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下 第1章 - 所罗门寻求神
A. 所罗门在基遍与神相遇。
1.(1-4)所罗门带领以色列众首领来到基遍的会幕。
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国位坚固。耶和华他的神与他同在,使他甚为尊大。所罗门吩咐以色列众人,就是千夫长、百夫长、审判官、首领与族长都来。所罗门和会众都往基遍的邱坛去,因那里有神的会幕,就是耶和华仆人摩西在旷野所制造的。只是神的约柜,大卫已经从基列耶琳搬到他所预备的地方,因他曾在耶路撒冷为约柜支搭了帐幕,
a. 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国位坚固。耶和华他的神与他同在:作为一国之君,所罗门的统治有着良好的开端,得蒙神的祝福。他的父亲大卫尽力为他创造了一切有利条件,使他的王国十分强盛。
b. 所罗门……往基遍的邱坛去:所罗门在基遍献上这些特别的祭物,因为那里有神的会幕。尽管约柜已被搬运到耶路撒冷(大卫……所预备的地方),但是会幕本身仍然留在基遍。
i. 关于会幕,摩根(Morgan)的看法是:“那是人与神会面之处。其意思向来如此;那不是人与人会面之处,而是人与神会面之处。”
ii. 我们可以追溯帐幕与约柜在应许地内的足迹:
· 约书亚将约柜和帐幕都带到示罗(约书亚记18:)。
· 在以利的时代,约柜被掳走,帐幕遭到毁坏(撒母耳记上4:;诗篇78:60-64;耶利米书7:12;耶利米书26:9)。
· 约柜回到基列耶琳(撒母耳记上7:1-2)。
· 扫罗在挪伯重新设立帐幕(撒母耳记上21:)。
· 扫罗将帐幕移到基遍(历代志上16:39-40)。
· 大卫将约柜搬到耶路撒冷,在那里为约柜搭设了临时的帐棚(撒母耳记下6:17;历代志下1:4)。
iii. 为什么大卫没有将会幕从基遍搬到耶路撒冷?有数个理由可以解释大卫的做法。
· 他可能认为,如果会幕还在那里,人们就会满足于现状,并且会失去对建造神所期望的圣殿的热情和愿景。
· 有可能是因为只有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才会挪动帐幕 —— 比如灾祸临到之时,就像在示罗或挪伯的情形。
· 也许是因为大卫只是一心专注于建造圣殿,而不再想着继续保留会幕了。
2.(5-6)所罗门与会众一同寻求神。
并且户珥的孙子、乌利的儿子比撒列所造的铜坛,也在基遍耶和华的会幕前。所罗门和会众都就近坛前。所罗门上到耶和华面前会幕的铜坛那里,献一千牺牲为燔祭。
a. 并且户珥的孙子、乌利的儿子比撒列所造的铜坛,也在基遍耶和华的会幕前:这正是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进入应许地之前,在旷野里所造的祭坛(出埃及记38:1-2)。此时这个祭坛至少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了,自从出埃及的日子以来,在以色列的历史长河里,在这个祭坛上已献过许多的祭物。
b. 所罗门和会众都就近坛前:在献赎罪祭之地,所罗门和神的百姓寻求耶和华神。这就相当于是“就近十字架”来寻求神的旧约版本。
i. 这是一个重要事件,是所罗门统治“仪式层面上的”开始。所罗门从一开始就想表明,他会寻求神的指引,并带领国民如此行。
c. 献一千牺牲为燔祭:这个几乎算得上令人惊异的祭牲数量,既显示了所罗门拥有巨大财富,也显示出他用自己的财富来荣耀神的心意。
3.(7-10)所罗门的祈求。
当夜,神向所罗门显现,对他说:“你愿我赐你什么,你可以求。”所罗门对神说:“你曾向我父大卫大施慈爱,使我接续他作王。耶和华神啊!现在求你成就向我父大卫所应许的话。因你立我作这民的王,他们如同地上尘沙那样多,求你赐我智慧聪明,我好在这民前出入;不然,谁能判断这众多的民呢?”
a. 神向所罗门显现:通过列王记上3:5,我们知道神的这次非凡的造访发生在梦中。这是圣经中一个较为重要、非同凡响的梦。
i. “值得留意的是一个有趣的事实,即约柜并不在那里。尽管如此,神仍然与所罗门会面,与他交通。”(摩根)这里,神清楚表明,他的同在并非如某些人迷信所认为的那样,仅限于与约柜有关的范围内。
b. 你愿我赐你什么,你可以求:这是一个神奇美好的应许。看起来,无论所罗门想要什么,神都会给他。这不是仅仅因为所罗门献上了一千祭牲;而是因为他的心降服于神,而神想要通过这个提议,以及所罗门的回应,在他的生命里做工。
i. 读到神给所罗门的这个应许,我们自然会产生一种愿望,希望我们也能得着神这般的应许。其实我们已经得着了这样的应许。
·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马太福音7:7)。
· 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约翰福音15:7)。
· 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约翰壹书5:14)。
ii. “许多基督徒的问题不是他们祈求之后是否得着,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开口求。”(塞尔曼)
c. 你曾……大施慈爱:在回应神的提议,开口提出请求之前,所罗门回想起过去神以信实待他,如今仍以信实待他。
d. 求你赐我智慧聪明:所罗门所求的比聪明更大;他想要得着智慧,而根据列王记上第3章,他想要心中得着智慧,而不仅仅是头脑中有智慧。
e. 我好在这民前出入:这一句希伯来语表述的意思是,“我好在这民面前履行我的职责。”所罗门所求的是成为一个英明君王所必需的智慧与聪明。
i. “这类词汇最初指的是军事领导权(历代志上11:2;可比较撒母耳记上18:13),但在此处其含义被拓宽,泛指良好的政府行政管理能力。”(佩恩)
B. 神应允所罗门所求。
1.(11-12)所罗门领受神所赐的智慧与祝福。
神对所罗门说:“我已立你作我民的王。你既有这心意,并不求资财、丰富、尊荣,也不求灭绝那恨你之人的性命,又不求大寿数,只求智慧聪明好判断我的民;我必赐你智慧聪明,也必赐你资财、丰富、尊荣。在你以前的列王都没有这样,在你以后也必没有这样的。”
a. 你既有这心意:所罗门所求之事,蒙神喜悦,因为他知道自己最大的需要是智慧和聪明。所罗门不求之事,也是蒙神喜悦之处,因为他没有为自己求财富、名声或权力。
i. 所罗门的请求不错。列王记上3:10明确告诉我们,“因为求这事,就蒙主喜悦”。不过,这是否为所罗门所能求的最好之事呢?这也是我们可以提出的一个问题。“这是他所能求、所能得的最高恩赐吗?他的父亲深切渴望与神相交,无疑那才是更好的追求。”(麦克拉伦)
ii. 所罗门很好地完成了他的任务 —— 和其他人做得一样好,或者更好。然而,他不能善始善终,他最后的跌倒(列王记上11:1-11)说明他的灵性生活有所缺失。“从他的生平传记中,找不到任何迹象表明他曾有过像他父亲那样深切的内心虔诚。继那位诗人兼赞美诗作者之后,出现的是一个平淡务实、目光敏锐且精明世故的实干家。”(麦克拉伦)
b. 我必赐你智慧聪明,也必赐你资财、丰富、尊荣:神不仅应允所罗门所求的,他所给他的远超所罗门所求所想。所罗门没有求资财、丰富、尊荣,但神也将这些赐予他。
i. “神的回应是一个美好的例子,显示了神心中满溢的爱与恩慈。所罗门为了智慧之故而放弃的一切,神也一道赐予他了。”(摩根)
ii. 神出现在他的梦中,应允他的祈祷,使他有智慧、有权能、有资财、有影响力。他的统治达到鼎盛,成为以色列的荣耀。同时,他的结束可悲可叹。我们可以公正地说一句:所罗门浪费了神赐给他的恩赐。尽管他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他本可以做得更多 —— 而且后来,他的心受到引诱,背弃了神(列王记上11:4-11)。
iii. “他非但没有成为最有智慧的人,反倒变得比任何人都更加愚昧无知,不是吗?他甚至忘却了对造物主的认知,转而崇拜摩押人、西顿人(以及诸如此类民族)所信奉的可憎之物,不是吗?而这样的偶像崇拜难道不是极端愚蠢的证明吗?从他的一生来看,能证明神那仁慈的旨意已在他身上得以实现的证据是多么稀少啊!他得到了许多恩赐;但倘若他能对所领受的恩典保持忠诚,本可以得到更多。在圣经中,没有哪一个人物比所罗门更让我们失望了。”(克拉克,列王纪上评注)
2.(13-17)所罗门的巨大财富。
于是,所罗门从基遍邱坛会幕前回到耶路撒冷,治理以色列人。所罗门聚集战车马兵,有战车一千四百辆,马兵一万二千名,安置在屯车的城邑和耶路撒冷,就是王那里。王在耶路撒冷使金银多如石头,香柏木多如高原的桑树。所罗门的马是从埃及带来的,是王的商人一群一群按着定价买来的。他们从埃及买来的车,每辆价银六百舍客勒,马每匹一百五十舍客勒。赫人诸王和亚兰诸王所买的车马,也是按这价值经他们手买来的。
a. 于是,所罗门……回到耶路撒冷,治理以色列人:所罗门在基遍领受神所赐的大智慧,实际上这是他治国的起点,他开始凭着神所赐的这份智慧治理国家。在列王记上3:16-28里,记载了体现这份智慧的一个闻名遐迩的例子:两个妇人相争,都声称自己是同一个婴孩的母亲,所罗门以智慧断案,施巧计令撒谎者现形。
b. 所罗门聚集战车马兵:所罗门拥有的战马闻名天下,这说明他为以色列组建了一支庞大的骑兵部队。不幸的是,这也说明所罗门未尽本分,没有认真慎重地对待神的话语。在申命记17:16里,神明确告诫以色列未来的君王:只是王不可为自己加添马匹。
c. 王在耶路撒冷使金银多如石头:一想到所罗门的巨大财富,就会让我们想到,起初他本无心追求财富,他特意求得的是智慧,好带领神的百姓,而不是向神求财富或名声。神应允所罗门所求,还许诺要赐他财富与名声,而神信守了他的诺言。
i. 我们同样认为,所罗门作为传道书中的传道者,雄辩地证明了财富的虚空。他有力地表明,物质主义并不能带来终极的满足感。我们无需像所罗门那样富有,也能汲取同样的教训。
ii. 当然,所罗门掌管着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不过,历代志的作者在此也告诫我们。他认为我们应当知道神在申命记17:14-20中的吩咐。他认为我们必定明白那段经文第17节的意思:他……也不可为自己多积金银。神赐福于所罗门,赐给他极丰厚的财富,但所罗门把祝福变成了危险的陷阱,因为他悖逆神,为自己积累了许多金银。
iii. “这一切本无可厚非,但其中潜伏着危机,暗藏极大的凶险。对于忠信之人来说,繁华富足向来比痛苦患难更危险、更隐匿。”(摩根)
d. 所罗门的马是从埃及带来的:这段经文详尽描述了所罗门的财富与荣耀。在结尾的这句话里,我们嗅到了一丝危险暗黑的气息。这里提到的做法,直接违背了申命记17:16里的命令,神已清楚明确地告诫以色列未来的王:只是王不可为自己加添马匹,也不可使百姓回埃及去,为要加添他的马匹,因耶和华曾吩咐你们说:‘不可再回那条路去。’
i. 科威(也称作‘基利家’;新钦定本“从埃及和科威进口的”),“位于今天的土耳其南部,地中海东端……是古代马匹的主要供应地。”(佩恩)
e. 赫人诸王和亚兰诸王所买的车马,也是按这价值经他们手买来的: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所罗门会违背一条如此明确的诫命。也许,从埃及进口马匹已成了一个贸易项目,可以作为代理商向其他国家的王收取费用,获取丰厚的利润。因此,所罗门可能会这样说:“我从埃及进口马匹,但我这样做可不是为了自己。我并没有违背神的诫命。”许多悖逆大罪始于合理化的小聪明、小借口,已有无数例子可以为证。
i. 很难知道所罗门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妥协的。不过,可以说,对这条看似微不足道的命令的违背,是所罗门走向衰落的起点。
· 首先,他悖逆神,加添马匹,用来为他的王国效力,而且他从埃及人手中购得了这些马匹(列王记上4:26,10:28-29)。
· 接着,因为与埃及之间的这些往来,他娶了法老的女儿(列王记上3:1)。
· 接着,因为他已经娶了一个埃及女人,一发不可收,又娶了许多外邦女子(列王记上11:1-4)。
· 接着,因为与外邦妻妾日日相处,他开始为她们的神祇修建庙宇邱坛,供她们使用(列王记上11:7-8)。
· 接着,因为这些邱坛庙宇的存在,他本人开始膜拜这些神祇,随从偶像(列王记上11:4-5)。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