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第9章-耶路撒冷的众首领
A. 被掳之人归回后,耶路撒冷的众首领。
1.(1-2)家谱概要。
以色列人都按家谱计算,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犹大人因犯罪就被掳到巴比伦。先从巴比伦回来住在自己地业城邑中的有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尼提宁的首领。
a. 以色列人都……计算(注:新钦定本“所有以色列人都按家谱登记”):历代志上前八章列出了这些族谱记录。这些记录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不过,这些书卷并非我们今日所知的列王记上或列王记下。
i.“这并非指那本同名正典圣书,而是(如之前常提到的)指公开的记录,其中记载了王国以及国内几个家族的族谱。”(普尔,Poole)
b. 犹大人因犯罪就被掳到巴比伦(注:新钦定本“犹大人因不忠实就被掳到巴比伦”):历代志的作者用一句话提醒我们,犹大国的覆灭不是因为帝国冲突,也不是因为地缘政治舞台上的阴谋诡计;而是因为犹大人对神不忠实。假如他们一直忠心,神就会保护他们,即使他们周围有上百个强大帝国兴起又衰落,他们也会蒙神保守,平安无事。
c. 先从巴比伦回来住在自己地业城邑中的有以色列人:在第1节和第2节经文之间,历代志作者跳过了70年的被掳岁月。他感兴趣的不仅是过去(体现在前面八章家谱里),也关注当下和未来。以色列人已回到这片土地。
i. “这一切意味着历代志将以色列的历史推进到了比列王纪上和列王纪下更进一步的阶段。尽管列王纪下以充满希望的笔调结尾(列王纪下 25:27-30),但这种希望有所局限,且以色列人那时仍处于被掳状态。但如今寒冬已逝,这些名单明确表明春天已开始降临。”(塞尔曼,Selman)
ii. 再也没有犹大国和以色列国之分;现在,他们全部都是以色列人。“这里用‘以色列人’这个统称来称呼他们,这个称谓早在王国分裂的不幸事件发生前,就已赐给他们;现在,在以色列人与犹大人再次合二为一的时刻里,这个称谓又复还给他们,这样他们先前分裂时的所有名号和标志,或许都能被抹去。”(普尔,Poole)
d. 住在自己地业……的:这里的意思是以色列各支派的百姓回到祖先生活繁衍的土地上,这是神应许赐给他们的土地,是早在摩西和约书亚时代就得到的土地。
i. 在自己地业:“‘他们祖先的土地’,是一个历代志中很少见的用语(仅出现在历代志上7:28;历代志下11:14、31:1)。它在此处出现,让人想起它在摩西五经(如利未记 25:10及以下,民数记 27:4)和约书亚记中的频繁使用。”(塞尔曼,Selman)
ii. 在被掳期间,神让这片土地空着等他们回来。“神的护理奇妙无比,正如这片土地守了七十年安息年,如此这片土地一直无人居住,直到本国人归回。”(特拉普,Trapp)
e. 祭司、利未人、尼提宁的首领(注:新国际版圣经“利未人和殿役”):圣殿里有三类工人,在以斯拉的时代,他们肩负着恢复圣殿以及圣殿敬拜的工作。
·祭司是亚伦的后裔,他们有权献祭,并且负责照管圣殿里的圣所。
·利未人是更广泛类别上的宗教工人群体,他们以多种方式事奉:实际生活方面、艺术方面,以及属灵方面。
·尼提宁是派给圣殿的特殊作工之人。
i.“‘殿役’的字面意思就是‘献上的人’。他们可能由俘虏组成,这些人性命被留下,但要做奴仆,在圣殿中服役。早期的希伯来历史记载中包括某些米甸妇女(民数记31:35,47),或者是基遍人(约书亚记9:22-23)。不过,将他们组织起来,划分班次,要归功于大卫(拉8:20)”(佩恩,Payne)
2.(3-9)耶路撒冷被掳归回后的主要居民。
住在耶路撒冷的有犹大人、便雅悯人、以法莲人、玛拿西人。犹大儿子法勒斯的子孙中有乌太。乌太是亚米忽的儿子,亚米忽是暗利的儿子,暗利是音利的儿子,音利是巴尼的儿子。示罗的子孙中有长子亚帅雅和他的众子。谢拉的子孙中有耶乌利和他的弟兄,共六百九十人。便雅悯人中有哈西努的曾孙、何达威雅的孙子、米书兰的儿子撒路,又有耶罗罕的儿子伊比尼雅,米基立的孙子、乌西的儿子以拉,伊比尼雅的曾孙、流珥的孙子、示法提雅的儿子米书兰,和他们的族弟兄。按着家谱计算,共有九百五十六名。这些人都是他们的族长。
a. 住在耶路撒冷的有犹大人:这是一份名单的开始(历代志上9:2-17),这份名单与尼希米记第11章里的名单相似,在某些地方又有所不同。这两份名单相似之处更多,还是不同之处更多,圣经学者对此存在争议,很难评定这两份名单确切关联之处和不同之处。
B. 耶路撒冷城中其他被掳归回的首领。
1.(10-13)祭司中的首领。
祭司中有耶大雅、耶何雅立、雅斤,还有管理神殿希勒家的儿子亚萨利雅。希勒家是米书兰的儿子,米书兰是撒督的儿子,撒督是米拉约的儿子,米拉约是亚希突的儿子。有玛基雅的曾孙、巴施户珥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亚大雅,又有亚第业的儿子玛赛。亚第业是雅希细拉的儿子,雅希细拉是米书兰的儿子,米书兰是米实利密的儿子,米实利密是音麦的儿子。他们和众弟兄都是族长,共有一千七百六十人,是善于做神殿使用之工的。
a. 他们都是有才之士:同样的表述在旧约其他许多经文中被译为“大能的勇士”(约书亚记1:14;士6:12;撒母耳记上16:18;以及其他多处经文)。这表明,在从事神殿中的服事工作时,服事的人需要具备力量和勇气,这与战士所需的品质相同。
i.“‘有才之士’这个短语的意思是‘大能的勇士’。在尼希米记11:14中与这段历史相关的内容里就如此翻译。这个描述通常用于指军事人员,所以它在此处的使用更引人注目。”(摩根,Morgan)
2.(14-16)利未人中的首领。
利未人米拉利的子孙中有哈沙比雅的曾孙、押利甘的孙子、哈述的儿子示玛雅,有拔巴甲、黑勒施、迦拉,并亚萨的曾孙、细基利的孙子、米迦的儿子玛探雅,又有耶杜顿的曾孙、迦拉的孙子、示玛雅的儿子俄巴底,还有以利加拿的孙子、亚撒的儿子比利家。他们都住在尼陀法人的村庄。
3.(17-34)利未守门人和圣殿工人。
守门的是沙龙、亚谷、达们、亚希幔和他们的弟兄,沙龙为长。从前这些人看守朝东的王门,如今是利未营中守门的。可拉的曾孙、以比雅撒的孙子、可利的儿子沙龙,和他的族弟兄可拉人,都管理使用之工,并守会幕的门。他们的祖宗曾管理耶和华的营盘,又把守营门。从前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管理他们,耶和华也与他同在。米施利米雅的儿子撒迦利雅,是看守会幕之门的。被选守门的人共有二百一十二名,他们在自己的村庄,按着家谱计算,是大卫和先见撒母耳所派当这紧要职任的。他们和他们的子孙,按着班次看守耶和华殿的门,就是会幕的门。在东西南北四方都有守门的。他们的族弟兄住在村庄,每七日来与他们换班。这四个门领都是利未人,各有紧要的职任,看守神殿的仓库。他们住在神殿的四围,是因委托他们守殿,要每日早晨开门。利未人中有管理使用器皿的,按着数目拿出拿入,又有人管理器具和圣所的器皿并细面、酒、油、乳香、香料。祭司中有人用香料做膏油。利未人玛他提雅是可拉族沙龙的长子,他紧要的职任是管理盘中烤的物。他们族弟兄哥辖子孙中,有管理陈设饼的,每安息日预备摆列。歌唱的有利未人的族长,住在属殿的房屋,昼夜供职,不做别样的工。以上都是利未人著名的族长,住在耶路撒冷。
a. 守门的是:这里描述的是,第二圣殿初期重新设立的圣殿事工组织和工人安排。他们迫切地希望以与大卫王最初行事相同的方式来安排事务。
i. 这还意味着,在利未人中间存在明确的组织与分工。“清晨来临,首先蒙召履行义务的是守门人,他们打开殿门;然后,在应有的洗濯洁净之后,各班身着白色外袍的利未人开始自己的特别服事。那里不会出现各人四处奔走,一片混乱的场面,不会有人插手别人的事务,不会有责任冲突,不会有对彼此事工的嫉妒。各人都被分派了各自的任务,而且俱都要忠于自己的职守;知道这点就足够了。整个工作的有序进行,取决于每个人的守时、忠诚和尽责。”(梅尔,Meyer)
ii.“既然米施利米雅和撒迦利亚都在大卫的领导下服事(历代志上26:8-11),看起来,这‘帐幕’是指在所罗门固定圣殿建成之前,用帘幕搭建的神的居所。”(佩恩,Payne)
b. 从前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管理他们,耶和华也与他同在:历代志作者想起了摩西时代的非尼哈,他怎样忠心做工服事神(民数记25:7-13),而且将他的忠心与以斯拉时代守门人的工作联系起来。
i.“‘耶和华也与他非尼哈同在’,这个事实表明,耶和华神也与历代志作者时代的守门人同在,他们遵循同样的圣工传统,这传统仍然存在,充满活力。”(塞尔曼,Selman)
4.(35-44)扫罗王的先祖与后裔。
在基遍住的,有基遍的父亲耶利,他的妻名叫玛迦。他长子是亚伯顿。他又生苏珥、基士、巴力、尼珥、拿答、基多、亚希约、撒迦利雅、米基罗。米基罗生示米暗。这些人和他们的弟兄在耶路撒冷对面居住。尼珥生基士,基士生扫罗,扫罗生约拿单、麦基舒亚、亚比拿达、伊施巴力。约拿单的儿子是米力巴力(注:即“米非波设”),米力巴力生米迦。米迦的儿子是毗敦、米勒、他利亚、亚哈斯。亚哈斯生雅拉,雅拉生亚拉篾、亚斯玛威、心利,心利生摩撒,摩撒生比尼亚,比尼亚生利法雅,利法雅的儿子是以利亚萨,以利亚萨的儿子是亚悉。亚悉有六个儿子,他们的名字是亚斯利干、波基路、以实玛利、示亚利雅、俄巴底雅、哈难。这都是亚悉的儿子。
a. 基士生扫罗,扫罗生约拿单:这里列出了扫罗一脉的部分家谱(既有扫罗的先人,也有他的后人),以示强调。这是为了突出一个事实,即神没有除灭扫罗一脉,他的子孙一直繁衍到以斯拉的时代,从被掳之地归回故土。
i.“由于家谱在扫罗之后延续了十二代,所以,事实是,扫罗的王朝倾覆,王权转移到大卫手中,但他的家族在以色列历史中的地位并未被消除。他们也曾住在耶路撒冷(历代志上 9:38),尽管我们不知道被掳之后是否依旧如此,但即便对他们来说,仍然有盼望。”(塞尔曼,Selman)
©1996–present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