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第18章-大卫王国的稳固
A. 大卫征服周边列国。
1.(1)大卫制服非利士人。
此后,大卫攻打非利士人,把他们治服,从他们手下夺取了迦特和属迦特的村庄;
a. 大卫攻打非利士人,把他们治服:非利士人困扰以色列人长达数个世纪,且常常压制以色列。在大卫统治时期,他主动攻击并制服了这些麻烦的敌人。
i. 大卫并未因以色列此前多次败于非利士人而逃避与之战斗。“这场完胜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大卫对待强大对手时那毫不掩饰的轻蔑。”(雷德帕斯,Redpath)
b. 夺取了迦特:在大卫刚作王时,非利士人仍在夺取神百姓的领土。在大卫的带领下,神的子民开始从敌人手中夺回领土。
i.“大卫征服了迦特和属迦特的村庄,在大卫的臣仆里有六百迦特人,就是这事的证据(撒母耳记下15:18)。”(塞尔曼,Selman)
2.(2)摩押人归服、进贡。
又攻打摩押,摩押人就归服大卫,给他进贡。
a. 又攻打摩押(注:新钦定本“他又打败了摩押人”):考虑到大卫的曾祖母是摩押人(路得),而且他还曾把自己的父母托付给摩押人照顾(撒母耳记上22:3-4);因此。大卫对摩押人的战争及对其军队的严厉处置,似乎有些不合常理。或许是因为摩押人杀害或虐待了大卫的父母。
b. 给他进贡:神并不希望以色列消灭每一个邻国。通常,神希望以色列蒙福且强大,使其他国家向以色列“进贡”,以承认以色列的强大和统治地位。
3.(3-8)大卫打败亚兰人的联盟。
琐巴王哈大利谢(注:撒母耳下8:3作“哈大底谢”)往幼发拉底河去,要坚定自己的国权,大卫就攻打他,直到哈马。夺了他的战车一千,马兵七千,步兵二万,将拉战车的马砍断蹄筋,但留下一百辆车的马。大马士革的亚兰人来帮助琐巴王哈大利谢,大卫就杀了亚兰人二万二千。于是,大卫在大马士革的亚兰地设立防营,亚兰人就归服他,给他进贡。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他夺了哈大利谢臣仆所拿的金盾牌,带到耶路撒冷。大卫又从属哈大利谢的提巴(注:或作“比他”)和均二城中,夺取了许多的铜。后来所罗门用此制造铜海、铜柱和一切的铜器。
a. 往幼发拉底河去,要坚定自己的国权(注:新钦定本“往幼发拉底河去,要建立自己的国权”):琐巴(一个亚兰人的国家)的国王在去幼发拉底河地区去争夺领土的路上,正好撞上大卫。于是,大卫控制的地区再次扩大,一直扩展到幼发拉底河地区。
i.“以色列的境界扩展到幼发拉底河一带,如此,神应许亚伯拉罕的话应验了:‘我已赐给你的后裔,从埃及河直到幼发拉底大河之地。’”(梅尔,Meyer)
ii.“然后是亚兰国,这个北方的异教大国,分为两个部分,首府分别是琐巴和大马士革。为求自保,他们联合起来,但发现面对大卫的力量,他们不堪一击。”(雷德帕斯,Redpath)
b. 大卫……将拉战车的马砍断蹄筋:这样做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虐待动物。大卫在军事行动中不能照顾这么多的马匹,也不能把它们交还给敌人
c. 但留下一百辆车的马:大卫保留的马匹数目如此少,显示了他非凡的自制力和对神的信心。大卫遵从申命记第17:15-16里的原则,绝不把兵马强壮、武器精良当作自己的依靠。相反,他信靠神、倚靠神(诗篇20:7;33:16-17)。
d. 他夺了哈大利谢臣仆所拿的金盾牌:大卫夺取了敌人引以为傲的东西,并将其转变为彰显神能力与良善的战利品。大卫展示那些金盾牌,见证着神成就在他身上并借着他所成就的事。
e. 大卫……夺取了许多的铜。后来所罗门用此制造铜海、铜柱和一切的铜器:这些财宝被聚集到耶路撒冷,后来用于建造圣殿,由此可以看出历代志作者为何要从撒母耳记下的记载中,特别选择强调这些事件。
i.“乍看之下,这是对大卫军事成就的一种略显刻意的记录,省略了一些更有趣的叙述以及那些对大卫不太有利的内容。这种看法失之偏颇。因为好些对大卫有利的积极元素,例如所罗门的出生、大卫对扫罗家族的宽宏大量,以及大卫所写的诗歌都被省略了……原因就是,历代志选择聚焦于大卫的战争,与大卫之约以及圣殿筹备之间的关系。”(塞尔曼,Selman)
ii. 要建造圣殿,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安定的环境和充足的资金。这些章的经文展示了大卫怎样打造安定的环境,努力积累资金。虽然他自己不能建造圣殿,但他努力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预备他儿子将来建造圣殿。
iii.“鉴于国王渴望建造神的圣殿,这一章尤为有趣;它展示了在这些战争中,大卫如何为了这个目的积累财宝,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的儿子。”(梅尔,Meyer)
iv. 即使神关上一扇门,拒绝我们去做某项工作,我们仍可以积极投入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 例如,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为那项工作积累财物,就如大卫所做的准备工作,帮助他的儿子建造圣殿。“在没有获准担负主要服事工作时,甘愿去做准备工作。这是真正委身奉献的证明。”(摩根,Morgan)
4.(9-13)大卫王国的荣耀与安全保障。
哈马王陀乌听见大卫杀败琐巴王哈大利谢的全军,就打发他儿子哈多兰去见大卫王,问他的安,为他祝福,因为他杀败了哈大利谢。原来陀乌与哈大利谢常常争战。哈多兰带了金银铜的各样器皿来。大卫王将这些器皿并从各国夺来的金银,就是从以东、摩押、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所夺来的,都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洗鲁雅的儿子亚比筛在盐谷击杀了以东一万八千人。大卫在以东地设立防营,以东人就都归服他。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
a. 哈马王陀乌……打发他儿子哈多兰去见大卫王,问他的安,为他祝福:周边国家看到神与大卫同在,便向他表达敬意并送上礼物。他们知道,一位强大且敬虔的以色列领袖,不仅对以色列有益,对整个地区的各个国家都有好处。
i. 并不是以色列周边每一个异教国家,都对以色列或以色列的神怀有敌意,大卫也没有把他们都当成敌人来对待。如果我们把每一个不信神的人都当作神公开的敌人,那我们就错了。
ii.“陀乌的儿子可能叫作‘哈多兰’(Hadoram),而不是‘约兰’(撒母耳记下8:10;Joram),因为在非以色列国家,不太可能使用这种带有耶和华信仰色彩的名字形式。”(塞尔曼,Selman)
b. 大卫王将这些器皿……都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大卫得到各国的赞誉后,他将这一切都献给了耶和华。他知道,赞美和荣耀属于神,而非自己。大卫既能应对成功,也能面对看似的失败。
c. 就是从以东、摩押、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所夺来的:提及这些被制服的国家,我们便知道大卫取得了全面的胜利。神使用大卫带领以色列战胜了各个方向的敌人。
i. 在大卫统治时期,以色列拥有的领土比任何时期都多,占有大部分神应许要赐给亚伯拉罕的土地(创世记15:18-21)。
ii. 大卫能够如此成功地对抗神的敌人,是因为他不像扫罗,没有将精力消耗在与神子民的争斗上。
d. 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这是整章的总结。每一次胜利,每一个被制服的敌人,都是耶和华在大卫的生命和统治中保守大能的见证。
B. 大卫的治理。
1.(14)大卫治理情况的总体描述。
大卫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又向众民秉公行义。
a. 大卫作……王(注:新钦定本“大卫统治全以色列”):这一章所描述的胜利、祝福与繁荣,展现了大卫统治时期以色列的国家生活。这也是他通常被视为以色列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国王或统治者的原因之一。
i.神本希望在扫罗的生命中这样掌权,但扫罗抗拒耶和华,拒绝他的灵。因为大卫顺服神,所以列国在他面前被制服。
b. 又向众民秉公行义:这说明大卫对他自己的臣民来说,是一个贤良英明的君王,他不仅制服列国,还以公平和正义对待他治下的所有人。他建立了有效的统治机构,履行了治国的基本义务 —— 秉公行义,施行公平公义的统治(罗13:1-7)。
2.(15-17)大卫朝廷里的关键人物。
洗鲁雅的儿子约押作元帅,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作史官,亚希突的儿子撒督和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作祭司长,沙威沙作书记,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统辖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大卫的众子都在王的左右作领袖。
a. 约押……约沙法……撒督……亚希米勒……沙威沙……比拿雅:没有一个伟大的统治者仅凭一己之力取得成功。只有最小的组织,才可以在没有天赋且忠诚的团队的情况下有良好的治理。大卫是一名成功的统治者,部分原因在于他有能力组建、训练、授权并维护这样一个能干忠诚的团队。
i. 在扫罗王的统治机构里,我们从未看到这样的成员名单。这是因为与扫罗的朝廷相比,大卫的朝廷在形式上和结构上更加完善。
ii. 如果没有秩序和组织,我们在主里的成长,我们所能做的,会十分有限。并非秩序和组织是基督徒生命成长的要求,实际上它们就是基督徒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是我们变得更加像主的过程。
iii. 在神的国度里,若没有秩序和组织,就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虽然有可能在我们看来,情况并非如此;但这只是一种错觉 —— 在幕后,神以极其有序和有组织的方式行事,尽管有时我们看不到。
b. 亚希突的儿子撒督和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作祭司长:当时有两个祭司中心,因此有两位祭司。一个在基遍,那里有摩西的会幕和燔祭坛;另一个在耶路撒冷,大卫为约柜特制了帐幕。所以有两位祭司,撒督和亚希米勒。
c. 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这些是来自克里特岛的雇佣兵。“通过雇用外国卫队来确保大卫王的安全,如此一来,他成为部落纷争受害者的可能性便大大降低;这些来自克里特的人能够全心全意地效忠于他(鲍德温Baldwin对撒母耳记下8:18的注释)。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