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上 第18章 — 以利亚在迦密山的得胜
A. 以利亚与亚哈见面。
1.(1-2)干旱结束。
过了许久,到第三年,耶和华的话临到以利亚说:“你去,使亚哈得见你,我要降雨在地上。”以利亚就去,要使亚哈得见他。那时,撒玛利亚有大饥荒。
a. 到第三年:由于以利亚的恳切祷告,这场引人注目的干旱持续了三年半之久。
b. 你去,使亚哈得见你:早些时候,神吩咐以利亚要隐藏自己。现在是他展现自己的时候了。我们有时候要隐藏起来与神独处,有时候要向世人展现自己。有些人在应该站出来展现自己的时候,却希望一直隐藏。
i. 以利亚只是遵从神的命令而行。虽然干旱是通过以利亚的祷告发生的,但他是基于神的带领而祷告的。干旱何时开始或结束,并不是按照以利亚的意愿,而是按照神的意愿。
2.(3-14)以利亚遇见俄巴底。
亚哈将他的家宰俄巴底召了来。俄巴底甚是敬畏耶和华。耶洗别杀耶和华众先知的时候,俄巴底将一百个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个洞里,拿饼和水供养他们。亚哈对俄巴底说:“我们走遍这地,到一切水泉旁和一切溪边,或者找得着青草,可以救活骡马,免得绝了牲畜。”于是二人分地游行,亚哈独走一路,俄巴底独走一路。俄巴底在路上恰与以利亚相遇,俄巴底认出他来,就俯伏在地,说:“你是我主以利亚不是?”回答说:“是,你去告诉你主人说:‘以利亚在这里。’”俄巴底说:“仆人有什么罪,你竟要将我交在亚哈手里,使他杀我呢?我指着永生耶和华你的神起誓,无论哪一邦,哪一国,我主都打发人去找你。若说你没有在那里,就必使那邦那国的人起誓说:实在是找不着你。现在你说:‘要去告诉你主人说:以利亚在这里。’恐怕我一离开你,耶和华的灵就提你到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去。这样,我去告诉亚哈,他若找不着你,就必杀我。仆人却是自幼敬畏耶和华的。耶洗别杀耶和华众先知的时候,我将耶和华的一百个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个洞里,拿饼和水供养他们,岂没有人将这事告诉我主吗?现在你说:‘要去告诉你主人说:以利亚在这里’;他必杀我。”
a. 耶洗别杀耶和华众先知的时候,俄巴底将一百个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个洞里,拿饼和水供养他们:这个俄巴底是个勇敢的人,他在艰难时期敢于持守真道并保护神的先知。
i. 这个俄巴底跟小先知书中的俄巴底亚可能是同一人,后者针对以东的预言记录在小先知书中。要确定这一点有点困难,因为在旧约中有十三个俄巴底亚(即俄巴底)。希伯来名字俄巴底的意思是“敬拜耶和华的人”或“耶和华的仆人”。
·俄巴底受犹大王约沙法的差遣,在犹大各城教授律法(历代志下17:7)。
·俄巴底是犹大王约西亚时代帮助修理圣殿的督工之一(历代志下34:12)。
·在尼希米时代,有一个祭司是俄巴底亚(尼10:5)。
ii. 一百个先知:“先知:这个称号不仅是指那些被赋予了非凡预言之灵的人,也是指那些通过献身于传道、祷告、赞美神等而服事神的人。”(普尔)
iii.“无论你如何解释,这都是一个独特的情况,在公然悖逆神的环境中心,竟有一人对神的虔诚如此强烈且出众。正如在使徒中发现犹大是可怕的的事,在亚哈的朝臣中发现俄巴底则是令人钦佩的事。要有多大的恩典在运行,才能在汪洋之中维持这样一团火焰,在最恶劣的罪孽之中保持如此的敬虔!”(司布真)
iv.“俄巴底为先知们找到山洞并不困难,因为据统计,迦密山四周有两千多个山洞。”(帕特森和奥斯特尔)
b. 俄巴底独走一路。俄巴底在路上恰与以利亚相遇:旱灾如此严重,以至连亚哈王和他的亲信俄巴底都出去寻找草地。神安排了俄巴底和先知以利亚的意外相遇。
i.“我们可能以为,亚哈会致力于减轻百姓的疾苦;最重要的是,他会愿意转向神。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 他心里所想的只是他的骡马;他唯一关心的是要救活一些骡马,免得绝了种……这是个多么自私的人啊!他骡马比百姓重要!他寻找青草,却不是寻找神!”(梅尔)
c. 仆人有什么罪,你竟要将我交在亚哈手里,使他杀我呢:俄巴底知道亚哈王一直在全力搜捕以利亚,要惩罚他因祷告给以色列带来旱灾。俄巴底担心,如果他报告说遇见了以利亚,而先知又再次消失,亚哈会因他放走以利亚而惩罚他。
3.(15-16)以利亚向俄巴底保证他必定会与亚哈见面。
以利亚说:“我指着所侍奉永生的万军之耶和华起誓,我今日必使亚哈得见我。”于是,俄巴底去迎着亚哈告诉他,亚哈就去迎着以利亚。
a. 我今日必使亚哈得见我:以利亚对俄巴底的合理担忧做出了体贴和明智的回应。他不会让俄巴底为他殉难。
4.(17-19)以利亚和亚哈相互指责。
亚哈见了以利亚,便说:“使以色列遭灾的就是你吗?”以利亚说:“使以色列遭灾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为你们离弃耶和华的诫命,去随从巴力。现在你当差遣人,招聚以色列众人和侍奉巴力的那四百五十个先知,并耶洗别所供养侍奉亚舍拉的那四百个先知,使他们都上迦密山去见我。”
a. 使以色列遭灾的就是你吗?亚哈无疑是以色列有史以来最糟糕、最不敬虔的国王。然而,他却毫不犹豫地将以色列的问题归咎于敬虔的先知以利亚。如果亚哈至少能停止对神子民的迫害,神或许会解除旱灾。但这位邪恶的以色列国王觉得指责敬虔的先知更容易。
i. 根据亚哈的神学,他指责以利亚是有道理的。亚哈相信巴力,以至于他的政府提倡和支持崇拜巴力,迫害敬拜耶和华的人。亚哈相信以利亚惹怒了天神巴力,因此巴力停止降下雨水。亚哈可能以为,除非抓住以利亚并把他处死,否则巴力不会降下雨水。
ii. 然而,亚哈本应转向神的话语。申命记28:23-24警告,若以色列悖逆神,将会有干旱临到他们。
b. 现在你当差遣人,招聚以色列众人……上迦密山去见我:以利亚要求亚哈王将崇拜巴力和亚舍拉的先知召集到迦密山。
i.“招聚以色列众人……去见我,”他们的首领或代表可以见证我跟巴力的先知之间将要发生的一切事。”(普尔)
ii. 列王纪上18:36说以利亚行这一切事,都是奉神之命而行。这并非他的聪明想法或策略。这是神授意的计划,以利亚遵从计划而行。
iii. 在神降雨给以色列地之前,对抗并铲除这些巴力的先知至关重要。让每个人都明白雨是从耶和华而来,而非巴力,这一点非常关键。
c. 耶洗别所供养侍奉:这是指这些巴力和亚舍拉的先知,是由以色列的政府资助和支持,邪恶的耶洗别王后是他们的特别庇护者。
i. 耶洗别不以自己崇拜巴力为满足,也不以丈夫口头承认服侍巴力为满足。她想除掉以色列的神,让她的巴力成为主神,并让她的信仰成为官方宗教。”(佩恩)
B. 以利亚在迦密山上的胜利。
1.(20-21)以利亚挑战以色列人做出决定。
亚哈就差遣人招聚以色列众人和先知都上迦密山。以利亚前来对众民说:“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若耶和华是神,就当顺从耶和华;若巴力是神,就当顺从巴力。”众民一言不答。
a. 亚哈就差遣人招聚以色列众人:我们很难知道亚哈为什么会按照以利亚的指示而行。也许他觉得因为过去三年的干旱,百姓会对以利亚非常愤怒,从而反对这位先知。
b. 先知都上迦密山:这些巴力的先知仇恨以利亚。他们深得亚哈王和王后耶洗别的宠爱,他们狂热地促进对耶和华真正跟随者的迫害。但在过去的三年里,他们极大地受到以利亚的羞辱,他的祈祷使得干旱一直持续。三年来,他们不断向天气之神巴力呼求,但没有任何效果。他们仇恨这位神的先知,因为他如此彻底地羞辱了他们和他们的伪祭司身份。
i.“瞧,假先知们用恶毒的目光注视着以利亚的一举一动。从来没有一只老虎如此凶猛地注视着它的猎物!如果让他们得逞,他将再也无法回到山下的平原上。”(梅尔)
ii.“这个具有英雄精神的孤独者,就像激流中的岩石一样,坚定地站立着,阻止了可怕的偶像崇拜洪流。他虽然独自一人,但比王宫和树林里所有的祭司都强大,就像一只驱散群羊的狮子。”(司布真)
c. 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若耶和华是神,就当顺从耶和华;若巴力是神,就当顺从巴力:这是一个合乎逻辑且切中要害的问题。总的来说,以色列人在属灵上不冷不热。他们想既敬拜耶和华,又敬拜巴力,但以色列的神并不接受这种三心二意的敬拜。
i. 从属灵上讲,以色列人就像婚姻中的不忠伴侣,既不想放弃婚姻伴侣,又不想放弃非法情人。而配偶有权要求伴侣全心全意的忠诚。
ii. 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翻译为心持两意的古希伯来词的意思是“跛行、停顿、跳行、跳舞或跳跃”(戴迪)。在列王纪上18:26中,巴力的先知在坛的四围踊跳。以利亚的意思可能是:“你们要在两种想法之间摇摆多久呢?”
iii. 克拉克的理解略有不同:“它的字面意思是:‘你们要在两根树枝上跳多久呢?’这个比喻取自鸟在树枝间跳来跳去,不知道该在哪根树枝上安顿下来。”
iv. 事奉巴力和事奉耶和华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或许在许多人心中,二者并无太大区别,唯一重要的是有某种宗教信仰,并真诚地追随,凭内心指引去信奉任何神。但以利亚深知绝非如此。你要么事奉巴力,要么事奉耶和华,二者截然不同。
v. 以利亚还要这些人解释,为什么这么久了,他们还没有在耶和华和巴力之间做出决定。他问他们要到“几时呢?”“你们还想听多少讲道?还要浪费多少个主日?需要多少警告、多少疾病、多少次丧钟敲响,才能提醒到你们终有一死?要为家人挖多少坟墓,你们才会有所触动?这座城市要遭受多少瘟疫和灾难,你们才会真正归向神?你们在两种观点之间摇摆不定要到几时呢?”(司布真)
d. 众民一言不答: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悔改。他们既缺乏捍卫自己立场的勇气,又没有改变立场的勇气。他们愿意过一种未经审视、摇摆不定的生活。
i. 以利亚能看透他们的心,因为他能看到他们的行为。司布真解释了以利亚的想法:“我知道你们还没有下定决心,因为你们在信仰上摇摆不定。如果耶和华是神,就跟从他。如果巴力是神,就跟从他。你们在行为上也摇摆不定。”
2.(22-24)以利亚提议在神和巴力之间进行一次试验。
以利亚对众民说:“作耶和华先知的只剩下我一个人;巴力的先知却有四百五十个人。当给我们两只牛犊。巴力的先知可以挑选一只,切成块子,放在柴上,不要点火;我也预备一只牛犊,放在柴上,也不点火。你们求告你们神的名,我也求告耶和华的名。那降火显应的神,就是神。”众民回答说:“这话甚好。”
a. 作耶和华先知的只剩下我一个人:以利亚有理由知道这不是真的。不久前俄巴底告诉他,他保护了一百个神的先知,使他们免遭耶洗别和亚哈的迫害。
b. 当给我们两只牛犊。巴力的先知可以挑选一只:在这个提议的试验中,以利亚细心地把各种潜在有利条件都让给了巴力的先知。他们挑选了两只牛犊,并选择哪只是他们要献的,哪只是以利亚要献的。
c. 那降火显应的神,就是神:火不能来自以利亚或巴力的先知。它的来源必须是超自然的,由巴力或耶和华赐下。
i. 以利亚再次让给巴力的先知很多有利条件。巴力被认为是天神,是天气之主,是闪电的发出者(当时人们认为闪电是天上的火)。如果巴力是真的,他当然可以从天上发出火来。
ii. 在聚集的以色列民众面前把神和他自己置于危险之中,这需要极大的信心。在过去几个月,以利亚每天都依赖神生活,无论是在基立溪旁还是在撒勒法的寡妇家,他从中学会了这种信心。
iii. 当然,以利亚对耶和华神充满信心是有充分理由的。首先,他是遵循耶和华的明确指示(列王纪上18:36)。其次,他从以色列的历史中知道,神能够且愿意从天上降火在祭物上(士师记6:20-21和历代志下7:1-7)。
3.(25-27)巴力的先知祈求他们的神降下火来。
以利亚对巴力的先知说:“你们既是人多,当先挑选一只牛犊,预备好了,就求告你们神的名,却不要点火。”他们将所得的牛犊预备好了,从早晨到午间,求告巴力的名说:“巴力啊,求你应允我们!”却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他们在所筑的坛四围踊跳。到了正午,以利亚嬉笑他们,说:“大声求告吧!因为他是神,他或默想,或走到一边,或行路,或睡觉,你们当叫醒他。”
a. 从早晨到午间,求告巴力的名说:“巴力啊,求你应允我们!”:巴力的先知有虔诚的祷告生活。在这里,他们满怀激情地作长时间的祷告。然而,由于他们没有向真神祷告,所以他们的祷告毫无意义。却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
b. 他们在所筑的坛四围踊跳:巴力的先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祷告生活。他们的敬拜充满了激情和热闹。然而,由于他们的目标并不是真神,所以他们的祷告毫无意义。
c. 以利亚嬉笑他们:以利亚忍不住嬉笑巴力的先知,因为他们的信仰显然愚蠢至极。
i.“以利亚的讽刺接近于挖苦”(帕特森和奥斯特)。翻译为默想和走到一边的词语可以译为“办理事务”,可能是对身体排泄的委婉说法。
ii.“拉比斯·贾奇(S.Jarchi)说明了这两个词语最具侮辱性的含义;我用拉丁文文写出来,因为用英文太粗俗了:Fortassis ad locum secretum abiit, ut ventrem ibi exoneret;‘也许他干嘛干嘛去了……’这当然是蔑视巴力,把他贬低到最低限度,这样,讥讽和挖苦就完全了。”(克拉克)
4.(28-29)巴力的先知们更加卖力地祷告。
他们大声求告,按着他们的规矩,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从午后直到献晚祭的时候,他们狂呼乱叫,却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也没有理会的。
a. 他们大声求告,按着他们的规矩,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巴力的先知们是完全真诚的,完全献身于他们的宗教。他们如此忠诚,以至于用自己的血来表达。他们有热心,但没有知识 —— 因此他们的热心对他们毫无益处。
i.“通过自残来引起神灵的怜悯或回应的做法,在乌加里特(古代腓尼基的沿海城市。译者注)也有记载,当时人们‘像狂热的先知一样沐浴在自己的鲜血中’。”(怀斯曼)
ii.“这是按照那种野蛮宗教的仪式进行的;如果公牛的血不能打动他(巴力),他们认为自己的血或许可以;于是他们用自己的血涂在自己身上和祭物上。”(克拉克)
b. 却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也没有理会的:这就是崇拜假神或我们自己造的神的可悲结果。我们可能向这些神奉献上极大的诚意、牺牲和忠诚,但这毫无意义。他们无一能回应我们的祷告。
5.(30-35)以利亚准备他的祭坛。
以利亚对众民说:“你们到我这里来。”众民就到他那里。他便重修已经毁坏耶和华的坛。以利亚照雅各子孙支派的数目,取了十二块石头(耶和华的话曾临到雅各说:“你的名要叫以色列”),用这些石头为耶和华的名筑一座坛,在坛的四围挖沟,可容谷种二细亚,又在坛上摆好了柴,把牛犊切成块子,放在柴上,对众人说:“你们用四个桶盛满水,倒在燔祭和柴上。”又说:“倒第二次。”他们就倒第二次。又说:“倒第三次。”他们就倒第三次。水流在坛的四围,沟里也满了水。
a. 你们到我这里来:当轮到以利亚献祭的时候,他首先想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为了他们的益处,而不是为了他自己或神的益处。他们需要注意,这样他们就会看到耶和华是真神,与不会说话的巴力形成鲜明的对比。
b. 他便重修已经毁坏耶和华的坛:以利亚深知自己是在修复曾经坚固矗立的祭坛。迦密山乃至整个以色列,曾经都有耶和华的祭坛。以利亚期望复兴曾经存在的事物。
c. 你们用四个桶盛满水,倒在燔祭和柴上:为了给百姓留下深刻印象,以利亚对耶和华的要求比对巴力的要求更高。他甚至都没有建议巴力的先知们将祭物浇湿一两次,更不用说三次了。但以利亚对自己的祭物这样做了,他坚信,对神来说,点燃湿的祭物并不比点燃干的祭物更困难。
i.“不可能存在欺骗的问题,例如使用石脑油(一种经常用作溶剂的易燃液体)代替水,或者像一些学者所建议的那样,使用镜子来点火。因为反对者严密地注视着他。”(怀斯曼)
6.(36-37)以利亚的祷告。
到了献晚祭的时候,先知以利亚近前来,说:“亚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华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仆人,又是奉你的命行这一切事。耶和华啊,求你应允我,应允我!使这民知道你耶和华是神,又知道是你叫这民的心回转。”
a. 到了献晚祭的时候:大约在此之前五十年,以色列国王耶罗波安正式禁止北国的百姓到耶路撒冷圣殿敬拜以色列的神。尽管如此,以利亚仍然记得耶路撒冷圣殿里每天按照神的诫命献上的晚祭。
b. 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仆人:这两点都很重要。让以色列百姓知道他们的神是谁,以及谁是神的仆人,这至关重要。
c. 又是奉你的命行这一切事:这一点也必不可少,它帮助我们理解整个事件。以利亚是按照神的话语行事。这并非出于他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负或虚荣。是神引领以利亚与巴力的先知进行这场对决。
i.“这不是他一时心血来潮,要用旱灾惩罚这个国家;也不是他自己构思出方案,通过用神奇的火烧尽祭物,试验耶和华或巴力是不是真神。”(司布真)
ii. 司布真建议信徒在祷告中运用同样的原则,尤其是那些传讲神话语的人:“你们到施恩座前,把这个作为你们的论据之一,这样祷告:‘主啊,我是照你的话行的。现在求你让众人看到确实如此。我传讲了你的话,而你说过,“它必不徒然返回我这里。”我为这些人祷告,而你说过,“义人恳切的祈祷,大有功效。”求你让众人看到这是照你的话而行。’”
7.(38-40)结果:耶和华用火回应以利亚的祷告。
于是,耶和华降下火来,烧尽燔祭、木柴、石头、尘土,又烧干沟里的水。众民看见了,就俯伏在地,说:“耶和华是神!耶和华是神!”以利亚对他们说:“拿住巴力的先知,不容一人逃脱。”众人就拿住他们。以利亚带他们到基顺河边,在那里杀了他们。
a. 于是,耶和华降下火来:巴力的先知们有激情、委身、真诚、奉献和精力。他们没有的,是能从天上用火回应人祷告的神。
i.“这种火是由上向下降的,与所有地上和物质的火的性质相反。”(克拉克)
ii.“以利亚的请求持续了不到一分钟,却产生了惊人的效果。区别是在于向谁祷告。”(帕特森和奥斯特尔)
b. 耶和华降下火来,烧尽燔祭、木柴、石头、尘土,又烧干沟里的水:当神的火降下时,它的效果超出了预期。只需要烧掉祭坛上被切开的牛犊块子就足够了,但神想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证实 —— 他想使自己在百姓中得着荣耀。
c. 众民看见了,就俯伏在地,说:“耶和华是神!耶和华是神!”在这一刻,百姓完全信服了。当被要求在巴力和耶和华之间做出选择时,显然别无选择,耶和华就是神。
i. 可悲的是,这只是一时的信服,并不是以色列的持久复兴。百姓确实被说服了,但没有得到他们持久的改变。
d. 以利亚对他们说:“拿住巴力的先知,不容一人逃脱。”因为这是耶和华与巴力之间的较量,每个神明的先知都要为各自的结果负责。亚哈王的大罪在于他官方支持巴力的先知,如今巴力的欺诈被揭露,他的先知们必须为此负责,并要按照摩西律法处置(申命记13:5;13:13-18;17:2-5;18:9-22)。
i. 以利亚只是要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巴力的先知怎样对待耶和华的先知,现在也要怎样对待他们。
C. 以利亚回到耶斯列。
1.(41-44)以利亚祈求下雨。
以利亚对亚哈说:“你现在可以上去吃喝,因为有多雨的响声了。”亚哈就上去吃喝。以利亚上了迦密山顶,屈身在地,将脸伏在两膝之中。对仆人说:“你上去,向海观看。”仆人就上去观看,说:“没有什么。”他说:“你再去观看。”如此七次。第七次仆人说:“我看见有一小片云从海里上来,不过如人手那样大。”以利亚说:“你上去告诉亚哈,当套车下去,免得被雨阻挡。”
a. 你现在可以上去吃喝,因为有多雨的响声了:以利亚知道,一旦官方所崇拜的巴力被击败,干旱的目的就已经达到。雨水很快就会降下。现在,以利亚和亚哈各自要去做他们想做的事 —— 以利亚要去祷告,亚哈要去吃喝。
b. 屈身在地,将脸伏在两膝之中:这对以利亚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祷告姿势。他没有跪着,没有坐着,没有站着,也没有匍匐在耶和华面前。这表明祷告的力量在于对永生神的信心。
i.“我们几乎认不出他了,他似乎完全没了平时的样子。几个小时前,他像巴珊的橡树一样挺直站立;现在,他却像芦苇一样弯下。那时,他作为神的使者向人恳求;现在,他作为人的代求者向神恳求。情况不总是如此吗 —— 在罪面前站得最直的人,在神面前俯伏得最低。”(梅尔)
c. 如此七次:这是一个坚定执着的祷告。就好像以利亚不接受“不”的回答,因为他坚信神的旨意是降雨。他通过坚持不懈的祈祷推动了神旨意的成就。
i.“如此七次;”我们不要因一些失望而沮丧,而是要继续等候神,他必应允我,而且很快就应允。”(普尔)
ii.“神的应许不是为了抑制,而是为了激发我们祈祷。应许指明我们可以祈求的方向,以及我们期望获得答复的程度,应许就象是一种模具,我们可以毫无畏惧地把我们的热切倾注其中。”(梅尔)
d. 我看见有一小片云从海里上来,不过如人手那样大:以利亚凭信心祈祷,求神降雨。以利亚显然感觉到这是神的旨意,但正是他热切的祈祷带来了降雨。降雨的迹象来得缓慢且微小,但从这微小的迹象中,神成就了伟大的作为。
i. 1904年11月9日,在伦敦一家报纸的“信心生活”版面,一位名叫杰西·路易斯的作家报道了一项刚刚在威尔士开始的非凡工作,她说,在埃文·罗伯茨和塞思·约书亚等人的服侍下,威尔士出现了一小片不过如人手那样大的云。它虽然很小,但很清晰,恰当地描述了一项伟大工作的开端。
ii. 司布真使用这段经文为例子,说明了微小的迹象预示着神的大能工作。他讲到,当觉醒和真正的复兴即将到来时,敬虔的信心会清楚地察觉到四个“好的征兆和迹象。”基督徒应该把以下事情看作是云,一小片云从海里上来,不过如人手那样大。
·教会成员对现状越来越不满意,对灵魂的救恩越来越焦急。
·这种焦虑导致信徒祷告的时候极为迫切,竭力恳求。
·牧师们开始互相商量,并说:“我们应该做什么?”
·我们看到每个基督徒都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并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
e. 当套车下去,免得被雨阻挡:这是以利亚对亚哈说的信心话语。仅凭看到不过如人手那样大的云,他就知道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2.(45-46)以利亚惊人的二十二公里越野跑。
霎时间,天因风云黑暗,降下大雨。亚哈就坐车往耶斯列去了。耶和华的灵(原文作“手”)降在以利亚身上,他就束上腰,奔在亚哈前头,直到耶斯列的城门。
a. 降下大雨:神借以利亚所说的话得到了证实。长期的干旱结束了,这表明以利亚的祈祷既能使天不降雨,又能使天降下雨。
b. 耶和华的灵(原文作“手”)降在以利亚身上,他就束上腰,奔在亚哈前头:这显然是一次被赋予了超自然能力的二十二公里越野跑。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为什么对神来说,让以利亚先去耶斯列很重要;也许是为了让他成为第一个将降雨的消息告诉王后耶洗别的人。
i.“以利亚要表明,他既不为自己所做的事羞愧,也不惧怕后果,尽管他知道耶洗别会多么怨恨此事,他敢于置身于敌人之中,因为他对神的大能和保护充满信心。”(普尔)
ii.“以利亚能完成这样的长跑是可信的,因为阿拉伯赛跑者在两天内可以轻松跑完一百英里。”(帕特森和奥斯特尔)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