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下第18章-约沙法、亚哈和米该雅
A. 约沙法去北国以色列首府撒玛利亚。
1. (1)约沙法行事无智慧,与亚哈结盟。
约沙法大有尊荣资财,就与亚哈结亲。
a. 约沙法大有尊荣资财:由于约沙法个人的敬虔(历代志下17:1-4)以及在公共事务上的敬虔(历代志下17:7-10),神赐福于约沙法,并使他在周边各国中得以高举。
b. 约沙法……就与亚哈结亲:这种以婚姻为纽带,使不同王国联结在一起的方式,在古代世界很常见;但对约沙法来说却是没有智慧的策略。要保护他的王国,最明智的策略是顺服神,而不是作出妥协,与不虔不义的以色列王亚哈和他的妻子王后耶洗别结亲。
i. 从列王纪上16:29-33,我们可以看出亚哈有多么邪恶败坏。他引入了全新的异教崇拜,崇拜外邦的神祇。耶罗波安(北方十支派组成的北国第一任国王)在悖逆神的时候,曾说:“我要敬拜耶和华,但要按我的方式来拜。”而亚哈却说:“我要全然忘记耶和华,去事奉敬拜巴力。”
ii. 在他的腓尼基妻子耶洗别的巨大影响下,亚哈变得愈发邪恶。“他是一个软弱的人,是一个狡猾、无耻、残忍的女人的工具:有一些最严重的罪行,是由软弱的人,在比他们更坏但精神上更强硬之人的煽动下而犯下的。”(梅尔,Meyer)
2.(2-3)亚哈盯上基列的拉末。
过了几年,他下到撒玛利亚去见亚哈。亚哈为他和跟从他的人宰了许多牛羊,劝他与自己同去攻取基列的拉末。以色列王亚哈问犹大王约沙法说:“你肯同我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吗?”他回答说:“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与你的民一样,必与你同去争战。”
a. 劝他与自己同去攻取基列的拉末:此前,亚兰王承诺将某些城市归还给以色列(列王记上20:34),以换取战斗失败后的宽大处理。很明显,拉末是一个便哈达从未归还给以色列的城市,它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上。
b. 你肯同我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吗?以色列王亚哈请求犹大王约沙法帮助他,解决亚哈与亚兰的争端。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基列的拉末离耶路撒冷不远,只有40英里(约64.37公里)。
3.(4-8)约沙法提议他们就此事寻求神。
约沙法对以色列王说:“请你先求问耶和华。”于是,以色列王招聚先知四百人,问他们说:“我们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们说:“可以上去。因为神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里。”约沙法说:“这里不是还有耶和华的先知,我们可以求问他吗?”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还有一个人,是音拉的儿子米该雅,我们可以托他求问耶和华。只是我恨他,因为他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常说凶言。”约沙法说:“王不必这样说。”以色列王就召了一个太监来,说:“你快去将音拉的儿子米该雅召来。”
a. 请你先求问耶和华:考虑到亚哈与耶和华的众先知之间总体上处于敌对关系,约沙法向亚哈提出这样的请求是很勇敢的。亚哈挑选那些会迎合他们的先知,这并不令人意外。
i. “尽管约沙法已经答应参与这次行动(历代志下18:3),而且他后来也不顾所得到的指引(历代志下18:28),但他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坚守对耶和华的信仰,坚持要寻求‘耶和华的旨意’。”(佩恩)
b. 可以上去。因为神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里:亚哈招聚先知,他们不是耶和华神的忠心先知。这些先知乐于取悦他们的王,只说王想听的话。约沙法仍然希望听到耶和华的先知所言(这里不是还有耶和华的先知,我们可以求问他吗?)
i. 特拉普(Trapp)这样形容这次先知聚会为“宗教合一大会”。
c. 我恨他,因为他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常说凶言:亚哈因为先知所传达的信息而讨厌这位传神信息的使者。他真正抵触的是神,但他却把仇恨集中在先知米该雅身上。然而,当犹大王约沙法建议亚哈应该听听先知米该雅的话时,亚哈还是愿意听从的。
4.(9-11)不忠先知的反面例子。
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在撒玛利亚城门前的空场上,各穿朝服坐在位上。所有的先知都在他们面前说预言。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造了两个铁角说:“耶和华如此说:‘你要用这角骶触亚兰人,直到将他们灭尽。’”所有的先知也都这样预言说:“可以上基列的拉末去,必然得胜,因为耶和华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a. 在撒玛利亚城门前的空场上,各穿朝服坐在位上:这展示了古代的习俗,在城门口开庭审判,作出决议。在撒玛利亚的城门口,甚至有供朝廷高官坐的宝座。
b. 耶和华如此说:这些不忠的先知(例如西底家)奉耶和华的名说预言,但他们根本没有说真话,没有诚诚实实地说预言。许多释经家认为这些先知是异教先知,也许,是亚舍拉或其他异教神祇的代表。然而,他们明明白白地声称,他们是奉耶和华的名说预言。最好不要把这些看作异教先知,而是对真神不忠的先知。
i. 也许这些人原本是耶和华真正的追随者,但被三年前亚哈那看似真诚实则肤浅的悔改所迷惑(列王纪上21:27-29)。从那以后,他们开始不加批判地与亚哈站在同一阵线。三年后,如果亚哈想听什么,他们就愿意向他说假话、说虚谎的预言。
c. 你要用这角骶触亚兰人,直到将他们灭尽:西底家运用了古代先知常用的一种方式 —— 以实例作比喻。他用铁角来象征两支强大力量的攻击,也就是能够击溃亚兰人的军队。西底家得到了另外四百位先知的一致认同(所有的先知也都这样预言)。
i. “这类戏剧性的表现方式是预言启示的一种典型方法(可参考耶利米书27-28章),在这个场合中,角被用作力量的象征。”(塞尔曼)
ii. 这一定是一场生动有趣的展示。我们可以肯定,当西底家用两个铁角来有力地展示说明观点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四百位先知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一致的说法,这无疑很有说服力。然而,无论他们的展示多么有力、多么有说服力,他们所传达的信息都是不忠的。
5.(12-15)忠心先知米该雅的预言。
那去召米该雅的使者对米该雅说:“众先知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说吉言,你不如与他们说一样的话,也说吉言。”米该雅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的神说什么,我就说什么!”米该雅到王面前,王问他说:“米该雅啊,我们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说:“可以上去,必然得胜,敌人必交在你们手里。”王对他说:“我当嘱咐你几次,你才奉耶和华的名向我说实话呢?”
a. 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的神说什么,我就说什么:亚哈王的臣仆试图说服米该雅同意其他四百个先知的说法。米该雅向这人保证,他只会重复神对他说的话。
i. 这是戏剧性的一幕。米该雅从监狱里被人带出来(列王纪上22:26表明他是从监狱里出来的)。我们看到一个穿着破衣烂衫、戴着镣铐的先知站在两位国王面前,准备为耶和华神发声。
ii. “也许,这场面本来会吓倒这位好先知,但他不久前才看到耶和华坐在他的宝座上,天上的万军侍立在他左右。因此他如此勇敢地面对这两个威严的国王;因为在他看来,他们如同一群老鼠。”(特拉普)
b. 可以上去,必然得胜,敌人必交在你们手里:米该雅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大概全是嘲讽和挖苦。他说了与四百个不忠先知类似的话,但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思。
c. 我当嘱咐你几次,你才奉耶和华的名向我说实话呢?亚哈王听出米该雅预言带有的讽刺意味,知道他的话实际上与四百个先知的信息相反。亚哈要求先知只说实话(注:新钦定版圣经“只说实话”,和合本圣经“说实话”) —— 亚哈相信并盼望这所谓的实话,就是另外那四百个先知所讲的信息。
6.(16-17)米该雅说出了来自耶和华的真实预言。
米该雅说:“我看见以色列众民散在山上,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华说:‘这民没有主人,他们可以平平安安地各归各家去。’”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我岂没有告诉你,这人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吗?”
a. 我看见以色列众民散在山上,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米该雅受到挑战要说出实话,现在他的语气改变了,从讽刺挖苦变为严肃认真。他说不仅以色列会被打败,他们的领袖(牧人)还会灭亡。
b. 我岂没有告诉你,这人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吗?:亚哈王曾说他想要听实话 —— 但他没有能力应对实话。他没有想到的是,虽然米该雅只对亚哈说凶险的预言,但米该雅的预言是真实的,没有虚假。
i. “亚哈心里知道,米该雅既不怕他,也不会阿谀奉承他,只会宣讲耶和华的话。亚哈将这种态度解读为个人仇恨……亚哈这种对神使者的厌恶和仇恨是他故意作恶的确凿证据。”(摩根)
7.(18-22)米该雅揭露四百个先知说假预言背后的真正原因。
米该雅说:“你们要听耶和华的话。我看见耶和华坐在宝座上,天上的万军侍立在他左右。耶和华说:‘谁去引诱以色列王亚哈上基列的拉末去阵亡呢?’这个就这样说,那个就那样说。随后有一个神灵出来,站在耶和华面前说:‘我去引诱他!’耶和华问他说:‘你用何法呢?’他说:‘我去,要在他众先知口中作谎言的灵。’耶和华说:‘这样,你必能引诱他,你去如此行吧!’现在耶和华使谎言的灵,入了你这些先知的口,并且耶和华已经命定降祸与你。”
a. 我看见耶和华坐在宝座上,天上的万军侍立:亚哈王以及宫廷中的其他人难以理解为何一位先知(米该雅)可能是正确的,而四百位先知却是错误的。在这里,米该雅解释了那四百位先知所传达信息的缘由。这有可能只是一个比喻,但更有可能的是,米该雅可以准确看到这些事件背后灵界的情形。
b. 在他左右:由于右边是蒙恩宠的位置,这或许表明神是在对天界的众灵,包括忠心的和堕落的天使们一同说话。
i. 有些人忘记了,撒但和跟随他的天使可以进入天堂(约伯记1:6;启示录12:10)。有一种用意虽好却错误的教导,就是神绝不允许任何邪恶出现在他面前,这意味着撒但和其他堕落的天使不能出现在他面前。然而,这些经文段落表明,神可以允许邪恶出现在他面前,但他不会与邪恶相交。有一天,他要除尽一切邪恶,在他的面前再没有任何邪恶(启示录20:14-15)。
c. 谁去引诱以色列王亚哈上基列的拉末去阵亡呢?:神想要审判临到亚哈,因此,他问这群天军(注:新钦定版圣经“天军”,和合本圣经“天上的……军”)谁愿去唆使亚哈上战场。
d. 我去,要在他众先知口中作谎言的灵:显然,其中一个堕落天使自愿完成了这项任务。因为亚哈想要受欺骗,所以神就给他想要的,利用一位自甘堕落的天使,透过自甘不忠的先知来做工。
i. “译为‘一个灵’(向前来)这一短语背后的希伯来原文,字面意思是‘那(众所周知的)灵’,也就是试探人的撒旦(就像在约伯记1:6-12:中那样)……显然米该雅似乎假定他的听众们对约伯记有一定的了解。”(佩恩)
ii. “这个奇怪的事件,只有在旧约其他经文的背景下才能理解,尤其是申命记13:11和以西结书14:1-11。这两段经文都提到人们被假先知欺哄迷惑,每一种情况都与偶像崇拜有关。”(塞尔曼)
8.(23-27)假先知和亚哈的反应。
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前来打米该雅的脸说:“耶和华的灵从哪里离开我与你说话呢?”米该雅说:“你进严密的屋子藏躲的那日,就必看见了。”以色列王说:“将米该雅带回,交给邑宰亚们和王的儿子约阿施说:‘王如此说:把这个人下在监里,使他受苦,吃不饱喝不足,等候我平平安安地回来。’”米该雅说:“你若能平安回来,那就是耶和华没有藉我说这话了。”又说:“众民哪,你们都要听!”
a. 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前来打米该雅的脸:西底家的反应就如同有些人在争论中落败时的表现一样 —— 他以暴力回应。
b. 把这个人下在监里:亚哈王的反应就像许多暴君在面对真相时的所作所为。亚哈要把米该雅关进监狱,并让他受苦(使他受苦,吃不饱喝不足;注:新钦定版圣经直译为“使他吃艰苦的饼,喝艰苦的水”)。
i. “‘艰苦的饼……艰苦的水’这一短语可以翻译为 ‘少量的饼和水’。”(迪尔德)
c. 你若能平安回来,那就是耶和华没有藉我说这话了:先知米该雅做出最后的呼吁。他甘愿接受检验与判断,看看他的预言是否能成真。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话是真的,所以当他们要把他拖走,打入监牢时,他大声疾呼,吼出这句话“众民哪,你们都要听!”
B. 以色列亚哈王之死。
1.(28-29)约沙法和亚哈去打仗。
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上基列的拉末去了。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我要改装上阵,你可以仍穿王服。”于是以色列王改装,他们就上阵去了。
a. 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上基列的拉末去了:不难理解为什么以色列的亚哈王会参加这场战争;他不愿相信米该雅的预言是真的,想勇敢地表现他的反对。但不太容易理解为什么犹大的约沙法王要与亚哈一同上战场。他应该相信米该雅的预言,并且知道这场战争将以灾难结束,至少亚哈必然会死。
i. 也许约沙法对神的旨意抱有一种宿命论的态度,认为如果这一切都是神的意志,那么他或任何人都无能为力,无法改变。
b. 我要改装上阵,你可以仍穿王服:在战场上,亚哈不想被认出王的身份,成为一个特殊的目标。他认为改装上阵能保护到他,抵御米该雅的死亡预言。更难解释的是,为什么约沙法会同意作为唯一显眼的、具有国王身份的目标进入战场,让所有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国王。也许他不是很聪明,或者他有极大的信心。
i. “在这里,亚哈装出一幅尊敬约沙法的样子,实际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避免米该雅的预言成真。”(特拉普)
2.(30-34)约沙法得救,而亚哈死在战场上。
先是亚兰王吩咐车兵长说:“他们的兵将,无论大小,你们都不可与他们争战,只要与以色列王争战。”车兵长看见约沙法便说:“这必是以色列王。”就转过去与他争战。约沙法一呼喊,耶和华就帮助他,神又感动他们离开他。车兵长见不是以色列王,就转去不追他了。有一人随便开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缝里。王对赶车的说:“我受了重伤,你转过车来,拉我出阵吧!”那日,阵势越战越猛,以色列王勉强站在车上抵挡亚兰人,直到晚上。约在日落的时候,王就死了。
a. 他们的兵将,无论大小,你们都不可与他们争战,只要与以色列王争战:亚哈先前对便哈达的怜悯(列王记上20:31-34)并没有赢得亚兰统治者任何持久的好感。亚兰军队的这种战略,显得亚哈伪装自己上战场的应对策略,似乎非常明智。
i. “忘恩负义的异教徒就是这样回报亚哈先前获胜时所施的仁慈……但这一切都有神的旨意在其中。”(特拉普)
b. 约沙法一呼喊,耶和华就帮助他:发现自己成了战斗中唯一一个可以被一眼认出的王,约沙法发现自己迅速陷入了危险境地。他呼求耶和华神,他一呼喊神,就得到拯救,敌军就转去不追他了。
c. 有一人随便开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看起来,这纯粹是巧合。这是碰巧有一人,而他随便开弓,胡乱射了一箭 —— 但它就像一颗锁定罪恶的飞弹击中了目标。正好射中以色列王的甲缝里。神精心安排人的无意行为来执行了他的审判。
i. “很可能这个人(射箭的士兵)此前已经射出了许多箭,而他只是单纯地继续射箭,全然不知这支特别的箭会在这一片混乱之中,凭借神无误的智慧和能力,径直命中目标。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摩根)
ii. “人们也许可以把自己隐藏起来,让其他人永远找不到他们;但当他们受审判的时刻到来时,神会利用某件平常的事情,使其成为他实现自己旨意的途径。世人会说‘这只是碰巧发生的’。而相信神的人会说‘这是神的作为’。”(摩根)
iii. “现在,亚哈那即将离世的黑暗灵魂,对他那象牙建造的宫殿还能有什么喜悦呢?谁不愿意做监狱里的米该雅,而不愿做战车上的亚哈呢?恶人在途中看似占尽优势,而敬虔的人却能善终。”(特拉普)
d. 以色列王勉强站在车上抵挡亚兰人,直到晚上:亚哈勇敢地面对生命的终结,死的时候,他勉强站在车上鼓舞士气。直到战斗结束之后,众人才知道他死了。
i. “看来以色列人和犹太人一整天都在坚持战斗;但到了晚上,国王死了,消息传开后,可能是在亚兰人和以色列人的一致同意下,宣布战斗结束。”(克拉克)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