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上 第12章 — 罗波安和耶罗波安
A. 罗波安和以色列的分裂。
1.(1-5)以色列的长老立罗波安为以色列王。
罗波安往示剑去,因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剑,要立他作王。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先前躲避所罗门王,逃往埃及,住在那里(他听见这事)。以色列人打发人去请他来,他就和以色列会众都来见罗波安,对他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作苦工,现在求你使我们作的苦工、负的重轭轻松些,我们就侍奉你。”罗波安对他们说:“你们暂且去,第三日再来见我。”民就去了。
a. 罗波安往示剑去,因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剑,要立他作王:这是大卫王朝顺理成章的延续。所罗门接替大卫作王,现在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被认为是下一任国王。
i. 据我们所知,罗波安是所罗门唯一的儿子。所罗门有一千个妻妾,但我们看到他只有一个儿子继承他的名,而这个儿子却是个愚人。这表明罪是建立家庭的糟糕方式。
ii.“很难相信他没有其他的儿子;但事实是,罗波安是唯一被提到的儿子(历代志上3:10)。”(科纳普)
iii. 示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亚伯拉罕在那里敬拜神(创世记12:6)。雅各在那里筑了一座祭坛并购买了土地(创世记33:18-20)。约瑟被埋葬在那里(约书亚记24:32)。它也是北方各支派的地理中心。总而言之,这表明罗波安处于弱势地位,不得不在北方十个支派的领土上与他们会面,而不是要求他们的代表到耶路撒冷来。
b. 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他听见这事):列王纪上11:26-40中提到过耶罗波安。神通过一位先知告诉他,他将统治分裂的以色列的一部分。自然,耶罗波安对所罗门的继任者很感兴趣。他是与罗波安对话的长老团成员之一
c. 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作苦工,现在求你使我们作的苦工、负的重轭轻松些:所罗门是一位了不起的国王,但他从百姓那里索取甚多。以色列百姓希望从所罗门统治时期的重税和强制劳役中得到解脱,他们表示如果罗波安同意,就向他效忠。
i. 神在撒母耳记上8:10-19中就这种事警告过以色列人,当时神通过撒母耳讲述了王会从以色列人身上索要什么。在警告之后,百姓仍然想要一位国王,而现在他们尝到了被一位索取无度的国王统治的滋味。
ii. 可悲的是,以色列的长老们对罗波安没有提出任何属灵的要求或请求。似乎所罗门公然的偶像崇拜和背道行为丝毫没有困扰到他们。
2.(6-7)老年人给罗波安出的主意。
罗波安之父所罗门在世的日子,有侍立在他面前的老年人,罗波安王和他们商议,说:“你们给我出个什么主意,我好回复这民。”老年人对他说:“现在王若服侍这民如仆人,用好话回答他们,他们就永远作王的仆人。”
a. 罗波安之父所罗门在世的日子,有侍立在他面前的老年人,罗波安王和他们商议:罗波安明智地向这些年长、有经验的人征求意见。他们给所罗门提的建议似乎很好,所以罗波安征求他们的意见是很合宜的。
b. 现在王若服侍这民如仆人……他们就永远作王的仆人:长老们知道罗波安不是所罗门,不能期望从百姓那里得到与所罗门相同的待遇。罗波安必须基于自己的身份与百姓相处,而不是凭借他父亲的身份。如果他向百姓展现出仁慈和仆人之心,百姓就会永远爱戴并事奉他。这是很好的建议。
3.(8-11)少年人给罗波安出的主意。
王却不用老年人给他出的主意,就和那些与他一同长大在他面前侍立的少年人商议,说:“这民对我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求你使我们轻松些。’你们给我出个什么主意,我好回复他们。”那同他长大的少年人说:“这民对王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求你使我们轻松些。’王要对他们如此说:‘我的小拇指头比我父亲的腰还粗。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
a. 王却不用老年人给他出的主意,就和那些……少年人商议:罗波安不用老年人给他出的主意,却与少年人商议。
i. 这在今天是一个普遍现象 —— 有些人称这种情况为“挑拣建议”。意思是你不断向不同的人征求建议,直到找到一个建议是你想听到的。这是一种不明智和不敬虔的获取建议方式。最好是找几个你信任的顾问,即使他们说出你不想听的话,你也要倾听。
b. 就和那些与他一同长大……的少年人商议:这些人更有可能把罗波安已经有的想法告诉他。罗波安求助于那些有可能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这表明他征求建议只是为了做样子而已。
i. 他们不明智的建议表明,我们应该有智慧地向圈外人士寻求建议。有时候,局外人比与我们有相同经历的人能更清楚地看到事情的全貌。
c. 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少年人提出了与老年人截然不同的建议。他们建议采取对抗的方法,这种方法会使罗波安比所罗门更令人害怕。
i. 所罗门在税收和劳役方面对以色列人要求甚多。然而,我们并没有感觉到以色列人是出于恐惧而追随所罗门,而是出于一种共同的前景和目标。他们相信所罗门想要做的事,并愿意为之牺牲。罗波安没有唤起任何共同的前景和目标 —— 他只是希望百姓出于对暴君的恐惧而服从他的命令。
ii.“罗波安这个愚蠢的独裁者,用几句鲁莽之言,开启了长达四百年的纷争、衰弱,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毁灭。”(戴迪)
4.(12-15)罗波安用严厉的话回答耶罗波安和以色列的长老。
耶罗波安和众百姓遵着罗波安王所说“你们第三日再来见我”的那话,第三日他们果然来了。王用严厉的话回答百姓,不用老年人给他所出的主意,照着少年人所出的主意对民说:“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王不肯依从百姓,这事乃出于耶和华,为要应验他藉示罗人亚希雅对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所说的话。
a. 王不肯依从百姓:在这种情况下,罗波安显然应该听从百姓的话。这并不是说领导者应该总是按照民众的投票结果来领导,但领导者需要有智慧,即懂得分辨何时民众所想要的东西,实际上对他们自身是最有益的。
i. 罗波安是个愚昧之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父亲所罗门曾担心他长期奋斗所积累的一切,会在一个愚蠢继任者的手下失去:“我恨恶一切的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因为我得来的必留给我以后的人。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谁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劳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这也是虚空。”(传2:18-19)
b. 这事乃出于耶和华:神掌管着这一连串的事件,但并不是神促使罗波安采取这种愚蠢且罪恶的作法,神只是任由罗波安自行其是,允许他犯下他罪恶之心想要犯的严重错误。
i.“亲爱的朋友们,也要注意,即使是由人的罪和愚蠢所引发的事件,神也在其中。所罗门王国一分为二,是所罗门的罪和罗波安的愚蠢导致的结果;然而神也在其中:‘这是出于我,耶和华说。’ 神与罪或愚蠢毫无关系,但他以某种我们永远无法解释的方式,参与到这一切当中。”(司布真)
5.(16-19)北方十个支派拒绝罗波安作王。
以色列众民见王不依从他们,就对王说:
“我们与大卫有什么份儿呢?
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
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
大卫家啊,自己顾自己吧!”
于是以色列人都回自己家里去了。惟独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罗波安仍作他们的王。罗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亚多兰往以色列人那里去,以色列人就用石头打死他。罗波安王急忙上车,逃回耶路撒冷去了。这样,以色列人背叛大卫家,直到今日。
a. 我们与大卫有什么份儿呢:罗波安的愚昧使以色列人不仅拒绝他,而且拒绝了整个大卫王朝。他们拒绝了以色列最伟大国王的后裔。
b. 罗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亚多兰往以色列人那里去,以色列人就用石头打死他:显然,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前,罗波安并没有认真对待叛乱。在他的税吏长被杀之后,他意识到十个支派的叛乱是认真的。
i. 罗波安不应该差派亚多兰去,这个人因严厉的苦役管理方式而闻名(列王纪上4:6和5:14)。罗波安之所以差派亚多兰去,可能是想兑现他的承诺,惩罚那些反对他的人。他的强硬政策没有奏效。
c. 这样,以色列人背叛大卫家,直到今日:从这以后,在以色列的历史中,“以色列”这个名字指的是北方的十个支派,而“犹大”这个名字指的是南方的便雅悯和犹大支派。
i. 北方十个支派与犹大和便雅悯联合体之间的关系长期紧张。在押沙龙反叛之后,就有过两次沿着这种潜在分裂线的反叛(撒母耳记下19:40-43),后来发展成了示巴的反叛(撒母耳记下20:1 -2)。
ii.“罗波安本应该感恩,因神对大卫的爱,他仍保有两个支派。”(科纳普)
6.(20-24)罗波安试图用武力重新统一国家。
以色列众人听见耶罗波安回来了,就打发人去请他到会众面前,立他作以色列众人的王。除了犹大支派以外,没有顺从大卫家的。罗波安来到耶路撒冷,招聚犹大全家和便雅悯支派的人共十八万,都是挑选的战士,要与以色列家争战,好将国夺回,再归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但神的话临到神人示玛雅,说:“你去告诉所罗门的儿子犹大王罗波安,和犹大、便雅悯全家,并其余的民,说:‘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不可上去与你们的弟兄以色列人争战,各归各家去吧!因为这事出于我。’”众人就听从耶和华的话,遵着耶和华的命回去了。
a. 以色列众人听见耶罗波安回来了,就打发人去请他到会众面前,立他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因此,列王纪上11:29-39亚希雅的预言得到了应验。当他说出这个预言的时候,似乎不太可能实现 —— 但神通过他的先知说的话还是应验了。
i. 这位耶罗波安王有时被称为耶罗波安一世,以区别于后来以色列的另一位也叫耶罗波安的国王,后者通常被称为耶罗波安二世(列王纪下14:23-29)。
b. 要与以色列家争战,好将国夺回:罗波安打算对脱离的以色列支派发动战争,但神通过一位先知说话阻止了他。值得称赞的是 —— 或者也许是因为缺乏勇气 —— 罗波安听从了神通过神人示玛雅所说的话。
i.“你们有些人可能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人神人示玛雅,也许以后也不会再听到他的名字;他在这段历史中只出现了一次,然后就消失了;他来了又走了, ——想象一下,就这么一个人,用非常直白、质朴的话语,传达神简单的命令,就约束住了十八万挑选出来,准备与以色列家争战的战士,让他们休战。…… 为什么我们没有这样的能力呢?也许,弟兄们,我们并不总是奉主的名说话,或者没有把神的话当作神的话来说。如果我们只是在讲述自己的想法,人们为什么要听我们的呢?”(司布真)
B. 耶罗波安的偶像崇拜。
1.(25)耶罗波安的新都城 —— 示剑。
耶罗波安在以法莲山地建筑示剑,就住在其中。又从示剑出去,建筑毗努伊勒。
a. 耶罗波安在以法莲山地建筑示剑:耶罗波安需要一个都城,因为耶路撒冷在犹大和便雅悯的领土范围内。示剑城成为了北方以色列王国的都城。
b. 又从示剑出去,建筑毗努伊勒:似乎耶罗波安开始统治的时候,他精力充沛,充满机会。他通过先知亚希雅得到了神的一个重要应许:“你若听从我一切所吩咐你的,遵行我的道,行我眼中看为正的事,谨守我的律例诫命,像我仆人大卫所行的,我就与你同在,为你立坚固的家,像我为大卫所立的一样,将以色列人赐给你。”(列王纪上11:38)
2.(26-29)耶罗波安创立一种为国家服务的宗教。
耶罗波安心里说,恐怕这国仍归大卫家。这民若上耶路撒冷去,在耶和华的殿里献祭,他们的心必归向他们的主犹大王罗波安,就把我杀了,仍归犹大王罗波安。耶罗波安王就筹划定妥,铸造了两个金牛犊,对众民说:“以色列人哪,你们上耶路撒冷去实在是难,这就是领你们出埃及地的神。”他就把牛犊一只安在伯特利,一只安在但。
a. 这民若上耶路撒冷去,在耶和华的殿里献祭,他们的心必归向他们的主犹大王罗波安:王国分裂的事实并不意味着北方各支派可以免除履行他们的盟约义务。他们和南方各支派一样受摩西律法的约束,但耶罗波安担心民众每年到南方犹大国的都城献祭会造成政治影响。
b. 就把我杀了,仍归犹大王罗波安:耶罗波安似乎忘记或忽视了神在列王纪上11章中通过先知亚希雅向他作出的应许。耶罗波安保证王位安全的最好办法是彻底顺服神,而不是带领北方十个支派拜偶像。
c. 耶罗波安王就筹划定妥:为这种邪恶的目的而征求意见是没有意义的。耶罗波安想要的建议是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做一件坏事。
i. 耶罗波安甚至比乍看之下还要愚蠢。“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所以王自己考虑了一下‘”(戴迪)。“这句话揭示了他犯错的根源,即他没有向神请教,而神已将王国赐给了他;按道理、正义和感恩来说,他本应该这样做。”(普尔)
d. 你们上耶路撒冷去实在是难,这就是领你们出埃及地的神:耶罗波安得胜于民众对方便的自然愿望。人们通常在可能的情况下会选择轻松的方式来做事;因此,他们认为如果在伯特利或但有一个偶像,就可以取代长途跋涉前往耶路撒冷的行程,这是件好事。
i. 耶罗波安成为了一个为自己的目的而塑造宗教的政治领袖的例子。对耶罗波安而言,真宗教并不重要;他感兴趣的是有用的宗教。
ii. 以色列人哪……这就是……你们……的神:大约在500年前,亚伦也说过同样的话(出埃及记32:4)。
iii. 有可能 —— 甚至很可能 —— 耶罗波安是刻意用金牛犊来代表以色列神的。这不是引入一个新的神,而是对真正神的正当敬拜的一种歪曲。“如果允许他们拥有自己设计的仪式和象征物,人们就愿意敬拜神。”(司布真)
3.(30-33)耶罗波安创建自己的宗教。
这事叫百姓陷在罪里,因为他们往但去拜那牛犊。耶罗波安在邱坛那里建殿,将那不属利未人的凡民立为祭司。耶罗波安定八月十五日为节期,像在犹大的节期一样,自己上坛献祭。他在伯特利也这样向他所铸的牛犊献祭,又将立为邱坛的祭司安置在伯特利。他在八月十五日,就是他私自所定的月日,为以色列人立作节期的日子,在伯特利上坛烧香。
a. 这事叫百姓陷在罪里:耶罗波安提出这样的建议是犯罪;百姓照他的话去行,更是犯罪。百姓被耶罗波安的宗教所吸引,以至于他们往但那里去(在以色列的最北端),到金牛犊的殿里敬拜。
b. 耶罗波安在邱坛那里建殿:耶罗波安除了在伯特利和但设立主要的敬拜中心外,还建立了其他很多敬拜场所。这些邱坛对人们来说甚至更加方便。
c. 将那不属利未人的凡民立为祭司:耶罗波安违背了神关于设立以色列祭司的诫命,随己意任命祭司。
i. 住在北方十个支派中的合法祭司和利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在这个时期,他们与其他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以色列神的人一起,从北方的以色列国移居到南方的犹大国(历代志下11:13-16)。在属灵的角度上看,以色列遭受了两次打击 —— 耶罗波安不敬虔的宗教,和敬虔之人的离开。北国敬虔的人所剩无几。
ii.“他觉得,即便那些标准更高的祭司和敬拜者,舍弃财产南下前往犹大,他也承受得起(参见历代志下11:13及后面的经文)。”(佩恩)
iii.“即便从政策角度看,驱逐耶和华的祭司和利未人也是一步错棋。他们几乎全体投靠了耶罗波安的对手,从而‘巩固了犹大国’。”(科纳普)
d. 就是他私自所定的月日:这很好地概括说明了耶罗波安的宗教 —— 他私自所定的。耶罗波安是一个按照自己的喜好创造宗教的人之一。
i. 世界上很多人都信奉耶罗波安的宗教。人们未必像他那样铸造金牛犊和建造邱坛,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创造宗教。在心的习性(Habits of the Heart)一书中,罗伯特·贝拉和他的同事采访了一个名叫希拉·拉尔森的年轻护士,他们认为她代表了许多美国人对宗教的体验和看法。谈到她自己的信仰以及信仰如何影响她的生活时,她说:“我相信神。我不是一个宗教狂热者。我不记得最后一次去教会是什么时候了。我的信仰引导我走了很长的路。这是‘希拉主义(Sheilaism)‘。跟从我自己的微小声音。”这种“根据我内心的声音边走边选择”的做法,是现代版的耶罗波安教 —— 与圣经所启示的宗教是相对立的。
ii. 因此,耶罗波安担任自己的祭司是很自然的事(在伯特利上坛烧香)。“耶罗波安很可能亲自履行大祭司的职能,这样,他就可以集政治和宗教权力于一身。”(克拉克)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