒙神奇迹般地看顾与维护。
· 言语行为大有能力。
· 拯救以色列。
· 受人藐视,不被接纳。
· 被以色列人拒绝,不承认他是以色列的首领和审判官。
iii. 就像他之后的耶稣一样,当摩西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时,他不能拯救他的同胞。他必须从王座上下来,离开王宫,来到卑微简陋之地,才能拯救他的同胞。
iv. 摩西像常人那样为以色列策划拯救计划,而且理所当然地将自己视为其中的关键人物——因为他拥有皇室背景,受到良好的教育,取得了成功,还对他的同胞抱有深切的同情。
v. 摩西有他的计划,从他的角度来看,这些计划合情合理。然而,神的计划与此截然不同:40年后,神带领摩西和他的哥哥亚伦手拿一根特殊的杖来到法老面前。他们将那根杖变成了一条蛇。摩西请求法老准许以色列人回到迦南地,遭到法老的断然拒绝。因此,神降下种种灾祸,诸如水变为血,成群的青蛙、蚊子和苍蝇,牲畜感染瘟疫,人生疮长疖子,冰雹,蝗虫和黑暗之灾。最后,神审判顽梗的法老和埃及,降灾击杀埃及人的长子,以及埃及头生的牲畜。而以色列人却穿越红海,逃出生天。红海的海水回流,淹灭埃及的军队,而以色列人则穿越旷野来到迦南地。这样一个不太可能发生的计划,常人是绝对不可能想出来的。
4.(15-19)摩西逃到米甸。
法老听见这事,就想杀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一日,他在井旁坐下,米甸的祭司有七个女儿,她们来打水,打满了槽,要饮父亲的群羊。有牧羊的人来把她们赶走了,摩西却起来帮助她们,又饮了她们的群羊。她们来到父亲流珥那里,他说:“今日你们为何来得这么快呢?” 她们说:“有一个埃及人救我们脱离牧羊人的手,并且为我们打水饮了群羊。”
a. 摩西躲避法老,逃往:摩西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踏上了逃亡之旅。他可能觉得神为他的一生制定的计划已被彻底毁掉了。他可能会认为自己曾经拥有许多机会拯救他的同胞,而现在一切机会尽失,他再也不能有所作为。然而,这个处境正是神想要摩西经历的。
i. 那时,摩西可能对此知之甚少。他的自我太强烈了,神无法使用他。摩西试图用人的智慧和力量来行神的工,却一败涂地。经过40年看似完美的准备,神又为摩西和以色列人准备了另外一段预备时期,使他们能够随时准备接纳摩西。
b. 往米甸地居住:如果摩西进入迦南和叙利亚地区,他将找不到任何庇护所——拉美西斯二世(Rameses II)和赫梯(注:又译“赫人”)国王之间签有一项条约,大意是埃及以北通往叙利亚路线上的逃犯将遭到逮捕,并被引渡回埃及。于是,摩西改道往东南逃去,到了米甸。
i. 在那时,米甸人住在芦苇海东西两侧的地区,就是今天的沙特阿拉伯地区(在芦苇海的东面),以及埃及西北地区(在西奈半岛上,位于芦苇海西面)。
c. 米甸的祭司有七个女儿:最后,摩西来到米甸,遇见了米甸的祭司的女儿们——这位祭司有可能是亚伯拉罕的后代,其祖先有可能是亚伯拉罕与基土拉所生孩子中名叫米甸的那个(创25:1-2)。
i. 由于他与亚伯拉罕的这种联系,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是一位真正的祭司,一位真正敬拜真神的祭司。神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带领摩西进入这个特定的家庭。
ii. 对于“她们来打水,打满了槽,要饮父亲的群羊”,特拉普(Trapp)的看法如下:“当今,那些娇贵精致的贵妇往往十指不沾阳春水;但她们不一样,她们必须先劳动,挣取自己的口粮。”
d. 摩西却起来帮助她们,又饮了她们的群羊:在埃及,摩西过着皇室成员才享有的贵族生活,奴仆成群,事事都有人服侍。在遥远的米甸荒漠里,摩西终于有机会成为一名仆人,而他亲力亲为,尽心尽力帮助流珥的女儿们给羊群喂水。
i. “由于摩西仍然穿着埃及服装,所以她们断定他是埃及人。”(凯泽,Kaiser)
5.(20-22)摩西得到接纳,进入米甸祭司的家庭。
他对女儿们说:“那个人在哪里?你们为什么撇下他呢?你们去请他来吃饭。”摩西甘心和那人同住;那人把他的女儿西坡拉给摩西为妻。西坡拉生了一个儿子,摩西给他起名叫革舜,意思说:“因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
a. 摩西甘心和那人同住:摩西娶妻生子,似乎他已放弃了埃及,不再一心想要成为以色列的拯救者。尽管米甸和埃及差异巨大,生活环境天差地别;但神把他放在那里,摩西就甘心乐意留在那里。
i. 西坡拉:“我们可以把这个词翻译成‘莺’,它是一种小鸟的名称;或者不那么友善的叫法——‘叽叽喳喳的人’。”(科尔,Cole)
b. 摩西给他起名叫革舜: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异乡人”,这是某种孤独的证明,他独在异乡为异客,无法与埃及人和希伯来人共同生活。
i. 如果我们认为在米甸度过的岁月对摩西来说是一段“等待”时期,那我们就大错特错了。相反,这是做工的岁月;他一生中从未像这样努力工作过!神训练他,塑造他,使他能完成未来的呼召,摩西当然不会被神“束之高阁”。
ii. 在埃及,摩西学会了如何成为大人物。在米甸,他学会了如何默默无闻,如何成为寂寂无名的小人物。“他在埃及学到了很多,但是在米甸学到的更多。”(特拉普,Trapp)
6.(23-25)神纪念以色列,顾念他们。
过了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做苦工,就叹息哀求,他们的哀声达于神。神听见他们的哀声,就记念他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神看顾以色列人,也知道他们的苦情。
a. 神听见他们的哀声,就记念:即使摩西“忘记”(意思是他不再积极主动地关注他们)了寄居埃及的以色列人;神也不会忘记。神记念(意思是祂再次积极主动地关注他们)以色列人以及他们所受的苦难。
i. 以色列人因做苦工,就叹息哀求,可以这样说,“哀天叫地,哀鸣不绝”。(凯泽,Kaiser)
b. 神……就记念他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神把注意力转移到以色列,并不是因为以色列人是大好人,而是因为祂与他们所立的约。祂以同样的条件给予我们祂的爱与关注——我们通过耶稣与神建立立约关系。
© 2023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