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 第6章 — 摩西提醒以色列关于神的诫命和警告
A. 诫命:神律法的本质。
1. (1-3) 在进入迦南地之前,要牢记诫命。
“这是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教训你们的诫命、律例、典章,使你们在所要过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好叫你和你子子孙孙一生敬畏耶和华你的神,谨守他的一切律例、诫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长久。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数极其增多,正如耶和华你列祖的神所应许你的。
a. 这是……你们的诫命:希伯来文在这里是一种很强调的表达。摩西提醒人们注意这条诫命。在接下来的经文中,神将律法归结为一条首要原则 一条涵盖了所有诫命的诫命。
b. 所吩咐教训你们:神赐下诫命给以色列人,并非仅仅为了教导他们或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神赐下诫命,是要他们谨守遵行。在他们进入迦南地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i. “践行诫命才是难事。始终如一地教导这些诫命并不容易;一个人若想正确教导这些诫命,就需要神的灵,但践行比说教更难。愿神赐予我们恩典,使我们每次听到他的话语时,都能付诸行动!”(司布真)
c. 使你的日子得以长久……使你……得以享福:以色列人的命运取决于他们对这一重大诫命的顺服。如果他们遵守诫命,生命将长久且蒙福。若不遵守,就会受到神的咒诅。
i. “神并非让所有子民都长寿;然而,顺服神是最有可能获得长寿的方式。”(司布真)
d. 流奶与蜜之地:这是一个反复出现的比喻,用来描述迦南丰富的农业资源。它在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中至少出现了14次。根据汤普森的说法,这也是埃及文学中用来描述迦南的短语。
i. 许多人认为此处提及的蜜指的是椰枣蜜,而非蜂蜜。
2. (4-5) 伟大的诫命:爱耶和华你的神。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
a. 以色列啊,你要听:在犹太民族中,这些话被称为“示玛”(希伯来语“听”的意思)。它是经典的希伯来信仰告白,阐述了神是谁,以及他子民对他应尽的义务。
i. 耶稣特别提到了“示玛”(马太福音22:37),保罗心中也存记着其核心真理(罗马书3:30;哥林多前书8:6;以弗所书4:6;提摩太前书2:5)。雅各向信徒(几乎都有犹太背景)提出挑战,认为他们仅仅承认神是独一的还不够(雅各书2:19)。
ii. “这条信仰告白的核心地位在犹太意识中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直到今天,虔诚的犹太人每天至少会诵读两次‘示玛’。”(梅里尔)
b. 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这是关于神的基本真理。他是有位格的,并非是一种模糊的泛神论力量。神是独一的,不能用相互矛盾的形象来代表他。因为耶和华我们的神是独一,他不是巴力或亚斯他录,他就是耶和华神,而他们不是。
i. 在许多犹太人心中,仅凭这节经文就否定了新约中耶稣是神的教导以及三位一体的教义—— 即一位神以三个位格存在。克拉克所言,在某些时候和地方,当犹太会堂的人一起诵读“示玛”,读到“独一”(echad)这个词时,他们会大声且强烈地重复这个词几分钟,仿佛是在斥责相信三位一体教义的基督徒。
ii. 基督徒必须重新理解神的合一性。他们必须明白神是独一的,并非三位,正如哥林多前书8:6所说: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基督徒敬拜的是一位以三个位格存在的神,而不是三位各自独立的神。
iii. 然而,“神是独一的这一表述肯定与三位一体的真理并不矛盾。事实上,它确立了这一真理。此处表示“独一”的希伯来语是echad,从字面意义上讲,它更多指的是复合的一体,而非希伯来语yacheed所表达的绝对单一或独一(创世记22:2;诗篇25:16)。
iv. echad在圣经中的首次使用是在创世记1:5: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此语境表明了一种合一(一日),同时包含多元的概念(由晚上和早晨组成)。
· 创世记2:24用echad说二人要成为一体。同样,这表达了一种合一(一体),由复数(两个人)组成。
· 在出埃及记26:6和11节中,用五十个金钩把帐幕的幔子连接起来,使帐幕成为一体(echad)。这又是一个合一(一个遮盖物),由复数(组成这个遮盖物的许多部分,由金钩连接在一起)组成。
· 在以西结书37:17中,耶和华告诉以西结将两根杖(预言性地代表以法莲/以色列和犹大)合为一根(echad),再次表明合一(一根杖)由多元(两根杖)组成。
v. 总体而言,“echad”并不完全具有绝对单一的排他性概念。三位一体的概念—— 即一位神以三个位格存在—— 与echad这一词的表述十分契合。
c. 耶和华我们神:此外,甚至这一行中提及神的用词也暗示了神性的多元性。希伯来语单词是Elohim(神),从语法上讲,它是一个复数形式的单词,但在使用时却仿佛是单数—— 与之搭配的动词和代词通常为复数形式,除非它用于指代以色列立约的神耶和华(the Lord)。
i. 拉比西缅・本・约哈伊在评论“Elohim”这个词时说:“来看看‘Elohim’这个词的奥秘;有三个位格,每个位格独自存在,但尽管如此,他们为一体,紧密相连成为一体,彼此不可分割。”亚当·克拉克补充道:“确实,那些人一定是怀有奇怪的偏见,才看不出上述话语表达了三位一体以及三位一体合一的教义。”
ii. 勒普奥德引用路德关于“Elohim”一词的话:“但我们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摩西旨在暗示三位一体,即在一个神性本质中的三个位格。”
d.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认识神是谁,能让他的子民以正确的方式对待他。这是信徒给予神他所应得的。
i. 神希望得到子民全然的爱。这种爱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他先爱了我们,且以毫无保留的爱爱了我们: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翰一书4:19)。
ii. 神最渴望从人类得到的是爱。人们很容易认为神对许多其他事物更感兴趣:时间、金钱、努力、意志、顺服等等。但神真正渴望从人类得到的是他们的爱。当人们真心尽心、尽性、尽意地爱主时,那么其他一切都会心甘情愿地献给主。倘若一个人一开始就把金钱、时间、努力、意志等除爱之外的所有东西都献给神,却唯独没有给予爱,那么一切都终将是徒劳的 —— 甚至可能失去一切。“以色列人的顺服不应基于必要性和责任的枯燥律法主义。它应源自于建立在爱之上的关系。”(汤普森)
iii. “这难道没有显明神的本质是什么吗?神就是爱,因为他命令我们爱他。我从未听说过有哪位地上的王子或国王,在他的法典中写着‘你要爱国王。’没有这样的;只有在这位生命与爱的主的法典中,我们才读到这样的诫命。在我看来,能被允许去爱像神这般伟大的存在,是一种极其蒙福的特权。”(司布真)
iv. 耶稣称这为“诫命中最大的”(马太福音22:37-39)。耶稣补充说,第二条诫命“要爱人如己”与这第一条大诫命相似。当神的子民尽心、尽性、尽意地爱耶和华他们的神时,他们就会有能力爱人如己。
3. (6-9) 律法持续的提醒。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
a.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这条伟大的诫命首先要铭记在心上。然后必须将其传给下一代儿女,这条伟大的诫命应当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并且始终要格外重视 —— 就如同它近在手边、额头之上,或者家中的门柱和门口一样。
b. 殷勤教训你的儿女:神不仅吩咐他的子民教导他们的儿女,而且要殷勤教导。他们肩负着一项任务:教导儿女关于神及其作为的真理;这任务有时颇为艰巨。牧师、主日学教师和其他基督教工作者都有各自的职责,但这永远不能替代父母教导孩子的角色和责任,也无法取代父母教导中的殷勤付出。
i. “神对孩子们的关怀以及对他们的重视,在律法的所有规定中都有体现,实际上在所有的敬拜仪式中也都能看出来。”(摩根)
ii. “无论我们多么热爱和推崇主日学体系—— 我们对它的热爱再多也不为过 —— 我希望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的是,对孩子的首要责任在于父母。在拯救自己的孩子这件事上,父亲和母亲是神最自然的帮手。”(司布真)
iii. 我们必须将关于神的见证教导给我们的儿女,还需竭尽所能地用心教导,使他们领会其中的含义。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父母需要极大的耐心、审慎、判断力和敬虔,才能以最理想、最有效的方式,完成这项美好且至关重要的工作。”(克拉克)
c. 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以色列人首次使用这一概念是在逾越节的庆祝中,逾越节要成为他们手上的记号,额上的记念(出埃及记13:9、16)。这赋予了这个短语象征意义,在这里意味着以色列人从埃及得拯救的真理,对他们来说应该像手上和头上的记号一样熟悉且显眼。这里的语境同样具有象征意义。神的诫命对以色列人来说,应该像手上或头上的记号一样熟悉且显眼。
i.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就是应该牢记,正如‘记在心上’这一提法所明确表示的。”(梅里尔)
ii. 到耶稣时代,犹太人以这段经文为依据,有了佩戴经匣的习俗。经匣是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写有经文段落的羊皮纸,用皮带将盒子固定在额头或手上。
iii. 耶稣谴责法利赛人滥用佩戴经匣的行为;他们有时会把经匣做得很大且招摇,以炫耀自己所谓的更高的灵性(马太福音23:5)。
iv. 在末世,将出现模仿这种做法的撒旦仪式,那时敌基督的印记会被印在所有接受它的人的手上或额头上(启示录13:16)。
d. 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与将诫命系在手上和头上作为记号的命令一样,这诫命有着象征意义,表明信徒应当对神的话语所给予的重视和关注。
i. 写有雕刻的意思。“这个意象就如纪念碑的雕刻者,手持锤子和凿子,精心地将文字刻在坚固的花岗岩板面上。这样一项任务确实艰巨,但一旦完成,信息就会永远留存。”(梅里尔)
ii. 这条诫命衍生出了犹太人在门框上挂门柱经卷的习俗(mezuzah),这是一个钉在门框上的小容器,里面装着一段经文。
iii. “我是多么希望,人们能切实且不断履行这一诫命。在许多瑞士村庄,我被门框上雕刻的圣经经文所吸引。那挂在你家里的经文常常在你沉默时发声。为了传播神的话语,我们怎样做都不为过。”(司布真)
B. 不顺服的危险。
1. (10-12) 在兴盛时离开神的危险。
“耶和华你的神,领你进他向你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给你的地,那里有城邑,又大又美,非你所建造的;有房屋,装满各样美物,非你所装满的;有凿成的水井,非你所凿成的;还有葡萄园、橄榄园,非你所栽种的,你吃了而且饱足。那时你要谨慎,免得你忘记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耶和华。
a. 应许给你的地,那里有城邑,又大又美,非你所建造的:神计划带领以色列人进入一片富饶且已预备好的土地。在神赐予以色列人的这丰厚福分中,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危险:那就是忘记将他们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耶和华。
i. 在征服迦南的过程中,迦南的城市和农田大多得以保留,并成为以色列人的产业。“对迦南地的征服并没有带来城镇和产业的大规模破坏,因此没有留下可从考古学上可以确定的证据。”因此,任何确定征服迦南地年代的尝试,都不能仅依据是否有破坏证据,而必须基于其他依据。”(梅里尔)
b. 免得你忘记……耶和华:在以色列人继承的迦南地上,有建好的房屋、开垦好的田地、繁茂的葡萄园和橄榄树,还有挖好的蓄水池,这就如同中了彩票一样。神警告以色列人:“当你们获得这一切丰盛时,不要忘记我。”
i. 在后世,以色列人常常忘记耶和华。在以色列的历史中,尤其是在士师时代,一个悲剧性的循环会不断上演。神会祝福顺服的以色列人,使他们昌盛;他们会开始将心思放在祝福上,而不是放在赐福于他们的耶和华身上;神会允许降下管教,使以色列人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他身上;以色列人会悔改并再次顺服,神又会祝福顺服的以色列人,使他们昌盛。
ii. 信徒常常没有意识到成功与富足带来的危险。成功与富足常被视作理论层面的危险,人们却未意识到它们对信徒来说,可能是真切且迫在眉睫的威胁。
iii. 当日子顺遂时,就更容易忘记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耶和华。当没有逆境迫使人们记念神时,“我们一旦变得富有,就很容易说出那句难听的话:‘这都多亏我自己。’”(特拉普)
iv. “我们所获的祝福,并非仅仅因我们自身的勤勉与技能,它们是神大能创造力带来的结果,是他对我们这些可怜儿女满怀深情与周全考虑的体现。既然神显然从未忘记我们,那我们也绝不要忘记他。”(司布真)
2. (13-19) 如何在富足时避免背道:在我们所做的一切事上尊荣耶和华。
你要敬畏耶和华你的神,侍奉他,指着他的名起誓。不可随从别神,就是你们四围国民的神,因为在你们中间的耶和华你神,是忌邪的神。惟恐耶和华你神的怒气向你发作,就把你从地上除灭。“你们不可试探耶和华你们的神,像你们在玛撒那样试探他。要留意遵守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的诫命、法度、律例。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看为善的,你都要遵行,使你可以享福,并可以进去得耶和华向你列祖起誓应许的那美地,照耶和华所说的,从你面前撵出你的一切仇敌。
a. 你要敬畏耶和华你的神,侍奉他:敬畏耶和华这一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充满敬畏的敬重之情,是我们内心深处不愿去冒犯一位伟大且无比慈爱,为子民成就无数大事的神。
i. “然而,对神心生敬畏,进而对他怀有极度的崇敬与尊重,这种衍生出的情感,对于理解‘敬畏神’,尤其是在申命记的语境中,是至关重要的。”(卡兰德)
ii. 这就是耶稣在受魔鬼试探,回应魔鬼时,所引用的经文。当时魔鬼试探耶稣,若他肯俯伏拜魔鬼,就可避免十字架的苦难并赢得世界。耶稣依据“你要敬畏耶和华你的神,侍奉他”这一真理做出了正确的回应,即敬畏、敬拜并事奉耶和华神才是正当的,而无论得到什么回报,向魔鬼下拜都是错的(马太福音4:8-10)。
b. 要……指着他的名起誓:尽管奉神的名起誓这一概念确实可能被滥用(正如耶稣在马太福音5:33 — 37 中所指出的),但对于追随神的人来说,起誓也有其被允许的合理用途。从神自己也会起誓这一事实中就能看出这一点(希伯来书6:13)。在这里,神告诉以色列人:“你们只能奉耶和华的名起誓,不可奉别的神的名起誓。”奉任何别神的名起誓,就是向那假神表示尊崇与忠诚。
c. 你们不可试探耶和华你们的神,像你们在玛撒那样试探他:在出埃及记17:1-7中,以色列人因怀疑神对他们的爱和关怀而试探耶和华。这是在试探或考验神对以色列的爱,这不仅是针对耶和华的傲慢之举(因为人无权挑衅全能者),也是无视神此前一直对以色列展现的爱与关怀(这种无视表现在他们要求神立即给他们所要的,来证明神对他们的爱)。
i. 每当人否认神的爱,或要求神做某事时,人就是在考验神,仿佛神必须按人的标准来回应他们,而人就是在试探神来审判自己。“试探神就是给神设条件,并根据神在百姓危机时刻如何回应他们,作为他们继续跟随神的条件。”(汤普森)
ii. 这里的经文就是耶稣在旷野受试探时,回应魔鬼所引用的经文。当时魔鬼试探耶稣,说若他从圣殿的顶上跳下去,天父神就会以惊人的方式保护他,以此证明对他的爱(马太福音4:5-7)。耶稣知道向他的天父要求这种“证明”是错误的,因为每一天都有天父神爱他的证明。
d. 看为正……你都要遵行,使你可以享福:这一主题再次被重申。在旧约之下,以色列人的祝福基于他们的顺服。当他们顺服时,就会蒙福;当他们悖逆时,就会受咒诅。
i. 这并非新约中祝福的来源。在新约中,我们因信耶稣而蒙福,因为他替我们成全了律法(罗马书8:3-4)。旧约中蒙福的口号是赚取和配得;而在新约中,祝福是基于相信和领受”。
ii. 新约体系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当我们接受新约时,神会随之带来我们内在的转变,此时神的律法以及遵行他旨意的渴望,就会被写在信徒的心里。新约所应许的内在转变,有助于防止对神恩典的滥用。
iii. 在新约之下,神不会因他子民的悖逆而审判他们,因为信徒该受的所有审判都在十字架上归到了耶稣身上。然而,可能会有慈爱父神的管教(目的不是让信徒为自己的罪付出代价,而是训练他们不再继续犯罪),并且悖逆还会因着自然律带来对应的后果,神并没有应许使信徒免受这些后果。
iv. 那些对与神在新约关系中的“自由”心存顾虑的基督徒,要问这个问题:以色列人通过旧约实现了对神更高程度的顺服了吗?“赚取”祝福和“配得”祝福的体系,真的能让我们比“相信”和“领受”的体系更加敬虔吗?实际上,旧约要么让人陷入彻底的绝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转向耶稣),要么让人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危险的自信,以为靠自己的行为就能在神面前称义。
3. (20-25) 如何避免在富足时背道:教导你的儿女认识并尊崇耶和华
“日后,你的儿子问你说:‘耶和华我们神吩咐你们的这些法度、律例、典章,是什么意思呢?’你就告诉你的儿子说:‘我们在埃及作过法老的奴仆,耶和华用大能的手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在我们眼前,将重大可怕的神迹奇事,施行在埃及地和法老并他全家的身上,将我们从那里领出来,要领我们进入他向我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把这地赐给我们。耶和华又吩咐我们遵行这一切律例,要敬畏耶和华我们的神,使我们常得好处,蒙他保全我们的生命,像今日一样。我们若照耶和华我们神所吩咐的一切诫命,谨守遵行,这就是我们的义了。’”
a. 日后,你的儿子问你说:通常,富足带来的背道对下一代的影响比对当下这一代的影响更大。下一代在成长中憧憬着这样的富足和祝福,却往往不明白唯有通过悔改并与神同行,才能获得这些。
b. 你就告诉你的儿子说:因此,对以色列人来说,教导并警告他们的儿女至关重要,这样上一代所蒙的祝福才不会变成下一代的诅咒。
i. 教导的关键很简单,只需叙述以色列的历史—— 神如何将他们从埃及的奴役中拯救出来。父母需要向他们的儿女讲述自己是如何与耶稣建立个人关系的,这样儿女就能明白他们也必须与神建立同样的关系。
c. 将我们从那里领出来,要领我们进入:这是对神在出埃及一事中所作所为的精彩总结。他将以色列人领出埃及,是为了要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从埃及得拯救仅仅是第一步,若未能完成将以色列人领进迦南地的工作,拯救便是不完整的。
i. 这与保罗后来所写的内容理念相似: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腓立比书1:6)。
d. 这就是我们的义了:此处的“这”就是……义,这不仅仅指对律法诫命的顺服,它还指通过整个约所表达出来的对神的信心和忠诚。神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包含了重要的祭司职分和献祭体系,这一体系既处理了他们不可避免的违背律法的行为,也预示着神将通过耶稣基督的位格和作为,特别是他在十字架上的代赎牺牲以及复活,所提供的完美祭物。
i. 如果有人想通过律法获得真正的义,方法很简单,但并不容易。他们所要做的就是遵守所有的诫命。然而,如果人不能遵守全部的诫命,那他们就需要一位完美的祭物来赎罪 —— 耶稣基督,那位除去世人罪孽的神的羔羊。
ii.“这些诫命的设立,并非为了增添人的负担,而是满有恩典的主宰出于慈爱,为了使他们能更好的生活所提供的指导。耶和华就是如此保守以色列人的生命。”(汤普森)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