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第32章-金牛犊
A. 以色列开始偶像崇拜。
1. (1)百姓提出要求。
百姓见摩西迟延不下山,就大家聚集到亚伦那里,对他说:“起来!为我们做神像,可以在我们前面引路,因为领我们出埃及地的那个摩西,我们不知道他遭了什么事。”
a. 摩西迟延不下山:这使以色列百姓感到不安。摩西迟延,这是事实,但神让摩西迟延下山,其中自有神的一番良苦用心,而且这段耽延的时间很快就会结束。然而百姓不懂摩西迟延的原由,因此他们放纵自己,在这件事上失足犯罪。
i. 摩西离开了四十天(出24:18)。对百姓来说,这似乎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但对摩西来说却是弹指一挥间。当然,就神对以色列计划的开展而言,这段时间并不长。
ii. 如何应对神所安排的延迟反映了我们的属灵生命是否成熟。如果我们因为这样的延迟就放纵自己,陷入罪恶的泥沼,或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无所作为,那么我们对延迟的应对是不及格的,不当的。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操练忍耐,加深我们与神的关系,那么我们就能因这样的延迟而获益。
b. 就大家聚集到亚伦那里,对他说:这种罪恶的冲动首先来自百姓,而不是亚伦。这一章描述的罪恶事件在大众舆论的推动下开始发酵。这个例子说明大众的意志不总代表神的意志。
i. 大众的意志并不总是对的,一般社会是这样,在神的子民中也是如此。在谈到在世界上代表神以及为人类服务的问题时,有一种做法是危险的,就是以人们想要什么或他们认为自己需要什么为出发点。
c. 起来!为我们做神像,可以在我们前面引路:百姓希望能有神祇走在他们前面,带他们进入应许之地。百姓知道耶和华神把他们从埃及领出来,他们也知道耶和华神在西奈山启示祂自己。然而,他们愿意相信他们所造的神祇可以完成由耶和华神开始的工作。
i. “正如后来以色列想要一个人类君王,不想要那看不见的神作他们的王一样(撒上8:4-8);现在他们也想要一个像其他人一样“长着一张脸”的神。”(科尔,Cole)
ii.千百年后,使徒保罗这样对待犯下同样错误的加拉太人:你们既靠圣灵入门,如今还靠肉身成全吗?你们是这样的无知吗?(加3:3)基督徒可能会在一开始时信靠耶稣,但之后却开始依靠自己,或是依靠自己的属灵经验。现在我们同样也会跟随自己制造的假神,这并不比古代的以色列人高明多少。
d. 我们不知道他遭了什么事:“不知道”,正是无知导致以色列堕落犯罪。因为前路未知、心中迷茫,以色列稍遇挫折,就灰心沮丧,转去行恶,膜拜偶像。
i. “他们很可能以为摩西已经死在大火中了,因为他们曾看见漫天大火吞噬了摩西所到的整个山顶。”(克拉克,Clarke)
ii. “‘至于摩西,这个领我们出埃及的家伙’(注:参见新国际版圣经),这句话故意用了粗俗的言语。由此暴露了百姓的态度,他们贬低神的工作,把神的作为贬为凡人的工作。”(凯泽,Kaiser)
2.(2-4)亚伦回应百姓的要求。
亚伦对他们说:“你们去摘下你们妻子、儿女耳上的金环,拿来给我。” 百姓就都摘下他们耳上的金环,拿来给亚伦。亚伦从他们手里接过来,铸了一只牛犊,用雕刻的器具做成。他们就说:“以色列啊,这是领你出埃及地的神!”
a. 你们去摘下……耳上的金环,拿来给我:神告诉摩西接受百姓的自愿奉献,以此来收集建造帐幕所需的材料(出25:1-7)。摩西还没有从西奈山下来,还没开始吩咐以色列人按照神的命令献上供物,亚伦就已接受了百姓献上的黄金用来制作偶像。
i. 百姓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做出回应——百姓就都摘下他们耳上的金环,拿来给亚伦。从本质上讲,人们对偶像慷慨大方,毫不吝啬地出钱出物。对待永活真神,我们应该更加慷慨,无私地奉献所有。
ii. “亚伦指示百姓‘摘下’(paraq,字面意思‘撕掉’;对比35章5节的laqah【献】他们的‘金耳环’。”(凯泽,Kaiser)
b. 亚伦……用雕刻的器具做成(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用雕刻的工具制成”):《出埃及记》31章1-6节中提到比撒列和亚何利亚伯在圣灵的启发下成为能工巧匠,技艺精湛。但这里绝不是《出埃及记》31章提到的那种手艺。这是亚伦在罪的启发下搞出的“作品”。他思考一番后,把金子熔化,用模具塑造,然后用雕刻的工具(注:参见新钦定本圣经,和合本作“雕刻的器具”)仔细地做成。
i. 一只牛犊铸像(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制作了一只牛犊铸像”,和合本圣经作“铸了一只牛犊”):“‘牛犊’不是希伯来语词语egel的贴切翻译。一头刚有点力气的公牛是指:举例来说,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一头三岁大的牲畜(创15:9)。”
c. 他们就说:“……这是领你……的神”(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以色列啊,这就是你们的神,就是领你出埃及地的那位!”):亚伦没有膏这东西为他们的神。当百姓宣称它是他们的神时,他也只是随声附和。有可能是他对百姓如此崇拜自己的作品感到受宠若惊。
i. 真正的领袖早就放声怒吼了:“这是偶像崇拜!我们必须毁掉这只金牛犊。你们这些人把人制造的东西称为你们的神,真是大错特错。”不过,亚伦不是真正的领袖。他是一个追随大众观点,随俗沉浮、人云亦云的领导者。
ii. “公元前931年王国分裂时期,耶罗波安在设立两个金牛犊像时照搬了这句话(王上12:28)。”(凯泽,Kaiser)
d. 这是领你出埃及地的神:这说明了偶像崇拜的愚蠢。这尊牛犊铸像在一天之前压根就不存在,但他们却对它顶礼膜拜,把它当作领他们出埃及的神来崇拜。
3.(5-6)崇拜金牛犊,丧失敬虔之心,道德败坏。
亚伦看见,就在牛犊面前筑坛,且宣告说:“明日要向耶和华守节。” 次日清早,百姓起来献燔祭和平安祭,就坐下吃喝,起来玩耍。
a. 亚伦看见:百姓的狂热反应让亚伦不觉有些受宠若惊。当他看见他们这么投入地膜拜这个偶像,亚伦……就在牛犊面前筑坛。他开始发号布令,组织百姓膜拜这个他刚刚一手制作的偶像。
i. 百姓将逃离埃及的功劳归给一头金牛犊,放声赞美它,这已经够糟糕的了;而亚伦的第二步行动更是令这糟糕的事态雪上加霜。他荣耀偶像,向偶像献上祭牲,以此神化偶像。他制作了金牛犊,然后又修筑祭坛来供奉它。
b. 明日要向耶和华守节:这表明制造和崇拜金牛犊并不意味着百姓在有意拒绝耶和华神。亚伦和其余的以色列人可能认为,他们可以通过金牛犊来荣耀耶和华神。
i. 亚伦还没有傻到直接说,“让我们除掉耶和华神吧。”正如以色列人看见的那样,亚伦没有除掉对耶和华神的信仰;他只是在神的位置上添加了金牛犊。
c. 次日清早,百姓起来:他们服事起偶像来热情充沛、干劲十足,毫不吝啬地做出个人牺牲。为了自己真正看重的事情,人们往往不辞辛劳,早早起床奔波劳苦。这表明以色列愿意投入时间和财力并牺牲休息来服事这个偶像。
i. 献燔祭和平安祭:“亚伦做了一头牛犊,而百姓对其顶礼膜拜,使之成为一个‘神’。”(特拉普,Trapp)
d. 起来玩耍:这是一个颇为风雅的说法,暗指以色列百姓犯下的极其不道德的大罪。他们的崇拜包括吃、喝(指的是醉酒程度上的饮酒)和性方面的不道德行为。
i. “‘玩耍’一词在希伯来语中暗指性游戏……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醉酒纵欲的狂欢。”(科尔,Cole)
ii. “动词sahaq指花天酒地、荒淫无度、纵欲享乐。”(凯泽,Kaiser)一本希伯来词典使用了“夫妻爱抚”这个短语,就如《创世记》26章8节、39章14节和39章17节中的用法一样。
iii. 将近两月之前,以色列人曾听见神亲自说话的声音,祂雷鸣般的声音从天上传来,祂以可听见的声音训示以色列民,向他们陈说十诫。这种惊心动魄的经历本身并没有改变他们的心。他们中的许多人因此渴望能有一个“不那么严苛”的神。
iv. “以色列人在得到如此崇高的启示后不久就堕落到这般地步,这真是咄咄怪事,令人匪夷所思——然而,当今的基督徒往往有着同样的经历。”(科尔,Cole)
B. 摩西代求的本质与结果。
1.(7-8)神告诉摩西以色列营地里发生了何事。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下去吧!因为你的百姓,就是你从埃及地领出来的,已经败坏了。他们快快偏离了我所吩咐的道,为自己铸了一只牛犊,向它下拜献祭说:‘以色列啊,这就是领你出埃及地的神!’”
a. 因为你的百姓,就是你从埃及地领出来的:神称以色列人为“你的百姓”,意思是他们属于摩西,而不属于神。在这一点上,神向摩西暗示祂已经与以色列断绝关系或将要这么做。
b. 他们快快偏离了:这算是相当保守的说法了。没过多久,他们就等不及偏行己路,快步奔向罪恶的道路。
c. 他们……为自己铸了一只牛犊,向它下拜献祭:神向摩西描述了所发生的一切,甚至引用了百姓在偶像崇拜时所说的话。神完全知道发生了什么。百姓无视神,但祂并没有无视他们。
2.(9-10)神向摩西提供妙计。
耶和华对摩西说:“我看这百姓真是硬着颈项的百姓。你且由着我,我要向他们发烈怒,将他们灭绝,使你的后裔成为大国。”
a. 我看这百姓真是硬着颈项的百姓:从神所说的话来看,似乎祂已经看够了百姓的悖逆罪恶,不想再忍。祂向摩西提出一个非同凡响的提议。只要摩西同意,神就会将以色列灭绝,然后重新从摩西开始,并使摩西昌大(我要……使你的后裔成为大国)。
i. 假设神这样做了,祂仍然可以履行祂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所有应许。这将彻底改变摩西的地位,使他成为神为以色列计划的新一代“亚伯拉罕”。摩西将有机会像亚伯拉罕一样受人尊敬,名垂青史、流芳万代,备享尊荣。
ii. 硬着颈项:“这句话在圣经中经常出现,是农夫在描述倔强的牲畜不配合缰绳的牵引时所用的一种隐喻的手法。”(科尔,Cole)
b. 你且由着我,我要向他们发烈怒:在这件事上,神没有征求摩西的意见,也没有邀请他参与。祂只是告诉摩西,“你且由着我,让我放手去做。”这句话给人一个明显的印象,就是倘若摩西袖手旁观,这个计划就会付诸实行。
3.(11-13)摩西为以色列求情。
摩西便恳求耶和华他的神说:“耶和华啊,你为什么向你的百姓发烈怒呢?这百姓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从埃及地领出来的。为什么使埃及人议论说:‘他领他们出去,是要降祸与他们,把他们杀在山中,将他们从地上除灭’?求你转意,不发你的烈怒;后悔,不降祸与你的百姓。求你记念你的仆人亚伯拉罕、以撒、以色列,你曾指着自己起誓说:‘我必使你们的后裔像天上的星那样多,并且我所应许的这全地,必给你们的后裔,他们要永远承受为业。’”
a. 摩西便恳求耶和华他的神:摩西并没有袖手旁观。他没有认命地说:“好吧,神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随便吧。”摩西相信神的心绝非如此,他按照自己所信的去做——他恳求耶和华。
i. 摩西的祷告并不长,但十足真挚,饱含力量。“感动上天的不是祷告的长度,而是祷告的力量。”(梅尔,Meyer)
ii. “就这样,耶和华袒露心迹,带领祂的仆人与祂深切相交。因此,他的代祷就得了胜。”(摩根,Morgan)
b. 这百姓是你……从埃及地领出来的:在他的祈祷中,首先摩西把百姓重新交在神的手中。“主啊,他们属于你,不属于我。我不想成为这百姓的神;唯有你能作他们的神。”
c. 这百姓是你……从埃及地领出来的:然后,摩西站在恩典的基础上向神呼求。“主啊,一开始我们就不配被你带出埃及。你这么做是出于你的恩典,而不是因为我们配得。请继续恩待我们,不要停止向我们施恩。”
d. 为什么使埃及人议论说:接下来,摩西站在荣耀的基础上向神呼求。“主啊,这样做必使你在列邦人眼中蒙羞。埃及人会认为你是一个残忍的神,你把你的百姓带到荒野里是为了杀掉他们。神啊,不要让人这样看你。”
i. “毫无疑问,摩西心中充满对百姓的怜悯之情,但他关心的重点是神的名誉与荣耀。”(摩根,Morgan)
e. 求你记念你的仆人亚伯拉罕、以撒、以色列,你曾指着自己起誓:最后,摩西以神的良善为基础向神呼求。“主啊,求你信守你的应许。你是一个良善的神、永远信实的神。求你不要违背你对亚伯拉罕、以撒和以色列的诺言。”
i. “不需要其他的说辞与花言巧语,愿基督徒的祷告殷切诚恳,反复情词迫切地直求。主啊,你已经应许,你已经许诺。求你将你的诺言付诸实行,而且你一无所缺,凡事都能做。神不能否定祂自己。”(特拉普,Trapp)
4.(14)神改变心意,收回祂的怒气。
于是耶和华后悔,不把所说的祸降与他的百姓。
a. 于是耶和华后悔(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于是耶和华改变心意”):神回应了摩西的祈求。神本来要除灭这个民族——摩西只需作壁上观,任凭神发怒,然后灭掉以色列。然而,摩西没有由着神发怒降下惩罚;他切切地代求,他知道神的心绝不是这样的,他按照自己所知的去行——恳切地祈求神。
b. 于是耶和华后悔(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于是耶和华改变心意”):在钦定本圣经中,这句话翻译成“于是耶和华后悔,不把所想的灾祸降于他的百姓。”基于这点,有些人认为,有时神需要为祂所降的灾祸感到后悔,或是神会改变祂的想法。
i. 查考其他圣经译本对这段经文的翻译可以对我们有所帮助。
· 于是耶和华神改变初衷(新国际版圣经)。
· 所以,耶和华神改变祂的想法,不再把祂所说的祸患降给祂的百姓(新美国标准版圣经)。
· 于是神回心转意,不再照祂之前所想的那样降灾祸(扩大版圣经)。
· 耶和华神为这份想要拯救祂百姓的怜悯之情所感动(七十士译本圣经)。
ii.《民数记》23章19节指出,神非人,必不至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至后悔。他说话岂不照着行呢?他发言岂不要成就呢?有人说这两段经文互相矛盾,《出埃及记》32章表明神感到后悔,做出改变;而《民数记》23章指出神从不改变,也不至后悔。通过理解摩西采用的写作手法,即我们所谓的拟人化手法,或“以人为本”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经文段落。他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描述了神的行为。摩西的祈祷并没有改变神,但它确实改变了百姓在神眼中的地位——现在百姓处于施恩之处,而从前他们处于审判之处。
iii. 此外,我们可以说,神没有背信食言,违背祂对摩西或以色列所说的话。我们明白这样一个原则,即神的审判诺言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呼召人悔改并祈祷,免得他们落在审判之下(结33:13-16)。
iv. 有些人感到沮丧,因为《圣经》用人类的语言来描述神的行为。但是除此之外,还能用什么别的方法来描述神呢?“这节经文是照着人的方式来陈述的,我想这是不用说的。我不知道我们还能用什么别的方式来阐述。以神的方式来谈论神是神留给祂自己的事;血肉凡人不能明白这样的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神常常不是一板一眼,完全拘泥于字眼来讲述事实,而是根据事物在我们眼中所表现出的样子来对我们说话,以便我们能够理解,能够尽人类所能的来认识神。”(司布真,Spurgeon)
c. 耶和华后悔,不把所说的祸降与他的百姓:神没有毁灭以色列,而且祂知道祂不会毁灭以色列。然而,祂故意把摩西放在这个代祷的关键位置上,使摩西能够展示和阐释神对百姓的慈爱与怜悯之心。摩西按照神的旨意祈祷,仿佛天与地、拯救或毁灭都取决于他的祷告。神期待我们献上的祈祷就是这样的。
i. “我们认为摩西并未通过这个祈祷改变神对以色列的意图,而是推动其实现:在这种时刻,摩西比任何时候都更像神的模样,因为他分享神的心意和爱的意图。”(科尔,Cole)
ii. 生活在新约之下,我们在祷告中享有的特权并不比摩西少。我们朝见神的途径并不比摩西少。我们唯一缺少的是如摩西那样的心,那样真心真意爱百姓的心。
C. 摩西质问亚伦。
1.(15-18)摩西和约书亚听见百姓在营地里喧哗。
摩西转身下山,手里拿着两块法版,这版是两面写的,这面那面都有字。是神的工作,字是神写的,刻在版上。约书亚一听见百姓呼喊的声音,就对摩西说:“在营里有争战的声音。”
摩西说:“这不是人打胜仗的声音,也不是人打败仗的声音,我所听见的,乃是人歌唱的声音。”
a. 摩西转身下山:在这场大型偶像崇拜中,摩西和约书亚转身下山,结束了他们这趟延长的西奈山之行。摩西拿着由神亲手所写的两块法版。
b. 是神的工作,字是神写的(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法版是神的工作,字是神写的”):非同寻常的是,石板由神亲手所写。所有的律法和道德准则必须源于神的标准和性情,或者符合人的观念或不断变化的价值观。
i. “因为祂是律法和公平公义的唯一创立者,所以唯有祂才能将之写在人的心上。”(克拉克,Clarke)
ii. 在新约之下,神也应许要书写祂的律法: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耶31:33)。
c. 在营里有争战的声音:我们可以说,约书亚这句话说得对,只不过,喧哗的声音反映的是一场属灵的争战,而不是物质层面上的争战。
2.(19-21)摩西制止以色列可耻的行为并质问亚伦。
摩西挨近营前,就看见牛犊,又看见人跳舞,便发烈怒,把两块版扔在山下摔碎了,又将他们所铸的牛犊用火焚烧,磨得粉碎,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人喝。摩西对亚伦说:“这百姓向你做了什么?你竟使他们陷在大罪里!”
a. 摩西……便发烈怒,把两块版……摔碎了:以色列背约,崇拜金牛犊,与偶像行淫。摩西在以色列背约时打破了圣约的石版,这是正当合理的做法。
i. 科尔(Cole)称,打碎石版是“一个重要的仪式行为,而不仅仅是愤怒的表现。”针对背约和违反律法,摩西以行动演示出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
ii. 然而,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摩西不得不对付他心中的愤怒。他一怒之下,杀死了一个埃及人(出2:11-12)。他愤气填膺,摔碎了神用手指所写的石版。他心怀怒气,忿忿地击打磐石,而神本来命令他去吩咐磐石出水(民20:10-11)。这最后一次愤怒的表现导致摩西不得进入应许之地。
b. 将他们所铸的牛犊用火焚烧,磨得粉碎:这个偶像曾是他们膜拜崇敬的对象,是放荡堕落仪式的焦点;然而,当摩西这样做时,似乎无人质问他、挑衅他。摩西从西奈山下来,带着一个与神同在之人所具有的权柄和力量——所有以色列人都知道这一点。
c. 叫以色列人喝:摩西将金牛犊磨成粉,叫百姓喝,他这样做有几个理由。
· 为了显示这个所谓的“神”什么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被摧毁了。
· 为了彻底清除抹去这个偶像。
· 为了让百姓立刻品尝犯罪的苦果。
· 为了让制作这个偶像所用的金子彻底报废,再不能用,与身体的排泄物一同腐败发臭。
i. “将金粉洒在从山上流下的季节性溪流的水面上,以色列必须喝这水,它使我们想起被怀疑不忠的妻子所要喝的‘苦水’(民5:18-22)。”(科尔,Cole)
d. 这百姓向你做了什么?你竟使他们陷在大罪里:这是一个洞察敏锐的问题。摩西明白这个计划不是由亚伦发起的,但他准许并参与了计划的实施。
3.(22-24)亚伦的借口。
亚伦说:“求我主不要发烈怒,这百姓专于作恶,是你知道的。他们对我说:‘你为我们做神像,可以在我们前面引路,因为领我们出埃及地的那个摩西,我们不知道他遭了什么事。’我对他们说:‘凡有金环的,可以摘下来’,他们就给了我,我把金环扔在火中,这牛犊便出来了。”
a. 求我主不要发烈怒:亚伦只是要求摩西冷静下来,不要那么生气。亚伦对自己犯下的大罪毫无概念,一无所察。他对耶和华神没有明显的敬畏之心。
b. 这百姓专于作恶,是你知道的:摩西和亚伦都知道这一点。然而,摩西意识到他需要约束百姓的恶行,而在这件事上,亚伦实际上鼓励并支持百姓的罪恶。
c. 你为我们做神像,可以在我们前面引路:亚伦完全引用了百姓的原话。不过,他在描述自己的行为时却撒了谎(我把金环扔在火中,这牛犊便出来了)。
i. 亚伦的意思无疑是,这头牛犊的产生是一个神迹——它就这样发生了;但是摩西和其他所有人都能看到上面留有人类雕刻的痕迹(出32:4)。亚伦声称这是一件神奇的作品,但金牛犊从头到脚都证明了这是他的手艺。
ii. 亚伦给了一个经典的借口——“它就这么发生了”。但这并不是偶然发生的。亚伦仔细琢磨一番,把金子熔化倒进模具,再用雕刻的工具精雕细琢,小心地制作出来(出32:4)。
iii. 亚伦行了这恶事,还为自己开脱找借口。因为在那个时候,看起来为耶和华神刚强站立是一件更难的事,而随众而行、随波逐流是一件更容易的事;所以亚伦选择了更容易走的、阻力最小的路。他是个懒人。“懒惰的人总是挑三嫌四,对自己的工具吹毛求疵,而那些不想工作的人总是推三阻四,找到这样那样的借口;然后他们通过炮制一个属灵的美梦来弥补自己的懒惰。在我们周围总有名义上的基督徒在做梦;而他们却认为自己正在为主做工,在为主做重要的工作。他们不过是在自欺欺人,以做梦替代真正的服事。”(司布真,Spurgeon)
iv. “多么愚蠢可笑的托词……就像天主教传说中洛蕾塔圣母祠从天而降一样!这些传说有着同一起源地。只要有需要,撒但可以提供更多这样的故事,好达到他的目的。”(克拉克,Clarke)
v. 亚伦所犯的罪是如此严重,唯有摩西的殷切代祷恳求才能救他一命。耶和华也向亚伦甚是发怒,要灭绝他,那时我又为亚伦祈祷(申9:20)。
D. 呼吁以色列要么支持神,要么选择偶像。
1.(25-26)摩西发出挑战。
摩西见百姓放肆(亚伦纵容他们,使他们在仇敌中间被讥刺),就站在营门中说:“凡属耶和华的,都要到我这里来!”于是利未的子孙都到他那里聚集。
a. 百姓放肆:这说明问题有多严重。对于百姓来说,再没有比摆脱一切约束,做他们自认为正确的事更危险的了。以色列民族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以经文中的这句话为标志:各人任意而行(士17:6)。
i. “‘放纵不羁’一词的意思是放松或没有遮盖。看起来,似乎有一种宗教上的卖淫活动与百姓崇拜金牛犊有关。”(凯泽,Kaiser)
ii. 在现代文化中,我们把缺乏约束视为人间天堂。然而《圣经》和常识告诉我们,这种道德、属灵和社会上的无政府状态带来的只有毁灭。
iii. 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箴14:12)。当人随着自己心中的冲动、自己的喜好去行,带来的只有毁坏。我们要跟随神的道路,而不是我们自己的道路。
iv. 放肆……纵容(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不受约束……不约束”):“在这节经文中两次使用的词语正是《箴言》29章18节的警告所用的:‘没有启示[即从神的话语而来的信息,或者引起人注意神话语的信息],民就放肆,摆脱一切道德约束[即他们变得目无法纪,无法管治]’。”(凯泽,Kaiser)
v. 神为我们设立了许多约束:对神的敬畏,来自家庭、文化、良知、法律的种种限制,甚至是出于需要的限制。但这些约束可能会——而且正在——被人打破。
b. 凡属耶和华的,都要到我这里来(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凡站在耶和华一边的,都要到我这里来”):摩西给了以色列人一个为耶和华神刚强站立的机会。光荣的是,利未人站在耶和华神和摩西一边。可悲的是,在金牛犊事件中,他们是唯一一个明确表示支持神,愿意挺身而出维护神事业的重要群体。
i. 我们只有站在主这边,我们的立场才有意义。祂是我们的创造者,是我们的救赎者,是我们的保护者,也是我们最好的朋友。然而,要站在主这边需要满足一些条件。
· 要站在主这边,需要下定决心。
· 要站在主这边,需要采取行动。
· 要站在主这边,需要分别出来。
2.(27-29)处决三千人。
他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这样说:‘你们各人把刀跨在腰间,在营中往来,从这门到那门,各人杀他的弟兄与同伴并邻舍。’”利未的子孙照摩西的话行了。那一天,百姓中被杀的约有三千。摩西说:“今天你们要自洁,归耶和华为圣,各人攻击他的儿子和弟兄,使耶和华赐福与你们。”
a. 各人杀他的弟兄与同伴并邻舍:在这种情况下,站在耶和华神一边意味着站在一些人的对立面。那些总是随声附和、随俗沉浮的人永远不会做这些利未人所做的事。
i. “我唯一比较感兴趣的就是以下这两种人的区分:那些‘站在神一边’的人与那些崇拜自己的神、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念的人。”(钟马田,(Lloyd-Jones)
b. 那一天,百姓中被杀的约有三千:看来,以色列中牵涉到金牛犊犯罪事件的不止这三千多人。然而,这些人无疑是偶像崇拜和淫乱活动中最为明目张胆的人,或者是这个罪恶行动的领导者。
E. 摩西的第二次求情。
1.(30)摩西回到山上,为百姓求情。
到了第二天,摩西对百姓说:“你们犯了大罪,我如今要上耶和华那里去,或者可以为你们赎罪。”
a. 我如今要上耶和华那里去,或者可以为你们赎罪:在《出埃及记》32章11-14节中,摩西已经为百姓代求过;但他又再次为他们代祷。因为现在他亲眼目睹了他们所犯的罪,百姓所犯的重罪,使他极其震惊,深感忧虑。
b. 或者可以为你们赎罪:在西奈山上,摩西还学到一点:对于偶像崇拜,神的判罚就是死。祭祀别神,不单单祭祀耶和华的,那人必要灭绝(出22:20)。摩西比从前更加清楚,百姓与神之间存在的鸿沟,更加觉察到代祷的迫切性。
2.(31-32)摩西为百姓做出的大胆请求。
摩西回到耶和华那里说:“唉!这百姓犯了大罪,为自己做了金像。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
a. 唉!这百姓犯了大罪:摩西没有把百姓所犯的罪往轻了说;也没有为他们遮掩,花言巧语为他们开脱。他们膜拜金神像(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为自己做了金神像”,和合本圣经作“为自己做了金像”),犯了大罪。
i. 人们仍在膜拜“金神像”。1990年8月,一名男子摇摇晃晃地走上他在洛杉矶的办公室台阶。他的胸部受了致命的枪伤,在他死之前,他喊出了他三个孩子的名字。然而,在他的手中仍然紧紧抓着他那价值1万美元的劳力士手表不放。他为了一个“金神像”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b. 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摩西知道百姓罪大恶极,但他仍然请求神赦免他们的罪。这是基于神的怜悯和恩典的恳求。
c. 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摩西认为自己是与有罪的以色列人是一道的,于是恳请求神赦免他们。如果神不愿饶恕,摩西宁愿牺牲自己,请求神把他也算在有罪的百姓中,让他与他们一道担罪,承受刑罚。
i. 摩西觉得以色列犯下骇人的大罪,山羊或公牛的血不能掩盖这罪;必须得有人代替他们承受刑罚才行。因此他提出,倘若将他的名从神的册上除去能够拯救百姓,他情愿将他的名从神的册上抹去。对于摩西的要求,神没有答应;然而,可以这样说,神期待有一个比摩西更伟大的人,将由祂牺牲自己拯救百姓,献上完全的、彻底的赎罪祭。
ii. “面对有罪的百姓和神的忿怒,他说,‘惩罚我吧。’他无法承受【这罪的刑罚】,当然,这实在太大。然而,摩西的崇高精神在这一重大事件中显得熠熠生辉。”(钟马田,Lloyd-Jones)
iii. 当然,这种甘愿牺牲的心与耶稣的心一样,祂甘愿为我们的罪而死(彼前3:18;哥后5:21)。使徒保罗也有一颗像耶稣那样,甘愿为百姓牺牲的心(罗9:3)。
3.(33-35)对于摩西的请求,耶和华神作出回答。
耶和华对摩西说:“谁得罪我,我就从我的册上涂抹谁的名。现在你去领这百姓,往我所告诉你的地方去,我的使者必在你前面引路,只是到我追讨的日子,我必追讨他们的罪。” 耶和华杀百姓的缘故是因他们同亚伦做了牛犊。
a. 谁得罪我,我就从我的册上涂抹谁的名:神同意赦免整个以色列民族,但祂绝对保留审判个别罪人的权利。
b. 现在你去领这百姓,往我所告诉你的地方去:这是神承诺要继续以忠信对待以色列,继续与他们同在(我的使者必在你前面引路)。
c. 到我追讨的日子,我必追讨他们的罪:那一代成年的以色列人不得进入应许地。这一具体的判决尚未宣判,但神已预知这件事会发生。
d. 耶和华杀百姓(注:新钦定本圣经翻译成“耶和华降灾与百姓”):这句话大概描述的是《出埃及记》32章28节中已经提到的三千人被杀。
© 2023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