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第11章-大卫的统治和他手下的勇士
A. 大卫作王统治以色列。
1.(1-3)众长老宣布大卫在希伯仑作王。
以色列众人聚集到希伯仑见大卫说:“我们原是你的骨肉。从前扫罗作王的时候,率领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耶和华你的神也曾应许你说:‘你必牧养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于是,以色列的长老都来到希伯仑见大卫王,大卫在希伯仑耶和华面前与他们立约。他们就膏大卫作以色列的王,是照耶和华藉撒母耳所说的话。
a. 以色列众人聚集……见大卫:在此之前,以色列只有一个支派承认大卫为王;其余支派则拥立扫罗的儿子伪王伊施波设。后来,伊施波设遭刺杀身亡(撒母耳记下4),所以现在众支派都转向大卫。
i.“值得注意的是,历代志作者没有提到大卫在犹大作王的七年。他从大卫在希伯仑的加冕开始记述,就是全以色列都承认大卫的王权之时。”(摩根,Morgan)
ii. 这实际上是大卫第三次受膏。第一次是在大卫的家人和撒母耳面前,那时大卫尚且年幼(撒母耳记上16:1-13)。第二次是在扫罗死后,大卫得到犹大支派的膏抹,承认他为王(撒母耳记下2:4)。这第三次膏立是在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被击败之后进行的,伊施波设曾宣称自己有权继承王位。
iii. 直到他们之前的选择(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被除去后,各支派才转向大卫,这很令人遗憾。同样的道理,当基督徒只有在其他选择崩溃时才真正承认耶稣为王,这也很令人遗憾。我们应该直接选择耶稣,而不只是在其他选择失败时才选择他。
b. 我们原是你的骨肉:以色列的众长老接受大卫的领导,因为他本是一个以色列人。这点非同寻常,因为曾有一段时间,大卫住在非利士人中间,像个非利士人一样生活。以色列的众长老摒弃前嫌,拥抱大卫,把他当作自己人接纳。
c. 率领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以色列的众长老接受大卫的领导,因为大卫已经显示了他卓越的领导能力。
d. 耶和华你的神也曾应许你说:‘你必牧养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以色列的众长老接受大卫的领导,因为显然神呼召大卫领导国家,作一国之君。
i. 凡作神子民领袖之人,都应当具备以下三个品质。
·领导者在血统和内心上必须属于神的子民。
·领袖必须具备且展示出领导能力。
·领袖必须有从神来的明确呼召。
ii. 以色列的长老们在大卫身上看到这些特质后,接受了他的领导。当我们在带领者身上看到同样的特质时,也应该接受他们的领导。
iii.“在古代,牧羊人通常是雇工或依附者,牧羊人的形象也表明,作为国王的大卫要向神为他的羊群负责。”(塞尔曼,Selman)
e. 是照耶和华藉撒母耳所说的话:撒母耳早已预言了这件事,在诸如撒母耳记上13:14和16:11-13等章节里,都有记载。
2.(4-9)大卫取得耶路撒冷的控制权,定都于此。
大卫和以色列众人到了耶路撒冷,就是耶布斯,那时耶布斯人住在那里。耶布斯人对大卫说:“你决不能进这地方。”然而,大卫攻取锡安的保障,就是大卫的城。大卫说:“谁先攻打耶布斯人,必作首领元帅。”洗鲁雅的儿子约押先上去,就作了元帅。大卫住在保障里,所以那保障叫作大卫城。大卫又从米罗起,四围建筑城墙,其余的是约押修理。大卫日见强盛,因为万军之耶和华与他同在。
a. 大卫和以色列众人到了耶路撒冷,就是耶布斯:直到此时,耶路撒冷仍是以色列中心地带的一座迦南小城。神命令以色列占领全地,据此大约400年后,这座城市仍在迦南人手中。
b. 你决不能进这地方:因其地理位置,耶路撒冷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市。因此,耶布斯人狂傲自大,不把大卫和他的军队放在眼中,随便开口嘲笑他们。然而,大卫攻取锡安的保障:尽管面对困难,大卫和他的手下仍然攻取了这座城市。
i. 在这个时候,洗鲁雅的儿子约押是大卫军队的元帅,然而大卫表示不论是谁,第一个率兵攻入耶路撒冷城墙的人,将必作首领、作元帅(注:和合本:大卫说:“谁先攻打耶布斯人,必作首领元帅。”洗鲁雅的儿子约押先上去,就作了元帅。)有可能,大卫希望能有人取代约押,但顽固倔犟的约押第一个成功攻入耶路撒冷,保住了他的位置。
c. 大卫住在保障里:耶路撒冷成为大卫王国的都城。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
·之前耶路撒冷不属于任何一个支派,没有支派背景。因此,适合作为统一的以色列国的首府。
·因其地理位置和地势地形,耶路撒冷城易守难攻,易于抵挡敌军的进攻。
d. 大卫日见强盛:大卫成就了伟大,但他绝非“一夜成名”。大卫为日后所享有的伟大成就经历了长期的准备,他能达到伟大的境地,是因为万军之耶和华与他同在。
B. 大卫的勇士。
1.(10)大卫需要这些忠诚之士,共同奋战,赢得胜利。
以下记录跟随大卫勇士的首领,就是奋勇帮助他得国、照着耶和华吩咐以色列人的话、与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的。
a. 以下记录跟随大卫勇士的首领:重要的是,要明白一点:离了他手下的勇士,大卫就算不得什么;而离了大卫,他们也算不得什么。大卫是他们的领袖,而没有跟随者,领袖就算不得什么,不过是光杆司令 —— 而大卫有一群勇士跟随他。这些人开始时并不一定是勇士;他们中的许多人不过是受苦的、负债的、心里苦恼的人,来到亚杜兰洞投奔大卫,跟随他(撒母耳记上22:1-2)。
2.(11-14)大卫手下的两个勇士。
大卫勇士的数目记在下面:哈革摩尼的儿子雅朔班,他是军长的统领,一时举枪杀了三百人。其次是亚合人朵多的儿子以利亚撒,他是三个勇士里的一个。他从前与大卫在巴斯达闵,非利士人聚集要打仗,那里有一块长满大麦的田,众民就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这勇士便站在那田间,击杀非利士人,救护了那田。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大获全胜。
a. 哈革摩尼的儿子雅朔班,他是军长的统领:在撒母耳记下23:8里,也提到了这个人,那节经文中记载的名字与这里略有不同,而且提到他杀了八百人,而不是历代志上这经文里的三百人。这种不同有可能是因为经文抄写错误。
i. 实际上,雅朔班是军长的统领,这说明他是领袖中的领袖人物。这意味着即使是领袖,也需要领袖。此外,单独计算他的胜利,这说明那个数字十分重要,但数字并非唯一的衡量标准。
b. 其次是亚合人朵多的儿子以利亚撒:这个人独自抗敌,凭一己之力迎战数量远多过他的敌人,以至于他的手黏住刀把(撒母耳记下23:10)。
3.(15-19)大卫的勇士与伯利恒井取水。
三十个勇士中的三个人下到磐石那里,进了亚杜兰洞见大卫,非利士的军队在利乏音谷安营。那时大卫在山寨,非利士人的防营在伯利恒。大卫渴想说:“甚愿有人将伯利恒城门旁井里的水打来给我喝!”这三个勇士就闯过非利士人的营盘,从伯利恒城门旁的井里打水,拿来奉给大卫。他却不肯喝,将水奠在耶和华面前,说:“我的神啊,这三个人冒死去打水,这水好像他们的血一般,我断不敢喝!”如此,大卫不肯喝。这是三个勇士所做的事。
a. 进了亚杜兰洞:大卫在这个山洞里生活了一段时间。那些后来成为大卫勇士的人最初来投奔他时,大卫就曾在这个洞里。这段经文描述的事情,要么发生在那个时候,要么是在后来大卫与非利士人交战回到亚杜兰洞期间。
b. 非利士人的防营在伯利恒:这表明在扫罗年间,非利士人对以色列的入侵范围有多广。
c. 大卫渴想说:藏身于亚杜兰洞中,大卫满怀思念,想起了儿时家乡井水的味道。或许正因觉得难以得到,他对这井水的渴望愈发强烈。
i. 我们可能会陷入这种渴望的陷阱。“有时,像大卫那样的渴望会占据我们的内心。我们渴望再次品尝那相对纯真之水,重获孩童般的信任与喜悦;渴望再次畅饮人间爱的源泉;渴望在神、自然与家庭中重获那份明亮清新的喜悦。但回首往昔是错误的。此时此刻,耶稣就在我们内心,等待开启那涌流不息,赐人永生的生命之泉,我们若喝了这泉水,就永远不再渴。”(梅尔,Meyer)
ii. 我们非但不能沉湎于对过去的幻想,反而要立即满怀信心地仰望主,展望未来。“纯洁胜过天真;历经苦难得来的福分,比童年的欢乐更为丰富;内心的安宁,胜过环境的平静。”(梅尔,Meyer)
d. 这三个勇士就闯过非利士人的营盘:为了回应大卫的渴想 —— 这并不是一个命令,甚至也不是一个请求,而只是一个随口说出的心中渴望 —— 大卫手下的三个勇士决心勇闯敌营,让大卫得到他所渴想的。他们三人闯过非利士人的营盘,历经艰难,将这水带回到亚杜兰洞。这是十分危险而艰巨的任务,但三勇士的勇气与坚忍使之成真。
e. 他却不肯喝,将水奠在耶和华面前:这三位勇士的自我牺牲让大卫深感荣幸,他觉得这水太过珍贵,自己不配饮用,而应作为祭物献给耶和华。他认为,只有将水献给耶和华,才能彰显这些勇士的伟大牺牲精神。
i.“大卫把伯利恒的宝贵井水浇奠在地上,这个行动有三重意义。这个做法突出了以色列人的英勇伟大行为;提升了大卫鼓舞士气的能力,激发部下生出非凡的忠心;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一种敬拜行为。”(塞尔曼,Selman)
4.(20-25)大卫勇士的其他功绩。
约押的兄弟亚比筛,是这三个勇士的首领。他举枪杀了三百人,就在三个勇士里得了名。他在这三个勇士里是最尊贵的,所以作他们的首领,只是不及前三个勇士。有甲薛勇士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行过大能的事:他杀了摩押人亚利伊勒的两个儿子,又在下雪的时候,下坑里去杀了一个狮子,又杀了一个埃及人;埃及人身高五肘,手里拿着枪,枪杆粗如织布的机轴;比拿雅只拿着棍子下去,从埃及人手里夺过枪来,用那枪将他刺死。这是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所行的事,就在三个勇士里得了名。他比那三十个勇士都尊贵,只是不及前三个勇士。大卫立他作护卫长。
a. 约押的兄弟亚比筛:这个大卫勇士的首领,十分有名,因为他曾对战三百人。他作领袖的事迹也记录在诸如撒母耳记上26:6-9、撒母耳记下3:30和10:10-14这样的章节里。
b. 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这个大卫勇士的首领,声名远扬,因他曾对战人(摩押人亚利伊勒的两个儿子……一个埃及人……身高五肘)与野兽(在下雪的时候,下坑里去杀了一个狮子)。
5.(26-47)大卫勇士之光荣榜。
军中的勇士有约押的兄弟亚撒黑,伯利恒人朵多的儿子伊勒哈难,哈律人沙玛,比伦人希利斯,提哥亚人益吉的儿子以拉,亚拿突人亚比以谢,户沙人西比该,亚合人以来,尼陀法人玛哈莱,尼陀法人巴拿的儿子希立,便雅悯族基比亚人利拜的儿子以太,比拉顿人比拿雅,迦实溪人户莱,亚拉巴人亚比,巴路米人押斯玛弗,沙本人以利雅哈巴,基孙人哈深的众子,哈拉人沙基的儿子约拿单,哈拉人沙甲的儿子亚希暗,吾珥的儿子以利法勒,米基拉人希弗,比伦人亚希雅,迦密人希斯罗,伊斯拜的儿子拿莱,拿单的兄弟约珥,哈基利的儿子弥伯哈,亚扪人洗勒,比录人拿哈莱(拿哈莱是给洗鲁雅的儿子约押拿兵器的),以帖人以拉,以帖人迦立,赫人乌利亚,亚莱的儿子撒拔,吕便人示撒的儿子亚第拿(他是吕便支派中的一个族长,率领三十人),玛迦的儿子哈难,弥特尼人约沙法,亚施他拉人乌西亚,亚罗珥人何坦的儿子沙玛,耶利,提洗人申利的儿子耶叠和他的兄弟约哈,玛哈未人以利业,伊利拿安的儿子耶利拜、约沙未雅,摩押人伊特玛、以利业、俄备得并米琐八人雅西业。
a. 军中的勇士有:这些非凡的人是大卫统治伟大成就的基石。他们起初投奔大卫时,并非声名显赫之人。但神借着大卫的领导,将他们从在亚杜兰洞与大卫相遇时那些困苦、负债且心中不平的人,转变为勇士。(撒母耳记上22:1-2)。
i.“比起他对外部敌人取得的所有胜利,他的生命和品格对身边人的影响,更能证明他生命品质的伟大。”(摩根,Morgan)
b. 约押的兄弟亚撒黑:如撒母耳记下2:18-23所述,亚撒黑在战斗中被伊施波设军队的统领押尼珥杀死(伊施波设是扫罗的儿子,试图继承扫罗的权力,登上以色列的王位)。
c. 赫人乌利亚:他在勇士中引人注目,因为他是拔示巴的丈夫。当大卫得知拔示巴与乌利亚、以连和亚希多弗的关系(撒母耳记下11:3)时,他本该打消一切淫念。
i. 在撒母耳记下第23:里,记录了大卫勇士的名单,以提到“赫人乌利亚”,作为结束。这份名单增加了好几个名字。“不过,这里还有好些其他人被录入其中,因为虽然他们不是在三十勇士之列,但他们在大卫的指挥官中,也是英勇且声名远扬之人。”(普尔,Poole)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