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第12章-大卫的军队
“这一章的每一句话都让人联想到伟大的大卫那更为伟大的后代(耶稣),以及他所聚集在身边的人。”(G·坎伯·摩根,G. Campbell Morgan)
A. 大卫军队的奉献与忠诚。
1.(1-2)即使是扫罗的亲族便雅悯支派,也来投奔大卫。
大卫因怕基士的儿子扫罗,躲在洗革拉的时候,有勇士到他那里帮助他打仗。他们善于拉弓,能用左右两手甩石射箭,都是便雅悯人扫罗的族弟兄。
a. 大卫……在洗革拉的时候,有勇士到他那里:在撒母耳记上第27章和30章里,描述了大卫在洗革拉度过的时光。这是一段大卫在非利士人的领地内居住的时间,是为了躲避扫罗王对他的追杀。
b. 有勇士……帮助他打仗。他们善于拉弓,能用左右两手:大卫在洗革拉的这段时间里,一些英勇的战士来见他,表达忠诚,誓要追随大卫和他的事业。这非同寻常,因为他们是便雅悯人扫罗的族弟兄,而且扫罗继续作王会使他们从中得益不少。他们选择跟随大卫,而非扫罗,因为他们知道神与大卫同在。
i. 在士师记3:15和20:16里,特别提到“左手便利的”的战士;如果士兵可以使用左右两手,那更是厉害!
2.(3-15)大卫的多元军队。
为首的是亚希以谢,其次是约阿施,都是基比亚人示玛的儿子。还有亚斯玛威的儿子耶薛和毗力,又有比拉迦,并亚拿突人耶户、基遍人以实买雅(他在三十人中是勇士,管理他们),且有耶利米、雅哈悉、约哈难和基得拉人约撒拔、伊利乌赛、耶利摩、比亚利雅、示玛利雅、哈律弗人示法提雅、可拉人以利加拿、耶西亚、亚萨列、约以谢、雅朔班、基多人耶罗罕的儿子犹拉和西巴第雅。迦得支派中有人到旷野的山寨投奔大卫,都是大能的勇士,能拿盾牌和枪的战士。他们的面貌好像狮子,快跑如同山上的鹿。第一以薛、第二俄巴底雅、第三以利押、第四弥施玛拿、第五耶利米、第六亚太、第七以利业、第八约哈难、第九以利萨巴、第十耶利米,第十一末巴奈。这都是迦得人中的军长,至小的能抵一百人,至大的能抵一千人。正月,约旦河水涨过两岸的时候,他们过河,使一切住平原的人东奔西逃。
a. 他在三十人中是勇士,管理他们:正如前面一章里提到的,大卫的军队似乎以三十人为一组或以三十个首领为单位进行组织的。同样,罗马的百夫长据说是统领一百名士兵的官长。
i.“‘三十’当然不能按照确实的数字来理解,正如名单所表明的,它要么是一个相当灵活的数字,要么是指一类特别的军事领袖。实际上,‘三十’一词可以意味着某种类别的军官,要么是‘第三级军官’,要么是直接归王管辖的三人特别行动小队的数量。”(塞尔曼,Selman)
b. 都是大能的勇士,能拿盾牌和枪的战士。他们的面貌好像狮子,快跑如同山上的鹿(注:新钦定本“都是大能的勇士,是受过战斗训练的人,能使用盾牌和枪。他们的面貌好像狮子,敏捷如同山上的羚羊”):这些迦得人是虎虎生威,见之难忘的战士。
·大能的勇士:他们具备勇气和战士的精神。
·是受过战斗训练的人:他们是耐心接受训练之人,这训练是他们成长为大能的勇士所必需的。
·能使用盾牌和枪(注:和合本“能拿盾牌和枪的战士”):他们是善于使用基本武器的人(包括进攻性武器和防御性武器),这些都是他们经过训练而获得的技能。
·他们的面貌好像狮子:他们有着对神充满信心之人的沉着气质,展现出勇猛而沉稳的战士面容。“无畏、勇猛,令敌人胆寒。在战场上面对重大挑战时,他们敢于直面死亡。”(特拉普,Trapp)
·敏捷如同山上的羚羊(注:和合本“快跑如同山上的鹿”):他们是灵活敏捷、积极主动的人,随时预备好,在需要之时投入战斗。
i.“靠着神的恩典,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靠着神的恩典,我们能勇猛如狮。如此,我们都能坚守自己的立场,更确切地说,能坚守我们主的真理。随时随在,不会因赞扬主的名而羞愧。神也能让我们敏捷而积极,使我们如同山上的羚羊。”(司布真,Spurgeon)
c. 正月,约旦河水涨过两岸的时候,他们过河:为了展示这些勇士的榜样,历代志作者记录了一个例子,这些英勇的战士在一个危险的时刻渡过了约旦河(约书亚记3:15;书4:18)。
i. 对于“正月”,亚当·克拉克(Adam Clarke)的看法是,“也许,这是尼散月,大致对应我们的三四月。这可能是在山上的积雪融化前,在约旦河刚刚开始涨溢,漫过两岸的时候,这使得他们的行动更加危险,也进一步证明了他们的英勇。”
ii.“同样地,这些迦得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忠诚的崇高榜样。这十一个人决心来投奔大卫,那时他们住在一条水深流急的河流对岸。这条河每到那个季节,河水就会上涨漫过两岸,因此它是一条又深又宽的河流。不过,在大卫需要他们之时,这条河无法阻挡他们前来。他们游过这条河,只为来到大卫身边。”(司布真,Spurgeon)
3.(16-22)大卫在堡垒收留忠诚的士兵
又有便雅悯和犹大人到山寨大卫那里。大卫出去迎接他们,对他们说:“你们若是和和平平地来帮助我,我心就与你们相契;你们若是将我这无罪的人卖在敌人手里,愿我们列祖的神察看责罚。”那时神的灵感动那三十个勇士的首领亚玛撒,他就说:“大卫啊,我们是归于你的!耶西的儿子啊,我们是帮助你的!愿你平平安安,愿帮助你的也都平安!因为你的神帮助你。”大卫就收留他们,立他们作军长。大卫从前与非利士人同去,要与扫罗争战,有些玛拿西人来投奔大卫,他们却没有帮助非利士人。因为非利士人的首领商议打发他们回去,说:“恐怕大卫拿我们的首级归降他的主人扫罗。”大卫往洗革拉去的时候,有玛拿西人的千夫长押拿、约撒拔、耶叠、米迦勒、约撒拔、以利户、洗勒太,都来投奔他。这些人帮助大卫攻击群贼。他们都是大能的勇士,且作军长。那时,天天有人来帮助大卫,以致成了大军,如神的军一样。
a. 大卫出去迎接他们:这体现了大卫的宽广心胸,以及他对神的极大信心。他收留了这些士兵,对这些人,他本有理由怀疑他们。在对便雅悯人的讲话中,他祈求神赐予智慧和公义。
b. 那时神的灵感动……亚玛撒:从字面意思来说,这句话是,“神的灵披戴亚玛撒”。这个旧约用语仅出现在士师记6:34和历代志下24:20里,不过,在耶稣应许跟随他的人将要披戴从上头来的能力(路加福音24:49;注:新国际版圣经“直到你们披戴从上头来的能力”,和合本“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那时,他可能想到的是这个用语。
i.“亚玛撒(Amasai),可能就是后来作押沙龙军队元帅的那个亚玛撒(Amasa),后来大卫让他恢复原职(撒母耳记下19:13)。”(塞尔曼,Selman)
c. 因为你的神帮助你:无论便雅悯人对大卫的了解是什么,他们知道神帮助大卫。这使得他们渴望跟随大卫。
i.“我们看到了神对你格外的眷顾、慈爱和关怀,若我们与你作对,就是与神的话语作对,与神的旨意作对。”(普尔,Poole)
d. 非利士人的首领商议打发他们回去:大卫住在洗革拉的时候,他试图与非利士人一同作战,对战扫罗和以色列军队。非利士人的首领担心大卫会背叛他们,归向他的主人扫罗,因此拒绝让大卫和他的勇士们参战(撒母耳记上27章)。
e. 以致成了大军,如神的军一样:在神及其仆人大卫的带领下,这些起初心怀不满、无处可去的人(撒母耳记上22:1-2),发展成为一支令人惊叹的力量。大卫和他的勇士们相互需要,缺一不可。
B. 希伯仑的王的军队。
1.(23-37)以色列各支派的军队。
预备打仗的兵来到希伯仑见大卫,要照耶和华的话,将扫罗的国位归与大卫。他们的数目如下:犹大支派,拿盾牌和枪预备打仗的有六千八百人。西缅支派,能上阵大能的勇士有七千一百人。利未支派有四千六百人。耶何耶大是亚伦家的首领,跟从他的有三千七百人。还有少年大能的勇士撒督,同着他的有族长二十二人。便雅悯支派、扫罗的族弟兄也有三千人,他们向来大半归顺扫罗家。以法莲支派大能的勇士,在本族著名的有二万零八百人。玛拿西半支派,册上有名的共一万八千人,都来立大卫作王。以萨迦支派有二百族长,都通达时务,知道以色列人所当行的,他们族弟兄都听从他们的命令。西布伦支派能上阵,用各样兵器打仗,行伍整齐,不生二心的有五万人。拿弗他利支派有一千军长,跟从他们拿盾牌和枪的有三万七千人。但支派,能摆阵的有二万八千六百人。亚设支派,能上阵打仗的有四万人。约旦河东的吕便支派、迦得支派、玛拿西半支派,拿着各样兵器打仗的有十二万人。
a. 利未支派有四千六百人:有些人认为利未人被禁止参战,但这在圣经中找不到明确记载。民数记1:47-53记载,他们数点统计可以出去打仗的男子人数,在那次数点里,没有将利未人与其他支派一道数点;但经文并没有说利未人绝不能为以色列而战。
i.“尽管利未人有宗教职责,但他们从未被禁止参与军事活动。”(塞尔曼,Selman)
b. 以萨迦支派……都通达时务,知道以色列人所当行的:某些古代传说将这种“通达时务”归为占星技能;然而,这种猜测毫无根据。相反,我们应看到,这些以萨迦人之前一直支持扫罗王,而在合适的时机来到时转而支持大卫。
i.“他们在此时尤其彰显了这种智慧;因为他们在扫罗在世时一直追随他,深知大卫接管王国的时机尚未到来。”(普尔,Poole)
ii.“这样的人凭着一种独特非凡的精明,十分清楚该做什么,该在什么时候去做。这种精明是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而来,而非来自占星技能。”(特拉普,Trapp)
c. 行伍整齐,不生二心的……人:“不生二心”一词背后的意思是,这些人是全心全意委身跟随大卫王。通过其他几种译本,可以看出这种意思:
·他们是不生二心的人(钦定本圣经)。
·帮助大卫,忠贞不二(新国际版圣经)。
·帮助大卫,忠心不二(新美国标准版圣经)。
·完全忠于大卫(圣经新普及译本)。
i.“在第33节中,我们读到西布伦支派战士不生二心;注释说他们‘不是有两颗心’。心怀二意的人在各方面都不稳定;在对王的忠诚或服务上,他们不可信赖。”(梅尔,Meyer)
ii. 因为他们完全委身于自己的王,所以他们也能保持队列,也就是说,即使在激烈的战斗中,他们也能紧密连接,保持阵型。他们对王的单一忠诚使他们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团结在一起。
iii.“太多人喜欢打乱队列,独立去做神的工作。五十个人协同行动,比五百个人各自为战能取得更大的成效……团结就是力量;在推翻撒旦王国的努力中,基督的战士们整齐划一行动至关重要。”(梅尔,Meyer)
2.(38-40)他们对以色列伟大君王的大力支持。
以上都是能守行伍的战士。他们都诚心来到希伯仑,要立大卫作以色列的王。以色列其余的人也都一心要立大卫作王。他们在那里三日,与大卫一同吃喝,因为他们的族弟兄给他们预备了。靠近他们的人,以及以萨迦、西布伦、拿弗他利人,将许多面饼、无花果饼、干葡萄、酒、油,用驴、骆驼、骡子、牛驮来,又带了许多的牛和羊来,因为以色列人甚是欢乐。
a. 要立大卫作以色列的王:这是迟来的庆典(在扫罗死后七年才举行),但终究还是来了。神的百姓一致认可大卫为他们的王。值得注意的是,大卫没有将自己的统治强加在百姓身上;他耐心等待,直到他们甘愿立大卫作以色列的王。
i.“就整体来说,最为明显的是,以色列各支派的绝大多数人希望看见王国在大卫的手下得到坚立;再没有哪一国的哪一个人比他更配得上公众的选择,堪当如此重任。”(克拉克,Clarke)
b. 因为以色列人甚是欢乐:接受合法的、受膏的君王,为以色列带来极大的喜乐。
i.“整段内容表明,神的子民才是本章真正的英雄。这些以色列人体现了一个原则,即当神的子民在顺服神所选的国王的过程中彼此忠诚,他们得到的不仅有合一,还有喜乐。”(塞尔曼,Selman)
ii.“大卫登基意味着王国的统一。这就是教会合一的秘诀。我们永远无法通过人的努力在想法、行动或组织上实现合一。只有当每个人的内心都尊主为大,我们才能在永恒的国度里与所有同心合意的人合而为一。”(梅尔,Meyer)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