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上 第17章 — 以利亚的早期事工
A. 以利亚为干旱祷告和经历神的供应。
1.(1)以利亚宣讲神的审判。
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亚对亚哈说:“我指着所侍奉永生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起誓,这几年我若不祷告,必不降露,不下雨。”
a. 提斯比人以利亚:在犹大和以色列的关键历史时刻,先知以利亚突然出现。在亚哈背道的黑暗日子里,他成为以色列主要的属灵力量。
i. 以利亚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神。在亚哈政府公然支持对巴力和其他神明崇拜的日子里,仅这位先知的名字本身就道出了真理。
ii. 那是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看起来对真神的敬拜在北国会被彻底消除。“这片土地上充斥着巴力和亚舍拉的祭司 —— 他们因受宫廷恩宠而趾高气昂;为自己突然得势而沾沾自喜;傲慢、贪婪、放荡且堕落。迫害的火焰被点燃,并开始熊熊燃烧”(梅尔)
iii.“全国似乎都背道了。在整个以色列中,只有七千人没有向巴力屈膝或亲吻以示敬拜。但他们因恐惧而销声匿迹,以利亚在极度孤独之时,都不知他们的存在。”(梅尔)
b. 这几年我若不祷告,必不降露,不下雨:这是反对异教神巴力的一次引人注目的举动,巴力被认为是天空之神,天气之神。以利亚表明,他向以色列的神祷告,会证明耶和华比巴力更加强大。
i.“古老的信仰对抗新的宗教;自然之子对抗宫廷中柔弱的宠儿;旷野先知对抗宫廷权贵;道德力量对抗道德软弱。”(梅尔)
ii. 以利亚不仅是这场干旱的预言者 —— 从祷告的意义上说 —— 他是干旱的原因。他祷告,事情就发生了。雅各书5:17-18说得很清楚:“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他恳切祷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个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祷告,天就降下雨来,地也生出土产。”
c. 我指着所侍奉永生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起誓:以利亚的这句话显示了他的力量来源。经文特别说到“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雅5:17)。然而在与神同行的生活中,他展现出比我们大多数人更大的力量。我们要注意这些显明以利亚力量来源的线索。
i. 永生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其他人都觉得耶和华已死,但对以利亚来说,耶和华活着。他是以利亚生命中至高无上的真实存在。
ii. 我指着所侍奉:他站在亚哈王面前,但他意识到有一位比任何地上君王都伟大的全能者与他同在。就连加百列自己也选不出更高的头衔(路加福音1:19)。
2.(2-5)以利亚逃到基立。
耶和华的话临到以利亚说:“你离开这里往东去,藏在约旦河东边的基立溪旁。你要喝那溪里的水,我已吩咐乌鸦在那里供养你。”于是以利亚照着耶和华的话,去住在约旦河东的基立溪旁。
a. 你离开这里往东去,藏在约旦河东边的基立溪旁:以利亚在前一节中宣布的干旱,对北国以色列和亚哈的统治是一个巨大威胁。因此,他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神为了他的安全,差他去基立溪旁。
i. 直到他先向亚哈传达了信息,神才告诉他去基立溪。直到基立溪的溪水干涸,神才告诉他去撒勒法。神凭信心一步步引领以利亚,以利亚也凭着信心跟随神的带领。
ii. 藏在……基立溪旁:通过这件事,神教导以利亚明白了隐藏生活的价值。他刚刚因为对抗亚哈而成名,他的祷告如此有力量,能使天不下雨。在他声名大噪的时刻,神希望以利亚隐藏起来,与神独处。“所以,如果有时我们的天父说:‘孩子,你已经受够了这种忙碌、曝光和兴奋;离开这里,藏到溪边去吧 —— 藏在生病可安歇的基立溪;或藏在希望破灭的基立溪;或藏在丧亲之痛的基立溪;或藏在人群退去的某个孤独之地。’对此我们不应感到惊讶”(梅尔)
iii.“只要有神和他交谈,以利亚就不会感到孤独。好人不只是在孤单的时候感到孤独,而且是常常感到孤独。”(特拉普)
b. 你要喝那溪里的水,我已吩咐乌鸦在那里供养你:神让以利亚逃到基立溪不仅是为了让他得到保护,这也是为了训练以利亚依靠耶和华。在旱灾季节,他必须相信神能让这条小溪一直流淌。他还必须接受来自乌鸦的食物,而乌鸦是不洁净的动物。
i. 基立这个名字源于古代希伯来语词根,意思是“切断、切碎或砍掉”。这表明在这段时间里,神要在以利亚的生命中做一些“切断”的工作。
ii. 我已吩咐乌鸦在那里供养你:那里是一个强调词。神应许,当以利亚留在基立溪时,乌鸦会供养他。当然,理论上乌鸦可以在任何地方供养他 —— 但神吩咐是在基立溪。以利亚可能想去别的地方,或者去传道,或者做其他任何事。然而,神希望他在那里,并会在那里供应他。
3.(6)以利亚得到供应。
乌鸦早晚给他叼饼和肉来,他也喝那溪里的水。
a. 乌鸦早晚给他叼饼和肉来:以利亚所得到的每一点食物都来自不洁净动物的嘴。以利亚必须摒弃他关于洁净和不洁净的传统观念,否则他就会饿死。神教导以利亚要重视律法的精意,而非仅仅拘泥于律法的字句。
i. 司布真从这事件中看出两点应用,他将乌鸦带来的食物比作灵粮。首先,他认识到神可能通过不洁的器皿,即像乌鸦一样灵性不洁的器皿,给我们带来美好的话语。其次,一个人可以给别人带来属灵的食物,但自己在属灵上仍然不洁净。“但也要看到,我们有可能为神的仆人带来食物,为他的教会做一些好事,但自己仍然像乌鸦一样!”(司布真)
b. 早晚给他叼饼和肉来:就像他在旷野中信实地为以色列人供应吗哪一样,神满足了以利亚的需求。以利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相信神的神奇供应。
i.“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一名小男孩和他的寡母一起读这个故事。他们坐在一个没有火的房间里,旁边是一张空桌子。小男孩问妈妈是否可以把门打开,好让神的乌鸦进来;他确信它们一定已经在路上了。那个德国小镇的镇长刚好从那里经过,看见房门开着,便走进去询问原因。当他得知原委时,他说:‘我来做神的乌鸦’;从此便一直帮助他们解决生活所需。”(梅尔)
4.(7)以利亚和干涸的小溪。
过了些日子,溪水就干了,因为雨没有下在地上。
a. 过了些日子,溪水就干了:以利亚看到小溪的水流渐渐变慢,直至干了。他的水源枯竭了。
i.“啊,坐在干涸的小溪旁很难受 —— 比在迦密山面对巴力的先知更加难受”(梅尔)。梅尔还提到了我们可能会经历到的各种干涸小溪:
·如施洗约翰,受欢迎程度的小溪逐渐干涸,人气不断消退。
·健康的小溪在悄然蔓延的瘫痪,或慢性疾病的消耗下逐渐干涸。
·面对疾病、坏账或他人过度消费、浪费钱财对自己造成的损失等,金钱的小溪慢慢枯竭。
·友谊的小溪长期以来一直在减少,很快就可能干涸殆尽。
ii.“为什么神要让它们干涸呢?他想教导我们不要依赖他所赐的,而是要依赖他自己。他想在五旬节前的十天等待中耗尽我们的自我,就像他耗尽使徒们的自我一样。他想在把我们转移到其他服务和学习领域之前,松开我们的根基。他想让我们看到那永不干涸的宝座之水的河流,与我们生命中干涸的小溪有多么不同。”(梅尔)
b. 因为雨没有下在地上:这就是以利亚所祈求的干旱。虽然缺水会威胁到他自己的生存,他也没有祈求雨水再次降下。他始终将神的旨意放在首位,即便这对他产生了不利影响。
B. 神通过一个寡妇供养以利亚。
1.(8-9)神吩咐以利亚往撒勒法去。
耶和华的话临到他说:“你起身往西顿的撒勒法去(“撒勒法”与路加福音4章26节同),住在那里,我已吩咐那里的一个寡妇供养你。
a. 你起身往……撒勒法去:神把以利亚从干涸的小溪带到一个外邦人的城。这对以利亚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和具有挑战性的行动。
i. 神不断地迁移以利亚:从家里迁移到耶斯列城,从耶斯列迁移到基立,然后再从基立迁移到撒勒法。这种迁移使他变得越来越坚定。
ii. 我们还应该记住,这里是邪恶王后耶洗别掌控的地方。“以利亚来到敌人的地盘,要在一个敬拜巴力的地区展示神的大能。尽管敬拜巴力并不能消除干旱,但人们还是敬拜他。”(怀斯曼)
b. 我已吩咐那里的一个寡妇供养你:在古代,寡妇的贫穷是众所周知的。神吩咐以利亚去找一个外邦寡妇并接受供养;看起来那还不如在干涸的小溪旁等待。
i. 当耶稣被他本国的人弃绝时,他用以利亚去到撒勒法的寡妇那里的例子,来说明神有权选择谁成为自己的子民:“又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我对你们说实话:当以利亚的时候,天闭塞了三年零六个月,遍地有大饥荒。那时,以色列中有许多寡妇,以利亚并没有奉差往他们一个人那里去,只奉差往西顿的撒勒法一个寡妇那里去。’”(路加福音4:24-26)
2.(10-11)以利亚对一个寡妇说话。
以利亚就起身往撒勒法去。到了城门,见有一个寡妇在那里捡柴。以利亚呼叫她说:“求你用器皿取点水来给我喝。”她去取水的时候,以利亚又呼叫她说:“也求你拿点饼来给我。”
a. 见有一个寡妇在那里捡柴:这表明她是一个贫穷的妇人,正收集碎树枝做柴火。以利亚也许以为神会带领他去找一个不寻常的富有寡妇,但神却带领他去找一个贫穷的外邦寡妇。
i.“她甚至连木柴都没有,由此可以看出她的贫穷程度。即使是在缺粮的时候,她也没有理由没有木柴,因为木柴并不缺乏,除非她极其贫穷。”(司布真)
ii. 神告诉以利亚(列王纪上17:9),他已吩咐一个寡妇供养先知。然而这个女人似乎不知道这个命令。这说明了神看不见的手是如何做工的。“她似乎根本不知道她要供养一位先知。那天早上她出去是要捡树枝,而不是去见客人。她心里所想的是做最后一块饼,给她自己和她儿子吃;无疑,她根本没有想到要用那空面坛来供养一个神人。然而,当从不说谎的主说‘我已吩咐那里的一个寡妇’时,他说出了一个庄严的事实。他已经在她心里动工,使她在神仆人先知传达命令时,准备好顺服。”(司布真)
b. 求你用器皿取点水来给我喝……也求你拿点饼来给我:以利亚凭着信心大胆地提出这个请求。常识和环境告诉他,这个寡妇不会慷慨地对待一个陌生犹太人,但信心让他提出了请求。
i.“这无疑是对寡妇的信心进行了一次特别考验:把仅有的一点能让孩子不被饿死的微薄食物,拿给一个她一无所知的陌生人,这实在是超乎常人的期望。”(克拉克)
ii. 神确实拣选了这个女人,但他拣选她不仅是为了一个奇迹。他拣选她是为了服侍。“虽然拣选这个女人给她带来了莫大的祝福,但也涉及到服侍。她被拣选,不仅仅是为了使她在饥荒中存活下来,也是为了供养先知。她必须是一个有信心的妇女;她必须先做小饼,然后她才会有更多的面和油。所以,神的恩典不会让蒙拣选的人整天睡大觉,醒来发现自己在天堂里;也不会让他们生活在罪中,最后发现自己已经得赦免;更不会让他们无所事事,去忙自己的世俗事务,最后却赢得他们从未为之付出辛劳的回报。啊,不!神主权的拣选恩典是要我们悔改、相信,然后过圣洁的生活,让我们作服侍的基督徒,让我们有热心,甘愿奉献。”(司布真)
3.(12)撒勒法的寡妇的回应。
她说:“我指着永生耶和华你的神起誓,我没有饼,坛内只有一把面,瓶里只有一点油。我现在找两根柴,回家要为我和我儿子作饼。我们吃了,死就死吧!”
a. 我指着永生耶和华你的神起誓:这种礼貌性的称呼表明她敬畏神,但也意识到以色列的神是以利亚的神,不是她自己的神。
b. 我没有饼:以利亚很快就会发现,她不仅贫穷,而且是极度贫穷。以利亚看见她的时候,她正准备为自己和她儿子准备最后一口食物,然后等死。
4.(13-14)以利亚对她说的话。
以利亚对她说:“不要惧怕,可以照你所说的去作吧!只要先为我作一个小饼,拿来给我,然后为你和你的儿子作饼。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坛内的面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华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
a. 不要惧怕:这是神通过以利亚对寡妇说的第一句话。她当下的危机理所当然让她心生恐惧,而神希望她抛开恐惧,转而信靠他。
b. 可以照你所说的去作吧!只要先为我作一个小饼:这是先知提出的一个大胆要求。他请求这个赤贫的寡妇先从她最后的一丁点食物中拿一些给他。这似乎是最糟糕的掠夺性募捐。
c. 坛内的面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华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这就是为什么以利亚会提出如此大胆的要求之原因。因为神告诉他,他将不断地为这个寡妇、她的儿子及以利亚本人供应食物。他请求这个寡妇相信神的这个伟大应许。
5.(15-16)寡妇的顺从和神的极大祝福。
妇人就照以利亚的话去行。她和她家中的人,并以利亚,吃了许多日子。坛内的面果不减少,瓶里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华藉以利亚所说的话。
a. 妇人就照以利亚的话去行:这个寡妇确实按照以利亚的话去做了,她出于对神的应许的信任,甘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奉献。
b. 她和她家中的人,并以利亚,吃了许多日子:神向寡妇、她的儿子和以利亚兑现了应许。神使用她作为供应的管道,而她自己的需求也因此得到了满足。
i.“为什么神没有立刻给她满满一谷仓的面,和一整缸的油呢?我来告诉你。这不仅仅是因为神想要试炼她,其中还有智慧。假设神给了她满满一谷仓的面,第二天还会剩下多少呢?我怀疑是否还会有剩余,因为在饥荒的日子里,人们嗅觉敏锐,很快城里就会传开:‘住在某某街道的那个老寡妇,有大量的食物。’那样的话,他们会引发骚乱,抢劫房子,甚至可能杀了这个女人和她的儿子。她的财物会被洗劫一空,不出二十四小时,面缸就会像一开始那样空空如也,油瓶也会被打翻在地。”(司布真)
C. 以利亚使寡妇的儿子重新活过来。
1.(17-18)寡妇因儿子的死亡悲痛万分。
这事以后,作那家主母的妇人,她儿子病了,病得甚重,以致身无气息。妇人对以利亚说:“神人哪,我与你何干?你竟到我这里来,使神想念我的罪,以致我的儿子死呢?”
a. 这事以后,作那家主母的妇人,她儿子病了: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寡妇家有粮食供应的幸福日子。神持续不断地用神迹供应他们的需要。然而,这些快乐的日子最终被一个阴影 —— 寡妇儿子的生病和死亡 —— 掩盖住了。
i. 儿子的死对这个寡妇的打击是双重的,她不仅像其他失去孩子的母亲一样经受丧子之痛,而且所失去的是她未来的唯一盼望。她期望儿子能长大成人,在她年老时供养她。现在这个希望破灭了。
b. 你竟到我这里来,使神想念我的罪,以致我的儿子死呢:面对儿子的死亡,这个寡妇间接地责备了以利亚,但她更直接地责备了自己和她未说明的罪。不管她的罪是什么,对其愧疚的记忆始终萦绕在她心头。。
2.(19-20)以利亚的祷告。
以利亚对她说:“把你儿子交给我。”以利亚就从妇人怀中将孩子接过来,抱到他所住的楼中,放在自己的床上,就求告耶和华说:“耶和华我的神啊,我寄居在这寡妇的家里,你就降祸与她,使她的儿子死了吗?”
a. 以利亚就从妇人怀中将孩子接过来:这个生动的细节表明,寡妇把死去的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b. 他所住的楼中:楼中指的是屋顶上的临时住处或房间,可从屋外进入。这种结构在近东地区很常见。这种安排不仅可以让寡妇获得她所需要的隐私,而且可以保护她的名声。”(帕特森和奥斯特尔)
c. 就求告耶和华说:以利亚诚心向神祈祷,亲密地与神相交。在祷告中,他把这个似乎无法解释、无法挽回的灾祸带到神的面前。因为以利亚知道是神把他带到这个寡妇家里的,所以以利亚将这悲剧交托给神,并请求神补救。
3.(21-24)寡妇的儿子活了过来。
以利亚三次伏在孩子的身上求告耶和华说:“耶和华我的神啊,求你使这孩子的灵魂仍入他的身体。”耶和华应允以利亚的话,孩子的灵魂仍入他的身体,他就活了。以利亚将孩子从楼上抱下来,进屋子交给他母亲说:“看哪,你的儿子活了!”妇人对以利亚说:“现在我知道你是神人,耶和华藉你口所说的话是真的。”
a. 以利亚三次伏在孩子的身上求告耶和华:这是一种不寻常的祷告技巧,但以利亚没有这样做的先例。神回应了他的祷告,这不是因为他的祷告技巧,而是因为他的信心。
i. 人们几乎不可抗拒地想要对这些彰显神大能的奇妙记载添油加醋。帕特森和奥斯特尔提到过这样一种尝试:“叙利亚语译本,以及耶柔米所相信的,认为这个少年是先知约拿,这完全站不住脚,且在历史上也不可能(比较列王纪下14:25)。”
b. 耶和华我的神啊,求你使这孩子的灵魂仍入他的身体:“这是一个充满有力论据的祷告。你是主,所以你能使这孩子复活;你是我的神,所以你不会拒绝我。她是个寡妇,请不要让受苦的人再遭受苦难;不要剥夺她晚年的重要依靠。她盛情款待了我,不要因她对先知的善意而让她的境遇变糟,否则恶人会借此指责她和她的信仰。”(普尔)
c. 耶和华应允以利亚的话:寡妇的儿子活了过来,神在各个层面上都供应了这个寡妇,不仅奇迹地供应了她食物,而且还使她的儿子复活过来。
i.“这是圣经中第一个死而复生的例子,孩子复活不能解释为是因为那种身体接触有什么魔力,也不能说是先知通过嘴对嘴的复苏方法传递了生命力。”(怀斯曼)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