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第16章-大卫的感恩诗篇
A. 约柜被运入预备好的帐棚里。
1.(1-3)大卫为会众准备了食物。
众人将神的约柜请进去,安放在大卫所搭的帐幕里,就在神面前献燔祭和平安祭。大卫献完了燔祭和平安祭,就奉耶和华的名给民祝福,并且分给以色列人,无论男女,每人一个饼,一块肉,一个葡萄饼。
a. 众人将神的约柜请进去,安放在……帐幕里:自约柜在战争中失落,历经多年后,它终于重新回到以色列民族意识的核心位置。象征神同在与荣耀的约柜,在以色列被安置在了恰当之处。
b. 大卫献完了燔祭和平安祭:燔祭体现的是分别为圣。平安祭体现的是相交。这是分别为圣、与神相交的伟大日子。这也是全民相聚,共享盛宴的日子。
i. 这些献祭是礼仪的重要部分,在众人第一次尝试将约柜运到耶路撒冷时,忽视了这个部分。“这些献祭指引他们望向基督,使他们从罪中得释放,脱离罪责与咒诅;这些教导他们感恩基督,以及在基督里并借着基督所带来的一切益处。”(特拉普,Trapp)
ii.“第二样食物(只在此处和撒母耳记下6:19里出现),要么是椰枣饼,要么是‘一块肉’(修订标准译本、新英文圣经、新修订标准版圣经;参照现代中文译本、钦定版圣经) —— 如果后者正确,那这是格外慷慨的举动,因为在古代以色列,肉类很少出现在日常菜单上。”(塞尔曼,Selman)
iii.“平安祭的大部分祭肉由人们自己食用,他们仿佛作为神餐桌的宾客就座,享用这顿饭来庆祝与神重归于好。”(佩恩,Payne)
2.(4-6)任命敬拜领袖带领会众敬拜。
大卫派几个利未人在耶和华的约柜前事奉、颂扬、称谢、赞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为首的是亚萨,其次是撒迦利雅、雅薛、示米拉末、耶歇、玛他提雅、以利押、比拿雅、俄别以东、耶利,鼓瑟弹琴;惟有亚萨敲钹,大发响声;祭司比拿雅和雅哈悉常在神的约柜前吹号。
a. 大卫派几个利未人在耶和华的约柜前事奉:在这个盛大的庆祝日结束时,大卫在约柜前设立了一个长久的敬拜与纪念制度。这并非只是一天的欢庆,而是对神持续不断的侍奉。
i.“大卫任命利未人以音乐赞美神,这在以色列敬拜历史上是一个重大进步。他之前对音乐的安排只是为某一场合设计;但现在,他设想的是一项持续的侍奉。”(佩恩,Payne)
b. 大卫派几个利未人……颂扬:在当日及之后对利未人的任命当中,大卫挑选了一些利未人专注于记念神所行的大事。单纯记念神的伟大作为,是基督徒生活中重要却常被忽视的一部分。司布真(在他的讲道《记录者》中)提到了几种帮助我们记念神伟大作为的方法:
·真实地记录神所做之事,坚持以书面日志的形式记录。
·务必在你领受到神的美善恩典之时,就完完全全地赞美神。
·留出时间,思想神所做的美事。
·常常对其他人谈论他的恩慈怜悯。
·借助身边的一切提醒自己神的美善。
c. 为首的是亚萨:之前,利未人曾指派希幔为敬拜领袖(历代志上15:17)。这一次,大卫将亚萨提升到这个位置。
i.“经文没有给出原因,不过亚萨确实代表了利未支派中资历较深的革顺族(历代志上6:39-43)。个人能力可能也是一个促成因素,因为亚萨和他的后裔被列为旧约中十二篇受感诗篇的作者。”(佩恩,Payne)
B. 大卫的感恩之歌。
1.(7)为特殊场合创作的诗篇。
那日,大卫初次藉亚萨和他的弟兄,以诗歌称颂耶和华,说:
a. 大卫初次……以诗歌:众所周知,大卫是“以色列的美歌者”(撒母耳记下23:1),在约柜被运到耶路撒冷的那日,他特意创作了以下这首诗篇来称颂耶和华。
i.“这首诗篇可在诗篇中找到:其第一部分(8-22节)见于诗篇105篇1-15节;第二部分(23-33节)见于诗篇96 篇1b -13a;第三部分(34-36节)引用了诗篇106篇1-47节及48节的开头和结尾语句。”(摩根,Morgan)
ii.“他引用的这三首正典诗篇都是匿名的,在旧约诗篇中属于‘无标题诗篇’;但基于大卫王在此处的使用,它们确实应归为他的作品。”(佩恩,Payne)
2.(8-13)赞美的呼吁。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
求告他的名,
在万民中传扬他的作为。
要向他唱诗歌颂,
谈论他一切奇妙的作为。
要以他的圣名夸耀。
寻求耶和华的人,
心中应当欢喜。
要寻求耶和华与他的能力,
时常寻求他的面。
他仆人以色列的后裔,
他所拣选雅各的子孙哪,
你们要记念他奇妙的作为和他的奇事,
并他口中的判语。
a.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如同许多诗篇一样,这首诗以赞美之呼召开篇,几乎是以诫命的形式呈现。然而,这首诗充满了太多的激情,不像是真正的诫命;它是对神子民群体的劝勉,邀请他们一同来赞美神。
i.“我们所享受的一切美善都来自神。记住这一点!唉,大多数人都忘记了。罗兰·希尔常说,世俗之人就像橡树下的猪,吃着橡子,却从想不到橡子掉落的橡树,也不抬头哼哼一声表示感恩。没错,就是这样。他们享用着礼物,却抱怨赐予者。”(司布真,Spurgeon)
b. 要称谢……求告……传扬……歌颂……谈论……夸耀……寻求……记念:在短短几节经文中,大卫列举出相当多(至少八种)赞美和荣耀神的方式。其中一些是直接对神表达(例如,要向他唱诗歌颂),一些方法是向其他人提说神的伟大(在万民中传扬他的作为),还有一些方法是个人内心的自我对话(要记念他奇妙的作为)。
i. 对于“谈论他一切奇妙的作为”,梅尔(Meyer)讲到:“我们谈论神的时候并不多,并不够。原因可能不太容易解释;但在基督徒当中,对于最美好的事物,似乎有一种过度的沉默……我们谈论讲道、敬拜细节和教会组织,或者最新的圣经批判观点;我们讨论人、方法和教会;但我们在家庭中,以及基督徒社交聚会中的谈论,很少涉及神奇妙的作为。最好少谈论些别的,多谈论他。”
ii.“如果我们更多地谈论神奇妙的作为,就不会去谈论别人的作为。批评那些我们无法与之匹敌的人,挑剔那些我们无法效仿的人,这样做很容易。一个不会雕刻雕像,甚至连凿子都不会正确使用的人,却装作能指出最伟大雕塑家的手艺哪里可以改进。挑别人的毛病是一种可怜又可悲的行为,然而有些人似乎一旦察觉到别人的过错,就高兴得像吃到美味一样,反复玩味。”(司布真Spurgeon)
iii.“无需具备能说会道的天赋,无需具备能言善辩的能力;不用讲究修辞手法或是语法规则,我们谈论神一切的奇妙作为,这些并非必不可少;我只需按照经文反复教导的去做 —— ‘谈论他一切奇妙的作为’。你说你不能这样做,恕我不能苟同。你不能,是因为你不愿。”(司布真,Spurgeon)
c. 以色列的后裔,他所拣选……的:这个赞美的呼吁直接对神的子民发出。正如这首诗稍后会提到的,万物都有责任赞美造物主;但这是神子民特别的责任。
3.(14-19)纪念神与他百姓所立之约。
他是耶和华我们的神,
全地都有他的判断。
你们要记念他的约,直到永远;
他所吩咐的话,直到千代,
就是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向以撒所起的誓。
他又将这约向雅各定为律例;
向以色列定为永远的约,
说:“我必将迦南地赐给你,作你产业的分。”
当时你们人丁有限,数目稀少,并且在那地为寄居的。
a. 全地都有他的判断:大卫很快就要开始歌颂耶和华与他立约子民之间的特殊关系。但他在这些想法之前,先提到神是全地的主。他的权柄并不局限于他立约的子民。
b.你们要记念他的约,直到永远:神希望他的子民永远不要忘记他与他们所立的约。神在历史中与人类的互动,都是基于约的概念。
·神与亚伯拉罕立约,这约涉及一块土地、一个民族,以及一份特殊的弥赛亚祝福(创世记12:1-3)。
·神与以色列国立约,这约涉及一部律法、一套献祭制度,以及一个蒙祝福或受咒诅的选择(出19:5-8)。
·神与大卫立约,这约涉及特定的弥赛亚谱系(撒母耳记下7)。
·神与所有愿意信从他儿子的人立约,这是藉耶稣基督而立的新约(路加福音22:20)。
i. 这首诗歌以“他的约”这个概念为中心。这是完全合宜的,因为这首诗歌是为约柜到达,进入大卫在耶路撒冷为其预备之地而特地创作的。
ii.“在约柜被忽视一段时间后重新恢复其地位,人们从中看到了神怜悯的确切象征。”(摩根,Morgan)
c. 我必将迦南地赐给你:这里,大卫强调神赐给亚伯拉罕的、关于这块地的应许,这应许是他与亚伯拉罕所立之约的一部分(创世记12:1;13:14-17)。通过这约,这片土地归属于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后裔。
i. 由此我们看到,这部分诗篇主要是为了教导。这一节并非主要作为对神赞美的宣告,而是为了教导神子民的敬拜。
4.(20-22)神对他子民的保护。
他们从这邦游到那邦,
从这国行到那国。
耶和华不容什么人欺负他们,
为他们的缘故责备君王,
说:“不可难为我受膏的人,
也不可恶待我的先知。”
a. 他们从这邦游到那邦:在撒母耳记下所记载的约柜到来的故事中,没有收录大卫的这首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巴比伦流亡之后不久进行写作的历代志作者,为何急切地要将这首诗篇收录进来。大卫的这首诗歌,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神的赞美,为神对他子民的护理与保护而赞美他,他们流落在应许地之外,而他一直看顾保护他们。
b. 耶和华不容什么人欺负他们:有人可能会说这并不准确 —— 毕竟,压迫以色列人的法老似乎对他们做了很多恶事。然而,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即使在那些痛苦的时期,神也在成就美事,所以大卫可以诚实地说“耶和华不容什么人欺负他们。”
c. 不可难为我受膏的人,也不可恶待我的先知:看起来,这里指的是全体神的子民,而非某个特定的受膏的个人,或是个别先知。
5.(23-30)指示众民要赞美耶和华。
全地都要向耶和华歌唱!
天天传扬他的救恩。
在列邦中述说他的荣耀,
在万民中述说他的奇事。
因耶和华为大,当受极大的赞美;
他在万神之上,当受敬畏!
外邦的神都属虚无,
惟独耶和华创造诸天。
有尊荣和威严在他面前,
有能力和喜乐在他圣所。
民中的万族啊,
你们要将荣耀能力归给耶和华,都归给耶和华!
要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他,
拿供物来奉到他面前;
当以圣洁的妆饰(注:“的”或作“为”)敬拜耶和华。
全地要在他面前战抖,
世界也坚定不得动摇。
a. 全地都要向耶和华歌唱:神立约的子民有特别的责任赞美他,但全地也应当日夜传扬他救恩的好消息。
i. 只有当这消息是有关他的救恩时,才是好消息。我自己的救恩不足以拯救我。我需要他的救恩来拯救我。这是值得传扬的事。
ii.“我们每个人都有赞美的缘由,当然每个圣徒都应当特别赞美耶和华的名。”(司布真,Spurgeon)
b. 在列邦中述说他的荣耀:大卫再对神的子民说话,特别恳求他们要传扬神的伟大,述说他是至高的神,他在万神之上。
i. 为何说他是至高无上的神,理由很简单:外邦的神都属虚无,惟独耶和华创造诸天。以色列立约的神是真实的,是万物的创造主,与列邦供奉的雕像截然不同。
c. 你们要将荣耀能力归给耶和华:这并非是指将神原本没有的东西给他。而是指认可神实际所拥有,却常被人忽视的特质。
d. 当以圣洁的妆饰(注:“的”或作“为”)敬拜耶和华:神的圣洁 —— 他的“独特性” —— 有一种奇妙而独特的美。神是神而非人,这很美;他超越最伟大的人或超人。他圣洁的爱、恩典、公义和威严都是美的。
6.(31-33)受造万物赞美神。
愿天欢喜,愿地快乐!
愿人在列邦中说:
“耶和华作王了!”
愿海和其中所充满的澎湃;
愿田和其中所有的都欢乐。
那时,林中的树木都要在耶和华面前欢呼,
因为他来要审判全地。
a. 愿天欢喜,愿地快乐:大卫知道受造之物本身就在赞美神。他知道创造之美、能力、巧妙和威严,本就是一个赞美伟大造物主的见证。
b. 愿人在列邦中说:以色列要将神的话语告诉世人,就是神要作王,以及他要来施行审判。列邦可以从受造之物所显明的见证中认识神(罗1:19-23)。
c. 耶和华作王了:受造之物本身就是一个见证,向我们显明神是一位拥有无限智慧、能力和次序的神;由此可以合理地推断出,这位神作王了,而且他要审判全地。这使我们明白,他的次序、能力和智慧既体现在道德上,也体现在物质上。
i. 关于“因为他来要审判全地”,佩恩(Payne)的看法是:“虽然早前的弥赛亚预言已经已经预告了主普世的、千禧年的统治(创世记49:10;民24:17;撒母耳记上2:10),但这些词语 —— ‘他要来’ —— 可能是所有书面经文中最早提出耶稣基督荣耀再来教义的(约伯记19:25可能更早,在口头上提到了这点),由此建立了耶稣基督荣耀再来的教义。”
7.(34-36)结束:称颂神以信实待他的子民。
应当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要说:“拯救我们的神啊,求你救我们,聚集我们,使我们脱离外邦,我们好称赞你的圣名,以赞美你为夸胜。”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从亘古直到永远,是应当称颂的!众民都说:“阿们!”并且赞美耶和华。派亚萨及其弟兄在约柜前长久事奉。
a. 救我们,聚集我们,使我们脱离外邦:为什么历代志作者选择将大卫的这首诗歌记下来,纳入约柜进入耶路撒冷事件的记载中?这里显明了另外一个原由。这些大卫所写的古老词句,对归回的被掳之人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他们不仅要有对神的坚定信心,坚信他能聚集和拯救,他们还当受到激励,称赞神,“以赞美你为夸胜”。
i.“这些话……并没有预先假定百姓要被掳,被带到迦勒底人之地,而只是指战俘被分散,战败后被掳到敌国……这正是所罗门在祷告中所想到的情况,如列王记上8:46-50所述。”(佩恩引述基尔的话,Payne citing Keil)
b. 众民都说:“阿们!”并且赞美耶和华:这提醒我们,大卫的赞美诗歌并不是一首独唱的诗歌。在整首诗歌里,百姓的心 —— 或许还有众人的声音 —— 从头至尾,与他完全相合。
8.(37-43)后记:要继续敬拜神。
大卫派亚萨和他的弟兄在约柜前常常事奉耶和华,一日尽一日的职分。又派俄别以东和他的弟兄六十八人,与耶杜顿的儿子俄别以东,并何萨作守门的。且派祭司撒督和他弟兄众祭司,在基遍的邱坛耶和华的帐幕前燔祭坛上,每日早晚,照着耶和华律法书上所吩咐以色列人的,常给耶和华献燔祭。与他们一同被派的有希幔、耶杜顿和其余被选名字录在册上的,称谢耶和华,因他的慈爱永远长存。希幔、耶杜顿同着他们吹号、敲钹,大发响声,并用别的乐器随着歌颂神。耶杜顿的子孙作守门的。于是众民各归各家,大卫也回去为家眷祝福。
a. 大卫派亚萨和他的弟兄在约柜前:这里强调了之前历代志上16:4-6已经提到的事,大卫特意作出这种计划安排,使敬拜事奉延续下去,而不止是持续一日的壮观场面。他设立制度,安排利未人在约柜前持续不断地服事神、敬拜神。从约柜进入其在耶路撒冷的新居所开始,一直持续敬拜下去。
b. 在基遍的邱坛耶和华的帐幕前燔祭坛上……给耶和华献燔祭:这提醒我们,献祭中心仍然在基遍帐幕的祭坛那里。
i.“暂时而言,以色列的敬拜活动和人员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耶路撒冷的约柜那里,一部分在基遍的祭坛前服事。”(塞尔曼,Selman)
ii.“我们无法得知基遍的侍奉持续了多久;无疑,主要的仪式是在耶路撒冷举行的。”(克拉克,Clarke)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